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耕作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4&rec=8&run=13

解放前,由于地广人稀、农具落后、生产条件差等原因,全县农作物种植多为春
种秋收一年一熟制。1954年,全县总复种指数为112%,一年一熟作物仍占总耕地面
积的84%。1955年起,随着引黄灌溉工程的兴建,农作物种植逐步向两年三熟和一年
两熟方向发展。至60年代末,全县总复种指数为125%。一年一熟作物占总耕地面积
的58%,二年三熟占32%,一年两熟占10%。1985年,全县总复种指数为138%。一
年一熟作物占总耕地面积的(年初实有耕地)54.3%,二年三熟占30.5%,一
年两熟占15.2%。一年一熟制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春大豆和水稻。二年三熟
制的茬口主要是:第一年为春作物、冬小麦,第二年晚秋作物。一年两熟制多在引黄
灌区,如郝家、胜利、胜坨等乡镇的高产田。主要方式是小麦与夏玉米、夏高粱(间
作绿豆)等,以小麦为主体,套种其他夏播作物,收秋后再种小麦。与此同时,还积
极推广混作、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方法。
混作:40~60年代中期,绝大多数作物是纯作。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高粱与大
豆、棉花与芝麻、夏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等混作,面积逐步扩大。1965年,混作面积占
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
轮作:传统的方法是禾本科与豆科作物轮作,俗称“换茬”。
间作:多系夏大豆与夏玉米间作,即两行大豆、两行玉米;地瓜与玉米或芝麻间
作。
套种:60年代末,70年代初始推广。其主要方式是:麦田套种玉米、大豆、杂交
高粱等。1985年,全县套种面积达4.3万亩,平均增产幅度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