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7&rec=22&run=13

【土地资源】2007年底,河口区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3208186亩,人均占有16.77亩,其
中农业人均占有37.93亩。 耕地总面积568000亩,人均占有2.93亩,农业人均占有5.04
亩。

(河口国土资源分局)

【河流水系】河口区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为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神
仙沟、 新卫东河等,控制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占到全区总面积的90.9%。其中,潮
河为东营市与滨州市的界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等皆为入境河道。
马新河马新河发源于利津县坡庄村北,经沾化县进入河口区,在新户村西入渤海,
全长55.6公里, 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区内河长22公里,该河同时兼有防洪、排涝、
防潮之任务。70年代原惠民地区按鲁北滨海区“六四年”雨型排涝、鲁北滨海区“六一
年” 雨型防洪对该河进行治理。 现状河道底宽为14~28米, 河底高程1.9~-1.12米
(1956黄海高程系,下同) ,排涝流量为18~6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30~105立方米/
秒。该河道于2007年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现状河道断面行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输水通
畅。
沾利河沾利河发源于利津县大李村北,在河口区郭局村北入渤海,全长60.7公里,
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 区内河长25公里,该河同时兼有防洪、排涝、防潮之任务。70
年代原惠民地区曾对该河进行治理,治理标准排涝按鲁北滨海区“六四年”雨型,防洪
按鲁北滨海区“六一年”雨型。现状区内河道底宽为8~24米,河底高程为2.48~-1.29
米,排涝流量为6~7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12~130立方米/秒。该河现状河道于2004
年进行综合治理,河道输水通畅。
草桥沟草桥沟发源于利津县北岭乡永阜村南黄河大堤下,在新合村北于东干流汇合,
在劝学村北入渤海, 全长46.0公里,流域面积472平方公里。区内河长近24公里,该河
为防洪、排涝河道。70年代原惠民地区对该河进行治理,其设计标准为,排涝按鲁北滨
海区“六四年”雨型,防洪按鲁北滨海区“六一年”雨型。区内现状河道底宽为15~30
米, 河底高程1.85~-1.58米,排涝流量为10~8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20~150立方
米/秒。 该河道于2008年进行综合治理,现状河道断面行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输水通
畅。
挑河挑河发源于利津县付窝乡薄扣村,向北经渤海农场、河口区政府所在地,在刁
口乡西北注入渤海, 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区内河长约24公里,该河
排涝设计标准按徒骇河“六四年” 雨型。现状河道底宽为38~40米,河底高程1.58~-
0.48米,排涝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该河道于2005年进行综合治理,河道输水通畅。
神仙沟神仙沟是60年代末期,胜利油田利用原黄河故道进行开挖、疏浚而成,原河
道全长38公里。胜利油田在1996年于该河上游沿河筑堤,利用18公里河道建成神仙沟水
库,则原神仙沟支流红旗沟加上原神仙沟下游20公里剩余河道统称为神仙沟,全长32.9
公里, 流域面积375平方公里。该河主要承担孤岛镇、仙河镇、济军生产基地及滨海区
油田的排水任务。该河支流新卫东河河长24.7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是孤岛镇、
仙河镇的唯一排水河道。 河道底宽20~40米,现状河道排涝流量为15~60立方米/秒。
由于河道淤积,现状河道断面行洪能力仅达到原设计标准的60%。

河口区2007年主要河道基本情况统计表

┌───────┬─────────┬────────┬───┬─────┬────────────┐
│河流名称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公里) │底宽 │河底高程 │实际过水流量(立方米/秒) │
│ ├─────────┼──┬─────┤(米) │(米) ├───┬────────┤
│ │总计 │总计│其中:本区│ │ │防洪 │排涝 │
├───────┼─────────┼──┼─────┼───┼─────┼───┼────────┤
│马新河 │275 │55.6│22 │14~28 │1.9~-1.12 │30~105│18~60 │
├───────┼─────────┼──┼─────┼───┼─────┼───┼────────┤
│沾利河 │343 │60.7│25 │8~24 │2.48~-1.29│12~130│6~70 │
├───────┼─────────┼──┼─────┼───┼─────┼───┼────────┤
│草桥沟 │472 │46 │24 │15~30 │1.85~-1.58│20~150│10~80 │
├───────┼─────────┼──┼─────┼───┼─────┼───┼────────┤
│挑河 │504 │32.6│24 │38~40 │1.58~-0.48│ │10~60 │
├───────┼─────────┼──┼─────┼───┼─────┼───┼────────┤
│神仙沟 │375 │32.9│32.9 │20~40 │ │15~60 │ │
├───────┼─────────┼──┼─────┼───┼─────┼───┼────────┤
│其中:新卫东河│160 │24.7│24.7 │ │ │ │ │
└───────┴─────────┴──┴─────┴───┴─────┴───┴────────┘

【水资源】河口区地处黄泛平原渤海之滨, 淡水资源匮乏。由于区域内主要河道皆为季
节性河流,汇流面积小,且径流量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加之河流源短流急,以及因盐碱土
地的盐化,地表水的含盐量较高,故地表径流难以利用。地下水矿化度高,多为苦咸水,
也难以利用。黄河水是唯一可供利用的(客水)淡水资源。引用黄河水主要依托辖区内的
王庄灌区和东水源灌区,多年平均引水量8000万立方米。根据多年年实测降雨资料分析,
河口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4.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57.2毫米,地表径流1.22亿立方
米。

(区水利局)

【矿产资源】 河口区为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区域,全区3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地下均为油
气富集地区。境内原油年产量占胜利石油管理局总产量的45%以上。地热,主要分布在
新户乡、太平乡、义和镇、孤岛镇和五号桩地区,近年开发多口地热井,主要用于部分
居民采暖。卤水,境内沿海地域分布有优质卤水矿。卤水矿化度104克/升,每升含溴离
子675毫克, 锶离子26毫克,其他离子含量均超过或接近四川黑卤。贝壳,境内贝壳矿
分布于西部沿海,初步测定资源总贮量在5000万吨以上。贝壳碳酸钙含量较高,贝壳层
大部分出露地表,极易开采。煤,分布于新户乡、太平乡、义和镇一带,由于埋藏较深,
尚未开发利用。

(河口国土资源分局)

【生物资源】
树种资源在全国的植被区划上,河口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区域,暖温带北部落叶
栎林亚地带,黄、海河平原栽培植被区。河口区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能满足多种木本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据调查,本区常见的栽培或野生木本植物80余种或变种、类型,
隶属35科以上。杨柳科有杨属、柳属,杨属有毛白杨、八里庄杨、欧美杨、加杨等;柳
属有旱柳、 垂柳、龙爪柳、杞柳、金丝柳等。蔷薇科有5个属,梨属有梨、杜梨等;苹
果属有苹果、海棠、花红等;蔷薇属有蔷薇、月季;李属有桃、杏、李、紫叶李等;山
楂属有山楂。 碟形花科有3个属,槐属有国槐、垂槐、龙爪槐等;刺槐属有刺槐、毛刺
槐(红花刺槐) 、香花槐等;紫穗槐属有紫穗槐等。木犀科有3个属,白蜡属有白蜡、小
叶白蜡、大叶白蜡、绒毛白蜡等;连翘属有连翘、女贞、金叶女贞等;丁香属有紫丁香
等。 榆科有一个属,即榆属的白榆。桑科有桑、构树、无花果、扶桑等。杜仲科有1个
属,即杜仲属的杜仲。含羞草科有1个属,即合欢属中的合欢。蒺藜科有1个属,即白刺
属中的白刺(地枣) 。苦木科,有臭椿。楝科有2个属,苦楝属的苦楝;香椿属的香椿。
黄杨科有1个属,即黄杨属的大叶黄杨(冬青)、小叶黄杨等。葡萄科有1个属,即葡萄属
的葡萄。 锦葵科有一个属,即木锦属的木锦。柽柳科有1个属,即柽柳属的中国柽柳。
胡颓子科有一个属,即胡颓子属的沙棘、沙枣等。千屈菜科有一个属,即紫薇属的紫薇。
茄科有1个属,即枸杞属的枸杞。玄参科有一个属,即泡桐属的泡桐。豆科有1个属,即
紫荆属的紫荆。 苏木科有1个属,即皂荚。悬铃木科有1个属,即悬铃木。梧桐科有1个
属, 即梧桐。芸香科有1个属,即花椒。五患子科有1个属,即栾树。漆树科有2个属,
漆树属的漆树; 盐肤木属的火炬树等。银杏科有1个属,即银杏属的银杏。石榴科的石
榴、 矮化石榴等。鼠李科有2个属,枣属的冬枣、金丝小枣;酸枣属的酸枣等。柏科有
侧柏、龙柏、洒金柏、蜀桧等。松科有雪松。柿树科有柿树、君迁子等。杉科有南洋杉、
云杉等。小檗科有紫叶小檗。还有接骨木(顺筋条)、橡皮树、巴西木等,爬山虎、凌霄、
杜鹃、柿子等。在现有木本植物中,以蔷薇科和杨柳科的种类最多,蝶形花科和木犀科
次之。常见的造林绿化树种主要有杨树、白蜡、刺槐、柳树等;经济树种主要有冬枣、
苹果、梨、桃、杏、葡萄、石榴、香椿、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柽柳、紫穗槐、枸杞、
月季等;城区绿化栽植的主要有白蜡、国槐(含垂槐、龙爪槐)、苦楝、合欢、雪松、龙
柏、垂柳(含龙爪柳、金丝柳)、石榴、木锦、月季、冬青、女贞、紫荆、紫薇等;藤本
植物有爬山虎、凌霄、葡萄等。由于河口区的土地为退海之地、土壤含盐量大,淡水资
源缺乏,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是缺林少树地区。20世纪
六七十年代,在挑河东侧自然生长出一棵小樗树(臭椿),周围都是茫茫草原,小樗树成
当时重要的定位物,登上1967年3月拍摄的地形图(见小樗树遗址图) 。在20世纪80年代
初,在孤岛东南部,自然生长出一棵小柳树,也成重要的定位物,名曰“一棵树”,登
上1980年9月拍摄的地形图(见“一棵树”遗址图) 。形成当时流行的口头语“电线杆子
比树多”。当时,河口缺林少树已是不争得实事。随着油田的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
加强生态建设与落后的林业生产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西部黄河故道建成以冬枣为主的经
济林基地,在东部黄河故道建成以速生杨为主的速生林基地,以公路、河渠为骨架,加
强绿色通道建设,以柽柳林场为阵地,保护和发展柽柳林。
野生动物资源1.哺乳纲动物。通过调查、考证,结合文献资料,认定河口区哺乳纲
动物共有25种,分属7目是15科。其中有5种海洋兽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即伪虎鲸、
海豹、小须鲸、江豚、宽吻海豚;有6种为省级保护动物,即麝鼹、赤狐、黄鼬、艾鼬、
狗獾、豹猫。2.两栖纲动物。本区有6种,分属1目3科3属,即无尾目蛙科的泽蛙、黑斑
蛙、金线蛙,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姬蛙科的北方狭口蛙。3.爬行纲动物。
本区有10种, 分属3目6科6属。即龟鳖目有龟科的乌龟,鳖科的鳖和棱皮龟科的棱皮龟
三种,其中棱皮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二级动物,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蜥蜴目有壁虎科的无蹼壁虎和蜥蜴科的丽斑麻蜥两种;蛇目游蛇科有黄脊游蛇、赤链蛇、
白条锦蛇、红点绵蛇和虎斑游蛇5种。4.鸟纲动物。本区共有鸟类动物265种和12个亚种,
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22.3%。分属17目47科132属。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一级动物的有7种,
即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和大鸨,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二
级动物的有33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40种。在《中日保护候鸟
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保护鸟类有152种,占全部种数(227种) 的67.0%;在《中澳
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属于保护的鸟类有51种,占总种数(81种)的63.0%。
鸟类从季节居留型来看, 有留鸟32种,夏侯鸟63种,冬候鸟28种,旅鸟142种。按其生
活习性及分布可分为游禽、涉禽、猛禽、陆禽、攀禽和鸣禽6种。①游禽:共4目48种。
游禽善于游泳、潜水,喜欢在水上生活。主要分布在海面、河面及大水库等处。主要包
括  目、鹈形目、雁形目和鸥形目鸟类。②涉禽:共3目67种。涉禽不会游泳,其嘴、
颈、腿都较细长,适于涉水行走,从水下或地面取食。主要分布在沿海、黄河故道及其
水库等靠近水边的漫滩地。主要有鹳形目、鹤形目和 形目鸟类,主要种类有鹭科的苍
鹭、白鹭;鸭科的灰雁、大天鹅;鹤科的白头鹤、灰鹤等。③猛禽:有16种,为隼形目
鸟类。其嘴、爪弯曲,锐利,翅膀强大有力,主要在沼泽、水域和草场觅食。④攀禽:
其嘴、脚、尾的构造都很特殊,善于在树枝上攀援生活。⑤陆禽:体格结实,脚、爪有
力,善于奔跑。⑥鸣禽:体态轻捷,活动灵便,擅长鸣叫,巧于筑巢。攀禽与鸣禽是与
林木有密切关系的两类鸟类,在消灭害虫,保护树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区林业局)

【水产资源】
(一)海水生物资源
1.浮游植物
河口区沿海浮游植物总量平均为226×104个/立方米,计116种。其中硅藻占88%,
其次为甲藻,还有极少量的淡水绿藻。黄河口以北,浮游植物个体数量高峰出现于秋季
(9月底,420×104个/立方米),以神仙沟入海口一带的密集度较高。
2.浮游动物
河口区沿海浮游动物月平均生物量249毫克/立方米,其中以4、5月间生物量较高,
6月达到最高峰,平均生物量达316毫克/立方米后即下降。7~11月稍有起伏,以9月生物
量最低(174毫克/立方米)。高生物量区(500毫克/立方米)常分布于新老黄河口之间的臭
水河口一带(5、6月),除强壮箭虫外,还有墨氏胸刺水蚤、刺尾歪水蚤、中华哲水蚤和
蟹类的蚤状幼体等。 8月水温上升为26℃左右,许多无脊椎动物都进入繁殖期,其浮游
幼体大量出现于神仙沟入海口一带。9~10月上述水域的优势种虽无大变化,但其生物量
都下降到100~250毫克/立方米(仍较其他水域略高)。
3.底栖生物
河口区沿海底栖生物包括一些可作为鱼、虾类饵料的种类(如多毛类、小形双壳类、
甲壳类等) 外,另外还有许多种是可供采捕的对象(如贝、虾、蟹等),有直接的经济价
值。共有底栖生物191种,其中以多毛类最多(77种),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次之(分别为
57种和36种),另有腔肠动物9种,棘皮动物7种,鱼类5种和少数卤虫、纽形动物。底栖
生物的生物量大致是从沿岸外海递增,高生物量区与高栖息密度区基本一致。
4.潮间带生物
河口区沿海分布有潮间带生物195种,其中动物191种,占总数的97.95%;藻类4种,
占2.05%。 本区潮间带动物组成以甲壳类最多,其次为软体动物。甲壳类优势种主要有
日本大眼蟹、三齿厚蟹、伍氏厚蟹和宽身大眼蟹等,习见种主要有日本关公蟹、豆形拳
蟹、秉氏泥蟹和鼓虾、长臂虾、美人虾等。软体动物中双壳类优势种有四角蛤、文蛤、
毛蚶、青蛤、缢蛏、近江牡蛎和光滑河蓝蛤等,习见种有日本镜蛤、樱蛤类、绿螂和渤
海鸭嘴蛤等;单壳类优势种有托氏鲳螺,习见种有织纹螺、纵肋织纹螺、光滑狭口螺、
脉红螺等。
河口区沿海潮间带和潮下带0~-5米海域主要经济种(含重要的饵料生物)约有20种,
其中主要是贝类,其次是甲壳类,贝类中有扁玉螺、脉红螺、托氏鲳螺、近江牡蛎、长
竹蛏、长牡蛎、毛蚶、文蛤、青蛤、缢蛏(类)、镜蛤、樱蛤、光滑河蓝蛤、焦河蓝蛤等,
甲壳类有日本大眼蟹、宽身大眼蟹、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和三齿厚蟹等。
5.游泳动物
游泳动物主要指鱼类和一些海洋经济无脊椎动物。河口区沿海是这些游泳动物的产
卵、育幼场。
(1) 经济无脊椎动物。分布于河口区沿海的经济无脊椎动物计有59种,以甲壳动物
最多, 占42.4%,其中已成为捕捞对象的主要有对虾、鹰爪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
口虾蛄等; 软体动物次之,占35.6%,主要有毛蚶、脉红螺、蛸、无针乌贼、日本枪乌
贼;棘皮动物占8.5%,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及其他类群的比例极少。
月平均生物量为3.67千克/公顷,季节变化显著。4月大地回春,开始有少数种进入
本海区,但生物量不高。5月,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在这一带索饵。7月,因有些其亲体
繁殖后相继死去,拖网调查时难以捕获其新生个体,生物量很低。9~10月生物量达全年
高峰(907.55千克/公顷) ,并形成秋汛渔业。其后水温下降,上述经济虾、蟹类移向外
海,使冬季生物量降到约1千克/公顷。
(2) 鱼类。沿海鱼类85种,区系成分的季节变化很小,全年均以暖温性种居多,如
皱唇鲨、 孔鳐、青鳞、黄鲫、风鲚、鲈等,共47种,占总数的55.3%,在冬、夏季还分
别出现冷温性种(大银鱼、绵 、玉筋鱼等13种,占15.3%)和暖水性种(赤鼻棱,黄鲫等
25种占29.4%)。
年平均网渔获量为27千克/天,以夏季最高48.5千克/天,冬季最低,尚不足4千克/
天。
总生物量在50吨以上的依次有黄鲫(874吨) 、焦氏舌鳎(383吨)、梭鱼(324吨)、银
鲳(248吨) 、小黄鱼(189吨)、鲈鱼(150吨)、棘头梅童(128吨)、斑(127吨)、半滑舌鳎
(102吨) 、牙鲆(94吨)、 鱼(67吨)、青鳞鱼(54吨)、蓝点马鲛(67吨)、三刺 (50吨)
等14种鱼类;40、49吨的有赤鼻棱 、黑鳃梅童;30~39吨的有真鲷、叫姑鱼、白姑鱼、
鳙鱼;20~29吨的有黄姑鱼、矛尾刺虎、黄盖鲽;10~19吨的有油、凤鲚、钝尖尾虎鱼、
长绵 ,刀鲚、多鳞;1~9吨的有细条太竺鱼、石鲽、、绿鳍马面 、长蛇;不足1吨者
有绿鳍鱼和高眼鲽。
(二)淡水生物资源
1.浮游植物
河口区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比较齐全,七个门类的藻类均能见到。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类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秋季多为甲藻、裸藻
和金黄藻,夏季则多为绿藻和蓝藻,硅藻在全年中均能见到。黄河故道浮游植物较为贫
乏,总数量平均只有28.8万个/升,生物量仅为0.373毫克/升。
2.浮游动物
淡水浮游动物有轮虫5个属,枝角类5个属和挠足类7属,原生动物9属。黄河浮游动
物很少,总数量平均5.9个/升,平均生物量为0.041毫克/升。
3.底栖生物
淡水底栖生物主要有软体动物门中的腹足纲的田螺目、瓣鳃纲的珠蚌科。节肢动物
门的龙虱科,半翅目中的松藻虫科、蝎蝽科、负子蝽科和水趸,双翅目的蚊科、摇蚊科,
十足目的虾科、中华绒螯蟹。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和蛭类。黄河底栖生物贫乏,总
数量仅为11.5万个/升,平均生物量只有0.03毫克/升,种类也很少。

(区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