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rec=12&run=13

李明村,山东省益都县大高流村人,1914年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他自幼天资聪
慧, 勤奋好学,7岁就开始上学,念了千字文及诗经、书经、论语、易经等十三经。
1927年本村学堂教师王宗东常对学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李明村
思想影响较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阶级压迫和民族革命的烙印。1931年他考入
益都师范,1933年毕业后,由王宗东推荐到东朱庄任小学教员,这时东朱庄村也已有
党的组织,支部书记尹非然经常在教员中传播革命思想,介绍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
这使李明村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1937年12月,王宗东介绍李明村参加了临淄二区抗日救亡团并兼任本村抗日救亡
团团长。 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1938年2月李明村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5月, 李明村由临淄二区抗日救亡团调任临淄县委清委会书记兼青救会会
长。当时,日伪军驻在临淄城内,在主要公路要道安据点、设岗楼,严厉封锁镇压抗
日活动。临淄斗争环境非党艰苦,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李明村扮成小
商人进入敌占区和游击区,以卖书、笔、字、画做掩护,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
建立两面政权,组织群众为我抗日武装和抗日政府送粮、筹款。这期间,李明村同志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受到锻炼,使之更加坚强和成熟。
1941年8月, 清河区党委为开辟黄河以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决定组建工作团,进驻垦区开辟工作。即抽调了五十多名干部,由李明村带领开进垦
区。垦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包含原利津县整个北半部,西起义河庄,东至八大组以
东渤海,面积广大,人烟稀少,满目荒草、芦苇、荆柳,土匪活动十分频繁。为迅速
打开新区工作的局面, 工作团进驻垦区后,于1941年8月,成立了垦区工作委员会,
李明村任工委书记,垦区党的县级领导机构光荣诞生了。同时又成立了县级政权机构
垦区建设委员会,李明村兼任建设委员会副会长,后兼任垦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工
作全面铺开之前,李明村同工委几位领导认真分析了当地情况,决定首先对土匪进行
争取和瓦解工作。并起草了一份“告绿林兄弟书”,在所有的乡镇、村张贴散发,并
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作教育、敦促工作,一些土匪的亲属被我们争取过来后,立
即劝说他们当土匪的父兄或子弟,借此良机改恶从善,返回家园。当时有一个崔金波
的土匪头子,他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干了一些劫富济贫的好事,也霸占了群众不
少土地。经过教育敦促,他率先缴械投降,回家安居乐业。这件事对瓦解其他土匪起
了积极作用。在中共垦区工委书记李明村同志的带领下,垦区工作团在深入垦区农村
发动抗日救国和大生产等运动中,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垦区党的活动从无
到有,迅速而健康地发展起来。
在垦区工作中,李明村同志谦虚谨慎,身体力行,注意团结党外各界人士,建立
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同时,他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干部,深入群众,利用各种各
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1942年春,在李明村同志
的领导下,垦区各乡、村新政权,党支部,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都建立起来。随
之各村小学、夜校等也先后成立,广大人民喜气洋洋,欢欣鼓舞,积极生产,安居乐
业,使垦区大地出现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局面。
由于垦区土地关系复杂,矛盾尖锐,垦区建设委员会及时公布了清河行署制定的
垦区农民开荒种地的优惠政策,凡在垦区开荒种地的贫困农户,政府予以贷款、贷种
子、贷耕牛,春贷秋还,发展生产。广饶、寿光等地许多农民纷纷到垦区开荒种地,
搬迁的农户、人口成倍增长。1943年春,全区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这一年,垦区军民
参加战斗1005次,在平均每天打三仗的情况下仍然完成新开荒地10万多亩。为支援前
线物资供应,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垦区工作期间,李明村同志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党组织交给他的每一项工
作,不论轻重大小,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他作报告或写文章,都是
自己动手,经常忙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从不让别人代替。开会或听汇报,他
都是细心地作记录;看书看文件坚持写札记、体会;对每天的工作善于写日记搞总结;
对上级的指示,及时认真地传达贯彻,按时检查总结;汇报工作情况,他从不马虎轻
率,坚持事实求是,事事处处都体现了他严谨认真工作作风。明村同志还始终保持勤
奋好学的优良品质,身不离书,工作学习经常通肖达旦,夜以继日。
李明村同志党性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从不搞特
殊。他身负要职,不论到哪里工作或开会,都是步行,并多是提前赶路按时到达。有
时,还饿着肚子或吃点凉干粮,也不耽误工作。炊事员要单独给他做饭,他总是说:
“不要为我麻烦。”他始终坚持和同志们一起就餐,吃得同是一筐高梁窝头,一盆盐
拌萝卜丝。吃饭时,是同志们工作碰头、提疑问的时候,他总是细心听取或答复同志
们的提问,吃到最后,只剩凉窝头和点咸菜水,有时连咸菜水也没有,光啃凉窝头。
1941年冬,他和王刚锋同志结婚时,正值数九寒冬,大雪封门,他们借了老百姓只有
几平方米的草屋做洞房,夫妻俩合盖一件棉大衣度过了新婚之夜。1942年秋,李明村
同志患比较严重的头痛病,组织上决定叫他脱产疗养,正好王刚锋分娩在即,便让妻
子一面休息,一面照顾他,帮助熬药做饭。说是疗养,吃的仍是高梁米窝头就咸菜。
为了增加营养,只好吃些蝗虫来补充。睡的是土炕,既无被也无褥,起来一身,倒下
一铺。就是这样,他仍抱病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2年腊月一个夜晚,北风刺骨,大雪铺天盖地,李明村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了。妻子分娩后,明村只好到屋外挖筐土,铺在产妇身子底下,第二天产妇高烧达四
十度以上,昏迷不醒,再加感染伤风细菌,几乎丧命,幸亏一位老中医救治,才转危
为安。因营养不良,妻子产后虚弱,婴儿无奶可吃。李明村同志为了不给组织上添麻
烦,只好怀揣刚生几天的婴儿,冒严寒,顶风雪,步行十多里路,送到黄家油坊村一
个奶妈家寄养。奶妈家一贫如洗,没有吃的东西,只好把萝卜嚼碎喂婴儿。饥寒交迫,
婴儿昼夜啼哭,用力手创脚蹬,土炕磨掉了两半截小脚,血肉模糊,久而不愈,至今
伤痕尤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李明村从渤海区四地委调阳信县委任宣传部长。在阳信,
他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他平易近人,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威望。干部群众有什么话
都肯找他谈,无论平时还是会议上,向他反映问题或提意见,他都耐心听取,并把下
面的意见记在本子上,认真解答。1946年,阳信“还乡团”活动一度很猖獗,县大队
和公安局武装由政委于重远、县长韩华铤、公安局长韩震带队到各地去剿匪了,县城
的留守武装很少,城关一区仅有20余人的武装,且大部分是新参军的小青年,此时,
城区周围也有“还乡团”活动,夜间到各村绑架、杀人,刚建起的村政权、群众团体
受到很大威胁。这时,县委机关由李明村同志主持日常工作,他立即带上机关留守人
员,出城驻在城南程子坞,协助一区群众组织民兵武装联防。一区区委根据县委布署
和李明村同志具体指导,实行干部分片负责,在全区各乡村组织民兵联防,以土枪、
土炮、大刀为主要武器与敌作战。当时,国民党地下特务分子造谣惑众,说什么中央
军快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在这里待不久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李明村组织区县干部
在群众中广泛进行宣传,揭发敌人的阴谋,各村自卫武装得到巩固和发展,群众情绪
逐步安定,斗争觉悟也有了很大提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依靠群众,清理逮捕敌人设
的地下线(还乡团分子)。在部队剿匪和群众斗争的密切配合下,终于取得了剿灭“还
乡团”斗争的最后胜利。
李明村同志忠于党,热爱人民,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了对党的无限忠诚。1947年渤
海区召开土地工作会议,康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以“左”的指导思想全盘否
定渤海区实行的土改政策和贯彻执行依靠贫下中农的组织路线所取得的成就,给渤海
区强加以“富农路线”的帽子(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中央已作出平反)。当时阳信县委也
是以执行“富农路线”而成为受审查的对象,出席会议的县委成员多数受到“左”的
思想冲击,明村同志也不例外,但他在重大问题上并没有随波逐流,乱发议论,伤害
同志,而是本着与人为善的精神和大家研讨问题。他对阳信县委执行政策上存在某些
问题也没有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既严肃检查自己,也正确地帮助了同志。
不论是在艰苦的斗争年代,还是进城后的和平时期,李明村同志始终保持着严守
纪律,克己奉公的作风,从来没有因个人或家庭问题对组织发牢骚、讲怪话,表示不
满。1947年在“左”的路线影响下,他妻子王刚锋受到了不公正的处分(已平反),李
明村却一字不向组织上提。这充分说明了他相信党,对党充满无限的信任和忠诚。
全国解放后,李明村历任四川省开县县委书记,万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地委委员。1952年至1979年,调四川省农工部工作,先后任干部处长、政治处长。不
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他都是两袖清风,严以律己,处处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以权
谋私, 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团结群众和干部,影响后代。他共有6个子女,对这些子女
个个严格要求,悉心诲导。自供给制改薪津制,生活逐渐艰紧,都靠他那在战争年代
过惯了的生活方式, 熬过一些艰苦的岁月。1979年他调任省纪委常委前,他的6个子
女都已就业,但没有一个是以权谋私搞特殊照顾的。有两个女儿一直在集体单位工作,
有个女儿和他提出调整一下工作的请求,被他严厉批评并拒绝了。
1982年底,李明村同志办理了离休手续。他不仅参加省纪委组织的老干部活动,
而旦更多的是走向社会,参加省、市(成都)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书画学习班以及参
展参观书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使他的晚年生活非常愉快,非常有意义。
明村同志在书画方面有较好的功底和造诣,其作品有明显的中国传统色彩,尤其
他画的花、鸟、人物画更具有特点,使人看了赏心悦目。他的绘画特长,过去战争年
代鲜为人知,直到离休后才被发现,这也是他一贯谦逊不傲美德的表现。
明村同志的书画作品,预计达几百件,参加省、市级及其它组织的展览20余次,
其中获省级老年书画大型展览优秀作品奖3次, 除参展,损献部分,而将大量作品赠
送国外宾客,受到国外友人称赞。他作画兴趣高,出手快,往往废寝忘食,在使人难
以预料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作品。1987年应山东阳信县委邀请出席党史审稿会议期间,
为向久别重逢的战友赠画,他通宵达旦作画十余幅,把眼睛熬红了,到了白天仍然精
神抖擞地参加会议,积极审稿发表意见,受到与会同志和县委领导的称赞。1989年至
1990年,明村同志在成都因病住院期间,仍孜孜不倦的作书绘画、刻印章,参加省、
市老年书画展览,并将一些作品赠给医务工作者和部分住院同志。成都市历年春季在
青羊宫举办花卉展,会期较长,参观群众往往达数十万,老年书画服务站也设在这里,
明村同志主动参加服务,热情为群众当场作画。1987年他担任成都市锦诚小学、泡桐
树小学少儿绘画补习班教师,同年“六·一”儿童节,与学校教师共同组织成都市几
所小学参加的少儿书法、绘画作品展。此展览在成都尚属首例,受到参观群众和青少
年及其家长们的热情赞扬。同时,他还组织本院内部少儿学生在他家开办业余绘画辅
导班,热情关心培育祖国下一代。并且他是在老伴患病不能起床的情况下,一面照料
病人,一面积极投入社会服务的。这充分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986年5月, 省级机关老年书画研究会筹建,年过七旬的李明村积极参加并献计
献策,努力工作。研究会成立后,他被选为常务理事、副会长。几年来,他以坚强的
毅力,尽职尽责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奋斗着,度过了晚年的生活,受到中共
四川省委“离休后继续做贡献”表彰。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1年5月8日,李明村同志因病逝世,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