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先模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6&rec=198&run=13

国梁男, 34岁, 硕士研究生,高级政工师,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省肥城市人,
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并参加工作, 现任采油四矿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曾
先后77次获得省、局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2000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
国“五、四”青年奖章。今年以来,国梁立足创新奉献,以科技报国,勇做大北“领跑
者”,为大北油田的和谐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他设计开发了“矿区资源配置
及辅助生产决策体系”,在全矿实施了《产量模糊化考核体系》、《系统化油藏经营模
式》等先进管理模式。他主持的《曲柄销子拆卸器》、《悬绳器的研制》等四项“QC”
成果实施后创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开展了“下班组跟班劳动”活动,解决制约班组生
产的难题72项。针对职工提速运行了“多维阶梯成才体系”,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
质。筹资2万余元捐助了70余名少数民族失学儿童。

张学木男,34岁,汉族,中共党员,技师,1994年毕业于河口技校,现任河口采油305
队维修班班长。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创新创效活动,参与研制了多项技术革新成果,产
生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并有两项成果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4年,他参与研制的
《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工具》获得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全国职工技术创新
成果三等奖, 他本人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 劳动奖章。2005年张学木先后被授予
“管理局劳动模范”、“首届十大青年技术工人”等荣誉称号,破格录取为技师。2006
年先后被授予“中石化技术能手”、“管理局技术能手”、管理局劳动模范等称号,并
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张学木是一个革新迷,当看到职工换盘根时管钳、凿子等诸般工
具齐上阵的场面时,他研制成功了新型“盘根旋进器”,这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
利。为提高抽油机调平衡工作的安全性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他研制了可以单人操作的
抽油机调平衡工具,成功解决了调平衡过程中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等问
题,并在全厂采油队应用,仅此一项成果,可增加利润66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采
油305队职工围绕生产难点提出了各类“小建议” 82项,实施34项,创效20多万元,促
进了该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信德发男,1967年出生,大学,汉族,高级工程师,现任地质所开发室主任,主任
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工作。先后编制和参与编制各类调整方案90多个,
获局级奖5个;发表技术论文56篇,获局级奖10余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5篇;部署
和参与部署新井井位560多口, 制定上产措施2400余井次。多次被评为局级“优秀青年
岗位能手”、“先进科技工作者”,先后荣立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建功立业二、三等功
各一次,2001年荣获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奖。2005年、2006年被评为局劳动模范。2000年,
对埕913块提出了实施压裂改造建议,彻底改变了埕913块单井长期低产低效的开发局面,
创出了国内砂砾岩体压裂开发的先河。2002年以来,他带领开发技术人员,抓住厂产量
较主动的有利条件,打破原来的常规做法,优化方案设计,实现了措施结构调整的明显
转变,措施有效率历史性的突破90%。他实施“情感管理”方式,更好地盘活了开发室40
人的资产,使每个人都主动地工作。并且提出了团结协作,精雕细刻,深化研究,增储
稳产,共铸明天辉煌的团队精神。开发室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年年被评为局或厂先进
集体,为采油厂增储上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宏飞男, 33岁,汉族,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采油
四矿生产组组长,参加工作十年来,作为一名在“国梁精神”熏陶鼓舞下迅速成长起来
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他坚持发扬扎根一线,在艰苦环境中磨砺人生的创业精神,实
现了一名新时期石油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他以“创新机制”为手段,优化经济运行质
量,各项工作组织得力,衔接流畅,确保了四矿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全年组织各类输
油、输气、注水流程更新、改造44000多米。组织更换各类油、气、水管线18000米。修
复道路87井次,井台加高、加宽35口。全年共作业195井次,恢复长停井6口。完钻探井
15口。 投产新井29口,累计增油11852吨。为四矿增储上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
现了一名新时期石油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刘宏飞先后荣获管理局青年岗位能手、工会
工作积极分子、采油厂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等局、厂级荣誉称号18次,2006年荣获
管理局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杨建国男, 37岁,中专文化程度,汉族,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河采一矿采油
二队副队长。他通过技术革新,给企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建立“采油
一矿杨建国职工技术协会” 以来,他担任了副会长,主动承担了8名青年技术骨干组成
的科技攻关小组组长的重任,带领职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
窍门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职工。近年来,他主持设计改进型双胶皮闸门获厂五小成果二等
奖。该双胶皮闸门,已在10余口抽油机上进行了试点应用,效果明显,预计每年可节约
经济费用4.5万元。 改进型驴头销子成果获厂合理化建议三等奖。还相继设计了电机滑
轨调节器、拔曲柄销子装置、双铅锤毛辫子、不停井加盘根胶皮闸门、曲柄销子取出装
置等,都已投入使用,其中双铅锤毛辫子、不停井加盘根胶皮闸门已获得国家专利。在
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队掀起了创新创效热潮。2006年,这个队共征集合理化建议62条,
采纳实施34条。杨建国先后获得采油厂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厂“金点子”大王、局文明
建设先进个人、油田百名知识型石油职工等称号,2005年、2006年管理局劳动模范。

何丽群女, 汉族,33岁,1994年7月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采油工程专业,现任河口
采油厂采油二矿八队政治指导员,政工师。多次被评为厂“优秀团员”、“青年岗位能
手”和“双文明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管理局“巾帼建功标兵”,并获得了采油厂
“首届巾帼文明奖”。2004年被评为管理局“双文明先进职工”、“优秀党务工作者”
和“青年岗位能手” 、 河口采油厂“第十一届十大岗位明星”,2005年被评为管理局
“双文明先进职工”、河口采油厂“劳动模范”,2006年荣获管理局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几年的磨砺,何丽群总结出自己的“五常”工作法,就是凡事从“小处”入手,小活常
干,小站常跑、小家常访,小事常问,小难常帮。她沉入一线班组,脚步踏遍了每一个
井场,井位的分布、管线的走向,一一记录在心。在去年以来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
主题教育”和“党员干部有正气才有力量”活动中,她“坚持三个亲自、保证三个到位”,
使支部连续两届被评为管理局“三会一课”规范单位,荣获了“优秀党支部”的称号。
她积极推行“安全先进班组”管理模式,建立班组安康文化,使采油八队获得了厂安全
“先进单位”的红旗,七号站争创“安全先进班组”的做法还在厂总结大会上交流经验。
她潜心摸索出“三角支架管理”模式,推动了效益和管理的递进增长。从“形象、竞争、
安全、协作”四方面入手,着力建设“以人为本具有创新群体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体系”
--“大家文化”,。营造出融洽、和谐、奋进的浓厚氛围,使八队顺利跨入了局“行业
一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