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6&rec=133&run=13

[概况]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2005年由区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合
并组建而成,是河口区唯一一所集职业教育、高职升学、技术培训、业余函授为一体的
中等职业学校。下设办公室、教导处、招生就业办、培训办、总务处、农广校、工会、
团委、妇委会等9个处室。
该学校2006年8月12日由河口区黄河路176号正式迁入河口区河滨路677号, 现占地
70亩,建筑面积5040平方米。2006年,从高等院校引进毕业生16人,在岗教职工达到54
人, 专任教师达到3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2%以上。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双
师型”教师4人,其中2006年培养2名。
学校现有常规教学班6个,开设机电、计算机、化学工艺、财会等4个专业。2006年
完成招生137人, 是自2003年恢复招生以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
254人。 学校现有3个函授班,其中中专、大专、本科班各1个,共有函授学员90人,同
时承担全区在职职工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就业再就业培训,2006年完成培训
1720人次。
学校现有焊接、 电工、计算机安装与维修、化学、物理等实验实习室5个,实训基
地2个,计算机140台,多媒体教室3个,微机室2个,语音室1个。其中2006年装备电工、
化学工艺等实验实习室3个,新建微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装配微机60台。
学校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发展职教,广育人才,服务
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实训为重点”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强
学校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到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
应,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培养人才类型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积极拓宽培
训与就业渠道,先后与区内外10多家单位签订培训和用工协议,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校拥有山东省特种作业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会计电算化培训和东营
市计算机培训等资质,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东营市残疾人实用
技术培训基地。 2006年有8名同学参加对口高职升学,全部被高等院校录取;有56名毕
业生全部推荐就业,升学率和就业率均达100%。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以及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决策的实施,
为学校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区委区政府已决定从2007年开始,选址新建区职业教
育中心,“十一五”期间,建成占地100亩左右,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在校生
达到1500人,年中短期培训能力达到3000人,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中
心。全校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抢抓机遇,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6年学校获区级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全区200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一等
奖、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区级文明单位、全区“换位思考转变作风”演讲
比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有4名同志被授予全市经济文化保卫系统先进个人、东营市杰
出志愿者、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主要工作](一)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有效2006年,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主干道、围墙、张贴标语警示牌,鞭
策师生自觉自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爱我西藏支
援西藏”、“党员携手残疾人,共建和谐社会”、“送温暖、献爱心”等扶困助残爱心
捐赠活动, 累计捐款9840元,捐物156件;2006年共慰问看望离退休老同志和生病住院
以及家庭困难教职工50余人次, 发放各类生活用品5000余元;2006年9月份,为考入高
等职业院校的3名特困生, 每人送去2000元救助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信息宣
传报导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校园网站,140余台计算机全部接入国际互联网,利
用各种传播途径,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
状元”的浓厚氛围,全年被上级采发信息、宣传稿件30条。(二)顺利完成学校迁址任务
2006年, 投资160万元对原街道中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增上供暖设备;新配备电工电
子、 化学工艺实验室2个,微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满
足教学需要。并8月12日顺利完成学校迁址工作,迁入河口区河滨路677号。(三)学校管
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教职工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河口区
职业教育中心教职工考核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教职工的考核力度,奖优罚劣,
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制定《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值班工作安排意
见》,调整充实值班人员,全体教职工分组24小时轮流值班,真正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
不留任何空当,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管理水平走上规范化轨道。
严格推行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强
化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把管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渗透溶入到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中,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评
优晋级挂钩,奖罚分明,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先后修订并实施《学生德育积分实
施方案》、《学生管理纪律条例》等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大会,不断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开展“卫生整治周”、“两操比赛”、“日
常行为规范教育月”等系列活动,校容校貌和师生精神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四)壮大
教职工队伍,优化教师结构2006年,从高等院校引进16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达到35人,
壮大教职工队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师制,指导他们的
课堂教学,使青年教师能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校外对口听课、
校内相互听评课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入
手, 加大工作措施,狠抓校本培训工作,制定《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2006-2007学年第
一学期校本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加快“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步伐,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06年,教师培训率达到100%,其中脱产培
训专任教师19人次,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2%,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
化,实有教学水平有进一步提高。(五)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
强教学过程管理。牢固树立“质量首位”意识,成立教研组,形成教导处、教研组、班
主任和各科教师一起抓教学的管理系统。在常规教学上,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常规》加强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严、精、细、实”,狠抓常规落实。做到备课高质量,
上课高效率,训练高水平,辅导测试高要求。
实施分层次教学,大力推进实践性教学。制定并实施就业型和升学型教学计划,一
方面对升学班,加大对口高职升学的研究力度,强化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
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对就业班,强化技能培
养,确保学到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与富海公司、中海石油、开发区等企
业,订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就业协议,有力促进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2004级学生参
加电工、 计算机、会计电算化职业资格考试,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98%以上。2006年毕
业生56人, 有8名同学参加对口高考,全部被高等职业院校录取,其余学生全部就业,
就业率达到100%。
深化教研教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
的指导思想,开展以“听评课”、“公开课”、“优质课”、“精品课”和评选“优秀
教案”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基本功测评活动。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以就
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课题研究,逐步形成科学的教科研网络。
2006年,有3人获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奖,先后有9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或获奖。(六)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在对市场劳动力供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
场需求开展安全管理、电工、焊工、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各种培训,加强与安监局、
农业局、财政局、人事局、建设局、残联等10多家单位合作办学力度,进一步拓宽培训
领域。在培训形式上,坚持灵活机动多元制办学形式,采取自办、联办、委托培训等多
种形式。在培训对象上,在搞好城市待业人员、在职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顺利通过山东省特种作业培训单位的复评和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验
收。按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安排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员的考试考核,
培训质量大幅度提高。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电工、焊工、阳光工程、计算机、会
计电算化、继续教育、残疾人应用技术等中短期培训班25期,累计培训学员1720人次,
超额完成任务。学员取证率达到90%以上。

(张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