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重大政务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7&rec=36&run=13

重要政令
印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垦政发〔2001〕6号文件《垦利县人
民政府关于印发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通
知指出:“十五”计划是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早日实现《纲要》
提出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
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咬定发展不放松,着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
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突出抓好利用日本政府贷款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产学
研结合,创新产权和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城乡规划改造,改
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苦干五年,把垦利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经济
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型新经济区。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规定 1999年12月24日,印发《垦利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垦利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垦政发〔1999〕83号)。
2001年4月24日,印发《垦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招商局〈关于改进
外来投资者 “一站式” 服务大厅工作方式的意见〉 的通知》 (垦政办发
〔2001〕26号)。2000年1月1日起,外来投资者在垦利县行政区域内投资新
建的在地方缴纳流转税所得税的企业,以及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在税收、
收费、建设用地、引进人才、落户、通讯,用水、用电、供暖、就医等方面,
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垦利县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繁荣
垦利县经济。
2001年7月2日,印发《垦利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垦利县招商引资优惠政
策补充规定的通知》(垦政发〔2001〕36号)。
关于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2年11月7日, 印发
《垦利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垦利县2003~2005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的通知》(垦政发〔2001〕36号)通知规定,今后三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经营城市,广开融资渠道,理顺城镇管理体制,集中整
治城镇环境秩序,高起点完成县城和中心镇详细规划,高标准建设“一体两
翼”,辐射带动“多个支点”,积极推行“城镇进圈、工业进园、住宅进区”,
着力塑造具有黄河口人文特色的生态型城镇。
卫生医疗制度改革 2001年6月27日,印发《垦利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府
办公室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
决定,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完善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药分开核算和分别管理制度,实行药品收支
两条线管理;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完善预防保健体系;深化公立卫生机构运
行机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改革卫生事业补偿机制,完善卫生经
济政策;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
住房制度改革 2000年6月16日,印发《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
案》(垦政发〔2000〕38号),《方案》决定,自1999年7月1日起,停止福
利性分房,确定已购公有住房产权过渡和调换住房的有关办法,同意自1999
年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缴交纳执行单位个人各7%,按职工月基本工资20%
发放住房补贴。对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给予一次性住房资金补
偿,年工龄折扣额每平方米3元。
重要政事
校舍改造与建设 1986年11月,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垦利县农村中小
学校舍改造完成任务,并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县有208处中小学达到“六配
套” (教室、 桌凳、院墙、大门、厕所、操场)标准,总投资约770万元。
1988年4月,获“山东省农村校舍改造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县委、县政
府经过认真分析论证,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五处城镇学校校舍改造任
务(垦利一中、垦利二中、垦利职业中专、垦利县实验小学、垦利县教师进
修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90年12月14日,通过省政府的检查验收,
质量达到优良等级。此次校舍改造,共计投入资金1233万元,5处城镇学校按
省规定均达到“五达标”(教学用房、课桌凳、操场、校园环境、学校规模)。
1992年12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城镇校舍改造先进单位”。
1995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为实现“两基”目标顽强拼搏。当年11月18
日,顺利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团的验收,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两基”(基
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1996年7月1日,根据城
区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垦利一中迁建
校址。至1997年8月28日,第一期建筑工程完工,学校如期迁入。至2002年底,
垦利一中建校舍38660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楼),投资约3092万元。一所
现代化的可容纳60个教学班的新型高级中学,在六年内基本建成。
2001年, 市政府提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任务。 垦利县历时二年于
2002年8月26日通过市政府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检查验收。两年
间,全县共投入1349万元,新建校舍20151平方米,维修校舍2786平方米,拆
除D级危房12898平方米。危房改造工程的完成,给农村中小学学生创造一个
更加安全、舒适、宽敞的学习环境。
2001年,县委、县政府将建设第二实验小学列入全县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学
校占地4.67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2002年9月18日,一期工程竣工,
建筑面积4557平方米的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仅此一期工程投资达400万元。
第二实验小学的建成,进一步优化城镇小学的布局,解决长期以来城区只有
一所实验小学,学生上学难,班额大,校内学生过于拥挤的现状。
中兴路拓宽改造工程 1988年4月20日破土动工,一期工程于1988年10
月1日竣工。改造后,宽36米,机动车主行道宽12米,两侧绿化、隔离带每条
宽2米,慢车道宽5米,人行道每条宽5米,总投资397万元。2002年,实施中
兴路东段拓宽改造,东至青垦路,西接中兴西路,全长3355米,主车道宽21
米,绿化隔离带每条2米,非机动车道宽每条5米,总面积107360平方米,按
城市二级标准设计施工。
6万亩水稻荒碱地开发项目 1989年始,县委、县政府抓住黄淮海平原
农业开发、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和国家计委荒碱地水稻开发试验的机遇,动
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发荒碱地资源,打响“向荒滩进军,跟碱地要粮”的战
役。全县集中35000名劳力,300台机械上阵,顶风冒雪,苦战两个冬季,搬
动土方1000多万立方米,建成桥、涵、闸、渡槽等建筑物1173座,建成4座总
库容为114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配套开发稻田10.5万亩,开荒植棉2万亩。
并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开发、当年见效。新开发的稻田平均亩产400公斤,
仅此一项,全县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200万公斤,基本达到全县农业人口
人均一亩稻田,千斤稻谷的目标。通过开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使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高。1991年,6万亩水稻荒碱地开发
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计委验收。
工业产业产品结构 垦利县工业具有资源性特征,主要产业多依托资
源兴起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胜利油田在县境内全面开发建设,促进县
内工业的发展,全县先后建起印刷厂、农机修造厂、化肥厂、炼油厂、砖瓦
厂、盐场、磷肥厂等企业,初步形成工业产业格局。80年代始,垦利县积极
围绕油田上项目,与石油相关产业发展较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
形势,加快发展一批面向社会大市场的新兴工业产业。“九五”以来,垦利
县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新上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主要涉及新
材料、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医药中间体等新兴行业。至2002年,全县初
步形成以石油化工、化学工业、机械加工、轻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六
大主导行业和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三大新领域为主体的产业产品
结构。
1987年12月,垦利县炼油厂生产的80号道路石油沥青获省新产品一等奖。
1991年,垦利县炼油厂新上全省小炼油中第一套1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生
产出合格产品3号石油焦,填补省内空白。1992年,垦利县化肥厂投资111万
元,新上农药生产线一条,生产出粉锈宁、甲氰聚酯、多菌灵等3种农药;
投资40万元新开发投产聚酯包装系列产品,以上4种产品填补市内空白。2000
~2002年, 垦利县开发新产品力度加大, 先后开发KCB荧光增白剂、OB、
MBS塑料抗冲剂、以塑代木型材、丙烯酸聚氨酯粉末涂料、CDE氯化聚乙烯、
麦角固醇、VD2、透明质酸、甲壳纤维素、硅酸凝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聚丙烯酸胺、保健卵磷脂、溴化聚苯乙烯、花式线、叶酸、泛酸钙等20多种
新产品。“九五”以来,垦利县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引导企业发展出
口创汇产品。至2002年,全县有7大类百余种产品实现出口创汇。垦利县大力
实施名牌战略,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至2002年底,
县石化总厂的“飞驰”牌道路沥青、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万全牌”特
种电缆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挪亚食品公司的“挪亚”牌系列食品、胜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超蕾”牌皮革制品等6个产品被评为东营市名牌产品。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3年起,垦利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
外资嫁接改造、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大胆试验、积极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全方位、
多形式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1994年,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
18家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中,有14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995年,18家股份制
改造试点企业全部完成资产核算验收,并相继召开成立大会。万达、胜坨实
业、光明等企业集团相继挂牌成立。有力地推动全县工业企业向集团化、规
模化发展。1996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共组建成立企业集团8家,引进外资嫁接
企业9家,整体移交经营企业2家,实行破产的企业2家。根据上级对改制企
业规范的要求,将2家不规范的改制企业恢复原来的厂建制。1998年,垦利县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一企一策,多形式推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完成改制。2000年后,又相继对少数资
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2001年底,县石化总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2
年1月,更名为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1993年,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
展的决定》,实行“三不限”、“五放宽”等优惠政策,个体私营经济基本
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1994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个体私
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1996年,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大“三
乱”的整治力度,充分发挥个体私营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帮助个体私
营业户上项目、求发展。1997年5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发展个体私营和
股份合作制经济动员大会,县政府招待所设立中心会场,各乡镇设立分会场,
全县一万多人参加会议,会议规模之大、声势之高是垦利县前所未有的。县
政府重新制定《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1997年,县政府
在县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新设立“垦利县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办公室”(初称
“民营经济管理办公室”)暂为临时工作机构,以工商局为主,从有关单位
抽调3名业务骨干成立个体私营经济办公室。组织协调全县各乡镇个体私营
经济发展。从这一年开始,县财政收入有三分之一是个体私营企业缴纳的,
个体私营已成为垦利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1年,随着全县招商引资工作
的不断深入,垦利县的个体私营经济认真搞好与招商引资的结合文章、借助
外力、炼好内功、形成合力,一批外来投资者投资垦利县谋求发展,带动全
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002年,垦利县的个体私营经济,在优惠政策的鼓励
下, 发展较快, 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 全县个体工商户3606户,从业人员
7175人, 注册资金7448万元, 私营企业405家,从业人员5981人,注册资金
3.321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3371万元。
垦利县经济开发区建设 1994年3月,市政府正式批准垦利县开发区为
东营市开放开发综合试验的一园区, 定名为“黄河口经济开发区”,1995年
12月12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垦利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命
名为“山东省外向型工业园”,1996年5月31日,举行授牌仪式,这是东营市
第一个省级开发区。
东营华德利玻璃棉制品有限公司建设 东营华德利玻璃棉制品有限公
司于1995年3月,与香港鲁张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公司占地5.5万平方米,固
定资产1.2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2.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668.05万美元。产
品以离心玻璃棉系列制品为主。
垦利县总体规划(第二轮) 垦利县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6年由山东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垦利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编制而成,并于1998年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垦利县第二轮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
城镇体系等级按人口规模分为四个等级,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城
市,一个次中心城镇,四个中心镇,六个一般乡镇及一条发展主轴线;城市
性质是以石油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小城市;城市规模为近期
人口4.0万人,用地4.76平方公里;远期人口8.0万人,用地9.08平方公里。规
划中的县城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组成,即城西区片,城东区片,石化工业
区片和绿化景观区。
胜利水库、永镇水库建设 胜利水库位于垦利县城以西,黄河南展区
最末端,占地面积599.3公顷,约6平方公里,围坝轴线长9.26公里,坝体平
均高度为7.2米,水库设计有效库容2500万立方米,年调蓄3500万立方米。胜
利水库一期工程开始于1996年3月,同年10月竣工。配套建设路庄引黄闸1座、
路东干渠1条、路南干渠1条、沉沙池及配套建筑物4座。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
二期工程为衬砌增容工程,设计蓄水量2500万立方米,该工程自2002年3月25
日正式开工,10月30日竣工蓄水。水库设计年供农业用水1600万立方米,供
应县城生活及工业用水500万立方米,油田生活及工业用水800万立方米。
农村电网改造 1998年10月,垦利县被列为山东省首批和东营市第一
个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县。 至年底,架设电力线路183.94千米,整改用电村
61个, 投资1261.93万元, 顺利完成全年网改任务。 2000年11月, 总投资
6550.39万元的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市、县两级检查小组
的验收。2001年2月,一期农网改造顺利通过农网改造验收,农村用电管理关
系进一步理顺,农村用电全部实现“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统一电价,
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
户,服务到户;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
水厂建设 1988年前,垦利县城供水是借用胜利油田供水公司的净化
水,通过加压泵站直接供给县城管网。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展和生活、生
产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99年初,由县政府组织召开水
厂建设论证会,由省、市水厂专家论证,并通过垦利县水厂建设的可行性研
究报告。后经专业人员实地勘查、外出参观、充分准备,垦利水厂于1999年3
月25日正式动工。9月27日,调试运行一次成功,总投资1200万元。该厂的建
成启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垦利县城自来水供应不足和水质较差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00年,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大力推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立“莲藕、畜牧、水产、桑蚕”
四大主导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大棚特色果菜等新兴产业迅速发
展, 粮经比例调整到6∶4, 全县农业总产值34532万元, 是1986年的4倍。
2001年,全县粮经比例日趋合理,达到5∶5。2002年,苜蓿、冬青、薄荷等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加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应减少,粮经比
例由1998年的8∶2,调整到4.8∶5.2,粮食作物面积4年来减少32%,经济作
物面积相应增加32%。2002年,全县种植农作物总面积4.18万公顷。其中,
粮食作物2万公顷,经济作物2.17万公顷,全县可实现种植业总产值3.89亿元,
增加值2.39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4.6%。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365.7元,
占农民纯收入的44.1%。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现。
永镇水库位于垦利县以东约20公里,永安镇六村以东,李屋村以南。1998年3
月10日至10月10日, 完成水库一期工程建设,并于1998年10月蓄水。总投资
3000万元。该工程做到当年施工,当年蓄水。二期工程为衬砌增容工程,设
计蓄水量3972万立方米。该工程严格按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
建设监理制“三制”管理,公开招标选用施工队伍及监理公司。永镇水库衬
砌工程于2001年4月1日正式开工,整个工程严格按照建设监理制进行操作,
共招标选择八支施工队伍,于11月底竣工。水库总库容达到3972万立方米,
完成总投资8201万元。工程建成后,有效地解决垦利县东部地区的人畜饮水
及农业灌溉用水困难,促进该地区淡水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快
荒碱地开发步伐,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城南广场建设 2000年施工,2001年竣工,设有雕塑、活动场地、绿
地等,占地3.6万平方米,绿化3万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
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00年3月27日,中日两国政府1999年度
日元贷款项目在北京正式换文,3月28日,在东京签署贷款协议,贷款协议
金额1926.37亿日元,包括19个在建项目,黄河三角洲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利用日本政府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
该项目贷款协议金额为69.0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6028万元,是山东省农业
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 也是东营市建市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 11月20日,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日本政府贷款项目”在项目区五七片举行
开工典礼,副省长陈延明、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三秘岛田及国家计委、财政
部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开工仪式。项目区位于垦利县东部,总面积
982平方公里,其中开发面积386平方公里,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工程、中
低产田改造、荒碱地开发等6项内容,共计投资96355万元,其中利用日本政
府贷款69.04亿日元。该项目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到2004年完成,将为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北绿化长廊 总绿化面积90.3万平方米,由青岛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设计,总投资5000余万元,2002年3月破土动工,计划于2004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