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化战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8&rec=62&run=13

第一节组织机构
2001年8月15日, 东河委发[2001]53号文件,决定成立河口区城市化工作领导小
组,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孙学孟任组长,副区长崔建华、油田驻河口区有关单位及济军
生产基地领导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领导、油田各二级单位计划科
科长和济军生产基地营房处处长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委,陈丰先兼任办公
室主任。

第二节“十五”计划

城市发展大展宏图
2001年6月8日,
东河政发[2001]22号文件印发《东营市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
要》。《纲要》中有关城市化发展水平内容有:(1)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2005
年达到15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年均增长12%; (2) 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
28.5%,2005年达到1200万美元;(3)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元;(4)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5) 加快保险事业的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
保险体系;(6) 城镇建设,逐步改变政府投入为主的城镇建设体制,走多元化投资建设
的路子;(7) 深化户籍改革,逐步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2005年,全区城市化水平
由2000年的66.2%提高到70%。

第三节城市化目标
2001年,东河委发[2001]6号文件,明确河口区城市化目标为:
1.到2010年,基本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设施完善高
效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
2.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加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
展;
3.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显著改善、住宅人均使用面积大于
25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180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
以上,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5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3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
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大气质量和噪声控制按功能区划达国家规定标准;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5.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民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
6.初步形成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多层次配套的文化网络;
7.全面强化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完善的旅游功能;
8.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市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第四节城市化实施
东河委发[2001]6号文件制定城市化实施计划为:
1.严格实施《东营市河口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四星
捧月” 式发展格局,以河口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幅射到孤岛、仙河、义和、新户4个小
城镇。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产业的进一步集聚,逐步培育起中心城区突出地位,全
面推进全区城镇体系网络的发展。
2.突出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加中心城区的集聚辐
射能力,河口城区人口预测,2003年7.5万,2010年12万人。
3.积极发展小城镇。突出抓好孤岛、仙河两个中心镇的建设,义和、六合、新户等
农业型小城镇,要充分发展好局部优势,努力建设成局部的中心城镇。
4.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5.完善城区公用事业工程建设,改造集中供热锅炉,降低能耗,减少空气污染,理
顺供水、供电、供热等系统的管理关系。
6.创造城市生态环境体系,以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彻底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7.加强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8.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形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
9.强化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
10.优化城市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1.积极实施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的产业政策。
12. 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公积金制
度,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扩大住房消费,培植
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3.城镇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14.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城市发展的集聚机制和政策环境。
15.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
按省建设厅和省统计局的城市化综合考评, 东营市2002年城市化综合指数达到
63.44%,在全省17个城市中名列第5位。
河口区实施城市化战略后,各级政府都把城市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镇建成
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了资金投入,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河口区城镇建成区面积1998年为23.6平方公里,2004年为3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1998年11.29万人,2004年17.1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5401人/平方公里。
2004年,全区人均GDP为19264元,是1983年的67.73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5年为789.00元, 1994年为4445.87元, 2000年为
8596.68元,2004年为12935.00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04年为22.25平方米。
2004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50平方米,万人供水能力2.04万立方米/日,居民集中供
热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99%。
由于燃料结构多采用燃气(天然气、液化气),居民集中供热率高,以及城市绿化覆
盖率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口城区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
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立方米。
反映河口区城市化水平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呈较快上升趋势。 1984年为
27.63%,2004年达69.07%。

河口区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表

┌─────┬───┬───┬───┬───┬───┬───┬───┬───┬───┬───┬───┐
│年度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
├─────┼───┼───┼───┼───┼───┼───┼───┼───┼───┼───┼───┤
│非农业人口│27.63 │30.51 │32.49 │33.93 │38.98 │37.03 │36.71 │39.82 │40.41 │43.04 │46.50 │
│比率(%) │ │ │ │ │ │ │ │ │ │ │ │
├─────┼───┼───┼───┼───┼───┼───┼───┼───┼───┼───┼───┤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 │
├─────┼───┼───┼───┼───┼───┼───┼───┼───┼───┼───┼───┤
│非农业人口│49.50 │52.11 │53.42 │54.73 │54.97 │55.79 │56.96 │58.16 │60.56 │69.07 │ │
│比率(%) │ │ │ │ │ │ │ │ │ │ │ │
└─────┴───┴───┴───┴───┴───┴───┴───┴───┴───┴───┴───┘

城市规划2003年河口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
在编制河口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2%。小城镇总体规
划普遍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其中孤岛镇、六合乡编制完成第三轮总体规划。2004年,
全区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 义和镇65%,仙河镇72%,孤岛镇79%,孤岛镇列全市第一
位。
城市建设建区初期河口城区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 2004年达18.6平方公里。 自
1998年起6年内相继开展了“城乡建设管理年” 和“城市规划管理年”活动,累计投资
13.41亿元。200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建设10余项。
城市管理近年来,区政府颁发现行有效的城市建设规范性文件16个。结合矿区城市
特点,城市管理打破政府部门单一管理模式,成立河口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理顺关系。
在规划管理方面,由区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按
预定程序经专家组评审并报相应一级政府审批。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
建设一盘棋”,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办证率达100%。
自1990年,河口区设立城建监察机构--河口区城建监察中队,1998年,成立东营市
城建监察支队河口大队, 下设三个中队,2003年9月独立为河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
局。在城市建设执法监察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作用突出。
城市经营探索出经营城市土地资产的路子,河口区2000年12月成立国有土地储备委
员会,2004年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5宗,面积70.31公顷,成交额1.39亿元。
运用BOT模式吸引外资,建成2座供热站。通过有偿转让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使用权、
经营权, 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黄河广场、海盛路景观改造、河口商贸城、孤岛镇永兴
路改造等工程。河口城区绿化、环卫工作,实行有偿招标承包,通过市场运作,降低区
财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