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6&rec=85&run=13

棉花 20世纪80年代前,因受植棉政策的影响,栽培面积起伏较大,多者6600公顷,少则不足
3000公顷。农村包产到户后,植棉政策放开,面积逐年回升。1992、1993年棉铃虫大暴发,面积迅速
下降,1994年植棉面积仅有2000公顷。1997年后,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棉花价格上扬,棉花生
产逐年回升,2002年,全县植棉面积6533公顷。20世纪80年代前,全县平均亩产皮棉不足20公斤,80
年代后,亩产水平逐渐提高。2002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57公斤,植棉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棉花品种更新换代较快,品质不断提高,由常规棉转为抗虫棉栽培。1995年,垦利县承担1667公
顷山东省棉花高产开发试验项目,亩产皮棉75公斤。1999~2000年,又承担省棉办下达的"滨海盐碱
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两年累计实施5300公顷,平均亩产皮棉63.5公斤,比项目
实施的前3年亩增皮棉15.3公斤。
棉花栽培技术:①合理密植。1978年后棉花生产开始趋于合理密植。纯春棉比较合理的密度一般
为每亩3000株左右。②推广普及优良品种。70、80年代以推广鲁棉号、中棉号棉种为主,90年代后期
至2002年开始推广普及抗虫棉种。③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
及,2002年,植棉地膜覆盖率100%。④旱作栽培技术措施有:春旱冬抗;增肥保墒;抗旱播种;科学
管理。⑤盐碱地植棉技术。一、整平敛盐。抓住早春返盐高峰期敛出表层盐分;二、淡水压盐。播前
15~20天,灌大水压盐,使耕层淡化脱盐;三、增肥改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四、选用良种,适当晚播,比常规植棉晚5~7天;五、地膜覆盖抑制返盐;六、科学管理,防徒长、
促早熟、防早衰等。
花生 建国初,全县栽培面积1333公顷左右,亩产一般在100公斤左右。20世纪60年代种植面
积锐减,1978年花生面积仅有160公顷,亩产下降至44.2公斤。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花生种
植面积迅速回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土地碱化、种植费工、效益不高等,花生面积逐渐减少。
2002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仅为800公顷,单产142.6公斤,总产171万公斤。栽培的花生品种主要有:
花28、花17、绿洲68-4、海花1号、花37、鲁花14、鲁花15等。
芝麻 垦利县多为零星点片栽培或与棉花、地瓜间作。2002年,栽培面积为166公顷。芝麻亩
产一般在50公斤左右,亩经济效益400~500元。
蓖麻 1985年,是全县历史上种植蓖麻最多的一年,面积4293公顷,之后逐年减少,2002年,
全县种植面积133公顷。 且蓖麻种植管理比较粗放,技术措施不到位,蓖麻亩产量较低,亩产一般在
100公斤左右。
薄荷 1999年,全县大搞农业结构调整,建林乡栾家村从河南省引进薄荷试种成功,2000年聘
请中国轻工总会香料研究所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引进留兰香薄荷38、39号等系列品种,种植面积3333
公顷,并初加工生产薄荷原油。2002年,全县面积953公顷,主要分布于黄河口镇及黄河滩区,辐射
济军基地、滨州、胜利油田等地。亩产15公斤(薄荷油)左右,亩产值1000元左右。
苜蓿 1999年,垦利县开始种植苜蓿,2000年面积扩大,到2002年,全县包括横店集团在内的
种植面积6333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西岸的滩区。垦利县栽培的品种有中苜1号、wl323、皇后苜蓿、
保丰苜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