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丧葬礼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9&rec=110&run=13

20世纪70年代初,境内开始推行火化,提倡丧事简办,以改旧俗。80年
代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又渐趋复杂。
传统的丧葬礼俗程序亦因其原籍不同而有差异,但相同之处不外乎以下
几项:
停灵:人死后,先脱去内衣,换上新棉衣(棉袄不系扣)、单鞋、单帽,
洗浴完毕,置正厅的灵床上,头要朝东,用白纸盖脸,点长明灯一盏、供小
米饭(叫“倒头饭”)、馍馍等各一碗,筷子直插米饭碗内,燃香一炷,放
一烧纸钱盆(存放纸灰)。房门、院门上贴白纸,院门外挑出白幡(一缕带
状白色纸条),男左女右。
指路:上述就序后,长子(没有长子的由长孙或其他直系男晚辈顶替)
站在高凳子上面向西南,连喊三声“爹(或娘)向西方大路去”。另外,孝
子们还为死者制作一面“明旌”(也叫“铭旌”、“灵位”),上书“乘号
之柩”,置于供桌正中,象征死者的亡灵,孝子孝女则要守灵,并按长幼分
别恸哭尽哀,还要拄“哭丧棒”(有的叫“哀杖”,表示因过度悲伤,非拄
杖不能站立) 。 傍晚,同族近支晚辈到土地庙“送浆水”,名曰“告庙”
(也有的称“上庙”)。
报丧:第二天报丧(告知亲友死者时间及殡期)。到舅家报丧孝子要披
发、赤足、着孝服,到舅家门口匍伏哭进告之。
灵棚:死后第二天,丧主院内扎灵棚,设供桌,子女穿孝致哀,亲友、
邻里开始吊孝(也叫“吊丧”)。傍晚,死者后代要身穿孝服,一路哭着为
死者“送盘缠”(送两趟)。当晚,庭院内灯火彻夜通明。
入殓(入棺):第三天入殓。又称“殡仪”,就是将尸体由灵床移入棺
内。入殓前,要给死者洗脸、净面、理发,广饶户是要棺内放草木灰(讨几
家的) 、 铺白纸一层,放铜钱7枚,摆成北斗星状,谓垫背钱,头枕布鸡
(鸡样枕头,两头缝红布条);鲁西住户是棺内放清灰、制钱、棉褥及死者
生前喜爱之物。入殓这天,如果死者是女性,还要请其娘家人入场验看。入
殓后,棺停灵棚后,孝子宿棺旁寝苫枕砖。每晨祭奠扶棺致哀,亲朋好友、
故旧邻里继续前来吊唁。殡期前一天晚间(也有的死后第二天),抬着亡灵
牌位, 并将“长钱” (黄表纸条)及死者衣物放置纸扎轿车(男)或花轿
(女)内,孝子孝眷持纸幡,执燃香,一路呼喊着走向村外陵墓方向路口,
烧纸幡、纸车、纸马或纸轿后,一齐哀哭而归。
领魂:出丧日早晨,孝子到土地庙上香焚纸后,哀哭而归,俗称“领魂”。
意为领回亡人灵魂享受祭奠。此俗建国前已渐废。
祭礼:出殡日中午,宴宾、谢客后,举行家祭(也叫“路祭”、“拜祭”)。
就是移棺于街,按迎门祭、路祭、墓祭顺序进行。礼成,孝子摔“牢盆”,
男孝眷领棺于前,孝妇及女孝眷随棺于后,送往墓地。
安葬:棺至墓地,孝子入穴内清扫后,下棺入穴,放长明灯、倒头饭于
穴内,簇哀杖于棺后。孝子孝眷绕墓一周(曰:“圆坟”),边走边撒土,
以示掩埋。然后,拱砖砌墓,筑土为坟。
服孝:安葬3日(也有的2日)后,孝子亲眷抬食物、果品祭物,赴墓地
致祭,谓之“服三”。每“期”(男6天,女7天)均到墓前焚香化纸,举哀
致祭。人死后21天(俗称“三七”)、35天(俗称“五七”),100天,孝子、
孝眷均携祭品、香纸祭奠。3年内,孝子、孝女穿白鞋、黑衣服撒边,不去
娱乐场所,宴席不猜拳行令,春节不贴对联、不外出拜年,忌办喜事等。待
3年忌日到坟上祭奠后孝期满。
1986年,全国殡葬改革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宣传
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土葬之风很快被刹住。至2002年底,全县尸体火化率
又上升到99.5%以上。1995年后,平毁旧坟,建纪念堂存放骨灰的活动全面
展开。2002年底,全县有村建纪念堂7座,集体公墓216处,占村民委员会总
数的65%,100%的村民委员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如今,先辈去世,子
女、亲属,有的将骨灰盒送存纪念堂,有的将骨灰盒按土葬仪式埋于集体公
墓,子女、亲友送花圈,戴黑纱,丧事完毕,死者儿、孙去亲朋友好家里行
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