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新技术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6&rec=91&run=13

农技新技术
棉花地膜覆盖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试验、示范;8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推广;至90
年代中期,在全县开始普及。2002年,全县为6533公顷棉花全部采用地膜覆盖。垦利县棉花地膜覆盖
多采取低起垄,先播后盖,覆盖双行(小行)的方式,覆盖度为75%~80%,棉花出苗后进行打孔放苗。
棉花地膜覆盖具有提温、保墒,抑制返碱,改善土壤结构,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一般增产30%,盐
碱地覆盖后增产50%。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因其种类不同,其作用具有抑制、促进、调节作物生长,减少脱落、促进早
熟、防止早衰等作用。全县推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壮素、矮壮素、缩节胺、赤霉素、多效唑、
乙烯利等10余种,而主要以助壮素、乙烯利为主。助壮素主要用于棉花蕾铃期防止徒长,乙烯利主要
用于棉花吐絮期促进早熟、吐絮。其用量因长势不同差别较大,一般亩用助壮素4~8毫升,乙烯利每
亩用150~200克为宜。助壮素使用以盛蕾初花期为主,乙烯利在10月1日前往喷施为宜。植物生长调
节剂在其它作物上也有使用,但推广不够普及。
小麦精播与半精播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随着地力水平与栽培技术的提高,该项技术推
广面积越来越大。西部乡镇地力水平较高,推广面积大于东部乡镇,全县精播半精播面积约占小麦总
面积的50%以上。因地力、品种、栽培条件不同,精播半精播用量差异较大,一般精播要求每亩基本
苗8~12万株,半精播每亩基本苗13~18万株为宜。
麦田套种 因受水源等条件的限制,麦田套播的区域较小。麦田套播主要分布在西部水浇条件
较好的农田。麦田套播方式多为4行小麦留一个套种行,来年5月份进行套播。套播的作物主要以玉米
棉花、花生、越冬蔬菜为主。全县麦田套播面积每年保持在2000公顷。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推广的种类较多,无论在水田、旱田,对单子叶或双子叶等作物杂草均可
使用不同的除草剂。使用最多的为大豆、麦田与棉田。化学除草省工、省时、成本低,解决劳动力不
足的矛盾。化学除草要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施用,以免使用不当,造成药害,全县化学除草面积常年在
3万公顷以上。
水稻旱育大秧 20世纪80年代前,水稻育秧采取小苗移栽,进入90年代后,由于受黄河水的制
约,开始推广晚育秧等汛插秧技术。随后推广旱育大秧等汛插秧技术。旱育大秧的主要技术措施为稀
落谷,落谷量由原来的每亩数百斤降到60~70公斤。在水层管理上采取湿润育秧、大龄插秧的方法。
旱育大秧省工、省时、节水,解决黄河春季缺水与早稻需水的矛盾,全县推广旱育大秧面积最大时为
3330公顷。
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推广塑料大棚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之后推
广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且从最初的瓜菜扩展到花卉栽培、果树栽培、畜禽饲养、桑蚕喂养、水产养
殖等领域。2002年,全县冬暖式大棚2500栋,1个大棚占地面积一般在667平方米左右,每棚经济效益
0.8~2万元。
立体栽培技术 立体栽培技术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产出率高,经济
效益好,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全县立体栽培的模式有:粮棉菜、粮油菜、粮粮
菜、粮棉经济林及冬暖式塑料大棚内立体栽培等。每年立体栽培面积在1万公顷以上,亩经济效益比
单一作物栽培增收300~500元。
旱作栽培 干旱尤其是春旱是影响和制约垦利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旱作栽培中主要推广
以下技术:①选用抗旱作物和品种,采取以种节水;②合理耕作,以土蓄水;③增施有机肥增肥地力,
以肥调水;④合理密植,经济用水;⑤推广保护地栽培,保墒聚水;⑥节水灌溉,以灌节水;⑦合理
中耕、镇压、划锄,以管保水等等。总之,以蓄水、保水、节水、用水为中心,以整地改土、增施肥
料为重点,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促进旱地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增产。
植保新技术
化学除草新技术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推广使用大豆苗后化学除草技术;棉花芽前除草技
术;玉米、小麦等作物生育期间化学除草技术。推广使用药剂为盖草能、精禾草克、都尔、乙草胺、
乙阿合剂、2.4-D丁酯等。2002年,农田草害发生2.8万公顷,推广化学除草面积2.5万公顷次。仅此
一项挽回粮食损失7581.88吨,挽回皮棉损失924.52吨。
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 主要采取:统一指挥、统一站岗虫测报、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
方法、分户防治的措施,对重大病虫草害进行防治,既节约成本,又提高防效。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利用"BT"等生物制剂、天敌控害、微孢子、牧鸡等生物措施进行病
虫害防治,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数量,推广无污染、高
效低毒农药新品种;同量尽量采取生物措施、农业措施进行病虫防治。
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技术 采取浇水、清理田园、黄板诱杀、检疫切除等措施,对美洲斑潜蝇
进行封锁、防除。
稻水象甲检疫切除技术 采取深耕晒垄、落干烧田、疫情封锁、药剂防治等措施,防治稻水象
甲,控制疫情传播。
农机新技术
小麦半精播机械化技术 在土壤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利用机械均播,控制并减少播
量,较好地处理群体与个体关系,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结构合理,改善群体内部光合条件,小
麦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达到穗足、穗大、粒重的机械化播种高产技术。全县选用的播种机械主
要为外槽轮式小麦精量播种机、锥盘式小麦精量播种机和施肥播种机,亩播种量一般控制在3公斤。
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 是为实现大面积地膜覆盖栽培而配套的机械化作业技术。与人工作业相
比较,人力牵引机具覆膜可提高工效3~5倍,小型拖拉机覆膜提高工效5~15倍,大中型拖拉机覆膜
则提高工效20~30倍。机械覆膜作业,铺设合理,伸展均匀,每亩比人工覆膜节省地膜0.5~0.8公斤,
且节省劳动力,亩均节约成本4~18元。
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 利用机械直接将田间农作物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面,随而耕翻入
土作底肥。比传统的秸秆还田技术省去了割、捆、铡、沤、送、撒等多道工序,是施肥制度的一项重
大变革,它可以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农时,还将农作物秸秆含有的氮、磷、钾、镁、钙、
硫等营养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促进农作物持续增
产增收。秸秆直接还田机械是与天津铁牛55、60、上海50配套机型JQ150型还田机、小型四轮拖拉机
配套使用的4FY1型秸秆还田粉碎机。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化肥深施是提高化肥利用率,延长肥效,提高化肥使用效益,防止烧种
烧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技术。常用的化肥深施机械为:2F1型和2BF1型化肥深施机。该
机械结构简单, 具有调整、 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可将化肥均匀施于50~
100毫米的土壤中),生产效率1~2亩/小时。通过苗情观察和测产表明,同样的耕作条件,同样的化
肥种类的追肥量,机施较人工点施增产6%~7%,机施较人工撒施增产12%左右。
农机检测节能技术 是对拖拉机检查、调整、测试,使机械的技术性能得到恢复提高。通过这
项技术的推广,使195型柴油机提高功率10%~20%,耗油下降5%~20%,有效地改善了农机技术状态。
至2002年,全县共完成3000台的检测任务。
S195型柴油机节能改造技术 技术要点:一、更换改型195J型活塞,油环为一道螺旋弹簧内胀
式的少环组双镀铬节油活塞环,装用ZXZ85I45节能柱塞偶体,ZS4S1A或ZS4S1B型喷油器;二、增加改
型缸盖,采用专用设备对原机缸盖涡流室进行加工、改进结构,直接换装改型涡流室镶块作相似类型
的改造;三、换装加重飞轮,改装飞轮端曲轴主轴即换装195J型轴承盖和314滚动轴承。通过机改使
机车平均增加功率2.4千瓦,与改前比平均节油率为20.5%,节油十分明显,此项技术的推广为农机节
能开辟了新途径,为旧机更新换代、推动技术进步,延缓柴油机早期报废增加了有效措施。
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 是通过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将碳铵与30%硫酸混合生成二
氧化碳,给蔬菜及时补充足够的二氧化碳,使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进行更充分的光合作用,生产出品
质好、农害少的高产蔬菜。通过推广应用显示:蔬菜平均增产25%以上,其中黄瓜增产37%,茄子增产
26.6%,番茄增产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