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6&rec=5&run=13

1986~2002年,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遵照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按照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其主要编制内容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品流
通、基本建设、物资分配、劳动工资及文化教育、卫生、人口发展等。
年度计划
1986~2002年,每年由县计委根据东营市计委部署编制县域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基本是从上年的秋季开始酝酿,提出草
案,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讨论并与市计划衔接后,于第二年初提交
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下发执行。 年度计划中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1986~1991年,由上年提报,第二年批复。1992年,实行年度分批批复方式。
1994始,改为随报随研究,随批复或随上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各年度
计划编制情况如下:
1986年,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把重点放在抓改革、抓管理、抓技术进步、抓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上,注重加
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加社会总供给,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经
济发展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安
排好市场商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
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继续控制外汇使用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进一
步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经济联系,努力搞好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加强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为4145万元,比上年下降16.8%(原因是1986年可供
加工的棉花数量锐减);农业总产值的指标为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农村人均纯收入359元,比上年增长10.1%。
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搞
活,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在生产、建设、流通领域全面提高
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争取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
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切实抓好
粮棉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商品意识,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坚持改革,进一步搞活企业;积极搞好横向
经济联合;搞好重点项目技术改造,以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计划主要指
标:工业总产值6770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0.4%;农
业总产值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农村人均纯收入400元,比上年增长
11.4%。
1988年,全县经济发展计划,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经济要进一步稳定,
改革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针,坚持“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
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和深入改革,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外
向型经济, 整个经济要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 稳中求增,紧中求活,保持
1987年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第二个翻番起好步。主要计划指标:工业总产值
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农业总产值8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农
村人均纯收入450元,比上年增长5.4%。
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安排是:全面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
改革的方针,促进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实现继
续稳定局势,协调发展经济的两大任务。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进步,提
高经济效益,集中力量把农业、基础工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真正
搞上去。计划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1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农业总
产值850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人均纯收入520元,比上年增长9.5%。
1990年,治理整顿进入关键一年。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建设、改革和治理整顿稳步进行,以经济的稳步发
展来促进和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在整顿紧缩中,知难而进,使全县经
济和社会事业在治理整顿中有新的突破;充分利用治理整顿的机遇,按照有
保有压,有上有下的原则,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在财力、物力上集中力量,
保证重点产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勤俭节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计
划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1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农业总产值8500万
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人均纯收入520元,比上年增长3.8%。
1991年,继续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投入重点向水利建设倾斜;以
科技进步为先导,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方向
发展。(二)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加工工业的改组、改造和提高,以产
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重点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
口创汇产品倾斜。(三)抓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重点向
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四)努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好流通,加快设施
建设和市场发育,增强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
放,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大胆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外向型经济发
展。 主要计划指标:工业总产值17550万元,比上年增加5.2%;农业总产值
9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9%;农民人均纯收入580元,比上年增长26.9%。
1992年,认真贯彻中共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在
计划安排上,围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狠抓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尤其要注意引导农村逐步形成生产围着市场转,
结构调整跟着增收走的良性发展格局,在农村逐步形成经济繁荣、市场活跃、
家家户户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氛围。 计划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27940万元
(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5.9%;农业总产值24000万元,比上
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670元,比上年增长5.3%。
1993年,坚持以邓小平南巡谈话,江泽民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
议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和
改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
值效益同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主要计划指标:国
内生产总值31200万元,工业总产值3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农业总
产值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比上年增长18.6
%。
1994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双高
一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速工业发展;
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确保投资效果;大力抓好市场建设,控制物价过快上
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主
要计划指标: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2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6%; 工业总值
5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农业总产值2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
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比上年增长16.1%。
1995年,贯彻执行中共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和稳定的关系,搞好宏观调控,努力提高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实现农业
增产增收,企业增量增效,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加快奔小康步伐。并着
眼于抓效益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工业发展,优化固定资产投资
结构,集中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三外”并举,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
次发展;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经济
繁荣昌盛。主要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73000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
年增长11.5%;工业总产值8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农业总产值34500
万元,比上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比上年增长15.5%。
1996年,把推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
营转变”作为“兴县之要”,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外向带动,科教
兴垦”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内涵、外延并举,加
快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投资环境,集中
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科教兴垦”,立足现有基础,加快技术进步,
把整体经济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06100
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工业总产值134600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
年增长19.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
收入1850元,比上年增长21.3%。
1997年,着力培养主导产业、优质产品和品牌产品,开拓市场,积极培
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主要
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32500万元,比上年下降2.1%;工业总产值205700
万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700万元, 比上年增长33.9%。农民人均纯收入
2480元,比上年增长20%。
1998年,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为重点,着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同时,继续实施“工业强
县”战略,优化投资结构,集中精力抓骨干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
理增长,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教育和各项社会
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的政治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主要计划指标:国
内生产总值17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总产值237000万元(1990年
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2.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上年增长20.5%。
1999年,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企业改革及各项配套
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开拓城乡市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放手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油地结合,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度,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3500万
元,比上年增长16.8%;工业总产值291900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
增长19.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民人均纯
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长16.5%。
2000年,深入贯彻中共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搞好产学研、油地校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
加就业机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总量的快速膨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经济效
益。计划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7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工业总
产值22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800万元,比上年增
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2628元,比上年增长6.1%。
2001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推进城镇规划建设; 招商引资, 发展民营经济;把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作为
“立县之策”,以“天蓝、地绿、水碧、空气新”为发展目标,实施生态环
保优化战略,促进垦利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主要
计划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2130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7.7%; 工业总产值
417000万元(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7.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7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长8.1%。
2002年,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一区四园”(垦利
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县石化工业园、胜坨工业园、永安工业园、东营西郊工
业园)建设,发展工业经济;繁荣市场稳定物价,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推动
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城镇规划建设进程,不断增
强经济发展承载能力。主要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45000万元,比上年增
长14.9%;工业总产值5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
94200万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比上年增长
7.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中长期规划
1985年, 编制《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
1990年)。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总的要求是:发展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改革,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
促进,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建、改建上来;运用先进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农业、能源交通和科技教
育三个战略重点,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调控和
管理,灵活运用经济杠杆把计划和市场、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有机地结合起
来,把建设现代化乡村与培育文明农民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城乡面貌不断改
善, 农民素质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社会总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1990年370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15.3%;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21100万元,五
年平均递增15.4%; 工业总产值14400万元, 年均增长23.3%; 农业总产值
12500万元,年均增长10%。
1990年, 编制《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
1995年)。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民经济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注重效益、稳定发展,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
关系,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比例关系,保持财政、信贷、物资等各
方面之间的基本平衡。农业发展以国土开发为基础,坚持常规农业与开发农
业、科技开发与资源开发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大农业,把
垦利县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稳定高产、良性循环的农牧渔业基地。工业
方面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农副产
品深加工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发展教育事业,加
快科技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
一步键全。工农业总产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长72.4%,年均递增11.5%,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1%。
1995年底,编制《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1996~2010年,是我国实现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第二步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垦利县全面实施海上山东和黄河
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程的决定性阶段。继续贯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方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
济整体素质,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
济。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的总目标,最大限度地启动改革和
开放两大动力,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加
强农业,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
体水平。到“九五”末(2000年),初步建立起农牧渔业基地,加速发展石
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争创全市经济强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79600万元,比1995年增长1倍多,
年均增长1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500元,年均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33.6
亿元,比199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
年均增长18.7%;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年均增长1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50%;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年均增长2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制在10‰。
2010年远景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源基本实现优化配置,一、
二、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基本合理,农业形成产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新格
局;基础工业稳固,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建
材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建立起服务高效、功能完善的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体
系。基础设施配置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形成开放式、立体化、快捷畅通的
交通通讯网络。公路通车里程1100公里,全县所有乡镇进入国际直拨和漫游
性移动通信网,程控交换机容量3万门。科学技术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主要
经济领域的高新技术达到或超越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60%。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900元。
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社会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人民生活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每户居民拥有一套舒适的住宅,精神文化生活充实,
人民安居乐业。
2000年, 编制 《垦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2005年)。“十五”期间,以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咬定发展不
放松,调动一切力量,集中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突出抓好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日本政府贷款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
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产学研结合,创新产权运营机制,大力
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城乡规划改造,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苦干
五年,把垦利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经济繁荣,可持续和快速发展的城郊型新
经济区。发展目标:“十五”末,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年均增长13%,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4亿元、18.9亿元和8.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1.32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年均增长10%;
外贸出口总值100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4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800元、3800元,年平均分别增长7.4%和8%;城镇化
水平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6‰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