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品种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6&rec=88&run=13

垦利县农作物的品种引进、繁育、改良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主要以县、社良种场和大
队试验田为依托,实行集体大田良种改良,提纯良种。1986年后,全县农作物品种改良工作贯彻"品
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方针,以县种子站为主统一供
应良种。1990年前,新品育种科研成果不多,新品种推广应用较少,作物品种比较单调,更新换代较
慢。1990年后,小麦、玉米、棉花等新品种不断涌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平均每3年更新换代一次。
推广品种 1986~1990年推广的主要品种有:
小麦:鲁麦3号、鲁麦13号,属中低肥水品种,抗旱,抗干热风,产量水平300~500公斤/亩。
玉米:烟单14号、鲁玉3号、鲁玉5号,属中早熟品种,耐瘠薄,抗逆性强,产量水平400公斤/亩
左右。
棉花:鲁棉5号、鲁棉6号,抗黄枯萎病,产量水平200公斤/亩籽棉。
大豆:鲁豆4号、鲁豆5号。
水稻:农垦57、京引119。
1991~2002年推广的主要品种有:
小麦:鲁麦14、鲁麦21、鲁麦23、济南16,属中高肥水品种,注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产量水平
450~500公斤/亩。
玉米:掖单2、掖单4、鲁单50、农大108,属中晚熟密植型高产品种,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
棉花:鲁棉11、中棉17、抗虫棉、荷棉3、33B、99B、SK-1等,产量水平250~300公斤/亩籽棉。
大豆:鲁豆11、科丰6,产量水平200~250公斤/亩。
水稻:中国91、豫粳6号,属高产优质品种,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
改良措施 以县种子站为主,乡镇农技站、农户共同参加实施。
县种子站:一、引进新生品种,搞良种繁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二、对生产是混杂、退化的品
种,进行提纯复壮,经扩大繁殖后,在生产上继续使用。三、直接从外地调进良种,替代生产上使用
的良种。
乡镇农技站:搞好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品种布局,为农民提供良种服务。
农户:一、以户为单位,搞好选留种,二、增强良种意识,积极选购、使用优良品种。
1990年前使用的玉米良种,主要靠县种子站繁良提供,基地在郝家乡的薛家村和县良种场,年制
种面积133公顷,亩产200~250公斤。主要繁制烟单14、鲁玉5号玉米品种。生产上使用的小麦、棉花、
大豆、水稻等常规作物良种,一部分由县种子站从外地调进,大部分是通过农户选留种,或县种子站
提纯复壮良种。
1991年后,随着生产上小麦、棉花、大豆、水稻等常规作物用种量的增加,县种子站逐步建立各
作物良繁基地,尤其是1997年"农作物种子工程"实施以后,县种子站建立了稳定的小麦、玉米、水稻、
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繁育面积867公顷,生产良种450万公斤,基本保证全县用种。
推广应用 1986~1990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良种,良种使用率95%以上,年销玉米良种20万
公斤。逐步推广小麦、水稻、棉花等优良品种。1991~1999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越来越重
视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良种和新品种的应用,农作物良种用量逐年增加。县农业部门采取
措施推广良种,实施种子工程,抓大方、搞统供,良种普及率明显提高。1999年,县种子站销售各类
农作物良种500万公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结束种子垄断经营。农业良种部门发挥良种经营主
渠道作用,面向市场,开拓进取,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供种质量,搞好优质服务,种子经营数
量占全县的70%以上,经营品种86个,为全县的品种改良发挥了主渠道作用。2002年,县种子站全年
供应农作物各类良种210万公斤,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