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7&rec=7&run=13

党员队伍
党员发展 1986年,注重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全年共
发展知识分子党员32人。1988年,按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发展党
员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并实
行组织员谈话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1990年,解决35个村十年未
发展党员的问题,重点发展农村和生产第一线的积极分子。1991年,对十年
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和生产第一线积极分子重点发展,严格入党程序,严把
党员质量关, 十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支部由1989年的103个减少到22个。
1993年,继续把发展党员重点放在生产一线,做到三个不发展:政审材料不
全不发展,培养期(两年)不到不发展,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合格不发展。
1995年,在全市率先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由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两级备案制
度和五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状制度,对30多名经考察谈话
和测试不合格,以及未经入党前集中培训的,予以延期审批。两个十年以上
不发展党员的村按组织程序发展党员。1995~1997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集中整顿,重点解决了全县75个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发展新党员的问题。
1996年,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六不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
察期农村和企业不满一年、机关不满一年半的不准入党,发展对象对党的基
本知识不熟悉的不准入党,未经入党前集中培训的不准入党,入党积极分子
列入培养对象后未及时备案考察的不准入党,发展对象没有经过支部评议、
党委考察、政审或政审材料不完备的不准入党,未经县委组织员审查、测试
和谈话的不准入党)的要求。2000年,在全县普遍推行发展党员“双票制”、
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农村年轻人入党列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加大发
展农村优秀年轻党员力度。
县乡村三级整党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开展县、乡、村三级
整党活动。第一批(县级整党),于1985年5月20日召开县级整党动员大会,
1985年12月底结束。第二批(乡级整党),1986年5月底结束,参加这批整党
的有11个乡党委,一个直属党委(经委),2个党总支,2262名党员。第三批
(村级整党),1986年10月中旬开始,1987年3月结束,共有284个农村党支
部,4563名党员参加。整党中,查出有各种问题的140人,组织处理的14人。
经过整党,基本达到“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目的。
处置不合格党员 1988年,按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处置不合
格党员贯彻“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方针,出台《中
共垦利县委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施意见》,列出不合格党员30条标准,
并在胜利乡试点实行。1989年,各乡镇共评出不合格党员77人。其中开除4人,
留党察看11人,严重警告8人,警告16人,除名9人,劝退2人,限期改正26人,
撤职1人。1990年,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对全县76
名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其中开除6人,劝退7人,除名4人,留党察看33
人。1993年,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共评出不合格党员3人。1994年,共评
出不合格党员13名,分别进行处置。2000年,认真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活动,
共评出不合格党员12人,并视情分别作了处置,其中限期改正的4人,被除
名的3人,劝退的3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2人。
流动党员管理 1995年,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198名流动党员全
部持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活动日益
活跃,党员活动的流动性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带来新的困难,垦利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重大教育实践活动 县、乡、村三级整党工作结束后,1987年,在县
直机关、乡镇、农村支部中组织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的大讨论。1999年11月6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
内容的县级领导班子“三讲”教育活动。按照中央提出的开门搞“三讲”的
要求,采取召开动员大会、征求意见会,专题调查征求意见,开通县委书记、
县长征询意见电话,领导干部联系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户等措施,边学边改,
边整边改。2001年1月至4月,在县直单位和乡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
活动。8月20日至9月20日,在董集乡先行进行村级学教试点的基础上,11月
至12月中旬,在全县开展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同年,为发挥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2002年,在全县党员干
部中开展“观念作风转变年”活动。
推树典型 1986年,召开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表彰会,25个基层党支
部和70名优秀党员受到县委表彰,垦利一中党支部和优秀党员顾杰夫被评为
省先进党支部和模范党员。1991年,对21个先进党支部,77名优秀共产党员
进行表彰。1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个基层党支部受省表彰,5个先进基层党组
织,11名优秀共产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市级表彰。1992年,6个先
进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共产党员,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市级表彰。1993
年,共有23个先进党支部,53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表彰奖励。1994年12月,
组织开展向共产党员段德娥同志学习的活动,以段德娥同志平凡而感人的事
迹教育广大党员。1995年,全县9个基层党组织和11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市委
表彰,对全县30个先进党支部和100名优秀党员进行表彰。1997年,8个党建
经济强村被市委授予“五好”先进党支部。2001年,全县受省委表彰的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各1名,受市委表彰的创六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创五好先
进农村党支部2个,优秀共产党员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县委对全县50个
五个好党支部和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电化教育 1990年,录制电教专题片《新生带上党旗红》。1991年,
拍摄电教片《党旗在这里升辉》、《为了党旗更鲜艳》、《希望的田野》,
其中《为了党旗更鲜艳》获全市电教展播评比第二名。1994年,制作《赤情
点亮黄河口》,介绍县电业局干部职工奋力开拓,艰苦创业的事迹。1995年5
月,成立党员电化教育中心,进一步加强电化教育工作。1997年,制作专题
片《火热的“夏镇”》,介绍市委书记国家森到下镇乡驻村蹲点后,下镇干
部群众倍受鼓舞,努力甩掉落后面貌的动人事迹,获东营市第四届党员电教
片评比一等奖。全县农村新增党员电教播放点86个,播放点总数达到235个。
1998年6月,编辑的《疆场卫士》、《海战英雄》在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昨夜
星辰”老功臣巡访活动中双获一等奖。1999年,人物专题片《党员任长英》
和《张成礼印象》获市电教片展评三等奖,《党员任长英》和《革胡子鲶鱼
养殖技术》先后被省委组织部《山东党员电教》农村版采用刊发。10月,拍
摄编辑的《转岗来的乘务员》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第六届党员电教片展
评中获一等奖。全县农村党员电教播放点由年初的245个增加到289个,普及
率为88%。2000年,全年共拍摄制作5部电教片,其中《民选厂长李霞凤》、
《走进工农村》两部专题片分获市委组织部庆“七一”党员电教片评选一等
奖和二等奖,并分别在《山东党员电教》城市版第8期和农村版第9期播发。
2001年,全年共拍摄制作6部电教片,其中专题片《城关村里女支书》获市级
一等奖、省级三等奖。2002年,编辑制作的《双承诺带来三满意》、《民心
直通车直通民心》、《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建新闻
评选,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双承诺带来三满意》获得市广播
电视学会的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基层组织建设 1986--2002年,垦利县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首要
任务来抓,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
路子。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为重点,重视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乡镇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较好地发挥
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作用。以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好”为目标,按
照一类支部抓巩固、树典型,二类支部抓提高、防掉队,三类支部抓整顿、
促转化的总体思路,在农村党支部中广泛开展争创“五个好”(有一个好的
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书记,有一支好队伍,有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有一
个好的经营机制,有一套好的民主管理制度)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根据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围
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以整顿农村后进班子为重点,从1994年起,开展
大规模、深层次的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建设工作。通过整顿,收到明显的
成效:全县31个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农村党支部全部实现转化升级,其
中9个由“三类”转化为“一类”支部;“强村强建”战略顺利实施,30个
“党建经济强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各村的前列,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
排头兵;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破壳”兴村工程收效明显,全
县有206个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其中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
村有38个, 占8.74%; 19 93年底排查出的20个十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和
1994年底排查出的73个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全部按组织程序发展新党员;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大为提高,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1996年4月,垦利县代表东营市接受省委组织部三年基层组织整顿检查验收,
获得一次性通过。通过整顿和建设,至2002年,全县共有党的地方委员会1个,
党组56个,基层党委20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637个。

1986~2002年历年党组织情况统计表

表14-3 单位:个
┏━━━━┯━━━━┯━━━━┯━━━━┯━━━━┓
┃年度 │ 党组 │党委 │总支部 │党支部 ┃
┠────┼────┼────┼────┼────┨
┃1986 │28 │14 │3 │547 ┃
┠────┼────┼────┼────┼────┨
┃1987 │28 │14 │4 │562 ┃
┠────┼────┼────┼────┼────┨
┃1988 │29 │16 │4 │582 ┃
┠────┼────┼────┼────┼────┨
┃1989 │34 │15 │4 │591 ┃
┠────┼────┼────┼────┼────┨
┃1990 │30 │15 │4 │596 ┃
┠────┼────┼────┼────┼────┨
┃1991 │33 │14 │5 │601 ┃
┠────┼────┼────┼────┼────┨
┃1992 │34 │14 │5 │610 ┃
┠────┼────┼────┼────┼────┨
┃1993 │26 │18 │2 │609 ┃
┠────┼────┼────┼────┼────┨
┃1994 │30 │21 │14 │630 ┃
┠────┼────┼────┼────┼────┨
┃1995 │35 │21 │15 │633 ┃
┠────┼────┼────┼────┼────┨
┃1996 │49 │20 │14 │645 ┃
┠────┼────┼────┼────┼────┨
┃1997 │48 │21 │13 │649 ┃
┠────┼────┼────┼────┼────┨
┃1998 │48 │23 │11 │658 ┃
┠────┼────┼────┼────┼────┨
┃1999 │52 │23 │11 │658 ┃
┠────┼────┼────┼────┼────┨
┃2000 │48 │24 │12 │644 ┃
┠────┼────┼────┼────┼────┨
┃2001 │45 │19 │13 │631 ┃
┠────┼────┼────┼────┼────┨
┃2002 │56 │20 │12 │637 ┃
┗━━━━┷━━━━┷━━━━┷━━━━┷━━━━┛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垦利县不断对基层领导班子进行充实和
调整。1986年,按照整党要求,对全县12个乡镇党委和政府班子进行全面考
察,调整9个班子。调整过程中,提拔16人,降职2人,免职2人。在村级整党
过程中,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35个。1989年,在县机关党组织中,开展达标
升级活动,并按达标升级细则,对各党支部进行年终考核。1990年,根据工
作需要,本着相对稳定、局部调整、提高整体功能的指导思想,及时充实调
整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全年调整班子46个。1991年,组织完成乡镇党
委换届工作。7个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调整班子23个。1993年,县乡机构
改革,新设工业委、农业委、商贸委、交通局、炼油厂五个党委。1994年,
进行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306个村党支部换届,任期未满支部调整6个,
新建支部3个。1995年,12个乡镇党委完成换届任务,并在全县乡镇企业中建
立42个党支部,19个党小组,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建立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
1997年,31个后进村党支部调整支部书记26人,选派23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
任实职。调整农村党支部113个,调整支部书记30人,支部成员136人。1999
年,全县318个农村党支部如期完成换届任务,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97%,换
届后的农村党支部班子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332个村民
委员会有330个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985人,选
出村委会主任320人,其中党员214人,村两委交叉任职的443人,书记主任一
人兼的40人。2000年,共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63个,调整农村党支部成员127
名,其中党支部书记39名。2001年,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中,7个乡镇党委得到
调整充实;在县城5个社区建立党支部,在开发区建立党总支。2002年,非公
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容忽视。全县共有8611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其中,个体工商户8161家,
占94.8%;私营企业450家、仅占0.15%,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有8598家,
占99.85%;其中有党员但人数不足3人的605家、占7.0%,没有党员的8006
家,占93.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共35405人,其中党员712人,
仅占从业人员的2.0%。存在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部分私营企业对党建
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个别的甚至认为“无所谓”,还有的存有
畏难发愁情绪。二、在部分私营企业中,党的基础力量薄弱,党内活动不够
正常,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三、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比较薄弱,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是年,完成全县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县实
现农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81人,村“两委”交叉任职的
472人。
重大实践活动 1987年,组织全县党务工作大检查,共检查县直24个
支部,农村18个支部,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今后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
1990年,全面开展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把竞争机制引入农村党支部建
设。1992年,进行农村党建工作调查,涉及8个乡镇、13个村和9个乡镇企业,
上报调查报告4篇。1994年,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三年基层
组织建设整顿活动。1998年,在全县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并在县电视台长期开辟“村务公开督访行”专题栏目。开展“十佳基层党组
织”、“十佳人民公仆”为内容的“双十佳”评选活动,1998年、2001年,
先后开展两次“双十佳”评选活动。2001年,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
“五个好”(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有一个好书记、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
有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有一套好的工作制度、有一具好的工作格局)乡镇党
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活动,确定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工
作任务。20 02年,组织千名机关干部到全县332个村集中驻村一个月,开展
中共“十六大”精神宣讲活动。
制度建设 1988年,在全县推行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党员年度目
标管理制。1990年,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党
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修订完善评先树优制度和党员十带头、党员联系户制度,
坚持党支部的“三会两课”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定期
召开组织工作例会制度。1994年,制定印发农村干部管理四项制度,即《农
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农村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农村两公开一监督制
度》、《农村干部行为规范》。1995年,制定和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干部议事规则、行为规范等四项基本制度。1997年,按照县委提出的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县委负有“第一责任”,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
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制
定落实“三级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意见》和《考核细则》。2000年,在农
村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的选配上,实行“双票推荐”的办法。2001年,
全县农村普遍推行“两定时”工作制度。2002年,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为载体,与基层党委签定《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7个乡镇全部完成会计
委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村财务结算管理中心。同年,在全县推行村
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
阵地建设 1987年,12个乡镇建起乡镇党校。1990年,全县共建党员
活动室89处,其中农村66处。1991年,进行乡镇组织文档规范化管理和农村
干部建档工作,农村建档的范围包括:两委成员、乡镇企业中的管理人员、
获技术员职称的技术人员。1995年,全县有党员活动室433处,其中农村211
处,农村党支部建室率为66.4%。1996年,新建党员活动室127处,建室率为
90.68%。“两机一室”配套覆盖率由25.5%增加到61.2%。1997年,新建党员
活动室148处,使农村党员活动室增加到313处。全县确定和树立30个党建经
济强村典型,签定年度目标责任状,实行县乡两级调度管理,先后4次召开
强村调度会,3次组织强村党支部书记到外地参观学习。1998年,召开全县党
建经济强村建设调度会,进一步加强经济强村的建设。1999年,按照“抓两
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认真抓村级组织建设,确定15个党建经济强村。
后进村转化 1986年,通过整党,23个三类支部班子转化为一、二类
班子;调整贫困村党支部班子29个。1987年,通过村级整党,加强农村支部
班子建设,全县324个农村支部跨入一、二类行列,不存在三类支部。1991年,
突出抓好农村后进支部的升级转化工作,20名县级领导和40名乡镇领导干部
组成20个工作组,承包全县8个乡镇的20个后进支部。有12个三类支部甩掉落
后帽子。1994年,对全县贫困村、瘫痪、半瘫痪党支部进行调查统计。以整
治后进村为重点,历时3个月,对农村党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整顿。1995年,选
派7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实职,对5个三类支部班子落实整顿措施。1996年,
突出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村党支部为重点,对全县12个乡镇党委、324个农
村党支部普遍进行整顿。召开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会议4次,调度会
议9次,26名县级领导先后两次建立农村党建联系点。1997年,将31个后进村,
纳入县委组织部管理,并分别建立村级档案。对后进村整顿工作,由县委组
织部代县委与乡镇党委和村支部、驻村工作组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实行
“黄牌督查书”制度。31个后进村党支部调整支部书记26人,选派23名县乡
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1998年,全县新排查出21个相对后进村,落实县级领
导干部帮扶后进村责任制和乡镇党委书记驻村蹲点制度,各乡镇向后进村派
出工作组,驻村帮助整顿。1999年,15个后进村通过整顿达到转化升级目标。
2001年, 从县直乡机关选派工作组进驻第二批17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
2002年,对第三批21个后进村进行为期6个月的集中整治。
干部管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87年,进行干部制度改革的尝试,先于其他县
区推行“干警促进期制度”、“企业领导干部调离审计制度”、“新任领导
干部试用期制度”。1990年,强化干部管理措施,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
任制,机关工作人员年度目标责任制。1993年,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对机
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内部退养。至1993年12月31日前,男满55周岁,
女满50周岁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有中级以上职称直接从事教
学、医疗工作的人员除外),一律实行内部退养。内部退养期间,工龄连续
计算,享受原工资待遇,并上浮一级工资,至达到退离休年龄为止。1994年,
制定《垦利县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试行)》,《中共垦利县委关于研究干部
任免的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规定》和《中共垦利县委关于对科级干部实行动态
管理的意见》。1995年,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实践人才观点,从优秀农
民、工人中选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3人。在政法干部补员中实行考选制度。
改革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对308名机关事业科级干部进行考核和等次审定。
1996年,积极稳妥地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对14个参照试行单位的实施
方案、职位设置意见和职位说明书进行审定;对296名拟参加过渡人员进行
资格审查、过渡考试、考核和竞争上岗。1997年,完成12个单位的推行国家
公务员制度参照管理工作任务,组织考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的报名、
笔试、 面试考察,设考录职位10个,其中国家公务员8名,机关工作者2名。
1998年5月,制定实施有关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其中包括《关于在领导干部
中实行回复组织函询制度的意见》、《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实行诫勉制度的意
见》、《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实行待岗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实行领导干部离
任审计制度的意见》。1999年,2个单位采取竞争上岗办法选配中层干部;面
向社会为法、检“两院”招考工作人员12名;初步确立干部交流轮岗制度,
对6名新提拔的科级干部进行易地交流任职,安排12名科级干部进行平职交
流任职;领导干部试用制全面推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
争上岗的意见》下发后,5月,下发《关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股级职务任免
问题的通知》,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职务的任职年龄、学历等条件和选
拔任用方式作出具体规定。6月,制定《关于聘请干部监督特约信息员加强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8月,制定《关于建立与执纪执法等部门联系
通报制度的意见》。2000年,全面推行科级干部试用制和聘任制,对新提拔
的46名科级干部,除6名履行法律程序的以外,其他全部实行试用制;10月,
面向社会对县直10个副科级职位进行公开考选。4月,制定《垦利县科级干
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11月,制定《垦利县科级干部聘用
制暂行办法》。2001年,认真落实《垦利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
作暂行规定》,围绕干部的“德、能、勤、绩”表现,在干部考察中落实民
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制定《垦利县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
制暂行办法》、《垦利县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实行公示制暂行办法》、《关于
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试行)》、《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
职的暂行规定》。2002年,按照省、市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对县委及
县委组织部管理干部的学历、学位情况进行清理清查,共查阅干部档案660
卷,补充有关学历材料58份,按有关规定对35份不予承认的学历进行清理。4
月,制定《垦利县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暂行办法》,12月,制定《关于实
行干部考察责任制的暂行办法》和《关于任用乡镇正职实行县委全委无记名
投票表决的暂行办法》。坚持领导干部试用期制、聘用制和任前公示制,实
行干部考察预告制。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垦利县干部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
化、制度化。
干部选拔培养 垦利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
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标准和程序,着眼于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和
知识结构。1986年,选拔29名青年干部充实到乡镇党委和县直部委局领导班
子,增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活力。1990年,鼓励中青年干部到乡
镇任职,先后在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拔13名干部到乡镇任职。1991年,
在政法系统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党委任专职副书记。通过民主推荐,广
泛征求意见,经县委研究,拟定17名干部为县级后备干部,考察确定3名干
部为非党后备干部。1992年,为搞好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对全县农村35岁以
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进行调查统计。1994年,对全县农村后备干部进行统
计调查。1995年,按照“四化”方针和实践人才观点,从优秀农民、工人中
选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3人,从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副科级以上
领导干部57人,选拔任用科级女干部24人。推荐充实后备干部65名。1996年,
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及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
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培养党外干部的意见》,全年提拔科级干部45名,其中正科级干部15名,副
科级干部30名;选拔使用女干部5名,党外干部3名;重点培养选拔50名科级
班子一把手后备人选,100名近期进班子和200名三至五年进班子的后备干部。
1997年,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全年提拔科级干部43名,其中正
科级干部21名,35岁以下的7名;副科级干部22名,35岁以下的11名。年内提
拔党外科级干部3名,推荐党外副县级干部3名,提拔女科级干部3名,推荐
女县级干部1名。1998年,提拔正科级干部23名,副科级干部83名,其中35岁
以下的62名,注重党外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全年共提拔非党干
部4名,女干部6名。1999年,按照正职1∶2、副职1∶1的比例,进一步充实
后备干部队伍。举办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64人,加强首
批42名进村任实职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全
年提拔科级干部29名,其中35岁以下14名,提拔妇女干部4名。2000年,加大
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力度,选调2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直事业单位工作;对
4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安置。全年提拔科级干部46名,35岁以
下的26名。2001年,充实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定科级后备干部305名,其中
女后备干部40名,党外后备干部40名;到省内外高校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16
人;提拔科级干部24名,35岁以下的8名。2002年,调整充实科级后备干部队
伍,确定科级后备干部320名,其中女后备干部48名,党外后备干部22名,接
收3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调38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
部进班子。
挂职锻炼 1986年,从县直机关第三梯队后备干部中选拔3名具有大中
专文化程度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乡党委副书记)挂职锻炼,为培养和选拔
年轻干部开拓新路。1991年,加强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制定从县直机关选
派干部到基层锻炼的意见、选拔县直企业干部到乡镇任职工作的意见。在政
法系统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党委任专职副书记。1996年,加大年轻干部
实践培养力度和锻炼力度,全县共选调155名机关干部到52个村挂职包村;从
县直部门和石化总厂选派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属企业挂职锻炼;从企业中
选派6名年轻管理人员到威海、诸城先进企业挂职学习;选派5名机关干部到
乡镇挂实职。1997年,全县选调156名机关干部到52个村挂职包村;从企业选
派4名年轻管理人员到济宁的部分先进企业挂职学习;从县直部门和石化总
厂选派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属企业挂职锻炼;从党政机关选派5名副科级
干部到乡镇任实职锻炼。1998年,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积极尝试并组
织机关干部进驻后进村任实职工作,从县直机关和各乡镇选调42名年轻后备
干部,分别派驻到21个后进村任实职,进行为期两年的实践锻炼。接收5名
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安排到县属企业或乡镇锻炼。
干部下派 1987年,省、市机关的11名下派干部到垦利县挂职,分别
是省保险公司计划处副处长韩惠圣(任垦利县政府副县长)、市府副秘书长
傅培先(任中共垦利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省保险公司干训处正科级干部
苏乐福(任中共永安乡党委副书记)、省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处主任科员汤军
强(任永安乡副乡长)、省化工厅政治处主任科员张万田(任垦利县炼油厂
副厂长)、省标准计量局办公室科员毕耜隆(任垦利县炼油厂副厂长)、省
化工厅供销公司办公室干部段霞红(任垦利县化肥厂副厂长)、市计划委员
会办公室副主任孟西安(任董集乡副乡长)、市水利局工程科副科长马吾须
(任中共永安乡党委副书记)、市经委教育科副科长张树栋(任中共垦利镇
委副书记)、市委办公室副科级秘书曹国之(任中共胜坨乡党委副书记)。
1989年,省直机关21名干部来垦利挂职,其中,省化工厅炼油化工处副处长
段开忠挂职垦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市直机关37名干部来垦利县挂职。1990
年,加强干部的下派锻炼,抽调56名干部组成第一批农村工作队,分赴全县
12个乡镇部分农村和企业帮助工作。1991年5月,接收安置省直机关第6批10
名下派干部,安置在三个乡和县直两个单位。其中省气象局办公室主任胡广
旭挂职任垦利县委副书记。对市直机关第三批20名下派干部进行挂职期满的
考核鉴定,接收安置市直机关第4批17名下派干部,安置在五个乡镇和县直
两个单位。选派组建县第2批农村工作队,由65名干部组成,其中科级干部13
人,股级干部22人,一般干部30人,到全县12个乡镇的20个后进村和3个企业
开展工作。1992年,拍摄反映省政法学院包村组事迹的电视片《金桥》。县
派第3批农村包村工作队由55人组成,分编成22个组(其中包村组15个,包企
业组6个,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组1个)。1993年,对县派第3批农村工作队进行
经常性地检查指导和管理工作。接收和安置市直机关41名包村干部,召开市
直机关驻垦利县包村工作队目标责任书签定会议,市直16个部门分别签定包
村目标责任状。1994年,省粮食局、省教委、省油区办、省地质勘探局的25
名机关干部来垦利县挂职扶贫,分别安置在郝家、胜坨、高盖、永安5个乡
镇和炼油厂、教委、粮油总公司、机械厂4个县直部门工作。接东任〔1994〕
19号文件通知,市委决定: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陈光华挂职任垦
利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在高盖乡工作)。县委同意提名:冶金部山东
地质勘探局实业部副经理王孝义挂职垦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胜坨乡工作);
山东省粮油食品供应公司副经理刘敬东挂职垦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建林
乡工作);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副处长王积众挂职垦利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在永安乡工作);山东省粮油集团总公司(粮食厅)机关工会副主
席杨锋挂职垦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郝家乡工作)。市直机关第7批41名
下派干部到岗,扶持垦利县4个乡镇的12个贫困落后村。县直第4批致富工作
队212名队员进驻全县47个村。1995年,省直机关第八批下派干部共26人来垦
利县挂职, 其中, 省教委德育工作处副处长杜希福挂职任垦利县委副书记
(在高盖),省地勘局实业总公司党总支书记张俊元挂职任垦利县委副书记
(在胜坨) , 省教委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副主任徐曙光挂职任垦利县副县长
(在县教委),省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驻胜利油区办公室副处长张仕功挂职任
垦利县副县长(在炼油厂),省粮食局饲料公司副经理经济师李德家挂职任
垦利县副县长(在建林),省粮食局粮油科研所科长工程师、试验厂厂长宋
永泉挂职任垦利县科技副县长(在县粮局)。同年,垦利县组成94人的第五
批下派工作队。下派17名干部到乡镇任职,47名干部驻村蹲点。1996年,市
直第八批包村组共48人进驻垦利县。从县、乡选派106个工作组,327名机关
干部进驻后进村、贫困村,选派17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实职。从县直52个
部门抽调155名干部组成致富工作队,进驻52个村,帮助开展工作。1997年,
省直机关第九批下派干部共7人来垦利县,其中,省建委房地产处副处长李
明挂职任垦利县委副书记,团省委办公室副主任燕翔挂职任垦利县副县长。
市直第九批工作队共59人到垦利县挂职包村。县直第7批包村工作队进村,
县直52个部门156名包村干部,进驻到52个村,帮助开展工作。全年共进驻包
村工作组86个,237人,其中县派52个、156人,乡镇派34个、81人。1998年,
首次从县、乡(镇)直机关选调42名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有培养前途
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全县21个贫困后进村任实职。从52个县直部门和单位选
派156名机关干部进驻52个贫困后进村开展包村工作。1999年5月,市直第十
批包村工作队共83人到岗,帮扶全县22个村。由48人组成县直第八批下派工
作队。在下派方式上,实行包村和联系帮扶村两种形式;在队员选派上,采
取部门选派和组织部直接选调相结合的方法;在下派布点上,确立“集中优
势力量,实施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在下派工作管理上,建立4个工作分
队,具体负责各包村组和包村队员的日常管理。2001年,由60人组成县直第
九批下派工作队;市直第11批包村组共57人帮扶全县19个村。
知识分子工作 1986年,在落实党的各项知识分子政策过程中,对反
映的各种问题复议8件,纠正7件,补发6人“文革”被减发的工资4085.5元,
为3名在“文革”中错受审查而缓调工资的干部补发工资差240元,清退“文
革”中被查抄的财物1件,清理干部人事档案2464份。
1987年,按照市委组织部部署,选出10名拟选拔市级专业技术人才上报
市委组织部,并拟定选拔县级拔尖人才的意见。为两名干部家属及子女办理
“农转非”,为3名干部更改入伍时间。召开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优秀
知识分子表彰会,给42名中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查体。
1990年,定期考察文革期间犯严重错误和一般性错误的人,做到管理和
教育经常化。对市、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重点管理,考察7名县级、4
名市级拔尖人才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贯彻落实东发〔1990〕36号文件《关于
选拔管理市级拔尖人才的规定》,对第二批市级拔尖人才的选拔进行摸底,
从24名成绩比较突出的知识分子中,筛选4名参加市级选拔。按照规定为38名
科级干部,63名股级以下干部办理退离休手续。
1991年, 根据有关规定, 为4人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接待来信来访
104人次。开展评选推荐市级拔尖人才工作,经市评委审定,有2人被评为市
级拔尖人才;在全县范围内评选第二批县级拔尖人才,制定选拔工作实施意
见。
1993年,推荐上报7人参加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评选,有2人被评
为市级拔尖人才。
1994年,市委组织部召开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会议,按照要求组织垦利
县顾杰夫、陈光绪、王焕温、张荣堂、薛清生、王克文、王秀华7位市级专
业技术人才填写高级专家人才信息有关表格。
1995年,建立完善干部档案和县级拔尖人才档案。
1998年,重新修订完善《垦利县县级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暂行办
法》,在全县组织实施县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推荐、评定、选拔工作,
评出10名第三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9年,对第三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管理和使用落实责任目标,
逐人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

1986-2002年垦利县农村党员情况统计表
表14-4
┏━━━┯━━━┯━━━━━━━━━━━━━━━━━━━━━━━━┯━━━━━━━━━━━━━━━━━━━━━━━━┓
┃ │党员 │ 学 历 │ 年 龄 ┃
┃年度 │ ├───┬────┬───┬───┬───┬───┼───┬─────┬────┬────┬────┨
┃ │数量 │大专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35岁 │36岁至45 │46岁至55│56岁至60│61岁以上┃
┃ │ │以上 │ │ │ │ │ │以下 │岁 │岁 │岁 │ ┃
┠───┼───┼───┴────┼───┼───┼───┼───┼───┼─────┼────┼────┼────┨
┃1986 │5320 │9(中专以上) │409 │1171 │2856 │875 │1464 │ 1725 │ 944 │542 │645 ┃
┠───┼───┼────────┼───┼───┼───┼───┼───┼─────┼────┼────┼────┨
┃1987 │5479 │12(中专以上) │447 │1373 │2776 │871 │1543 │ 1762 │ 946 │571 │657 ┃
┠───┼───┼────────┼───┼───┼───┼───┼───┼─────┼────┼────┼────┨
┃1988 │5445 │13(中专以上) │477 │1408 │2650 │897 │1445 │ 1831 │ 956 │548 │665 ┃
┠───┼───┼────────┼───┼───┼───┼───┼───┼─────┼────┼────┼────┨
┃1989 │5273 │ 16 │498 │1355 │2556 │848 │1471 │ 1662 │ 835 │585 │710 ┃
┠───┼───┼────────┼───┼───┼───┼───┼───┼─────┼────┼────┼────┨
┃1990 │5206 │ 16 │557 │1323 │2563 │747 │1264 │ 1682 │ 996 │511 │753 ┃
┠───┼───┼────────┼───┼───┼───┼───┼───┼─────┼────┼────┼────┨
┃1991 │5124 │ 20 │519 │1359 │2517 │709 │1055 │ 1833 │ 1031 │415 │790 ┃
┠───┼───┼────────┼───┼───┼───┼───┼───┼─────┼────┼────┼────┨
┃1992 │5215 │ 18 │522 │1544 │2530 │601 │1082 │ 1710 │ 1173 │457 │793 ┃
┠───┼───┼────────┼───┼───┼───┼───┼───┼─────┼────┼────┼────┨
┃1993 │5315 │ 31 │584 │1633 │2473 │594 │1134 │ 1718 │1244 │ 460 │759 ┃
┠───┼───┼────────┴───┼───┼───┼───┼───┼─────┴────┼────┼────┨
┃1994 │5034 │ 600(高中以上) │1403 │2463 │568 │1047 │2790(36至55岁) │382 │815 ┃
┠───┼───┼────────────┼───┼───┼───┼───┼──────────┼────┼────┨
┃1995 │4967 │ 611(高中以上) │1303 │2487 │568 │901 │2806(36至55 岁) │390 │870 ┃
┠───┼───┼────────────┼───┼───┼───┼───┼──────────┼────┼────┨
┃1996 │5035 │ 593(高中以上) │1546 │2342 │554 │836 │2871(36至55岁) │398 │930 ┃
┠───┼───┼────────────┼───┼───┼───┼───┼─────┬────┼────┼────┨
┃1997 │5167 │ 664(高中以上) │1661 │2363 │479 │897 │ 1162 │ 1598 │524 │986 ┃
┠───┼───┼───┬────┬───┼───┼───┼───┼───┼─────┼────┼────┼────┨
┃1998 │5212 │ 34 │ 85 │587 │1739 │2319 │448 │934 │ 1145 │ 1622 │488 │1023 ┃
┠───┼───┼───┼────┼───┼───┼───┼───┼───┼─────┼────┼────┼────┨
┃1999 │5214 │42 │ 99 │586 │1741 │2313 │433 │928 │ 1142 │ 1632 │481 │1031 ┃
┠───┼───┼───┼────┼───┼───┼───┼───┼───┼─────┼────┼────┼────┨
┃2000 │5357 │81 │131 │619 │1832 │2283 │415 │1033 │ 1173 │ 1644 │491 │1020 ┃
┠───┼───┼───┼────┼───┼───┼───┼───┼───┼─────┼────┼────┼────┨
┃2001 │4807 │81 │119 │435 │1847 │2016 │309 │912 │ 1148 │ 1521 │497 │729 ┃
┠───┼───┼───┼────┼───┼───┼───┼───┼───┼─────┼────┼────┼────┨
┃2002 │5040 │111 │259 │503 │1992 │1875 │300 │938 │1073 │1698 │511 │820 ┃
┗━━━┷━━━┷━━━┷━━━━┷━━━┷━━━┷━━━┷━━━┷━━━┷━━━━━┷━━━━┷━━━━┷━━━━┛

1986--2002年垦利县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4-5
┏━━┯━━━┯━━━━━┯━┯━━━┯━━┯━━━━━━━━━━━━━━━━━┯━━━━━━━━━━━━━━━━━┓
┃ │ │性 别 │少│ │ │ 学 历 │ 年 龄 ┃
┃年度│总计 ├──┬──┤数│正式 │预备├──┬──┬──┬──┬──┬──┼──┬──┬──┬──┬──┬──┨
┃ │ │男 │女 │民│ │ │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文盲│25岁│26岁│36岁│46岁│56岁│61岁┃
┃ │ │ │ │族│ │ │以上│ │ │ │ │ │以下│至 │至 │至 │至 │以上┃
┃ │ │ │ │ │ │ │ │ │ │ │ │ │ │35岁│45岁│55岁│60岁│ ┃
┠──┼───┼──┼──┼─┼───┼──┼──┼──┼──┼──┼──┼──┼──┼──┼──┼──┼──┼──┨
┃1986│8226 │7400│826 │3 │7859 │367 │ │ │ │ │ │ │ │ │ │ │ │ ┃
┠──┼───┼──┼──┼─┼───┼──┼──┼──┼──┼──┼──┼──┼──┼──┼──┼──┼──┼──┨
┃1987│8572 │7678│894 │3 │8214 │358 │242 │657 │1024│2328│3425│896 │462 │2134│2865│1584│772 │755 ┃
┠──┼───┼──┼──┼─┼───┼──┼──┼──┼──┼──┼──┼──┼──┼──┼──┼──┼──┼──┨
┃1988│8757 │7853│905 │4 │8510 │248 │256 │653 │1116│2534│3277│922 │448 │2119│2938│1650│774 │829 ┃
┠──┼───┼──┼──┼─┼───┼──┼──┼──┼──┼──┼──┼──┼──┼──┼──┼──┼──┼──┨
┃1989│8907 │8016│891 │4 │8695 │212 │316 │704 │1196│2597│3209│885 │413 │2164│2947│1678│806 │899 ┃
┠──┼───┼──┼──┼─┼───┼──┼──┼──┼──┼──┼──┼──┼──┼──┼──┼──┼──┼──┨
┃1990│8985 │8095│890 │5 │8750 │235 │394 │784 │1215│2568│3241│783 │372 │2042│2992│1802│789 │988 ┃
┠──┼───┼──┼──┼─┼───┼──┼──┼──┼──┼──┼──┼──┼──┼──┼──┼──┼──┼──┨
┃1991│9092 │8171│921 │5 │8850 │242 │485 │865 │1278│2646│3087│731 │310 │1834│3184│1986│695 │1083┃
┠──┼───┼──┼──┼─┼───┼──┼──┼──┼──┼──┼──┼──┼──┼──┼──┼──┼──┼──┨
┃1992│9221 │8312│909 │5 │8926 │295 │542 │913 │1302│7886│3077│601 │316 │1854│3122│2092│718 │1119┃
┠──┼───┼──┼──┼─┼───┼──┼──┼──┼──┼──┼──┼──┼──┼──┼──┼──┼──┼──┨
┃1993│9452 │8539│913 │5 │9157 │295 │633 │1019│1347│2826│3027│600 │357 │1879│3144│2174│767 │1131┃
┠──┼───┼──┼──┼─┼───┼──┼──┼──┼──┼──┼──┼──┼──┼──┼──┼──┼──┼──┨
┃1994│9670 │8714│956 │5 │9365 │305 │723 │1107│1400│2867│2993│580 │412 │1892│3174│2199│783 │1210┃
┠──┼───┼──┼──┼─┼───┼──┼──┼──┼──┼──┼──┼──┼──┼──┼──┼──┼──┼──┨
┃1995│9726 │8725│1001│5 │9394 │332 │842 │1149│1418│2745│2993│579 │415 │1810│3063│2353│771 │1314┃
┠──┼───┼──┼──┼─┼───┼──┼──┼──┼──┼──┼──┼──┼──┼──┼──┼──┼──┼──┨
┃1996│10010 │8957│1053│4 │9601 │409 │1023│1265│1454│2928│2774│566 │339 │1910│2790│2724│790 │1457┃
┠──┼───┼──┼──┼─┼───┼──┼──┼──┼──┼──┼──┼──┼──┼──┼──┼──┼──┼──┨
┃1997│10298 │9178│1120│4 │9883 │415 │1171│1333│1522│3304│2766│502 │336 │2084│2771│2745│843 │1519┃
┠──┼───┼──┼──┼─┼───┼──┼──┼──┼──┼──┼──┼──┼──┼──┼──┼──┼──┼──┨
┃1998│10374 │8225│1149│4 │10027 │347 │464 │2723│3075│1507│1249│1311│304 │2074│2654│2865│885 │1592┃
┠──┼───┼──┼──┼─┼───┼──┼──┼──┼──┼──┼──┼──┼──┼──┼──┼──┼──┼──┨
┃1999│10554 │8351│1203│4 │10248 │306 │453 │2716│3078│1502│1300│1445│357 │2061│2720│2913│858 │1645┃
┠──┼───┼──┼──┼─┼───┼──┼──┼──┼──┼──┼──┼──┼──┼──┼──┼──┼──┼──┨
┃2000│10821 │9568│1253│5 │10466 │355 │1641│1337│1558│3181│2674│430 │378 │2168│2726│2967│904 │1678┃
┠──┼───┼──┼──┼─┼───┼──┼──┼──┼──┼──┼──┼──┼──┼──┼──┼──┼──┼──┨
┃2001│11017 │9705│1312│4 │10709 │308 │1779│1482│1563│3270│2515│408 │400 │2197│2701│2939│1051│1729┃
┠──┼───┼──┼──┼─┼───┼──┼──┼──┼──┼──┼──┼──┼──┼──┼──┼──┼──┼──┨
┃2002│11207 │9976│1231│4 │10963 │244 │2028│1558│1707│3255│2312│347 │402 │2047│2635│2998│1144│1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