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财源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6&rec=243&run=13

1987年,垦利县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县,县政府争取省、市资金,全部
用于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投资小、见效快、周转期短、效益高的新项目建设,
共扶持52个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增产值5014万元。同时,县财政
发放417万元,扶持国营单位8家、乡镇企业8家、村办企业2家、各种联合体
专业户179户。争取滩涂开发资金140万元,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994年,实行新财税体制后,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趋缓。1995年,垦
利县委、县政府提出“一莲藕、二畜牧、三水产”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支
持“两黄”农业开发和“双高一优”农业示范项目的建设,积极参与百万亩
商品粮基地规划与管理。紧密结合市财政局提出的“1520”工程的实施,积
极争取市财政项目周转金,1996、1997、1998年先后将垦利镇、高盖镇、永
安乡、董集乡、西宋乡、新安乡、胜利乡和红光办事处列入市“1520”工程。
1996年,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35万元,科技三费59万元,科学事业费23万
元。1998年,预算内安排支出275万元,着重扶持企业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
及“双高一优”农业重点品种的繁育、推广等。同年,筹资100多万元,建
立私营经济发展基金,用于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2000年,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财政贴息扶持财源建设办法,积极吸收信
贷资金,当年财政贴息信贷资金1490万元。同时,借外力培植财源,垦利县3
个乡镇和1家龙头企业的财源建设项目列入市级扶持对象,当年争取到各类
无偿资金578.4万元,集中扶持了东辰、万达、方大、渤海重质沥青厂等重点
企业的发展。
2001年,先后将2个乡镇和10个企业的20个项目纳入省、市扶持行列。累
计协调争取各类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吸引信贷资金12596万元,重点扶持了
万达、宏远、方大、东辰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生产项目以及永安、
西宋2个乡镇的特产税源项目。吸纳银行贷款208万元,扶持郝家等4个乡镇新
增特产税源项目。
2002年,全县农业特产税源面积10546公顷。全县有各类专业村150个,
饲养小区80个,种植大户2800个。资产百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产
品加工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挪亚、万德福、新翼、海鹤等7家农业龙头企业,
固定资产总投资1.6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建成,
其中包括东营市最大的农贸市场黄河口贸易市场。黄河口特色产品打入北京、
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其中,“黄河口大米”、“黄河口蜜桃”在上海农产
品展销会上被认定为畅销产品,“挪亚”商标2002年被省工商局评为“山东
省著名商标”。2002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01394万元,
比上年增长38.4%,累计产销率98.4%,比全市水平高0.2个百分点。工业产
品结构趋于优化。全县初步形成以石化、化学、机械、轻纺、建材、食品等
六大行业和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三大新领域为主体的产业、产品
结构体系。工业财源成为全县支柱财源。
工业限额以上企业,特别是四家骨干企业(石化、万达、胜通、东辰)
是垦利县税源的主干。 2002年, 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
40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39.1%;完成工业增加值118208万元,同比增长30.3
%,完成市下达调控目标的116.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7613万元。实现利
税45092万元,其中利润29891万元。石化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胜通集团、
东辰集团累计实现总产值349989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2460万元,实现
利税39275万元,其中利润26401万元,占全县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7.2%、86.2
%、86.7%、88.2%,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通过招商引资,
新黄海、力诺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相继落户垦利县,形成一批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1999~2002年,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13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3
个,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2002年,县财政部门协同有关部门积
极利用上级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支持企业上项目,扩大再生产。累计为企
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47个, 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422万元, 吸引企业自主投入
9.35亿元。同年,合理运用上级扶持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3.4亿元。为解决企
业融资难的问题,筹资组建垦利中信担保公司。
推行土地“五统一”管理,在规划区逐步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实行国有
土地有偿使用。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7.39亿元。私营企业累计完成
产值24556万元,同比增长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