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采种育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4&rec=56&run=13

采种1949年,虎滩嘴苗圃(现属利津县)采种育苗,主要有榆树、国槐、侧柏等树
种,同时还引进加拿大杨及腊条(杆穗)。1954年,苗圃收购桃、杏核879.75公斤
,刺槐种14公斤,榆树种230.5公斤,采割杨柳条1500公斤。1955年后,苗圃除
自行采集当地树种以外,还引进小叶杨、苦楝、枰柳(枫杨)及紫穗槐等树种。
1959年,县林业部门从淄博调入桑籽8公斤,加拿大杨树插条1000余公斤;国营
黄河农场引进悬铃木、槭、梓等种子搞试验;国营林场调入枰柳、小叶杨及毛白杨等
插条。
1960年,国营林场调入朝鲜刺槐种1000公斤,东北小叶杨种30公斤,引进沙枣籽
试验繁殖。县林业部门还从阳信调入200株梨苗在县驻地栽植。
1962年,在县直机关驻地(友林村西)建立友林苗圃,调入刺槐籽25公斤。
1965年,从邹平调入国槐籽6000公斤,扶持生产队育苗用种;在民丰公社收购榆
树种42.5公斤,采集杨树条7500公斤;在建林收购刺槐籽700公斤;还从河南省
调入泡桐根8000公斤。
1966年冬,在建林公社生产村收购刺槐籽4100公斤,规定一级种籽纯度95%以上
,单价每公斤3.6元;二级种籽纯度85%以上,单价每公斤3.0元。从北镇调
入桑籽100公斤(夏播),孤岛林场调入新疆杨200株。
由于资金、贮存等原因,1967年后,林木种籽由供销社经营,建林供销社主要收
购刺槐籽,新安供销社主要收购紫穗槐籽。杆穗及插条主要从孤岛林场野生旱柳及杞
柳中采集。全县主要树种基本自给。
1975年,孤岛刺槐发生避债蛾,种籽遭到破坏,当地所需种籽靠外地调入。是年
,调入杨柳条15.49万棵,调入刺槐籽2500公斤,调入紫穗槐籽3000公斤,同时
自采榆树种籽634公斤,紫穗槐籽650公斤。
1976年,在当地收购榆树种籽291.4公斤,紫穗槐籽1204.1公斤,刺槐
籽35.25公斤。
1977年,调入刺槐籽6460公斤;当地收购榆树种籽1345公斤,紫穗槐籽725.9
公斤。
1978年,调入刺槐籽3988.75公斤,紫穗槐籽520公斤,从邹平调入杨树条
12.6万根;当地收购紫穗槐籽600公斤,榆树籽107.5公斤。
1979年,调入刺槐籽5000公斤,紫穗槐籽5500公斤;当地采集收购刺槐籽4750公
斤,榆树籽250公斤。
1980年,调入紫穗槐籽810公斤,臭椿籽40公斤;当地收购榆树籽225公斤。冬,
从天津调入60株绒毛白蜡苗,从邹平调入大官杨、箭杨条3250公斤。
1981年,从北镇调入刺槐籽3000公斤。
1982年,从邹平调入刺槐籽1500公斤,从黄河苗圃调入白腊苗200株,香椿苗20
0株。
1983年,调入刺槐籽5000公斤,国槐籽147公斤,臭椿籽142公斤,榆树籽105公
斤,白腊籽10公斤,侧柏籽10公斤,核胡250公斤。是年,共青团中央号召青少年采
集树(草)种支援甘肃,全县收集刺槐籽380.65公斤,国槐籽174.5公斤,臭
椿籽68.75公斤,合欢籽13.85公斤,紫穗槐籽411.8公斤,侧柏籽12
.5公斤,苜蓿籽40.75公斤,沙打旺籽25.85公斤。12月发往甘肃定西地区
林业局刺槐籽275公斤,紫穗槐籽170公斤。
1984年,调入刺槐籽1566公斤,白腊籽202公斤,臭椿籽5公斤。
1985年,调入刺槐籽2975公斤,从垦利二中收购紫穗槐籽198公斤。
育苗林业育苗始于1949年虎滩嘴苗圃。苗圃总面积25亩,每年育苗均在10~15亩
左右。所育树苗以加杨、榆树为主,84%供应群众,16%供劳改农场。1955年,苗圃
育苗12亩,群众育苗6.4亩,主要是腊条与加杨扦插。
1956年,国营孤岛林场开始育苗,当年完成116.5亩。1959年,永安公社育
桑树苗17.3亩。1962年筹建友林苗圃,育苗地23.5亩,当年育刺槐苗7亩。
1963年,民丰苗圃、友林苗圃共育苗80.5亩。另有生产队集体育苗63.5亩。
1965年,县“三五规划”提出育苗要因地制宜,采集适合当地种植的树种,机关
、学校和生产队都要留有适当的土地,固定专人负责,本着“一年育苗,两年培育,
三年移栽”的原则,发动集体育苗,并提出1966年就要备足1970年的林业用苗。是年
,永安公社大力发展集体育苗,五村(育苗166亩)、东兴(育苗60亩)、胜利、九十六
户、十三村、十村、永安、西九等8个生产大队成立了专业队,育苗2250亩。1966年
,全县以国槐育苗为主,播种面积达8200亩。“文化大革命”初期,某些地方要求育
苗地翻耕翻种,为了实行“以粮为纲”,有的育苗地改建成果园或粮田。
1980年,林业机构单独设置。
1981年后,全县除国营苗圃(含黄河修防段联办苗圃)执行指令性计划外,集体苗
圃逐步过渡到个人或联户承包,转为商品性苗圃,并实行群众包育、业务部门包技术
指导、县有关部门包销的“三包”办法。1984年开始,县政府每年提供10~30吨化肥
,支援林业育苗,并在统销粮中拨出部分粮食,每亩按250公斤作为育苗占地补贴,
当年拨粮22.5万公斤。是年,全县育苗2746.4亩,其中留床苗1172亩,保存
面积1574.4亩。1985年拨育苗补贴粮19.18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