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rec=17&run=13

王林,曾用名王淑孔、王景明,1919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城坞村一个农
民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12岁毕业于广饶县第一小学。16岁毕业于县立中学四级。
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于济南惠商职业专科学校。
1938年5月, 王林满怀抗日救国的热情参加了李人凤领导的临淄抗日武装三大队
(7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1938年8月,调三支队第一期教导队
学习。 9月,由刘白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先后任十团政治处锄奸干
事,中共广饶县委青年部长、组织部长,清河区青救会组部长、清东地委青年书记、
民运部长,清东各界抗日救国分会会长、清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独立团政治处主任
等职。 1942年10月在寿光清水泊反日寇“大扫荡”战斗中负伤住院。1943年3月伤愈
出院,随垦区地委副书记李文赴地委就任宣传部长途中路过垦利县,并检查了这个县
的工作。检查后,发现该县工作中问题不少,遂决定王林留下,任中共垦利县委书记
兼县独立营政委。
王林接手垦利县委工作后,首先虚心听取县委成员和各方面工作的情况介绍,然
后与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上级指示、文件,讨论研究工作。他善于分析情况,抓主要矛
盾,明确工作方向,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指导工作。他针对当时垦利县在减租减
息工作中存在的发动、组织群众不够的问题,进一步阐明党的“双减”政策,强调了
认真宣传党的政策,提高广大农民思想觉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干部扎实工作,
补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这一课。同时,他还注意分析工作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鼓励干部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搞好“双减”。他那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县委其他
领导及全体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林平易近人,团结同志,是县委一班人的好班长。他与县委各成员之间,坚待
襟怀坦白、真诚相见、平等待人。常在工余饭后与同志们促膝交谈,了解掌握其思想、
工作情况,有的放矢安排工作任务。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大家都能以工作为重,互
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无间。书记抓全面,其他成员按职务分工各司其责,做到了
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县委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坚强的领
导核心,在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
王林既是县委书记,又是独立营政委,在那个年代除主持县委的会面工作外,还
需带兵打仗。他与独立营的干部战士生活、战斗在一起,在接敌区坚持对敌斗争。平
时,他还经常深入连队,注意对干部战士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注意提高干部战士的思
想觉悟,激发指战员的斗志,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战斗间隙,他还同战士一起去垦荒
种地,提水种菜,与部队后勤人员一起研究开办油坊、磨坊、豆腐坊等,实行“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保证和改善部队的伙食,增强了部队干部战士的体质,减轻了人
民的负担。由于王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县独立营的干部、战士有了问题或意见都
乐意去找王政委反映。上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
1943年夏,根据上级指示,垦利县委和独立营派向旭、由子真等率领一个连的武
装组成武工队,利用青纱帐时期的有利时机,深入敌占区,开辟利津三区的工作。行
前,王林政委亲自与武工队领导研究进入敌占区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他要求武工
队的工作既要注意隐蔽,又要大胆活动,广泛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对敌战区的政策,
争取人心向我;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层群众的工作,又要注意做伪乡村长,伪“反
共自卫团”和反动道会门“兰花团”上层人物的工作,争取其改变“反共”、“反八
路”的立场。武工队进入敌占区后,王林派侦察员与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
情况、指导工作。因此,在王林的直接指导下,武工队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很快
打开了局面。
同年11月间,日伪军对垦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二十一天大“扫荡”。王林执行党
的一元化领导,综观全局,统筹部署,以他的智勇才能,领导垦利人民投身反“扫荡”
斗争。根据清河区党委的指示,他事先召开了县区党政军干部会议,作了反“扫荡”
动员和全面周密的工作部署,确定了斗争形式和方法以及各路联络点。大“扫荡”开
始后,王林先奉命带一个连队迎着敌人进攻的方向,奔向敌人大包围圈的内线,与军
区首长取得联系,接应从广(饶)北方向突围转移出来的部队人员,并掩护军区后勤机
关和群众进行疏散转移。完成任务后,他又带部队迅速转移到黄河西岸,同从广北突
围出来的军区直属团汇合。王林和直属团长郑大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部队
巧妙地从敌人的眼皮底下,与敌擦肩接踵。一枪未发,安全地摆脱了包围。大“扫荡”
的中后期,王林和独立营长张伯令率领三个连队,在敌占区的边缘、三个敌据点之间
的三角地带按营扎寨。化整为零,隐蔽在敌人封锁沟两侧和公路两旁的村子里,观察
监视着敌人的行动,并截获了一批由汉奸从根据地抢来的粮食和物资。有时他们还分
成小股武装,潜入敌占区活动。一次,王林带一个连队化装潜入盐窝敌据点村,与敌
人同居一村竟没有出现问题。就这样,王林多次带领部队,冒着随时都会有与敌人遭
遇,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出色地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反“扫荡”中,由于他机智
灵活,指挥得当,所带部队没造成损失,县区干部的损失也很少。受到干部、战士的
一致赞誉和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
1944年8月, 王林率领垦利县独立营参加了攻克利津县志城的战役,消灭了从城
西北角潜逃的4名日本鬼子, 缴获炮一门、轻机枪一挺、步枪八支。利津城解放后,
他迅速开工作,于9月5日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县文化人士座谈会,对其进行抗日救国教
育和新民主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育,许多知识分子积极投身革命。同时,并开始着
手利津县的地方政权建设, 通过各方筹备工作,同年9月下旬,中共利津县委在利津
三区西坡村光荣诞生。10月10日,垦利、利津两县分设。原垦利县独立营全建制改称
利津县独立营。上级任命王林任中共利津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
王林在利津任职后,立即开展工作。首先,从垦利及其他地区调来一批得力干部,
充实县、区党政群领导机构,加强了领导力量。同时,发展壮大党组织和各群众团体。
至1945年8月, 全县党的支部发展到39个,党员477名,各救会会员500余人,并广泛
发动群众加强对敌斗争。其间,王林还几次率领县独立营开赴前线,配合渤海军区主
力部队作战,参加了解放蒲台、滨县县城战斗,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
1945年春,全县掀起了大参军运动,王林带领县委、县府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动
员,一次就发动了一千多名青壮年参军,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锄奸反霸、减租减息、
改造伪政权也是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王林同志亲自靠上抓,协调各方面力量在全县
开展了打土豪、斗恶霸的反奸诉苦斗争和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的群众运动。在斗
争中,他注重工作方法,依靠基层干部群众,重点放在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上,对罪
大恶极的坏分子进行了镇压,斗争了明集的恶霸地主郭同林,砸了鞠家村大地主鞠鹤
园(国民党利津县党部书记、铁板会总头子)家的匾,处决了西张村伪村长王学增。在
此基础上,还狠抓了文化教育建设,恢复建立了农村小学,开办了妇女识字班、夜校
等。在以王林为书记的县委领导下,利津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王林调离利津,任中共滨县县委书记兼县
独立营政委。后历任渤海军区教导团政委、华东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组织科长、军政
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政大学大专班主任等职。在十余年的革命斗争中,
王林历尽艰险,勇挑重提,转战南北,战绩辉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
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林长期从事我军装甲兵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教育工作,
先后任华东军区军政大学二总队七团政委、总队副政委,军区装甲兵教导团政委、第
二战车编练基地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装甲兵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五坦克学校政委、
装甲兵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工作中,他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言传身教,
讲求实效,为我军装甲兵部队培养了大批政工骨干和专业人才,为装甲兵部队的革命
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王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但他坚定共产
主义信念,时刻关怀着我军装甲兵部队的思想、业务建设。到1975,邓小平主持中央
军委工作,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各方面的治理整顿,王林才得以恢复工作,出任
中央军委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他衷心拥护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工作,拥护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 为装甲兵建设呕心沥血,不知疲倦地工作。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达军队
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将军委装甲兵机关改为总参谋部装甲兵部,王林在善后工作
组做组织工作。不久,他离职休养。
离休后,王林仍保持长期已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做些
力所能及的工作。认真撰写革命回忆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党史、史志部门提供
了大量珍贵、详实的资料。特别是他写的《垦区二十一天反“扫荡”》一文,在惠民、
东营等地市党史、史志刊物和文学著作中多次登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很强的艺
术感染力。同时,王林还苦习书法、绘画,并取得较深造诣。
1986年5月21日, 应垦利县委、县政府之邀,王林与向旭、李明村、王耀亭、田
晓军、张浩、张毅、李真、王星九等23位曾在垦区生活、工作、战斗过的老领导,老
同志,从祖国各地汇集离别三、四十年之久的垦利县,参加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垦利
县党史大事记》审稿会。大家都为能有机会重在这块宝地上聚会感到由衷的兴奋。会
上,大家一致推举王林为代表,代表与会的老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词。他精辟地阐述了
搞好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的历史意义和现意义,表达了老战士、关心、支持党史工
作的心愿。并且赋诗一首:“四十年后重相逢,新老战友聚一庭。笑逐颜开谈党史,
光辉诗篇血写成。英雄业绩载史册,光荣传统要继承。昔日老区贡献大,如今四化立
新功。”蕴涵了他对垦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会议期间,王林根据《大事记》征求意见稿,与老战友们一起追忆过去,论证史
料,认真负责。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就连有些事情的细微枝节都能讲得清楚明白,受
到与会领导及同志们的赞同,为《中共垦利县党史大事记》的审稿成功作出了重要贡
献。王林还十分关心垦利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会议期间,他与其他老同志积极向县
领导献计献策。他曾有预见性地指出,现在是信息时代,改革时代,要切实注意开发
信息和进行稳妥的改革。同时,还要学会对经济进行科学管理。他的建议引起县委、
县府的高度重视,为领导科学决策起了重要作用。会议间隙,王林还与其他老同志一
起瞻仰烈士陵园,悼念死难烈士;一起看望健在的老同志,下乡访问农村老党员、老
村干部和老房东。不少老人一见面都亲切地喊他“王政委”,使劲地握住他的手,眼
里闪出喜悦的泪花,不停地问长问短,述说这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发生的巨大变
化。过去曾在垦利、利津两县独立营工作过的老排长尹继增,握起王林的手,嘴唇一
直地颤动,好象有千言万语一起涌到唇边而难以顷刻道出。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虽然
王林在垦利、利津两县工作的时间都不到两年,但他同当时的干部、战士、农村党员、
村干部以及众乡亲之间结下的真挚深厚的战斗友谊,却犹存不衰。大家祝愿他能耄耋
高寿,颐养天年。
但是,1990年12月14日,垦区人民所敬仰的王林政委在北京匆匆地与世长辞了,
终年71岁,噩耗传来,垦利、利津两县的人民心情极为沉重,深致哀悼,缅怀他为开
拓这片热土所建树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