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rec=20&run=13

崔振华(1921-1971) ,原名崔应隆,曾化名崔志浩,1921年12月出生于高青县田
镇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1939年3月参加革命,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
至1949年2月在垦利县工作, 曾任垦利县委宣传部科长、永安区委书记、垦利县委组
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垦利县县长等职,随军南下途中任中队政委,是垦利县早期的
优秀领导干部之一。
崔振化幼年时期,其父做短工、当长工以维持生活。家中连年欠债,受尽压迫剥
削。父亲不识字,经常受人欺侮,在振华9岁时发誓要叫他读书。振华懂得家庭贫苦,
读书不易,非常刻苦用功,成绩很好,他读到初中一年级时,家中无力供应而辍学务
农。少年时期的振华,有时在家种地,有时外出打工,藉以维持家中生活。
“七七事变”后,日军到处烧杀抢掠,当地一些土匪流氓也趁机抢劫勒索,振华
一家生活更加贫困。 1939年3月,抗日烽火在当地燃起,村里开始组织农民青年救国
自卫团, 他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1940年7月,他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坚持做好
党的工作,先后担任高苑三区委宣传科长和区委书记。
1942年4月,崔振华被派到垦利工作。他在垦利工作的7年中,坚持对敌斗争,积
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支援前线和大生产运动。1943年7月至1944年8月,崔振
华担任永安区委书记。在此期间,他带领区干部积极响应清河区党委、清河军区向全
体机关干部提出的每人“半亩荒,百近粮”的号召,开荒种地,掀起大生产热潮。永
安是清河区党政机关驻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1943年冬季的21天反“扫荡”中,
崔振华根据县委在反“扫荡”中“县干部不出县、区干部不离区”的要求,领导干部
群众实行空舍清野,埋地雷、填水塘,坚持对敌斗争,取得反“扫荡”胜利。1944年
春,渤海行署发出“远征荆荒、消灭蝗源”的号召,崔振华积极组织永安区人民群众
投入捕打蝗虫的战斗,取得远征灭蝗的胜利。
1944年8月-1947年5月,崔振华担任垦利县委组织部长。1946年9月,县委在汀河
村搞土改工作试点,崔振华任工作组长。汀河村是垦利县有名的大村、老村,阶级斗
争异常复杂。工作组进村后,地主阶级利用金钱、权术收买、笼络一些地痞流氓进行
造谣破坏,并在黑夜穿上白衣或黑衣闹起“白鬼”和“黑鬼”的丑剧,利用群众的迷
信思想进行恐吓活动。崔振华带领工作组深入群众,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觉悟,防
止上阶级敌人的当,并组织捉“鬼”活动,及时戳穿敌人的阴谋诡计。通过这一事件,
狠狠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教育了群众,迅速开展了土改反霸,推动了全县土
改运动。1946年冬,县委举办党政干部学习班,崔振华亲自授课,讲解党的方针、政
策,传授理论知识。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猖狂进攻山东解放区,垦利县组织近千人
的支前民工大队,崔振华任支前大队政委。带领支前队伍随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参
加了解放泰安、肖里铺等战斗。5月,崔振华任垦利县委副书记,6月23日,县成立支
前指挥部,崔振华担任支前指挥部副政委。
1948年3月25日, 渤海行署任命崔振华为垦利县县长。这时正进行第四期黄河春
修工程, 崔振华亲自上堤,他以身作则,带领11000名民工,历经48天,修堤坝32公
里, 动用土方1445000立方米,加固了黄河提防,保证了垦利县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的安全。崔振华曾在当时的《渤海日报》撰文中写道:“垦利县拥有鲁西南及附近
达40余县的农民,由于这一艰巨工程的完成,使他们更加信赖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初, 遵照党中央“老区动员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的指示,垦利县广大干
部踊跃报名,到前线去,到新解放区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
新胜利。崔振华带头报名上前线,他爱人孙秀华也积极报名,并双双得到上级组织的
批准。2月13日,垦利县113名南下干部,由县长崔振华带领,从陈庄出发,踏上南下
征程。崔振华带领垦利南下干部,长途跋涉,随军支前,强渡长江,追歼残敌,经过
151个日日夜夜,7月14日到达浙江丽水,胜利完成支前任务。垦利南下干部分别被分
配到浙江的缙云和龙泉工作,崔振华被任命为县委书记。
崔振华在浙江工作期间,历任缙云县委书记、丽水地委组织部长、省委组织部干
部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州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71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