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9&rec=88&run=13

2008年,区农业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继
续保持良好地发展势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增加值6.2亿元,
同比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22元,同比增长16.3%。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建成良种生产基地1万亩, 完成籽棉产量5.65万吨;全区芦苇面积保持在40万亩,完成总产
量17万吨,实现产值5100万元。

【农民减负工作】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
领导靠上抓,区、乡充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和办事机构,做到机构、职责、人员、
经费“四落实”,实现组织机构健全、专职队伍稳定。①治理农业生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乱
收费,清理和取消农业用水、用电等生产性费用中的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规范农村用水
和用电收费办法。②治理农村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规范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收费办法。③
治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加大对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力度。
④开展征占农民土地合理补偿的专项治理。⑤全面落实农民负担监督卡和信访举报制度。全
区统一使用和发放省减负办统一印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农民应承担的费用一律填写到农民
负担监督卡上。并在农民负担监督卡上公布各级的监督举报电话。2008年,全区没有因农民
负担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⑥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即: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
“公示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
额制” 。严格执行农村订阅报刊经费不超过800元的规定,压缩村级订阅报刊的费用。全面
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河口区实行“村财乡管、联村会计、核算
中心”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财务管理机制。2008年,突出抓资金代管率和代管质量。重点抓
对农村财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个别村的财务区站进行重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
正和处理。全年抽调全区40个村从2002年代管以来的的帐务进行重点审计。
实行村级民主管理。 全区统一规定每月8日为财务公开日,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财务
事项全部公开。每月定期指导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对各村收支进行理财,每村选出3~5名群众
威信高,有一定会计知识的村民代表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财
务公开后的第五天为财务反馈日,村两委、理财小组对反馈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整
改措施,限期纠正。2008年重点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全区农村会计人员的政
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扶贫开发工作】 河口区有178个行政村,2008年全区农村人口达到7.1482万人,农民
人均纯收入没有低于4000元的村。河口区在促强扶弱加快县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中,一是加
大农业龙头企业帮扶扶持力度,将太平乡的重点龙头企业东营振宇水产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申
报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优先扶持。 2008年在太平乡新上龙头企业3家,对列为全区
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二是实施农村能源工程
和沼气池建设,将今年全区的沼气池任务重点安排在太平乡,每个沼气池补助资金1500元。
三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四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修路作
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电网改造和邮电通讯设施建设,改善文
教卫生条件,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电、通讯的目标。五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
动力转移。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农业内部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在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的原则下,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棉花、花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得以迅速发
展。从播种面积构成情况看,1984年粮经比例为69∶24.8,2008年已调整到12.3∶86.6, 经
济作物种植比重比1984年上升61.8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之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产业之间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由1984年的76.4%下降为2008年的31.3%,下降
45.1个百分点;渔业比重由1984年的2.9%上升为39.3%,提高36.4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结构趋向合理,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8年
全区农村二、 三产业劳动力达到2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比重由1984年的8.5%提高到2008年
的4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43.1%下降到2008年的10.2%,单
一的农村产业结构逐渐由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所替代。

【高效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
业龙头企业1家, 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基地建设
和产品认证工作,“黄河口文蛤”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评审。大力发展农民
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管理技术,打造农产品品牌。2008年,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52家,其中,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全区专业合作社
达到40家。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修订完成冬枣、番茄、辣椒等作物的良好操作规程(GAP),
建设GAP示范区60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

【民主管理】 ①选准切入点。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全区178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排查
分析。从中筛选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管理粗放、集体经济薄弱的50个“穷村”。河口区在
清理、规范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从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规程入手,村级班子发挥功能差、
班子成员素质低、 干部群众人心散的10个“弱村”;偷油成风、上访不断、财务混乱的8个
“乱村”。研究提出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并在矛盾最突出的六合乡进行试
点。按照“经济部门帮穷村、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的原则,从区直部门、单
位抽调582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对相对落后的村进行集中整治。
②明确责任主体。全区共产生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村委会下属
委员会934个, 产生村民小组长1388人,推选村民代表3682人,建立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
各178个,聘请各类管理员1000名。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村主职干部工资,由各乡镇
按考核情况发放。综治调解员主要负责对村里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误工补助标准
是720元/年;计生专干主要负责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协助区乡做好本村的计划生育工
作, 工资标准是1500元/年;信访信息员主要负责及时汇报本村的信访隐患,协助处理信访
事宜,工资标准是大村720元/年、小村600元/年;劳动保障协理员主要负责调查统计和上报
本村的人力资源信息,并及时向村民发布用工需求信息,误工补助标准是500元/年;远程教
育管理员主要负责管理维护远程教育接收点设备,做好信息资源的应用推广,为开展党员培
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搞好服务,工资标准是600元/年。③优化工作方法。一是完善程序。
对发展党员、人员调整、重要财务支出、村级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集
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建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1个方面的重要事项,按照“提、议、审、
示、决”五步工作法,由村“两委”根据群众对表决事项的关注程度以及本村村情等因素,
实行以户为单位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票决。将农村群众需要到上级办理的住宅建
设、 农村五保户审批、良种供应服务、政策法律咨询、户籍业务等9个方面27项事宜,按照
审批权限的不同,分别由区、乡、村三级代办员无偿办理,属于村级权限内的事项立即办理;
属于乡镇办理的,由村代办员到乡镇服务大厅办理;需要区级办理的事项,由乡镇工作人员
负责到区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二是加强监管。
村党支部在换届后,根据发展需要和本村实际,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双
向承诺,接受乡镇党委考核和村民监督。村级财务在“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三权不变
的前提下,统一交由乡镇、街道农经站管理。推行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小组全面审查制度,接
受群众监督。规范完善合同监管制度,凡是以村委会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都要按规定程序
报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审核签署。严格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涉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定期向村民公开一次。三是落实奖惩。各乡镇、街道均建
立考核奖惩制度、均详细的考核办法。以年终综合考核评价为标准,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进
行发放。

【观光旅游农业和特色蔬菜生产】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的原
则,河口区把发展观光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促进农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环节。
重点发展新户乡百枣园、太平乡天河湾、河口街道北湖碧水田园、东营朗园生态观光农业园、
孤岛军马场农博园等休闲农业项目。加强棉花产业发展,2008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5万
亩, 棉花总产量5.65万吨,全区棉花良种率达到95%以上。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制定《河口
区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重点培育蔬菜专业村、专业户,引进无公害马铃薯、金塔
椒、金针菇等特色品种。

【农业综合开发】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新户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海星集团300亩海
参养殖项目。2008年7月底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并取得全市第二名的成绩。
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河口街道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总面积1.8万亩,
开发面积1.5万亩,总投资960万元。2008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全年开挖疏浚各级沟
渠124条,长105公里,土方22万立方米,占任务的92%;完成修筑台田、修复池塘土方126万
立方米, 占任务的80%;完成大型建筑物8座;U型衬砌渠道现已完成渠基修筑及开槽工作,
完成衬砌1.6公里,占任务的46%;完成植树7.2万株,占计划的60%。

【测土配方施肥工程】2008年主要针对台田棉田,出动车辆150辆次,动用人员400人次,
共采集土样2000个, 填写农户施肥基础调查表2000份,每个样品都明确的标明采样地的GPS
坐标点、四至坐落、户主情况、种植作物、施肥情况、土地产出等情况,化验土样2000个,
测定土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盐分等常规检测及有效铜铁锰锌项目,
共计化验25000项次;全区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5000人次,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万
份、 明白纸2.5万份、宣传挂图5000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1000人次,指导施肥面
积10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安排“3414试验”、肥效对比试验各10处,田间
小区246个。在准确化验的基础上,根据化验数据,制定配方比例5个,硫酸钾型17∶11∶17、
20∶8∶18氯化钾型18∶12∶15、 30∶5∶5、26∶6∶8。组织人员对棉花、小麦、玉米施肥
建议卡进行认真填写,共计填写发放施肥建议卡2万份。

【农业污染源普查】全区共普查5个农业乡镇和2个规模化农场。其中对农业乡镇普查填
写农户典型地块调查表161份、 肥料施用情况普查表161份、农药使用情况普查表161份;对
规模化农场普查填写了规模化农场典型地块调查表47份、肥料施用情况普查表47份、农药使
用情况普查表47份,共计631份表格。调查数据分别上报到环保系统软件、农业部系统软件。

【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 2008年5月份开始新建检测中心,8月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9
月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进行省级计量认证。 2009年1月10日至11日省专家评审组对实验
室进行现场评审,累计检查153条,抽查4人共动用5台设备对3个样品14个项目进行现场考核
及检测人员的现场考试, 通过河口区申请认证的3类1个产品和13个产品中的120个参数,具
备按GB15063-2001等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出具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农民培训工程】 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区培训转移计划任务为2000人。5月
份通过区国有资产运营中心组织竞争性谈判选择3家培训学校承担全区阳光工程的培训转移
工作。 2008年底已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全区开班38个,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转移就业
1964人,就业率98.2%。
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省级) 。从全区150个行政村中严格遴选200名农民辅导员和
4000户示范农户。 全年共办班100期,进村指导100次,发放明白纸5000份、技术指导资料1
万份,培训农民辅导员200人、6000人次。
③农民专业培训。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50余期,培训农民2100人次,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组织推荐5人参加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的蔬菜专业培训、40人参加全市农业653培训工程暨农业
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班, 完成任务的100%;抚育农民培训基地2个;累计发放明白纸3万份,
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次。
④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全区30人的招生、注册工作,12月底完成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农村能源建设】2008年,河口区农村能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太平乡沼气综合利用完
成76户, 秸秆沼气完成69户,发展太阳能示范村1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6台,开展沼气培
训班3期; 新户乡沼气综合利用完成100户,秸秆沼气完成50户,开展沼气培训班3期;六合
乡沼气综合利用完成100户、 秸秆沼气完成1户,开展沼气培训班3期;义和镇沼气综合利用
完成61户、秸秆沼气完成39户、购置铡草机1台,开展沼气培训班3期;河口街道沼气综合利
用39户,秸秆沼气20户,新建沼气协会1个,发展太阳能示范村1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台,
开展沼气培训班3期。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①遏止土地承包纠纷上升势头、 全力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2008年,河口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山东省实
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宣传力度。二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建
立健全信访接待、查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全年共办理土地承包信访
案件4起,没有出现被省、市通报的案件,处结率100%。三是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借鉴滕洲经验,在乡镇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大厅,在河口街道和新户乡
先行试点。
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制定《河口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
补发工作实施方案》,对各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2008年,河口区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证工作进展情况是:全区7个乡镇、街道178个行政村,71928人,21981户,土地总
面积422541.3亩,耕地154214.7亩,基本农田136939.8亩(林木面积14832.1亩) 、一般耕地
17274.3亩 (林木面积2971.22亩) ;荒碱地252108.4亩(林木面积2831.21亩) ,台田毛面积
69272.7亩、苇场104360亩、一般荒碱地78507.8亩;国有土地16218.8亩(林木面积3120.9亩),
其中河坝地10398.08亩。按照5个农业乡镇171个村的汇总分类,全区一类村75个,占总村数
的43.86%,二类村56个,占32.75%,三类村40个,占23.39%。2008年4月份在5个农业乡镇选
取10%的村先行试点, 太平乡作为全区试点乡镇。下发“关于换发、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权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 对农户承包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逐项核实统计,张榜公布,做到
“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依法逐户登记。

【农民减负工作】①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
价目表等形式,将农村所有收费及价格公示到村。执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严格
执行每村每年订阅报刊经费一律不超过800元的规定。 ②加强监督检查。区乡都建立健全督
查制度,采取日常检查与重点督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
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③健全完善农民负担信访和举报制度。④健
全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继续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⑤落实各项惠农政
策。2008年全区享受市级以上农业补贴的农作物为小麦和水稻,享受国家级农业补贴的为农
机购置农机。 小麦、水稻按照每亩15元补贴标准,小麦补贴范围是种粮农民当年1月10日前
出苗的折实小麦面积; 水稻补贴范围是当年7月20日前插秧的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全区核实
小麦种植面积12423.5亩, 涉及5个农业乡镇,101个行政村,补贴惠及农民2907户。水稻种
植面积1259.6亩, 涉及义和镇、孤岛镇2个乡镇,补贴惠及农民96户。良种补贴全区只有棉
花补贴一种, 区财政共补贴20万元。柴油、化肥等农资综合补贴89.1759万元。农机补贴范
围是河口区内农村户口农户及地方农场。农机补贴21大类,830种,收益农户350户。以上各
项补贴数额相关单位作说明, 不再重提。全年“三免一补”数额:三免397.55万元一补6万
元。 2008年,河口区代表东营市迎接山东省委检查组2个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和减轻农民负担
情况的检查和市委对河口区3个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和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的检查, 全省检查东
营市排名第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口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三农”工作的决策
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截止2008年底,全区实现农业增
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6620元,同比增长16.3%。

【“四新”工程】2008年,河口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实施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
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工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①培育新型农民。各乡镇、街道每年都要排出计划,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每年
至少两次到区外参观学习。以“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由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职能
部门负责, 利用举办培训班、田间讲座、到职业学校定期轮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2万余
名农民。开展“五五”普法活动。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知党情、报党恩”等宣传教育活
动。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组织各类文明创评活动。2008年全
区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500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妯娌”170名,
59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4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河口街道李坨村被授予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称号。
②发展新型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原则,指导各乡各村确定发展重
点, 并逐村逐户帮助群众选产业、上项目。全区70%以上的村庄确立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已
建成各类渔业养殖基地55万亩,海参基地3000亩,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12处,标准化冬枣
基地6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10处,引进发展的甜叶菊、甜高粱、野鸭、生态养猪等特
色产业发展势头好。同扶持农村经纪人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到38家,带动59%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③打造新型环境。推进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孤岛镇、
仙河镇被评为全国卫生镇和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实施东水源、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等一批重
点水利工程,对沾利河、挑河、马新河等骨干河道进行疏浚治理,形成灌排蓄节一体化水系。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户用沼气池、乡村公路改造、“三网”建设等民生工程,农村的
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高标准的文化大院,
6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互联网。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三免五通五保五
救助”。河口区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1300元,年发放低保金176万元。对201名五保对象按
照每人每年3200元的标准进行集中供养。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
查调处工作。推行连片创建的方式,确定六合乡的三义和、广河、范家、于家、安家、闫家、
后毕7村为示范区, 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庄。确定太平乡的新兴、韩家为规划新村,以联合
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的和平、建设、太和、兴华等村,逐步建成连片建设示范区。
④建设新型班子。在村“两委”换届中,使用勇于创新、作风民主、群众信赖、懂经济、
会管理、 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农村能人,选好配强“双强型”村干部。全区178个行政村,选
举产生176个村党支部、178个村委会,共选出村“两委”班子成员576人,其中党员507人,
占88%;45岁以下342人,占59.4%。全区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168人,占95.5
%; 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417人,占91.2%;“双高双强”型人才547人,占到了94.9%。
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建起一支36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农村改革】①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一是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制度,保障农民在承包期内的土地关系长期稳定;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台《河
口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运行机制,引导土地经
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搞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实行承包合同统一管理,
按照规范模式录入微机,对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合同转让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加强农村财
务和农民负担管理。重点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和水费管理。三是对开展农业政策
性保险进行试点,鼓励各级探索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四是落实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五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木
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规范林地流转行为。搞好水权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等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
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农村水利工程有偿使用。一是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
出台《河口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重点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和水费管理。三是对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进行试点。四
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五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规范林地流转行为,提高林地使
用效益。六是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等各项管理制度。七是继
续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农村水利工程
的有偿使用。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截止目前,全区“三网”绿化工程
建设共动用土石方1622.47万立方米, 植树415.71万株, 绿化面积3.32万亩, 工程总投资
1.17亿元。 其中,已完成环城水系区段清淤土方量18万立方米,长度5公里;完成路域土方
工程235.8公里,新增林地面积1.12万亩,动用土石4.06万立方米;完成路域绿化150公里,
绿化面积0.67万亩,植树122.35万株;完成水系绿化工程76公里,绿化面积0.72万亩,植树
80.92万株;建设农田绿化工程7万亩,植树193.34万株;发展育苗基地7800亩;实施19个行
政村围村林建设, 庭院绿化1870户。采取盲沟改碱、土壤深松破结等措施0.5万亩,对已完
成种植的绿化带及时进行抹芽、中耕除草等养护以及水毁工程的修复、加固等管护工作。加
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新建速生林8490亩。实施柽柳示范区工程,建设标准示范林5000亩。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城北1.5
万亩土地治理项目, 已建设完成主干路绿化工程14公里,动用土方47万方,栽植林木4.3万
株。 完成1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化验任务,发放施肥建议卡1万份,现已采集玉米
土样100个。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已落实秸秆气化试验户120户,太阳能综合利用240户。
抓好种苗基地建设,扶持黄龙基业有限公司等育苗企业,建成5000亩抗性杨树种苗基地。抓
好浅海贝类基地、 海水多品种综合养殖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3大渔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
东营中心渔港建设二期工程,港门工程已顺利合拢。实施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改造工程,已
修复池塘7300余亩,修复沟渠5000米、道路修建4500米。完成海参养殖基地建设前期准备工
作, 1万平方米海参育苗车间配套基本完成。推广黄河口大闸蟹池塘、库区、湿地养殖,养
殖黄河口大闸蟹2.9万亩。 建成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16处。农村在全区推行“一村一区,人
畜分离” 养殖模式,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仙河镇海星村集中规划养殖小区100亩,
建设生态养猪场1处,年可出栏生猪6000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万元,补贴大型机械
20台, 中型机械50台。三是实施村庄规划建设。搞好300人以上的村庄规划的监督实施,把
300人以下的小村纳入村镇整体规划。 小城镇建设和村庄规划现已完成。对六合、新户、太
平三个乡的7个村共315户进行合并搬迁。
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健全全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制定冬枣、棉花、番茄、辣
椒等10余种作物的良好农业操作规程, 建设农业操作规程示范园1000亩,推广面积5万亩。
二是加大农民科技技能培训力度。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群众3000人次,新增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1500人。三是加强东亚飞蝗的查治工作,防治面积20万亩,其中飞机防治10万
亩。四是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突出信息、科技和疫病防控服务,整合农业技术和信息服
务资源,全面理顺乡镇农业服务站所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农村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实施农
产品出口绿卡行动计划, 每个乡镇、街道新建GAP示范区2~3个。实施标准化体系建设,积
极组织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与农
村远程教育、新闻媒体的结合,大力宣传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业科技含
量。积极做好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④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建设和培植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
龙头企业8个, 力争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目前已有6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
建设。抓好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工作,申报无公害认证品牌2个,批复1个。二是大
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开发东部生态湿地和黄河故道的休闲观光资源,构建芦苇生态湿地旅
游观光示范区,实施黄河三角洲芦苇生态湿地观光旅游项目,打造黄河口绿色生态农业和高
效生态经济品牌;以六合乡和河口街道的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海星集团的渔业生产型休闲
观光农业为重点,着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各乡镇已制定观光农业发展实施
方案。正在进行招商。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制定《河口区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推
广大棚蔬菜种植,重点发展大蒜、佛手瓜等。实施新品种引进推广、特色农业开发项目,引
进了甜叶菊、甜高粱等品种。发展优质苹果、梨、桃、果桑等特色林业种植2210亩。
⑤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加财政对农村卫生及公共卫
生的投入,形成覆盖全区农村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和卫生
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农民参保率达到100%。二是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婚丧事简办。深入开展文明户、小康文明村等
创建活动,全区6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30%的村达到市级小康文明村
标准。三是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行村级“阳光”操作、村务大事村民议决等制度,加
强村级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推行“理事会”制度。实行农村定时定点集中办公制度。制定
“五五普法规划”和第四个依法治区五年规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东亚飞蝗查治
2008年东亚飞蝗夏蝗发生为中等发生年份,发生面积为69.9万亩,平均密度为0.2头/平
方米; 2008年河口区秋蝗发生程度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51.2万亩,平均密度0.32头/平方
米。其发生有以下特点:一是出土偏晚,出土发育都不整齐。二是密度与上年基本持平,秋
蝗较去年密度有所增加。三是农业开发、农田耕作对蝗区面貌改变较大。全区防治面积为90
万亩,其中飞机防治为30万亩,地面防治为40万亩,生物控制20万亩,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1
%以上,共集合机防人员120人,动用车辆10台,治蝗机械300部。
种植业
粮食生产:2008年全区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区粮食作物面
积3.14万亩,与2007年全区粮食面积相当。其中:夏粮(小麦)1.24万亩,比2007年增加0.475
万亩; 秋粮合计1.9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6万亩;大豆种植面积0.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
1.131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0.4464万吨;秋粮总产0.685万吨。
棉花生产:搞好棉田地春灌保墒工作。2008年入春以后,抢引抢灌抢浇黄河水,对棉田
进行压碱和造墒。二是做好优质抗虫棉推广工作。引进和推广优质抗虫棉品种,如鲁棉研28
号、21号等。三是推广抗虫棉抗旱播种技术和简化栽培技术,建立试验点。四是开展棉花生
产技术服务工作。成立棉花生产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棉农进行指导达1000人次。五
是搞好棉种的发芽率试验工作。为确保河口区25万亩棉花出苗齐全,对进入河口区市场的各
类棉种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并全部抽样复检发芽率,复检棉种达70个。六是抓好以棉花播种
为重点的信息服务工作。成立棉花生产者协会,及时为棉农提供信息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