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城乡建设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4&rec=4&run=13

1987年10月,垦利县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县城
总体规划,即第一轮规划。该规划于1988年1月19日经市政府审查批复。县城
的性质定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东营市小化工和农副产品加
工基地。 县城规模: 至2000年为3.5万人,用地456.58公顷,人均城市用地
130.45平方米。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以旧城为依托,向南向西发展。规划东
西向主干道5条,即永兴路、振兴路、中兴路、寿山路、南环路;南北向主
干道4条,即利河路、和平路、兴隆路、新安路。工业区重点发展西南两片:
化工工业区,以县炼油厂为基础,形成地方小化工联合企业基地;农副产品
加工工业区规划在县城建成区的南边缘。仓库的规划分两处设置:化工区内
的仓库区,主要服务于本工业区,严格控制安全防护距离;城南仓库区,主
要安排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居住区规划为四大片,即东北片、西北片、西
南片、东南片。东北片与西北片以旧城改造为主,实行改建与新建相结合;
西南片与东南片为新建居住区。公共建筑:行政机关在中兴路两侧集中建设
综合办公楼;商业、饮食、服务业,规划在振兴路中段,兴隆路两侧。兴隆
路北段拟建成低层商业街,中段建综合性的市场。文化教育:在东部城区和
南新区增设设施标准比较高,但规模不一定太大的影剧院。新辟文化教育用
地设在县城西北部。医疗卫生:县人民医院原地扩大规模,城区生活居住区
内增设卫生保健站或小规模门诊部。在城东北部设体育中心。采取点、线、
面相结合,重点绿化和一般绿化相结合的方法,规划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达40%;烈士陵园迁至城区以北,复兴村以西。以大桥公园为中
心,普遍绿化城区北部,建成城市森林公园。
县城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6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垦利县
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编制而成,并于1998年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
二轮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城镇体
系等级按人口规模分为四个等级,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一个次
中心城镇,四个中心镇,六个一般乡镇及一条发展主轴线。城市性质是以石
油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小城市。县城规模,近期人口4万人,
用地4.7 6平方公里;远期人口为8万人,用地9.08平方公里。规划中的县城由
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组成,即城西区片,城东区片,石化工业区片和绿化景
观区片。2001年2月,垦利县实施乡镇规模区划调整,乡镇由原来的12个合并
为7个。区划调整前,除垦利镇外,有11个乡镇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
乡镇合并后,胜坨、永安、黄河口、郝家4镇,于2001年完成新的总体规划编
制,西宋乡区划未变,其规划于1999年由东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董集乡于2 002年4月开始调整规划,8月全部完成。调整后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至2010年,基本形成经济雄厚、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
序、基本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真正
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以县城为核心,胜坨镇和永安镇为两翼,
沿博(兴) 新(安) 路—永(安)馆(陶)路—永(安)莘(县)路—郝
(家)纯(化)路为空间发展主轴线,组成点轴式城镇体系。
村庄规划工作始于1990年,至2002年,全县332个村民委员会有160个村
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