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5&rec=10&run=13

历史上,黄河汛情一般按季节分为凌(冬季)、桃(春季)、伏(夏季)、
秋(秋季)四汛。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黄河来水减少,黄河汛情也呈减弱
趋势。桃汛已很少发生,防汛的主要任务是防伏、秋大汛和凌汛。
防大汛
根据历史特大洪水情况,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的近期黄河防汛任务是:
以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标准,到达洛口站为17000立方米每
秒,分入东平湖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站下按10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堤防按
11000立方米每秒设防,设防水位为2000年。
垦利县主要站点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是:临黄堤东垦界,桩号201+300,
水位18.53米(大沽,下同);1号坝,桩号238+000,水位14.69米;临黄堤
与防洪堤交界, 桩号255+160, 水位12.64米;防洪退修堤18公里,桩号18+
000,水位9.42米;防洪堤终点,桩号27+735,水位8.68米。
汛期,垦利县每年成立防汛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及
有关单位负责人任正、副指挥。沿黄乡(镇)建立防汛营部。村民委员会成
立防汛领导小组。各级治黄专业机构为同级指挥部的参谋部,负责处理日常
工作。在沿黄乡(镇)组织1个抢险队。基干班每班12人,在汛期洪水漫滩
后,上堤巡堤查险,组织严密防守。抢险队是机动力量,当堤防险工发生较
大险情时,由河务局技术工人带领进行抢修。防汛队、预备队是后备力量,
负责运送抢险料物,抢修临时工程,出现大洪水或紧急情况时巡堤抢险。
防凌汛
凌汛的成因和特点
黄河下游的“凌汛”,是由于河道封冻以后,阻拦一部分上游来水,使
河槽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位上升,在解冻开河时,这部分被拦蓄的水量急剧
释放出来,向下游推移,沿程越积越多,以至形成凌洪。
下游河道所处纬度不同,自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转向东北以后,沿程纬
度不断提高。东坝头地处北纬34°50′,而河口地处北纬38°10′,两地相
差3°20′,气温明显上暖下寒,决定了黄河下游冰凌的产生和消失过程具
有以下特点:封河自下而上,开河自上而下,下段冰厚大于上段冰厚。河南
河段,河宽一般10~20公里,山东河段逐渐缩小到1~2公里,利津、垦利最
窄处不足0.5公里,而且多弯曲。上游河段的大量蓄水携带冰凌流经窄河道时,
一旦发生冰塞或冰坝,就对堤防产生严重威胁。
封河:黄河下游十年八封河,时间多数发生在12月中、下旬,封河速度
有时可达100公里/天。由于受河道形态影响,有的年份一次性封河,有的年
份则几封几开。在封河过程中,受流速、风向、风力的影响,形成“插封”
或“平封”。当流速大或逆流向风力较强时,冰块倾斜地堆叠而冻结,称为
“插封”。多出现在主流或弯道的凹岸,冰面极不平整,冰层较厚。冰块平
列冻结,称为“平封”。多出现在流速较小的顺直河段,冰面平整,冰层较
薄。风向风力直接影响封河。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常有七、八级东北风
或西北风,逆流或横向吹刮,大量流冰减速导致封河。气温骤降,也是直接
影响封河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统计,封河前3日累计气温达-30℃左右即
封河。气温忽高忽低,对封河、开河的影响极为明显。如1968年12月至1969
年1月,气温陡升陡降4次,造成三封三开的罕见局面。河水流量大小,与封
河、开河关系也较明显。低气温小流量容易封河,大流量则不易封河。
开河:黄河开河一般在2月中、下旬,有的年份早到1月中旬,晚至3月
中旬。有“文开河”和“武开河”两种类型,以“武开河”危害为大。“文
开河”是气温回升,冰凌逐渐融化解体而流通的一种形式,不易卡塞,对堤
防威胁较小。“武开河”是在下游气温尚低、冰质坚硬的情况下,上游先开
河,冰水一拥而下,造成水鼓冰开的开河形式,容易形成冰塞或冰坝,严重
威胁堤防安全。
防凌措施与技术
建国初期,防凌措施是以破冰为主抗御凌洪,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河道
长、冰量大、气温多变,破不胜破,有时破而复冻,有时未破即开河,费时
费工又不安全,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凌汛的主要矛盾是
水不是冰, 如无来水, 冰再多也只是处于分散、静止状态,形不成凌洪。
1986年后,随着三门峡、小浪底工程、引黄涵闸工程的建成,防凌措施由过
去的破冰为主发展成为以调节河道水量为主、破冰为辅的阶段。在调节水量
方面,按作用分为蓄、分、泄三类。蓄是运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拦蓄;分
是沿黄两岸涵闸分流;泄是利用水闸调蓄水量,加大封河的流量,使之不封
或晚封,一旦封河也相应提高冰盖下的泄水能力。
在防凌斗争中,实行人工破冰,是防凌的重要手段。人工爆破,由黄河
工人为主,组成30~40人的爆破队。将窄河段的冰盖打成格子网,化整为零,
烂而不走,为开河创造有利条件。一旦发生冰塞冰坝,用炸药包猛轰,以迅
速疏通排险威胁。
分洪分凌工程
黄河河道从麻湾险工到王庄险工长30公里,是历史上造成的一段窄河道。
两岸堤距不足1公里,最窄处460米,极易卡冰壅水。为解决凌洪威胁,1971
年9月14日,经水电部批准,在黄河窄河道南岸,筑堤造滩,修建南岸(垦
利)展宽工程。1971年10月动工,1978年12月完成。该工程以分洪分凌为主,
结合放淤造滩,引黄灌溉,由南展堤,麻湾、曹店两座分洪闸,大孙、请户、
胜干、王营、路干5处7座灌排闸及章丘屋子泄洪闸组成。平均展宽堤距3.5公
里,其中垦利县涉及董集、胜坨、垦利镇3个乡镇,修筑避水台25处(堤内19
处,堤外6处),迁移自然村48个、7878户,安置群众3.25万人。完成主要工
程量:土方3115.3万立方米,石方8.2万立方米,混凝土3.88万立方米。共用
人工1171.4万工日。总投资5662.1万元。
南展堤是黄河右岸南展宽工程滞洪区堤防,自博兴县乔庄起至垦利县西
冯止,全长38.651公里,县内长度28.151公里。设计防洪水位18.49~15.09米,
现堤顶高程18.16~15.25米。顶宽7米,堤身垂高5.2~7.6米,临背地面差0
~0.4米, 边坡临背均为1∶3, 堤距宽2~5公里。 1973年建成, 完成土方
669.99万立方米。
请户灌排闸 位于南展堤桩号11+635处。设计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
排水流量12立方米每秒,配合曹店闸引水灌溉及展区排水。
胜干排水闸 位于南展堤桩号21+318处。设计排水流量21立方米每秒。
胜干引黄闸位于南展堤桩号21+397处,系胜利引黄闸配套工程,兼有灌溉及
展区排水两项作用。设计引水流量35立方米每秒。
王营排水闸(一) 位于南展堤桩号26+540处。设计排水流量10立方
米每秒。用于展区排水。
王营排水闸(二) 位于南展堤桩号26+508处。设计排水流量20立方
米每秒,用于展区排水。
宁海灌排闸 位于南展堤桩号30+800处,设计灌溉5立方米每秒,排
水20立方米每秒。
路干灌排闸 位于南展堤桩号36+950处。设计灌溉流量15立方米每秒,
用于灌溉。
章丘屋子泄洪闸 位于临黄堤桩号232+647处。设计泄洪流量1530立方
米每秒。
防汛纪实
1988年防汛情况
1988年汛期,黄河垦利段共出现8次汛情,前4次汛情较轻,后4次洪峰水
位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其中7月20日,洪峰流量为5320立方米每秒,黄河垦
利段有9处堤防偎水,偎水堤总长9850米,偎水堤根水深一般03~05米,
最深1米。淹没滩地777333公顷;100多名群众、400多间房屋及100多头大
牲畜、100多只羊、5000多只家禽被水围困。为保护滩区群众及财产安全,实
施防汛抢险预案。全县调动骨干班794个、9690人,抢险队10个、520人,一、
二、三线防汛队45240人;广饶县预备队3万人;共计85450人。7月20日,全
县处于防汛一线的8个乡镇完成培训1525人。落实防汛物料及群众备料:柳桔
料21034万公斤,草捆10981个,木桩232万根,麻草袋514万条,雨具2
9万条; 社会备料: 照明工具4568件,绳类1971吨,竹杆34万根,苇席
3617领,帆布篷1980块;国家常备物料:石料383万立方米,铅丝706吨,
木桩2500根,发电机组3台32千瓦。由于防汛措施得力,行动及时,未造成人
员伤亡,滩里庄稼损失较大。
1996年防汛情况
1996年8月7日,黄河垦利段内险工、控导工程出现严重根石走失和部分
坝顶漫水等险情,宋庄、宁海护滩水位超过埽面03~06米。20日23时,洪
峰到达垦利段流量为4100立方米每秒。至22日,全县11处险工出现险情132坝
次,10处滩地进水漫滩,212万公顷滩地被淹,漫滩水深02~15米,临
黄河堤224+730~232+650,共7920米堤段洪水偎堤,偎堤水深08~3米,偎水
堤段的部分段落出现风浪塌坡。 为防水患, 全县落实防汛骨干班981个,
11758人;抢险队11个,550人;一、二、三线群众防汛队76880人;黄河部门
组织3个专业抢险队200人, 参与防汛的人员89388人。 落实群众备料、软料
2497公斤,软楔244万个,木桩324万根,草袋麻袋744万条,铅丝13
09吨,柳枝25公斤,土方6400立方米,麻袋及编织袋6100条,木桩500根,
麻绳5000公斤,投入抢险人工工日344万个,机械台班1670个。由于防汛措
施得力,行动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滩里庄稼损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