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5&rec=69&run=13

[概况] 河口区农业局下设芦苇开发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服务中心2个副科级事业单
位, 办公室、政策法规股、生产计划股、农业开发股4个行政股室,农村合作经济经营
管理站、植物保护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11个股级事业单位。2005年全面贯彻执行国家
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各项惠农政
策,按照省、市、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手
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发展,围绕农业主要经济指
标和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

[“三农”工作]2005年区农业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
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
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工作,大力扶
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优化全区农业结构。 2005年, 完成农业增加值4.9亿元,是
2000年的1.6倍, 年平均增长9.7%。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从2000年的40∶
60调整到目前的20∶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2元,比2000年增加1933元,年平均增
长11%。

[高效生态农业]河口区立足于发展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改
变我区偏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目标的自然生态农业的现状,走符
合河口区实际,也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的高效生态农业路子。加强农业生态园、示
范园建设,强化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领导班子对产业化发展的认识清楚,思想超
前,工作推动力度大,成效显著。(一)重点实施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建立优势
棉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 集中推广优势品种,并建立起以棉农为主体的棉花生产者协
会组织,已培训基地技术人员50人次,培训协会农民3000人次,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保护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以此带
动产业化发展步伐。结合河口区实际,经过反复论证,以海星、新世元、悦鑫、千乘、
力大王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进行优先扶持, 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服务水平。(三)抓基地建设,围绕“绿色”和“生态”两块金字招牌,依托优势,突出
重点, 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区已建成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9万亩,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 建成标准化养殖厂、养殖小区30个。河
口区5万亩绿色冬枣高效生态示范区已成效显现,全区优质麦面积达2万亩,优质花生示
范基地和枣园间作花生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良种基地建设逐步配套完善。以棉花、花生、
小麦、大豆四个主要作物为主的良种基地面积达0.5万亩。全区优质蔬菜基地面积达0.6
万亩,全区发展起六合乡梅家、义和镇六顷等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

[扶贫开发]河口区农业局在促强扶弱加快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
度,保证扶贫开发成效,(一)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帮扶扶持力度,将太平乡的重点农业龙
头企业东营振宇水产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申报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优先扶持。同
时将该企业列为全区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
加大帮扶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完成时限2005年底。(二)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和沼气池建
设,将今年全区的沼气池任务重点安排在太平乡,每个沼气池补助资金1500元。今年在
太平乡建设标准型护用沼气池565个,完成时限2005年9月底。(三)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指导群众科学种养,结合
全市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就小麦春季麦田管理、
棉花种植技术、沼气池建设等问题根据农时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
技培训,联合全区几所技能学校开展了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
增强其生存能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区农业局着重抓以下四个环节,(一)扩
大经济作物面积,调节粮经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稳定优化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
大经济作物面积,种植棉花18.2万亩,蔬菜0.6万亩,花生1.00万亩,粮经比调整到20:
80;(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下大气力压缩不适销品种,加快引
进、选育和优化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良种繁育基地达0.5万亩; (三)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型、出口创汇型等具有区域
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依托新世元芦苇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别具特色的15万
亩芦苇生态旅游区初具规模。(四)通过传递供求信息、提供良种服务、提供技术咨询等
措施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综合开发] 河口区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其中孤岛
镇0.5万亩, 六合乡1万亩。孤岛镇0.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河口区孤岛镇境内,
东、南起滨海路,西至黄河故道大堤,北接三分场,总控制面积0.6万亩,开发面积0.5
万亩。 项目投资18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级资金119万元,市级配套资金7万元,区
级配套资金14万元,自筹49万元。共开挖疏浚各级沟渠91条,长51.45公里,动土67.67
万方,修建U型渠道1.6公里,修建排灌站1座,修建各类建筑物10座;土壤改良500亩,
整平土地2600亩,修筑机耕路16公里, 动土15万方;示范推广优质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
组装配套5000亩; 技术培训2000人次;栽植绒毛白蜡、速生杨树1.8万株。项目建成达
产后,年新增产值135万元,利润54万元。六合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河口区六
合乡境内, 东起黄河故道, 西至引水沟一支,南起河王渠,北至利津界,总控制面积
1.2万亩,开发面积1万亩。项目投资37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级资金238万元,市级
配套资金14万元,区级配套资金28万元,自筹98万元。共开挖疏浚各级沟渠路28条,长
45.8公里, 动土101.27万方; 新建各类建筑物26座, 修建U型渠1.04公里;土壤改良
4000亩,整平土地4000亩,修筑机耕路15公里,动用土方26万方;示范推广优质抗虫棉
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7000亩; 技术培训5000人次;栽植绒毛白蜡、速生杨树6.8万株。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产值260万元,利润185万元。

[城北生态林建设]为探索治水改土的最佳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突出的经济效益,
河口区自2005年开始实施城北生态林建设工程。该项目东到挑河,西至草桥沟,东西长
10.8公里,南北长1.25公里,总控制面积2万亩。去年春季集中力量,开展“上农下渔”
开发大会战, 总计动用土石方890万方,构筑台面8000亩,开挖池塘7000亩,修建建筑
物21座。秋冬完成一期绿化工程,动用土方50万方,整平修复台面,完善路域治理;引
用黄河水,漫灌压碱。台面栽植速生杨1000亩,11万株;路域栽植白腊300亩,6.6万株。
今年春季抓住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及早行动,实施二期绿化工程,预计栽植速生杨近
80万株,台面全部绿化,形成8000亩近百万株树的大片林。本项目总计投资2000多万元,
年可增林木蓄积量2.4万方,水产养殖能力350万斤,实现产值4500万元,利润2400万元。
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林地面积近1亩。 项目建成后,积极探索良好的经营机制,引进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培育龙头,开拓市场,延长产
业链条,努力建成荒碱地开发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经营
示范区和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
增加发展机遇,加快河口区建设步伐。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2005年底,全区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共有35家,
其中枣业1家,水产9家,畜牧2家,芦苇1家,粮棉20家,豆类食品加工企业1家,其他1
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21家,过1000万元的13家,过亿元的2家,分别是海星长盈集
团和中纺银星油棉有限公司,海星长盈集团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海星长盈
集团、 中纺银星公司、振宇公司、新世元芦苇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 海星集团、振宇公司、通和公司等3家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资格。2005
年,河口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8000万元。

[农业科技教育]2005年的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推进工程是2004年千村万户农民科技
培训工程的继续。在培训推进工作中,围绕河口区农业优势产业,重点对沼气、粮棉、
芦苇、 蔬菜等实用技术进行了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余期,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发放培训资料1万份,组织赶科技大集5次,刊发信息、简报19期;建立“工程”培训基
地七处,科技书屋25处。切实提高了全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河口区一直把这
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以来区委制定颁发《河口
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区减负办制定《河口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
决年度量化考核办法》和《河口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成立河口区减
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总体部署,紧密衔接。2005年制定出台
《关于做好2005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使农民减负工
作落到实处。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引发干群矛
盾和群众上访的焦点。近年来,河口区高度重视农村财务规范工作,不断探索农村财务
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区农业局会同区纪委、区委政研室、区财政
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深入调查,在河口区普遍推行“村财乡管、联村会计、
核算中心”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全区取消村会计,乡镇、街道成立“农
村财务核算中心”,账务全部实行“电算化”管理,走出一条从源头抓规范,以统管促
发展的路子,促进河口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直接关系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针对河口区
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大,盐碱地苗期病害发生较重的特点,重点加强棉花病虫害测报和
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发布棉花病虫情况和印发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
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3.2万亩, 因面积小,种植分散,除发生小麦蚜虫外,流行性病害
未见发生;其中,小麦蚜虫为中等偏上发生,发生面积3.2万亩,发生程度为5级,有蚜
株率74%-96%,平均百株蚜量206头。防治面积4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600吨。共印发病
虫情报5期,印发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40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田间试验调查的机会,
直接向农民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受到农民的普遍好评。

[农业信息网络工程]近几年来,河口区非常重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采取得
力措施,不断加大政府、社会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调查,
全区7个乡镇全部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 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工作能力的信息
人员和专用基础设备,及时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和致富信息,为农民增收和我
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各乡镇还设立信息公告栏,每年发放农
业信息宣传材料3000余份。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型中介组织也都配备信息人员和基
础设施,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又扩大与外界的交往范围。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加强
当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计算机普及率,普及率达95%。农村信息服务工
作机构不断健全,信息队伍不断壮大,全区从事信息服务管理的人员12人,信息服务人
员47人。

[农业行政执法](一)以规范农资经营资格入手,规范经营秩序,对证照不符、进货渠
道不明、无销售发票、合格证的经营单位一律停业整顿,使其规范。(二)加强日常监管,
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监管台帐,防止假劣化肥、
农药、种子流入市场,坑农害农。(三)紧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在社会
上营造打假护农、净化农资市场的良好局面。四是利用农村集市组织“打假护农”送法
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材料,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辩别真假的方法,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合理消费。通过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活动,加强对农资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取缔无
证经营,整顿农资市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农资市场秩序,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
发生,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重点农业企业选介]
山东海星长盈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东营市海星浅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成立,
注册资金2370万元,是一家以水产科研、育苗、养殖、捕捞、加工、外贸出口、石油技
术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下设东营海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东营
海星长盈水产品有限公司、东营海星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东营海星天钰石油技术开发有
限公司四家子公司和准三星级酒店一座。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大力发展设施渔
业和生态渔业,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走“产、学、研”发展路子,
不断引进科技人才, 投资科技项目,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承担了国家两个“863”
项目-文蛤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和美国硬壳蛤育苗技术两门课题, 年育文蛤苗10亿
粒、商品海参苗3000万头。集团现已形成以海参文蛤育苗、浅海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出
口的产业化链条。 公司生产基地拥有浅海养殖面积72700亩,滩涂养殖面积4600亩,工
厂化养殖大棚30000平方米,海参养殖池塘3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文蛤、青蛤、毛蚶、
南美白对虾、类26000吨。企业总资产15450万元,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现有职工810
人,其中管理人员69人,工程技术人员158人。同6家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企业
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盟。
东营市振宇水产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集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创汇于一
体的渔业龙头企业,2001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20余人,季节性临时工
200人, 拥有总资产3000万元,重点进行沙蚕、文蛤、对虾等水产品的养殖、收购、暂
养、加工和出口创汇贸易,兼营其它农产品的出口,是东营地区主要渔业创汇企业之一。
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海上东营”建设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规模迅速
扩大,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实现产值36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利税300万元。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积极运用政府贴息、政策引导、协
调金融贷款等优惠政策,2005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扩建了冷库,购买加工设备,扩大加
工能力, 建成沙蚕基地8万亩,产品远销日本、泰国、意大利、法国、香港、台湾等国
家和地区。 公司在得到较大发展、获得较高利润的同时,还带动周围13个村、500多户
农民发家致富, 2005年仅沙蚕捕捞、 加工为农民增加收入户均近10000元, 高的达到
20000元, 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龙头带动作用。今后,公司
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以创一流企业为目标,把企业不断做大
做强,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产值亿元以上,争取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