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治水方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1&rec=17&run=13

1950年,首次顺水自然流势,开挖请户沟,发挥了一定的除涝作用。1951年,在
董集区小街村附近,首建减凌溢洪闸及溢洪区,确保了该段黄河大坝安全。1955年,
路庄虹吸管工程兴建,解决部分村庄饮水和六户试验站灌溉用水,境内小规模就地
势疏导工程亦有发展,但无定型,更无统一的治水方
针和治理规划。1958年,社、队自办的田间水利工程,形成各自为政、方位各异、大
方小方相混的格局,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1963年,总结过去治水方面的经验教训,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向灌、排配套发展。
1965年,中共垦利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制定了“以防涝为重点,防、灌、排、滞、
改综合治理”的方针,强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标准
、统一治理,坚持上下游兼顾。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领导、群众、技术员三结合的方
法,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对永丰河、广利河、张镇河、小岛河等4条河道进行疏
导和开挖,并建设农田配套工程,挖筑沟渠1630条,完成土方达369.94万立方米
,控制面积22万余亩。
“文化大革命”期间,水利建设受到干扰,但是,垦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没
有因受干扰而停顿。为了满足胜利油田工业、农业的用水,结合治理胜坨农田配套工
程,1966年1月23日,垦利县成立了胜利灌区工程指挥部,驻守坨庄现场办公。全县
调集男女劳力近万名,开赴施工现场,顶风冒雪,不避严寒,大搞水利建设。1970年
2月中旬,垦利县会战指挥部作出了《关于全党全民大搞水利会战的决定》,强调贯
彻执行“蓄泄并举,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
,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高潮。该年度完成土方400万立方米,工日89万个。路
庄、胜利、“五七”三大灌区及油区内的骨干排水河道基本形成,全县19.9万亩
耕地遇旱能浇,26.4万亩耕地遇涝能排。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促
进了水利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同时,在“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
效益”新的治水方针指导下,全县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旱、涝、碱综合治理为主
,使各灌区沟、渠、路、林、桥、涵、闸基本配套。
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有很大改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