民 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7&rec=160&run=13

【概况】 2009年,县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按照推进城乡社
区和民政工作“两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发挥民政职能,明确工作重点。
积极参与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工作中来,民政事业全面进步,
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民政局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
达标单位,被市民政局表彰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
位、计财工作先进单位、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优抚安置工作先进单
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
位、婚姻登记工作先进单位、殡葬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福利彩票销售工作先
进单位、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被市人事局、市残疾人联合会表彰为全市残疾
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等。

【社会行政管理】 婚姻登记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投资近10万元对婚
姻登记处进行装修、改扩和增容。用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服务
手段在便民、利民上下狠功夫,树立了民政窗口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执法水
平,保证了登记质量,有效地遏制了搭车收费,减轻了群众负担,受到了当
事人的好评。2009年,婚姻登记处通过“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
工作验收。依法办理结婚登记2058对,离婚登记244对,补证664对,登记合
格率100%。2009年,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0个,登记合格率100%。
民间组织管理 2009年,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注意抓整顿,推进民间组织
民间化,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尤其是行业性社团的民间协调、自律作用。推进
政社分开。根据上级要求凡是有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参加的协会,党政领导干
部一律不得兼任协会负责人,办事机构与行政机关脱钩,逐步实行民间组织
与党政机关职能、人员、住所、财务四分开。开展民间组织年检工作。对全
县74个社团,7个民办非企业下发年检通知,36个通过年检,45个社团因不参
加年检,不开展工作,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予以注销。2009年,新登
记社团4家,民办非企业3家。落实“一级登记备案,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
组织管理模式,抓好社区社会组织的普查登记(备案)工作,建立了全县社
区社会组织普查登记备案工作的长效机制。
新社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中发〔2008〕14号)规定,
新社会组织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2009年10月24
日,召开全县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全县27个社团、
7个民办非企业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新社会组织
注重加强党的建设,采取单独、联合、挂靠和派出党建指导员的方式探索务
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努力扩大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覆
盖面。全县34个新社会组织中,1家单独建立党支部,2家成立临时党支部,8
家建立联合党支部,18家采取挂靠型党组织,5家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选
派党建指导员。这一做法,受到市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的好评,
并作为亮点在全市推广。红十字会、康居小区幼儿园申报为省新社会组织先
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2009年,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的力度,层层落实责任,为村民参与村务管理,防止腐败现象,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成立以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
组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监察局副局长、民政
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直8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
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
构。二是明确县、乡镇、村三级组织工作职责,形成县级领导负总责,主管
部门牵头抓,职能部门配合抓,乡镇领导直接抓,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
既保证宏观指导,又坚持微观调控。三是与县纪检委联合到乡镇进行不定期
检查,督促工作的开展。4月,在纪检委领导带领下,到董集乡、郝家镇的4
个村查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由于工作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胜坨镇的尚庄村、兴隆街道办的大河社区被表彰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
范村,垦利街道办的苍州村、永安镇的前二十五村、郝家镇的宫家村、黄河
口镇的耿家村被评为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
部、市民政局“关于认真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调查摸底和
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依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标准,各
乡镇对各村进行调查摸底,经初步调查摸底,全县333个行政村未有村务公
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问题。根据鲁民函〔2009〕185号《关于做好村“两
委”换届选举“难点村”排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乡镇结合实际,对村“两委”换届选
举“难点村” 进行调查摸底, 经初步调查摸底,全县333个行政村未有村
“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的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通过整合、调剂、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或新建、改建、共建等形式,逐步建立
设施完备、功能相对集中,集办公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
区服务中心面积一般不低于600平方米,服务辐射半径不超过2~3公里,社区
居民步行前往不超过20分钟。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和民政办主任及有关村
的书记、村干部到诸城市学习参观。按照市局要求,结合垦利实际,确定4
个市级农村社区试点,分别是永安镇的店子社区、垦利镇的大河社区、胜坨
镇的坨东和工农社区,四个社区共辐射14个行政村9000余人。3月底,县委常
委、副县长张葆春带领有关人员到4个市级农村社区试点进行调研。“五一”
期间,县委副书记、县长韩利学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农村社区建设到大河
社区进行调研,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度。四个社区建设模式分别
为:垦利镇大河社区“一村一社区”、其他三个社区为“多村一社区”模式。
同时,按照市农村社区建设现行标准,在农村社区设置“一场、两栏、三市、
六室、八站”(即:文化活动广场;公开栏、宣传栏;慈善义工超市、农资
服务超市、日用百货超市;“满意在民政”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
远程教育室、残疾人康复室、慈善大众浴室;慈善义工工作站、劳动保障服
务站、计生家庭幸福指导站、文教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综治服务站、为农
服务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等服务平台和活动阵地。2009年10月,县委办
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全县农
村社区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成立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双拥工作】 机构建设 2009年,健全、调整和充实县双拥工作领导小
组,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驻军驻警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全
县333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和服务组织。
使双拥工作在全县形成有组织、有领导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
局。
国防教育宣传 在县属中学和7处乡镇中学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由县
人武部定期派人授课辅导,新生入学全部进行军训。有计划的安排校外辅导
员15人次,讲授国防教育课35场次。在乡镇显要位置设置永久性大型双拥标
志语牌8块;各村庄的主要街道路口粉刷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驻军驻警单
位设立拥政爱民宣传橱窗;在公共服务场所、交通要道、车站码头设置和摆
放双拥文明用语牌;在电视台开辟双拥专栏,在多种刊物上刊登反映双拥创
建活动内容。充分发挥黄河口烈士陵园和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在清明节、国庆节组织广大群众、学生积极开
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走访慰问活动 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根据省、市有关指示精神,结合
垦利实际,制定节日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对全县双拥优
抚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春节期间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分别
走访农村困难优抚对象、三级残疾军人、军休老干部和三属、驻军驻警单位
8个,慰问品(金)折款35万余元。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拥军优属座谈会,
县六大班子领导、驻垦军警单位负责人、军休老干部、各乡镇农村优抚对象
代表及县直双拥结对部门领导等约140人参加会议。
“八一”期间活动 县政府以垦政办发〔2009〕31号文件向全县发出做
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节日期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民军队建军82周年来建立的丰功伟绩。号召全县
人民为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7月25日下午,在县委第三会议室召开议
军会议,县六大班子领导、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7月27~31日,
县六大班子领导分五组分别走访东营军分区、济军基地、东营市消防支队、
东营市荣军医院、县武装部,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红光边防派出所、垦
东边防派出所、黄河口边防派出所及三级残疾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在乡
各类优抚对象。各乡镇分别对60名各类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并召开
座谈会。“八一”期间走访慰问品慰问金达20余万元。县委宣传部安排电视
台、电台在“八一”期间开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专栏,对驻垦军
警、双拥模范单位、个人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在各自战线上的突出事迹进行
宣传,在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按照省、市、县拥
军优属活动意见。7月29日晚,由县双拥办公室组织,县武装部、县民政局
联合在黄河广场举办庆祝建军82周年军民联欢晚会。晚会上,对全县评选出
的12名“军人好妻子、好母亲”颁发荣誉证书。全县64个结对单位,分别开
展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篮球赛等活动。据统计,“八一”期间,64个结
对单位为7个驻军警单位、2个优抚事业单位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折合现金
30余万元。“八一”前夕,县双拥办走访慰问到垦利县拉练的某电子部队,
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
清明节革命烈士悼念活动 清明节前,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关于清明节期
间开展悼念革命烈士活动的通知。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和陵园的所有人员对
陵园进行清扫和绿化工作。清明期间,东营市直机关、油田学校和县直各部
门、单位、企事业单位、武警及各类学校计186个单位、30000余人参加在烈
士陵园举行的悼念活动。150多个单位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在祭扫悼念活动
的同时,还对烈士家属进行抚慰,全县共走访烈士家属23户,为烈属做好事
232件次,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34件,折合现金25000余元。
走访重点优抚对象活动 国庆前夕,县五大班子领导分组走访慰问10户
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优抚对象代表,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建国前参加革
命工作的优抚对象是祖国的有功之臣,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做出了可贵贡献,
走访慰问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此次慰问活动,全县共
走访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重点优抚对象196户,发放慰问金10.3万元。

【优抚安置】 优抚金 严格落实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依法落实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优待。2009年,全县农村义务兵家属年优
待金额以乡镇为单位,按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额发放,其中胜坨
镇7987元,垦利镇为7500元,各类重点优抚对象除享受抚恤定补外,普遍进
行优待,年优待金都达到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这些标准都达到
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年发放抚恤、定补金540万元,发放优待金276.8
万元。
优抚对象医疗政策 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优抚医疗中心,设立优抚
门诊。对在乡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实行医疗费全额报销制度,县财政年度报销
额达120万元。对在乡七、八级残疾军人原伤口复发的医疗费民政部门全额
报销;对在乡“三属”和七、八级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
人的医疗保障办法实行加入农村医疗保险,享受合作医疗报销规定,对患重
大疾病花费数额较大的重点优抚对象实行重点救助,全县年发放大病救助金
10万余元。根据2008年出台的《垦利县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服务实施
细则》,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安装“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程序,将全县各类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纳入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范围内,2009
年初,由市、县财政出资为全县695名农村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办理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申请门诊补助费11.058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
问题。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申报 向各乡镇民政办和社区社会事务办下发《关于
做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身份认定工作的通知》,与县医院协调成立带病回乡
退伍军人医疗鉴定小组,制作并悬挂带病回乡会诊小组监督台,进一步规范
了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申报程序。2009年共申报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0余人。
军休工作 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项”待遇,确保军休干部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的政策落实。投资1.5万元加强硬件活动设施建设,军休干部的精神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军休所顺利通过全省星级文明单位验收。
优抚对象精神抚慰 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优抚对象精神抚慰机制的实施
意见》,并下发到各乡镇民政办、社区社会事务办和局属各事业单位,健全
了垦利县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工作机制。
残疾军人护理费 根据县统计局提供的垦利县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
资水平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垦利县实际,提高了全县
一至四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
退役士兵安置 2009年,在安置2008年度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为进一
步推进安置工作的开展,举办2009年城镇退役士兵岗前培训班,会同县监察
局、县人事局进行严格的档案考核和文化考试,按成绩排列名次进行网络公
示、张榜公布和公开选岗,实现公开、公正、透明,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垦利县共接收退役士兵187人,其中农村退役士兵55人,城镇退役士兵107人,
转业士官25人。为做好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工作,县安置办积极与有关单位联
系,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发使用,有组织地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
有技术有专长的人才等优秀退伍军人,架起了优秀退役士兵通向市场的桥梁。

【社会福利事业】 五保供养继续保持在全省先进水平 全县共有敬老幸
福院6处,五保对象536人,其中集中供养530人,集中供养率98.88%,实行
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长效运行机制,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逐年提高,五保对象
集中供养已纳入垦利县五保五救助的体系范围。近年来,垦利县四次提高五
保供养标准。2003年,敬老幸福园资金主要依靠乡镇统筹,县财政每年支付
每位五保对象240元生活补助;2004年,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200元,市、
县、乡按1:1:1的比例承担,欠发达的董集、西宋两乡镇承担部分由市财
政转移支付;2005年,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零花钱400元,增长
的300元及零花钱全部由市财政承担;2006年,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0
元,生活补助400元,增长的300元市承担200元,县承担100元,生活补助全
部由市财政承担;2008年,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400元,
增长的200元市、县各承担100元,生活补助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全年共发放
五保供养资金182.93万元。同时积极加强敬老院配套设施建设,做好“以副
养院、以副补院”工作,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12月16~17日,省五保
供养服务管理机构检查组到东营市检查五保供养工作,垦利县作为抽查的两
个县区中的一个迎接了检查,六个敬老院逐一检查,全部给予好评。在五保
对象供养标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垦利县积极在敬老幸福园规范管理上做文
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和规范敬老幸福园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
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服务人员业
务素质水平,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通过设立娱乐室,开展经常性的文
化娱乐活动,丰富了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五保老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并在各敬老幸福园设立卫生室,定期查体,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积极开展
“以副补院,以副养院”活动,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同时让有劳动
能力的五保对象参与劳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真正使五保老人“老有所
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康力老年公寓向社会开放,村级敬
老设施建设规范有序发展。
社会事务 全年发行电脑福利彩票1458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争取
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25万元用于全县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敬老院、殡仪
馆、老年人、残疾人事业等公益项目的建设,同时还申报7个部级福利彩票
公益金项目;办理收养登记20个;积极为社会福利企业搞好服务,全县11家
社会福利企业,职工852人,共吸纳安置残疾职工519人。

【地名区划工作】 平安边界示范县创建 2009年,遵照鲁民〔2009〕17号
文件精神,按照省厅平安边界创建示范活动标准要求,结合垦利县平安边界
建设工作实际,精心部署,全面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及创建县级平安边界示范
线活动,并按照《山东省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标准》扎实开展和认真抓好河口
垦利平安边界示范线的创建和落实,在创建平安边界示范线活动过程中,建
立和完善各项配套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和机制,
大大提高了全县行政区域管理水平,保持了边界线的准确和明晰,维护了边
界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遵照《关于做好2009年度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
的通知》文件精神,2009年河口垦利线联检垦利县为牵头单位,召开专题会
议,会同河口区民政局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垦利县和河口区行政区域
界线联检工作实施方案》。从2009年6月2日开始到6月23日止,毗邻双方对已
勘定的河口垦利线总长34921.5米边界线的实地管理情况,进行外业联合检查。
在联检过程中,联检人员在实地逐点、逐段详细核对两县区行政区域界线、
界桩及其它相关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经双方共同联检,界线无变化和异常地
段,行政区域界线走向明确,界线两侧地物地貌没有明显变化,界线实地位
置清晰易认;6个界桩无变动维护管理完好,没有发生丢失、损坏和擅自移
动异常情况,方位物无明显变化。且对部分松动的界桩进行加固,同时对界
桩进行保洁刷新,对风蚀模糊和老化剥落的界桩字迹用红色油漆进行描新,
对界桩周围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并拍摄界桩照片22帧,联检内容与两县区
人民政府已签定协议书的涉及内容相一致。在双方联检过程中,两县区也没
有发生非法跨界建设、越界侵权情况,更没有发生边界纠纷突发事件。并会
同河口区民政局按时保质上报联检报告,所有联检资料齐全规范。经联检双
方精诚协作,密切配合,勤奋工作,从而圆满完成“河口垦利线”的联检工
作任务。2009年11月13日,顺利通过省民政厅平安边界建设创建活动检查组
对垦利县的检查验收。
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8月3日,省政府同意撤销垦利县垦利镇、西宋
乡,设立垦利街道办事处(辖82个行政村)和兴隆街道办事处(辖16个行政
村),并将永安镇的店子、同兴、西九、后李4个行政村划归兴隆街道办事
处。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按照市、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要
求,立足、着眼并服从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结合垦
利县实际并从本县行政区划实际出发,针对垦利县行政区划现状、存在问题
及重点难点相关问题,前瞻性地提出垦利县行政区划调整意见及实施方案,
同时撰写《垦利县行政区划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案》。
地名区划 根据垦利县城区及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经广泛征求市县人
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及五大班子领导意见,充分采纳县政府常务会议建议和
意见,发挥自身专长优势,对《垦利城区及开发区部分道路命名更名方案》
进行全面细致地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按照地图协审内容标改说明及技术
规范要求,按时完成《山东省地图集》(区域地理部分)垦利县居民地、界
线地理要素的审核、补充、纠错、标改及上报任务,共计修正改错138处,
受到省、市领导及地图出版社的好评。在市卫星影像图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地编绘、修改、补充和完善《山东省城市街巷图录》(垦利城区图部分),
共计修改和补充地图要素达117处之多,准确无误高质量地完成上报省厅区
划地名处的工作任务。完成新版《东营市行政区划图》垦利县部分各地理要
素及界线的审核、修改、补充、标注及完善工作任务。对开发区居委会和垦
利街道办事处永兴村,在予以更名时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及时完成并上报
《山东省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表》垦利县部分,涉及垦利县及5镇2乡。按
照全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任务要求,为县国土资源局提供
垦利县7个居委会和333个村委会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组稿要求,按时优质完成《中国乡镇街道信息全书》
垦利县部分的编写上报任务。

【社会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 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9年,全
县有农村低保4888户8727人,城市低保696户1384人。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
年1420元,保障资金市、县、乡三级按照5:4.5:0.5的比例承担,其中欠发
达的董集乡、西宋乡乡镇承担部分由市财政转移支付;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
每月300元,市、县按照1:1的比例承担。同时,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补助20元,
城市低保每人每月补助30元,补助资金承担比例与城乡低保保障资金承担比
例一致。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及生活补助956万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
及生活补助364.4万元,有效的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垦利县低保规范化管
理工作成绩突出,其中永安镇六村、开发区居委会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基层
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
城乡困难居民普查 根据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安排,2009年上半年民
政局按照占非农业人口6%,农业人口0~1600元、1601~2000元两个阶段认
真开展城乡困难居民普查工作。全县总人口21.84万人,其中农业户口17.28
万人,非农业户口4.56万人。通过普查,全县共有城乡困难居民7505户14167
人,其中,非农业困难居民1312户2798人,占非农业户口总人数的6.14%;
农村户口6193户11369人(年人均收入0~1600元的困难居民5694户,10255人,
占农业户口总人数的5.93%,年人均收入1601~2000元的499户,1114人),0
~2000元的共占农业户口总人数的6.58%。
灾害救助 2009年,垦利县共发生5次灾害,主要是2月初干旱、4.15风
雹、5.10洪涝、7.25洪涝、6.5台风,共造成受灾面积10655.2公顷,成灾面积
5674.3公顷,绝产面积862公顷,受灾总人口9.2538万人,倒塌房屋38间,损
坏房屋609间,直接经济损失3508.36万元,农业经济损失3275.94万元。每次
灾情发生后,市、县领导都亲赴灾区查灾救灾,民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及时查灾救灾,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至年底,
共争取上级救灾款145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共救助困难群众8300余人次,
有效的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
城镇大病医疗救助 2009年,民政局争取上级资金35.63万元,救助2008
年城镇大病患者20户,其中低保家庭6户,一般家庭14户,已全部兑现完毕。
临时救助 为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助。临时救助是对因病、因灾、因上
学及其他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的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是城乡低保救助的
一种补充。至年底,共救助困难家庭115户317人,救助金额15.08万元,有效
解决了这些家庭的临时困难。另外,为解决特困群众冬季取暖问题,为603
户城市低保户、44户城区困难群众、19个破产困难企业军队退役人员发放取
暖补助,每户800元,共动用县财政53.28万元。
慈善救助 垦利县的慈心一日捐活动自6月5日开始, 7月底结束, 共有
156个单位参加。慈善捐款分直接捐款和企业认捐利息两种形式,全县共接
收直接捐赠84.52万元,企业认捐基金344.29万元,已到账的利息17.78万元,
整个活动共接收捐款102.3万元。至年底,已开展夕阳扶老、荧屏惠老、春蕾
计划、企业认捐基金定向救助、慈善拥军浴室、慈善大众浴室、临时救助、
情暖万家等项目,共投入资金52.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20余人次。

【殡仪工作】 改扩建项目 一级馆大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改扩建项目是
市、县民政局确定三年实现一级馆的主要建设,2008年列为县政府重点工程,
2009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二年,也是关键的一年,由于种种原因,原定市县拨
付的部分资金没有到位,已经完成的服务大厅、公路建设以及设备更新等重
要项目,陈欠资金较多。2009年,动员全体职工集资、外协、自筹等多种渠
道筹措资金,如期完成大门、接待室、停车场、设备改造等工程。通过积极
争取,办公楼完成划拨占地以及主体建设任务,总投资80余万元。
绿化美化工程 全年设计绿化带面积15000平方米,填土3000方,在资金
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馆职工自力更生,开展义务劳动,从整地、浇水、购
苗、栽种、管理均落实到股室、到人,如期完成了绿化美化工程,绿化成活
率达到98%以上,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增强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的意
识。
陵园建设 公墓建设是殡仪馆实现一条龙服务的一个标志项目。从5月
份开始规划、施工,历时7个月全面竣工,公墓总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700
万元,已面向社会销售,仙寝园的建成首开全省殡葬一体化、服务“一条龙”
之先,殡仪馆始终恪守“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民政宗旨,以便
民、利民、助民为己任,体现公益性,落实对困难群众及社会特殊人员的优
惠政策,十分注重墓区的园林化,墓碑的艺术化,葬式的多样化和一区一景、
一区一品的开发理念,园区景点建设以仿古建筑为主,假山亭台相互对应,
建筑风格新颖,建筑和绿化面积占园区的40%,集景观、艺术、安葬于一身,
实现园林化,墓碑建有普通型、标准型、豪华型、名人园、慈善园等多种样
式,建设布局合理、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景观怡人,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
价。
营销创新 深化改革,以创新作为殡仪馆发展的动力之源,使公墓销售
打破了以往低效益徘徊不前的局面,今年下半年我们积极探索市场营销新策
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场,从9月先后在八分
场、井下、孤岛、锦华、采油、河口、东安建立便民营业部,引导市民实地
参观,宣传公墓政策,营造营销氛围。
人才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把人才推选为陵园创业
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从社会上聘请了有能力、有经验的多名营销人
员充实到各营销点,12月到长沙民政学院招收8名专业殡仪系毕业的学生,
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大大提升了陵园的核心竞争和墓碑的市场占有率,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服务理念 作为特殊社会公益事业,工作中既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服务
新模式,又大力弘扬民政宗旨,新的服务项目成龙配套、方便丧家,殡葬用
品设立高、中、低三个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并对困难职工、
困难群众制定减免政策,还积极开展一系列便民得民服务,创造了较好的社
会效益。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各项承诺落实到位。一是全体职工统一着装,
配证上岗,挂牌服务。二是在全省首创一条龙服务新模式。三是向社会公布
服务承诺条件。同时,不定期开展登门服务和预约服务活动。四是主动开展
对外联络,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职工队伍素质及服务水平 始终把建设学习型、竞争型、服务型的职工
队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馆,
以德育人,科学管理,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充实完善首
问责任制,职工服务守则、文明用语标准、服务承诺、服务监督措施、工作
行为标准,这些制度标准覆盖全馆各个工作岗位,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便
于考核。通过不懈地抓学习教育、制度约束,使全馆呈现出人心思稳、人心
思进、爱岗敬业的好局面。
业务工作 殡仪馆严格要求每一名一线人员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认真
对待每一项业务,认真接待每一位来单位办事的人员,注重每一项细节。认
真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每个股室每一名人员做到独立完成工作。始终把安全
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操作程序,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切实消灭苗头隐患,确
保一年来各项工作无安全责任事故。 全年共计火化遗体4127具, 寄存骨灰
2380个,各项业绩都实现新突破,创下历史新高。
(崔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