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当前群众关心的几个问题的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5&rec=163&run=13

根据区委领导安排,为进一步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水平,不断推进民心工程的开展,
区委政研室牵头组织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当前群众关心的
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调研组一行采取座谈交流、到现场实地查看等形式,本
着深入细致的原则,对全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下岗职工就业再
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村村通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失地农民补偿安置
(一)全区征地基本情况。
1.被征地村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区园区征地共涉及六合乡和办事处的16个村,合合
乡12个村, 办事处4个村。其中,范家村征地2326.94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36%;协胜
村征地3084.54亩, 占全村土地面积的31%;三义和村征地1752.52亩,占全村土地面积
的60%; 荆家村征地785.5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25%;广河村征地1380.95亩,占全村
土地面积的50%;于家村征地1035.24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46%;安家村征地194.21亩,
占全村土地面积的23%;新胜村征地253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14%,南旺村征地194亩,
占全村土地面积的18%;李坨村征地793.21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12%;小义和村征地
260.54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13%;后沟村征地177.01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14%;上
小街村征地359.77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25%,后毕村征地7.02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
1%;六扣村征地49.79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8%;刘坨村征地75.31亩,占全村土地面
积的9%。 另外,六合乡政府征地268.63亩。截止2004年,全区共征地13100.98亩,应
付征地费78330123.19元,已付59884218.19元,还欠18445905元。在被区政府征用的土
地中,绝大部分为村里的集体承包土地、荒地、涉及部分群众的口粮田。目前,我区不
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失地农民。全区16个征地村共有村民8045人,其中男60岁、女55岁以
上的有1141人,18岁以下1978人,18岁至男60岁、女55岁的共有4926人 (失地农民年龄
结构表见附件)。
2.征地的主要做法。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征用集体所有土地首先必须符
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然后制定相应的征地方案、农民专用方案、耕地补偿方案,报送
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只有按照规划用途属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方可办理征地报批手
续(城市规划区面积是以人均占地面积来确定的)。而我区目前的征地方式是,直接与村
里签订征用土地协议,并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逐年付给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近年来,
我区征用的土地,大部分未办理规划审批、方案审批、征地审批等手续。因此,一直没
能按两公告一登记的方式运作。
3.对失地农民的界定。截止目前,国家对失地农民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各地根
据各自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人均被征地面积,确定了补偿安置对象,也就为制定落实补
偿安置政策明确了范围。由于各地土地情况不同,因此,对失地农民的界定标准也就不
一样。威海市规定:人均被征地350平方米以上,农业用地人均不足200平方米,为失地
农民,被确定为补偿安置对象。目前,我区征地大部分是苇地或荒地,真正意义上的占
用耕地较少。因此,要界定我区的失地农民标准,需要农业部门和土地部门进行核算后
确定。
(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补偿标准过低。目前,我区土地补偿标准主要有四个档次,每征一亩荒地补偿
4000元, 每征一亩苇地补偿5000元,每征一亩耕地补偿12000元,每征一亩棉花地补偿
13500元。相对其他县区和外地县区,我区的赔偿标准比较低,群众建议提高补偿标准。
二是发展空间不足。部分村原打算进行荒碱地开发,实施上农下渔项目的土地,被
区里进行了规划征用。建议区政府在征地时,给村里适当留出一比例的土地,用于农业
综合开发。对于已经规划或预征而没有安置项目的土地,群众要求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
在项目落下之前是否可允许群众开发,村民担心长时间闲置,影响群众收入。
三是开发区的劳务工程最有争议。随着开发区建设、城市建设、道路改造、路域绿
化、水系开挖等工程的实施,部分城郊村的群众急切希望能在这些项目实施中获取一定
收入。威海、昌乐等地的做法是,经过与投资方的协商,对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或者个
人允许干零工活;对有资质,优先参与工程竟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的确有个别村干
部以村里的名义承揽工程,个人获取利益,群众并没有受益。
四是土地利用率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外来企业最终没有在为其预留的
土地上破土动工,导致园区内的土地闲置,群众反应较大。认为,既然政府已经把土地
征了,就应该积极安排项目,提高土地使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五是养老保险亟待解决。目前,全区14个有征地的村,只有三义和村于1992年为村
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每个村民一次性交纳200元,60岁以后,每月大约可以领取40元的养
老金) ,其余村只有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以自愿的方式办理了养老保险。失地农民
迫切希望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制定补偿安置政策的有关建议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涉及农民权益和农村稳定,事关农村改革发
展稳定的大局,因此,紧紧围绕改革征地补偿办法,建立健全土地征用长期补偿机制和
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真正让失地农民得到永久保障,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根据
目前我区征地现状和被征地村的情况,结合外地实践经验,制定补偿安置政策的指导思
想和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失地农民的根
本利益、切实保障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在认真落实好货币安置、农业安置
等政策措施的同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安置
途径,逐步推广以征用土地补偿安置费用为失地农民支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将失地
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安置办法;按照“政府能承受,群众能接受”的原则,合理确
定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不断完善就业、土地管理等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为
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有三种补偿安置方案可供选择,但是被征
地人口不论选择哪种补偿安置途径,均需与有关部门签订书面安置协议。
方案一:定期生活补助。针对引进项目没有建成投产、失地农民缺少生活来源的问
题,建议可以从征地补偿费中,按每人每年300-800元的标准,向农民发放3年的生活补
助。各村的发放标准由区里按照被征地的多少统一确定一定的比例,从征地款中扣除,
直接拨入群众个人帐户。待周边经济环境成熟后,可按照一定比例向村集体返回部分税
收,农民的生活补助则转由村集体支付。假设全区16个失地村农民全部采取这一方案,
共8045口人,每人按800元发放,一发3年,全区共需资金19308000元,而目前,区政府
还欠征地款18445905元,如果直接从征地款中扣除,资金缺口为862095元。采取这一措
施,一是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二是可以让群众长期受益。
方案二:一次性货币安置。实行这一方案,事前要由区、被征地村和村民三方协商
确定,并签定有关协议。由于各村被征地面积不同,因此,一次性货币安置的标准也不
能相同。具体标准,也要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区里按照被征地的多少统一确定
一定比例,从征地款中扣除,区政府可适当从财政中再补助一部分。实行这一方案,群
众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比较丰厚的补偿安置费,政府也可以减轻负担,但是对于群众的长
远发展不利。
方案三:养老保险安置:
(一)资金的来源和标准。采取“政府出一块、村集体补一块、个人缴一块”的办法,
共同出资筹集。由于政府在园区征地中没有任何的收益。可以确定政府出资部分为缴纳
保险费总额的20%;村集体和个人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或抵交,
集体补助本70%,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失地时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者个人不缴费)。
由于各村被征地的多少不均,对群众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
也应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被多征的就多交,被少征的就少交,但是原则上不得低于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的80%。
(二)资金的管理。对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障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
和财政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及时转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单
独建帐,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劳动保障部门的农村养老保险机构,
要参照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专
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失地农民进入领取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三) 养老保障的形式。1、对男60周岁(含)以上、女50周岁(含)以上的人员,由乡
镇(办事处) 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次性交纳15年的农村养老保险统筹费(缴费日期
与征地日期一致) ,从缴费下月起,被征地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按月向区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养老金。目前,16个征地村共有男60周岁(含)以上、女50周岁(含)以
上的人员1141人,交费标准按照不低于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我区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执行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500斤粮食),共需缴纳保险费8557500元,其中,政府
应承担1711500元,扣除征地款5990250元,个人应承担750元。2、对男18岁(含)-60岁、
女18岁(含) -55岁的被征地人员,由乡镇(办事处)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次性交纳
10年的养老保险统筹费。目前,在16个征地村中男18岁(含)-60岁、女18岁(含)-55岁的
被征地人员共有4926人,交费标准按照不低于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共需缴纳保
险费24630000元, 其中,政府应承担4926000元,扣除征地款20689200元,个人应承担
500元。3、对在征地时未达到18周岁的被征地人员,由按标准一次性发给补助费。目前,
共有未满18周岁人员1978人, 按每人2000元计算,需要安置费3956000元,这一部分支
出可以直接从征地款中扣除。实行养老保险这一方案,需要政府承担资金6637500元。
(四)建议采取的几项配套措施
1.城乡统筹规划。抓紧制定完善符合我区实际的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为
农民留出居住区,打破村庄界限和小城镇建设模式,将农民的新住房建设作为开发区、
新城区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在旧村改造中,可以让农民以村为单位进行土地入股,
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高档住宅区、商业区,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
2.搞活房地产经营。除以村为单位进行土地入股,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外,还
可以鼓励村集体到园区建设标准厂房、企业单职工公寓等配套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集
中建设,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新“凹”地。这种集约化经营的办法,既满足了外商急需
租赁厂房的需要,又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开辟了长久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标准厂房,要量
化到户、明晰产权,按股份制的形式运营管理,农民以股权形式参与分配,可以保证农
民的长远利益。
3.搞好农民培训工程。面对飞速发展的园区经济和城郊经济,有计划、有针对性的
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对每年未能升入高中、大学的
学生,采取区、乡、村、个人四方出资的方式,全部将他们送入职业学校,毕业后优先
安排到园区企业工作。对其他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农民要结合“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
程”,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通
过以上各种培训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4.加强补偿费使用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土地补偿费拨到村里,用途五花八门,
群众意见很大。对此,要充分发挥乡级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监管作用。对土地补偿费的
使用和支出,每一笔都要有乡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等方方面面的
签字,并且定期公开帐目,严格控制和堵塞财务漏洞,保证专款专用。
5.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10多
个城郊村已经成为全区178个行政村中, 交通最便利,条件最优越,发展经济环境最宽
松,最有实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前步入小康的村。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村两委班
子对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因此,要
强化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特别要选准配好村支部书记、配齐、配强
村级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
督制度,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真正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探索建立新型的村级集体财产管理模式。由于个别村因村庄改造,园区征地,集
体财产迅速膨胀,从而导致长期适用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受
到冲击,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被打破,原有的模式不再适合这些城郊村的发展,需
要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村级集体财产管理模式。建议在广河村试点的基础上,对条件成熟
的城郊村逐步推广。
附:失地农民年龄结构表
失地农民年龄结构表

┌────┬────┬────┬────┬──┐
│年龄村名│18岁以下│18-男60 │男60岁、│合计│
│ │(含18岁)│岁、女55│女55岁 │ │
│ │ │岁 │以上 │ │
├────┼────┼────┼────┼──┤
│协胜村 │244 │584 │109 │937 │
├────┼────┼────┼────┼──┤
│范家村 │163 │436 │142 │741 │
├────┼────┼────┼────┼──┤
│后沟村 │109 │291 │78 │479 │
├────┼────┼────┼────┼──┤
│三义和 │158 │329 │36 │523 │
├────┼────┼────┼────┼──┤
│广河村 │122 │302 │39 │463 │
├────┼────┼────┼────┼──┤
│荆家村 │140 │349 │121 │610 │
├────┼────┼────┼────┼──┤
│上小街 │90 │238 │60 │388 │
├────┼────┼────┼────┼──┤
│小义和 │106 │274 │79 │459 │
├────┼────┼────┼────┼──┤
│安家村 │100 │223 │71 │394 │
├────┼────┼────┼────┼──┤
│于家村 │68 │176 │38 │282 │
├────┼────┼────┼────┼──┤
│新胜村 │53 │149 │32 │234 │
├────┼────┼────┼────┼──┤
│后毕村 │172 │401 │108 │681 │
├────┼────┼────┼────┼──┤
│李坨村 │178 │428 │74 │680 │
├────┼────┼────┼────┼──┤
│刘坨村 │89 │242 │43 │374 │
├────┼────┼────┼────┼──┤
│南旺村 │163 │108 │19 │163 │
├────┼────┼────┼────┼──┤
│六扣村 │150 │396 │91 │637 │
├────┼────┼────┼────┼──┤
│合计 │1978 │4926 │1141 │8045│
└────┴────┴────┴────┴──┘

二、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一)基本情况。从了解的情况看,我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引
起了矛盾激化。2004年共接访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4起,涉及农民工1640人,涉及金额
480万余元, 全部得到有效解决。进入2005年以来,共受理投诉事件近30起,涉及农民
工600余人,涉及金额160余万元,现已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及特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数情况复杂,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拖欠工资往往伴有争议。因某项工程不合格或延误工期,进行了扣款。二是部分企
业或民工头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拖欠后,便转嫁矛盾,拖欠农民工工资。三是农民工
不愿意采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和拖欠问题。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存在时间长、费用
高、执行难的问题。四是有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肆意压低工程造价,降低利润,有的
甚至低于成本价承揽工程,进而影响了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形成了恶性循环。五是从清
欠案件的多发区来看,拖欠工程款案件多发于园区、城中村工程和部分开发企业,拖欠
农民工工资也多发于上述工程中的外地企业中。六是政府部门陈账可能成为下一步案件
多发的诱因,尤其是部分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拖欠时间长,资金落实难度大。针
对目前的一些问题,我区各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加大政府投资工程的拖欠
工程款拨付比例,建立农民工资保证金制度等措施,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起到明
显的成效。
(三)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清欠工作取得实效。发挥清欠工作
小组的作用,搞好该项工作的调查、研究和落实。同时,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各负其责,抽调到清欠办的工作人员要保证到位,如条件允许,可再从司法局、财政局、
法院各抽调一工作人员,充实到清欠办公室,共同做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理
工作。二是实行部门负责制,切实解决好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问题。因河口区特殊
的历史原因,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如果完全按照上级要求做,我们将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今后的发展。针对此情况,凡政府投资工程,不管是财政投资还是自筹资金,
牵头部门要负起责来,认真做好资金调度和解释工作,不允许上推下卸。今后,凡因部
门工作不力,引发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一律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三是加强
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劳动部门要把用工合同作为下一步的重点,要将用人单位遵守就业
准入制度的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范围,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严格的建筑
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为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
重要内容。适当限制大量外地企业,尤其是缺乏资信和不了解企业进入。对有拖欠民工
工资行为且不积极履行义务的外地施工企业清理出我区,不允许再次进入。
三、农村住房情况
(一) 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摸底, 全区农村共有危房户414户,涉及贫困家庭人口
1037人,危房920间(详细情况见表格)。据统计,经过修缮可以正常居住危房100间,房
子破旧需要重新建设的820间。按照建设一间房子花费资金1万元的标准,彻底解决危房
户住房问题约需资金835万元。
(二)农村危房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靠近城区乡镇少,西部乡镇占的比例大。在西
部乡镇中, 义和镇、太平乡较多。其中,义和镇234户,767间;太平乡71户,179间。
二是危房户在偏远村庄比例大。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路、讯等设施不健全,长期以来他
们仅靠种地获得家庭收入,收入较低,住房长期得不到修缮和重建。三是集体所有土地
比较少且贫瘠的村危房户较多。四是家庭成员中有老弱病残的,危房现象突出。其家庭
部分成员由于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收入低,住房均年久失修或需要重新建设,如遇到大
的暴风雨倒塌的可能性较大。
(三) 采取的主要措施。目前,市政府已出台方案,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对全市
农村贫困户、低保户居住的危房进行改造,按照市、区、乡、个人5∶3∶1∶1方式筹集
资金,帮助危房户修建房屋。整个工程计划在2005年3月份全部开工,5月份全部竣工,
市区乡镇投放资金在验收合格后全部拨付到户。我区也高度重视贫困户、低保户生产生
活问题, 通过“民情恳谈”、“爱心助困”、“阳光190”救助等系列措施,不断实施
爱心救助。 目前,河口区“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已投入12.39万元资金对103户困难
户危房进行了改造。
(四)几点建议。一是建议结合村庄合并工程,建新村,盖新房,对地理位置比较偏
远村庄进行整体搬迁。二是统一规划,由政府出资在乡政府驻地附近建设农村廉租房,
解决一部分特别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三是对有劳动能力,但不勤奋的危房户,全力实
施教育转化,消除其“等、靠、要”的思想,同时可暂时实施生活低保和采取综合式扶
贫措施, 让其尽快自食其力。四是加大“阳光190”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特困
户熟悉政策,及时得到救助。
农村危房户基本情况表

┌────┬──┬──┬──┬─────────────────┐
│乡 │危房│家 │现家│改造计划及所需资金 │
│(镇) │户数│庭 │庭 │ │
│ │ ├──┼──┼──┬───┬──┬───┬───┤
│ │ │人口│住房│修缮│需资金│重建│需资金│合计 │
│ │ │ │间数│(间)│(万元)│(间)│(万元)│(万元)│
├────┼──┼──┼──┼──┼───┼──┼───┼───┤
│义和镇 │234 │581 │767 │56 │8.4 │464 │464 │472.4 │
├────┼──┼──┼──┼──┼───┼──┼───┼───┤
│六合乡 │32 │92 │132 │13 │1.95 │61 │61 │62.95 │
├────┼──┼──┼──┼──┼───┼──┼───┼───┤
│孤岛镇 │2 │4 │4 │2 │0.3 │2 │2 │2.3 │
├────┼──┼──┼──┼──┼───┼──┼───┼───┤
│河口街道│24 │59 │85 │25 │3.75 │28 │28 │31.75 │
├────┼──┼──┼──┼──┼───┼──┼───┼───┤
│太平乡 │71 │179 │237 │4 │0.6 │154 │154 │154.6 │
├────┼──┼──┼──┼──┼───┼──┼───┼───┤
│新户乡 │51 │122 │146 │0 │0 │111 │111 │111 │
├────┼──┼──┼──┼──┼───┼──┼───┼───┤
│合计 │414 │1037│1371│100 │15 │820 │820 │835 │
└────┴──┴──┴──┴──┴───┴──┴───┴───┘

四、粮食直补及村村通工程
(一)粮食直补。自我区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以来,广大农民感到普遍收益,种粮
热情进一步高涨,各乡镇小麦种植面积均比2004增加。经过测量和核实,2005年全区小
麦种植涉及5个农业乡镇,162个村,7871户,总面积为3.28万亩。我区各乡镇分别成立
了粮食直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核实小麦种植面积,确保了粮食直补
面积准确,并及时将小麦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民种植小麦面积
分散,落实粮食直补面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行政成本较大。粮食直补虽然调动
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热情,如果棉花价格上涨,农民会自发调整种植小麦的面积,改种棉
花,小麦种植面积受市场影响变化较大。建议:一是建立粮食直补的长效机制,将粮食
直补政策长期坚持下去,以免粮食直补停止后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农民普遍反
映粮食直补的金额过小,对农民种粮的帮助不大,建议提高直补的金额。
(二) 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区7个乡镇大部分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也有个别
村庄因比较贫穷,地理位置偏僻,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如河口街道的五顷村。仙河、
孤岛两镇由于农村居住人口少,铺设光缆造价较高,至今没有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但
海星村通过协调油田关系安装了闭路信号。两镇人民对安装闭路电视的愿望非常强烈,
建议区委、区政府尽快想办法予以解决。太平乡为我区多年的贫困乡镇,大部分村庄虽
然有线电视光缆接到了村口,但全乡有线电视覆盖率仅为4.1%。河口街道限于经济等原
因,仍有18个村有线电视没有安装到每家每户。六合乡有一半村庄接通有线电视,但入
户率仅为27.9%。 义和镇镇直单位和部分村已看上了有线电视,计划今年有条件的村安
装率达到60%以上。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详细情况见下表:

┌──┬──┬──────────────┬─────────────────┐
│乡 │村 │水 │有线电视 │
│镇 │(个)├────┬────┬────┼─────┬─────┬─────┤
│ │ │管线铺设│接通自来│全乡(镇)│完成光缆 │接通有线 │全乡(镇)入│
│ │ │到村(个)│水村(个)│入户率 │铺设村(个 │电视村(个 │户率 │
│ │ │ │ │ │) │) │ │
├──┼──┼────┼────┼────┼─────┼─────┼─────┤
│六合│28 │28 │27 │98.3% │21 │14 │27.9% │
├──┼──┼────┼────┼────┼─────┼─────┼─────┤
│义和│46 │10 │6 │14.5% │36 │27 │5.9% │
├──┼──┼────┼────┼────┼─────┼─────┼─────┤
│仙河│5 │5 │5 │100% │1 │1 │14% │
├──┼──┼────┼────┼────┼─────┼─────┼─────┤
│太平│40 │0 │0 │0 │23 │6 │4.1% │
└──┴──┴────┴────┴────┴─────┴─────┴─────┘

续表

┌──┬──┬──────────────┬─────────────────┐
│乡 │村 │水 │有线电视 │
│镇 │(个)├────┬────┬────┼─────┬─────┬─────┤
│ │ │管线铺设│接通自来│全乡(镇)│完成光缆 │接通有线 │全乡(镇)入│
│ │ │到村(个)│水村(个)│入户率 │铺设村(个 │电视村(个 │户率 │
│ │ │ │ │ │) │) │ │
├──┼──┼────┼────┼────┼─────┼─────┼─────┤
│新户│35 │0 │0 │0 │30 │5 │20% │
├──┼──┼────┼────┼────┼─────┼─────┼─────┤
│街道│22 │20 │20 │90% │20 │7 │85% │
├──┼──┼────┼────┼────┼─────┼─────┼─────┤
│孤岛│2 │0 │0 │0 │0 │0 │0 │
└──┴──┴────┴────┴────┴─────┴─────┴─────┘

五、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失业职工基本情况。截至目前我区下岗失业人员共有2237人,其中:破产企业
42家,失业人员1163人;解除劳动合同26家,失业人员1074人。符合就业困难群体范围
的下岗失业人员共计419人,其中:“4050”下岗失业人员202人;夫妻双方下岗失业人
员229人(“4050”30人),“一户两代”16人(“4050”8人),抚养末成年子女单亲家庭
13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一所示。由于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通过
发放《再就业优惠证》、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岗位援助、政府开发公
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2004年
净增就业岗位2923个, 安置失业职工673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78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1.6%。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工作主要是在本区完成,2004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78人。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主要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或自谋职业在本地就业,真正通过劳务输出到外地工作的人
员相对较少,各乡镇情况参考表二。主要原因:一是广大农民的思想开放程度差,“恋
土”情节重,不愿意外出务工。二是我区今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给农民提供的岗位
增加了,特别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壮
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不需要外出就有就业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企业认识不到位,拒不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
主要体现在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办理招用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二
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降岗位、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没有真正做到全部安置就业
困难群体。如清洁、绿化、门卫等。三是农民认识不足,不愿外出务工,限制了农村富
余劳动力的转移。四是失业人员年龄偏大,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无专业特长或技
能单一。 40岁以上762人,占总人数的33.1%;女性有1311人,占总人数的57%;初中
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223人,占总人数的57.57%。
(四)建议采取的办法及对策
一是组织力量清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岗位、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倒出
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二是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岗位、政府
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已安置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办理招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
险,保障职工利益。三是对拒不执行优惠政策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四是
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认识,同时积极组织规模外出务工,通过务工人员之
间的宣传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五是加大组织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一批、提高一批、促进一批,切实注重培训成果,保证广大失
业人员学到一技之长。可以对培训结果进行测试,没有达到要求的人员可取消应享受的
培训补贴。
六、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的保障措施有:企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机关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综合情况参考表四。
机关事业保险主要采取“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确保部分积累”的原则,由财政全
额拨付,收支状况比较稳定。现在影响比较大的保险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一)企业养老保险。1.基本情况。我区的养老保险工作主要承担国有企业、城镇集
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及
其从业人员。近年来,随着扩面征缴工作的不断开展,运行情况越来越好,但有三方面
问题制约了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开展,应引起重视。一是个体、私营企业参保意识
淡薄。一些企业主和职工认识不足,存在藏匿单位工资表、伪造人员花名册,甚者拒绝
检查等情况。还有些个体、私营企业的职工也知道参加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权利,但惧
怕被辞退,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二是扩面征缴的信息寻求难度大。目前由于企业从业
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原来的缴费信息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信息
量小、信息利用率低、信息共享性差。使参保人员对个人缴费的多少模糊不清,制约了
参保人的积极性。三是处罚措施很难落实到位。由于社保工作人员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
对部分拒不执行已下达的责令整改、行政处理等行为没有任何办法。2.建议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把养老保险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给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
供法律保障。二是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普法宣传力度,强化维权意识。充分利用电
视、报纸宣传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开展咨询服务,抓好反、正典型的宣传,对仍拒不参
保的企业实行电视媒体曝光。三是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扩大信息面的收集。建立以
社会保障关系代替户籍关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四是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办事。对不履
行社保义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劳动、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联合给予适当制约。
同时,严格劳动执法监察,对于多次动员仍不参保的一些企业要强制纳入。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 基本情况。目前我区的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情况良好,
2004年总体保障人数已达3.1万人, 参保户增值率在33%左右,居全省前列。采取的参
保方式,由过去的分档缴费改为自由缴费,提高了缴费的组织性。在调研中发现,农村
养老保险有三方面问题。一是贫富地区差距大。存在经济条件好的村,农民参保的积极
性较高,入保户较多。反之,相对较少。二是部分贫困人口缴费困难。特别是对老年贫
困人口来说常年缴费有很大困难,造成了部分贫困老年人口不能成为这一计划的受益者。
三是农民的认识程度不高。2.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保。二
是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提高农户参保标准,促进农户参保积极性。
(三)城镇医疗保险。1.基本情况。医疗保险总体运行良好,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
环状态。 2004年医疗保险收入976万元,支出740万元,节余236万元。当前主要存在两
方面问题。一是城镇个体经营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
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二是区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失业人员没有享受到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因为我区是在2001年7月1日启动实施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些企
业那时早巳破产。2.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抓紧出台研究出台相关的实施办法,保障其
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二是对区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失业人员可一并纳
入医疗保障体系,按6.5%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四)农村合作医疗。1.基本情况。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民个人筹资20元的工作,
2005年个人筹资20元的总体覆盖率达到了98%。在推行过程中,实行门诊费用当场报销,
并连续三次进行了药品降价。2004年,共为农民群众减免门诊医药费用160.77万元,19
万人次;减免住院费用137.39万元,2645人次。在对花费3万以上大病户的二次补偿中,
又补偿26人,补偿金额达182711元。各乡镇的具体情况见表三所示。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不愿参保。二是受“空挂户口”的
影响,部分地区参保率不高。“空挂户口”是指,人在外地居住、就业也在外地、只有
户口空挂在河口,主要来自于招商引资,空挂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原户口所在地的各种税
收。三是保障力度偏低,报销制度不尽合理。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险比例较小,特
别是大病报销,最高保销额只有5000元。保险时将当地医院、市级医院、外市医院划为
不同类别医院,报销比列差距很大。当遇到本地医院不能治疗的疾病必须转院治疗时,
实际报销比例过低。 3、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增强其参保积
极性。二是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研究制定政策,加强户籍管理,限制在河口
落户。三是在维持对医院现行报销分类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当地医院的实际医疗水平,
对当地医院确实无法治理的疾病,应执行在当地医院治疗相同的报销标准。
(五)工伤保险。1.基本情况。工伤保险2004年12月26日成立,主要是为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保障因工作遭受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同时减轻
企业负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存在三方面问题,制约着工伤保险的发展。一是覆盖面小,
扩面难。目前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只覆盖了各类企业,不包括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企
业职工实际参保率也比较低。二是劳动者自我保障意识差。据调查,职工中大部分没有
听说过工伤保险或者对工伤保险的认识不清楚,一旦发生工作事故一般由企业给予一定
经济赔偿了事。三是企业经营者对工伤保险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经营者没有认识到工伤
保险的重要性,有时候宁愿提高职工工资、福利,也不愿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四是部
分企业缴费难。部分企业受本身经营条件的限制,无力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2.建议采
取的措施。一是加大工作力度,让广大企业主和职工看到实际的好处,促进参保积极性。
二是提高宣传,注意宣传方法,要深入到一线宣传,利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提高认识。三
是对于新开展的工作,可组织部分企业主到工伤保险开展比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提高
认识、促进工伤保险发展。

河口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一览表

┌────┬────────────────────────┬─────────┐
│项目情况│下岗失业人员 │其他 │
├────┼───┬────────────────────┼────┬────┤
│总数 │2237 │就业困难人员 │再就业 │失业率 │
│ │ │ │优惠证 │ │
├────┼───┼─────┬────┬────┬────┼────┼────┤
│破产企业│42家 │“4050” │夫妻失业│一户两代│抚养未 │1381 │1.6% │
│ │1163人│ │ │ │成年单亲│ │ │
├────┼───┼─────┼────┼────┼────┼────┼────┤
│解除劳 │26家 │202 │229 │16 │13 │援助岗位│安置人数│
│动合同 │1074人│ │ │ │ ├────┼────┤
│ │ │ │ │ │ │2923 │673 │
├────┼───┼─────┼────┴────┴────┼────┴────┤
│就业情况│ │178人就业 │基本实现了再就业 │ │
├────┼───┼─────┼──────────────┼─────────┤
│就业方式│ │111人企业 │由于大部分失业人员 │ │
│ │ │招工;67人│较为年轻,主要以自谋职业为主│ │
│ │ │自谋职业 │ │ │
└────┴───┴─────┴──────────────┴─────────┘

乡镇、街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一览表

┌─────────┬────────────────────────────────────────┐
│情况项目 │基本情况 │
├──────┬──┼────────────────────────────────────────┤
│农村剩余劳动│街道│主要通过劳务输出方式解决,今年以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65人。 │
│力转移情况 ├──┼────────────────────────────────────────┤
│ │义和│通过外出务工、本地城镇吸纳、市场建设消化、民营经济转化等方式基本解决。 │
│ ├──┼────────────────────────────────────────┤
│ │六合│主要依靠经济园区就业,基本解决问题。 │
│ ├──┼────────────────────────────────────────┤
│ │新户│主要依靠盐场开发及新上盐化工项目,目前不但本地剩余劳动力解决,还吸纳了部分外地 │
│ │ │务工人员。 │
│ ├──┼────────────────────────────────────────┤
│ │太平│由于上农下渔的大量开发,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很少。 │
│ ├──┼────────────────────────────────────────┤
│ │孤岛│农村总人口数736人,由于缺少耕地,农民主要依托区位优势,以出租房屋、自主经营为主 │
│ │ │,实际生活水平较高。 │
│ ├──┼────────────────────────────────────────┤
│ │仙河│主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2004年仅海星公司就解决了海星村及周边地区470名农村剩余劳动 │
│ │ │力。 │
└──────┴──┴────────────────────────────────────────┘

各乡镇、街道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一览表

┌────┬───┬─────────────┐
│项目单位│参保率│备注 │
├────┼───┼─────────────┤
│街道 │100%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100% │
├────┼───┼─────────────┤
│义和 │95%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 │
├────┼───┼─────────────┤
│六合 │95%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80%以上 │
├────┼───┼─────────────┤
│新户 │100%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100% │
├────┼───┼─────────────┤
│太平 │100%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90%以上 │
├────┼───┼─────────────┤
│孤岛 │98%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 │
├────┼───┼─────────────┤
│仙河 │100% │20元的参保率达到了85%以上 │
└────┴───┴─────────────┘

河口区保障制度综合情况一览表

┌──────┬────────────────┬────┬────────────────────┐
│项目名称 │保障范围 │保障人数│运行情况 │
├──────┼────────────────┼────┼────────────────────┤
│养老保险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5170 │运行情况良好,2004年收入1140万元,支出 │
│ │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 │245万元;收入较2003年增加241万,扩面工 │
│ │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从│ │作成绩突出。 │
│ │业人员。 │ │ │
├──────┼────────────────┼────┼────────────────────┤
│农村养老保险│全体农民、个体工商户 │31000 │运行情况良好,2004年总体保障人数已达3. │
│ │ │ │1万人,参保户增值率在33%左右,居全省前 │
│ │ │ │列。 │
├──────┼────────────────┼────┼────────────────────┤
│城镇医疗保险│城镇所有职工 │6255 │总体运行良好,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2004 │
│ │ │ │年收入976万元,支出740万元,节余236万元 │
│ │ │ │。 │
├──────┼────────────────┼────┼────────────────────┤
│农村合作医疗│全体农民 │63698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民个人筹资20元的工作 │
│ │ │ │,2005年个人筹资20元的总体覆盖率达到了 │
│ │ │ │98%,居全市前列。 │
├──────┼────────────────┼────┼────────────────────┤
│工伤保险 │区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登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各项工作正陆续开 │
│ │ │3294 │展。 │
└──────┴────────────────┴────┴────────────────────┘

七、社会救助工作
2003年6月,我区探索实施了“阳光190”社会救助工程,全面建立了以“阳光190”
社会救助中心为救助平台,以最低生活区保障为主,以政策扶持、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
为辅,集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和“爱心救助超市”于一体的新型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变“多口救助”为“一口对外”,大大提高了应急抢险和处理突发
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自“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成立
以来, 共处结各种来电来访4608件次,发放救助金371.325万元,为广大困难群众送去
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一)资金构成:
政府财政占70-80%,其中,区财政预算每年80万元;社会捐款占10-20%;彩票公基金
作为补充。(二)主要特点:救助速度更快、覆盖面积更广、救助水平更高、政策制度更
优、管理手段更严。(三)救助内容:1.城乡低保救助。(1)农村低保:全区现有1125户、
1827人,2005年执行标准为每人每年700元、500斤粮食,季发放保障金31.9万元。按当
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人每年救助折合现金1130元,其中,市财政承担580元,剩余540元
由区、乡两级财政分别按照6∶4比例承担。由于乡镇财政困难、低保户基数过大等原因,
几个大的农业乡镇反映在资金配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具体情况见下表:

┌───┬──────┬───────┬───┬────┐
│单位 │人数 │执行标准 │乡级配│备注 │
│ │ │ │套情况│ │
├───┼──────┼───────┼───┼────┤
│新户乡│283户,451人│每人每年700元 │到位 │配套困难│
│ │ │、500斤粮食 │ │ │
├───┼──────┼───────┼───┼────┤
│太平乡│261户,403人│同上 │到位 │配套困难│
├───┼──────┼───────┼───┼────┤
│义和镇│277户,458人│同上 │到位 │配套困难│
├───┼──────┼───────┼───┼────┤
│河口街│65户,131人 │同上 │到位 │ │
│道办 │ │ │ │ │
├───┼──────┼───────┼───┼────┤
│六合乡│220户,336人│同上 │到位 │配套困难│
├───┼──────┼───────┼───┼────┤
│孤岛镇│1户,4人 │同上 │到位 │ │
├───┼──────┼───────┼───┼────┤
│仙河镇│12户,44人 │同上 │到位 │ │
└───┴──────┴───────┴───┴────┘

(2)城市低保:全区现有558户、942人,2005年执行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月发放
保障金13.4万元,由市、区财政共同承担。具体情况见下表:

┌───┬──────┬───────┬───┬────┐
│单位 │人数 │执行标准 │区级配│备注 │
│ │ │ │套情况│ │
├───┼──────┼───────┼───┼────┤
│河口街│93户,214人 │每人每月260元 │到位 │ │
│道办 │ │ │ │ │
├───┼──────┼───────┼───┼────┤
│新户乡│15户,20人 │同上 │到位 │ │
├───┼──────┼───────┼───┼────┤
│太平乡│29户,45人 │同上 │到位 │ │
├───┼──────┼───────┼───┼────┤
│义和镇│23户,33人 │同上 │到位 │ │
├───┼──────┼───────┼───┼────┤
│六合乡│7户,10人 │同上 │到位 │ │
├───┼──────┼───────┼───┼────┤
│孤岛镇│5户,12人 │同上 │到位 │ │
├───┼──────┼───────┼───┼────┤
│仙河镇│2户,5人 │同上 │到位 │ │
├───┼──────┼───────┼───┼────┤
│济军 │384户,603人│ │ │由市级以│
│基地 │ │ │ │上财政 │
│ │ │ │ │解决 │
└───┴──────┴───────┴───┴────┘

2. 五保供养:(1)敬老院建设:2003年,将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八件实
事之一,共投资679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现可容纳338名五保对象。同时,还
将五保对象纳入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五保户的医疗问题。(2) 供养机制建设:全区
现有354人,2005年,按每人每年2500元的标准执行,由市、区、乡三级财政按1∶1∶1
的比例负担,并随经济发展适当提高,现已全部落实到位。由于取消农业税等原因,造
成几个农业乡镇在资金配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具体情况见下表。

┌───┬──┬────┬───┬────┐
│单位 │人数│执行标准│区级配│乡级配 │
│ │ │ │套情况│套资金 │
├───┼──┼────┼───┼────┤
│新户乡│60 │每人每年│到位 │年底到位│
│ │ │2500元 │ │ │
├───┼──┼────┼───┼────┤
│太平乡│61 │同上 │到位 │年底到位│
├───┼──┼────┼───┼────┤
│义和镇│134 │同上 │到位 │年底到位│
├───┼──┼────┼───┼────┤
│河口街│28 │同上 │到位 │年底到位│
│道办 │ │ │ │ │
├───┼──┼────┼───┼────┤
│六合乡│70 │同上 │到位 │年底到位│
├───┼──┼────┼───┼────┤
│孤岛镇│1 │同上 │到位 │年底到位│
├───┼──┼────┼───┼────┤
│仙河镇│0 │同上 │ │ │
└───┴──┴────┴───┴────┘

3.爱心超市:爱心超市的商品价格分为零售价、爱心价和救助价三种,选购者根据这三
种价格自行购买。目前,超市主要以服务城区低保户为主,对农村求助对象采取集中分
批发放。 超市建立后,共为247户困难家庭发放爱心救助证,发放款物折合现金3.55万
元,方便了困难群众。
4. 专项救助:(1)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低保户、城市“三无对
象”、农村五保户、无劳动能力的残疾户、三老优抚对象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
最高给予大病补助5000元,并对救助后仍特别困难的家庭再实行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
生活所需。2003年6月以来,共对182户重大疾病户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金34.83万元。
(2) 城乡贫困学生助学救助:与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对本区城乡低保户中的在校生和因
其它特殊原因造成求学困难的贫困户中的在校生实施助学救助。救助期限从入学起至完
成学业,每年救助一次。共开展集中助学救助4次,救助2069人次,发放救助金65.39万
元。(3) 农村特困户住房特别救助。西部乡镇及边远村庄的土房比例大,太平乡尤为突
出, 约90%的农民住房为土房,遇风雨灾害易产生大批危房。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
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三老优抚对象等因受自然灾害及其它不可抗力造成房屋倒塌、损
坏的,或因长年失修造成危房的,每户最高给予住房救助5000元。共对62户住房困难户
进行了救助,发放求助金9.12万元。(4) 突发性的临时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或因天灾
人祸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工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 自实施以来,全区共给予146人次
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0.06万元。(5)司法援助:在低保户、五保户中开展了为其维护
合法利益的司法援助工作。 自实施以来,“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共为13人提供了法
律援助。
八、优军优抚工作
全区重点优抚对象804人,其中有230人享受医疗优抚政策。对这些重点优抚对象,
我区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优抚政策,并将其优先纳入到社会救助的范畴,对优抚对象
“三难”(生活、住房、医疗)问题优先安排进行救助。(一)生活问题:一是严格执行优
抚金自然增长机制。对城镇和农村优抚对象,分别根据城市人均工资水平和农村人均收
入水平,每年调整一次,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我区的优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在东
营市居第一位。二是进行临时救助。2004年,两节共发放慰问款物折合现金27.8万元。
(二)住房问题:对居住危房的优抚对象优先进行住房救助,帮助其修房、建房,解决优
抚对象的住房问题。2004年,共为优抚对象发放生活、住房救助金30.3万元。(三)医疗
问题: 一是实行医疗费定额补助,全区有230多名优抚对象享受医疗补助,2004年全区
共发放优抚医疗补助8.3万元; 二是实施优抚对象合作医疗,2005年入保标准为每人每
年100元(全部为区财政负担) ,医疗费报销比例上浮10%,并提高封顶限额;三是大病
救助政策优惠,优抚对象医疗费一次性超过3000元的,就给予救助。2004年,共为优抚
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20万元。(四) 对社会救助和优军优抚工作的意见及建议。1、进一
步加大宣传广度和深度, 使全区干部群众真正了解“阳光190”工程,切实转变传统观
念,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要及时进行求助。2、进一步完善认定机制,坚持“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的原则,紧急情况实行区、乡联合调查核实,救助一步到位,使求助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助。3、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把“阳光190”工程的实施与富民工程结合
起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找到致富的路子,有效地解
决部分贫困户长期存在“等、靠、要”思想,靠救济、低保过日子的现状;与农村合作
医疗、春蕾计划以及村村通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民心工程结合起来,进行政策倾
斜, 制定困难户优惠补助办法,切实解决好贫困户的“路水电医学”等实际困难。4、
进一步确立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主体地位,完成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对接,实行“低水
平”、“广覆盖”原则。只有这样,社会救助面才能扩大,让所有在的社会成员一旦陷
入困难境地就无一例外地得到社会救助,消除社会救助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覆盖面低的
问题,构建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5、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鉴于“阳光190”社会
救助中心工作经费紧张的现状,民政部门建议,区财政每年预算经费由原来的80万元增
加到100万元,以加强我区社会救助的广度

和额度。 同时,对主要农业乡镇加大转移交付力度。6、进一步探索建立稳定的低
保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特别要加强对乡镇资金投入监管,
确保乡镇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7、建议建立全区性的社会救助基金,一口对外,接
受各种社会及个人的捐资、 捐赠,由“阳光190”救助中心进行规范管理、统一运营,
以发挥该社会救助基金的最大效力。 8、进一步加大民政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我区目前从事农村社会救助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乡镇的民政干部,这其中大部分人没有经
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中还存在认定尺度不一、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培训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