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生活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9&rec=104&run=13

服饰
20世纪80年代后,衣着大为改观,款式更换频繁,城乡人穿戴难以区分。
西装、牛仔、夹克、裙装、直筒裤、喇叭裤、蝙蝠衫、旗袍、超短裙;八角
帽、前进帽、绒线帽、礼帽;纱巾、围巾、披肩;高跟鞋、三紧鞋、凉鞋、
拖鞋、胶靴等,应有尽有。衣料多为化纤、毛、丝、革、麻之类,纯棉织品
成了时髦。
身上的装饰品,也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少数
男子以戴黑色眼镜、佩领带卡、挂BB机、戴戒指(极个别的戴单耳环)等为
时髦;女以戴变色眼镜、挎坤包,佩黄、白金、珍珠项链、手链、宝石钻戒、
耳环、耳坠、耳钉及玉镯、胸花为美;儿童佩饰有玉佛、银手镯、彩色眼镜、
发卡、串珠等。
饮食
1986年始,人民生活粗细不匀,但都能吃饱。进入90年代后,城乡居民
普遍以细粮为主,偶尔吃点粗粮算改善生活,如蒸玉米、小米、大豆面窝窝
头或煎饼,往往当“礼品”送给邻居、好友。其面食花样也越来越多,由原
来的馒头、花卷、蒸包为主,发展到“千层”油饼、“五香”酥饼、火烧、
面包、煎包、锅贴、馄饨、油条、麻花等。肉食类有猪肉、牛羊肉、鸡、鸭、
鹅、鲜鱼、咸鱼、鲜虾、干虾、虾皮等。70年代前,垦利境内的蔬菜类以白
菜、萝卜、豆角、茄子、辣椒、黄瓜、南瓜、西葫芦为主。80年代后,增加
了洋葱、土豆、西红柿、甘蓝、菜花、蘑菇、莴苣、芹菜、油菜、台菜、蒜
台、香椿芽等。群众历来喜食大葱、大蒜、面酱、豆酱、虾酱。利津人大都
喜欢喝茶,尤喜茉莉花茶;鲁西人喜欢喝酒;寿光、广北人喝茶面不广,但
现在烟、酒、茶多数家庭具备,主要是接待客人用。
宴席菜肴:1986年前后,农村婚丧待客宴席,多数遵循其原籍风俗习惯。
如利津人,一般是四盘、八碗、两大件(一盘方肉,一盘整鱼);鲁西人相
当讲究,有“八大碗”、“十大碗”、“两大件”、“四大件”等名堂。用
料多以鸡、 鱼、 肉为主,间以时鲜蔬菜及禽蛋,称之为“摆席”。赴宴称
“坐席”;寿光、广北人较为节俭,一般为“九大碗”(即9样菜)。90年
代后,不论城镇、农村,多数在酒店(饭店)设宴,宴席菜肴日趋统一。
宅居
1986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在垦利境内,不论利津、广北、
寿光或鲁西户,房屋建设日趋向城镇化迈进。建材由过去的土坯、棍棒、秫
秸为主,变为烧砖、沙、石、水泥、钢筋、玛赛克;木板门、棂子窗,已被
铝合金框、玻璃门窗代替。经济条件好的农户,除石头坐窗砖到顶外,式样
新颖,水磨石地面、瓷砖地面和前出厦带走廊的房屋也越来越多。进入21世
纪后,农村新建住宅,一律按乡、村总体规划,由村民委员会安排地基,分
批建设。
器具
餐具:20世纪80年代,盆、碗、盘、碟多细瓷、搪瓷,并饰以烤花。90
年代,塑料制品、成套细瓷餐具大量进入百姓家。
饮具:20世纪80年代后,多数居民家庭都备有成套细瓷茶具和酒具,城
镇家庭还大多配有饮水机、电热壶、冷水瓶、啤酒套具等。
炊具:主要有锅、炒勺、铲、笼、筚、笊篱、案板(面板、菜板)、鏊
子等。20世纪80年代,不少城乡家庭用上高压锅、电饭锅。
卧具:本境居民习惯为一代人一室。乡村中、老年人喜睡火炕。青年及
城镇居民则多睡木床。一般居民的木床也非常简陋,上铺秫秸箔、草苫。富
裕人家使用雕花床、棕屉子床。20世纪80年代出现钢丝床、木制高低床。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卧具花样、
质量也在不断更新。20世纪末,席梦思、床头柜等高档卧具也相继进入百姓
家。
家具:20世纪80年代,城乡出现置办家具热,盛行捷克式、镜框式成套
家具,沙发、茶几也进入普通百姓家。90年代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电风扇、收录机等已不是城镇居民独有了。
日常用具:20世纪70年代,部分村开始使用电灯。90年代初,全县村民
普遍用电灯照明。汲水用具,原来多用木桶(利津叫“筲”)、瓦罐配钩扁
担(鲁西人叫“钩担”)挑水,存在瓷缸(利津人叫“瓮”)或瓦缸里。20
世纪60年代,木桶逐渐被铁桶替代。90年代后,村民绝大多数用上了“自来
水”。盛物用具,20世纪80年代,塑料筐、塑料盆大量进入农家。涮洗用具,
20世纪60年代后,均用搪瓷、生铝盆。进入80年代,塑料盆,因廉价、轻便、
不怕摔、而倍受青睐。取暖用具,20世纪70年代后,憋拉气炉进入普通百姓
之家;90年代前后,城镇和油区村庄居民,用上了暖气、空调。
交通用具:20世纪80年代后期,嘉陵、木兰等摩托车成为城乡青年人的
时髦交通工具。90年代,“130型”三轮拖拉机、农用汽车成为农村的主要交
通工具。进入21世纪,小面包车、电动自行车也大量进入乡村。
行旅
一般外出行旅、办事,通称“出门”。离家外出都选择吉日,俗语曰:
“待要走,三六九(日)”,忌农历初一、十五(日)。亲人若远离,多置
办酒饭为之送行,也叫饯行,并煮鸡蛋、备食品,以便途中食用。一般送行
至胡同口或村头,多数送至车站或码头。
迎接客人一般迎至村外或车站或码头。到家后,先茶、烟,后酒、饭款
待,名曰“接风”,又称“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