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河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5&rec=152&run=13

[概况] 仙河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区政府驻地30公里,2005年底,辖自然村5个,村民
委员会5个; 有442户, 1266人; 其中女635人,非农业人口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3.2‰。
2005年, 国内生产总值1.6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达到3836万元、 6313万元、62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31.1%和18.3%。工
业总产值0.456亿元, 实现利税64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9万元;全镇有棉花102
公顷, 总产47吨;种植业产值776万元。年未大牲畜存栏186头,猪存栏943头,羊存栏
643只, 家禽存栏5411只, 畜牧业总产值108万元。 水产品总量28000吨,渔业总产值
5578万元。 有大型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66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5068千瓦,农
村用电量14万千瓦时。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1.543亿元, 利税2295万元。财政收入483.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84元,比上年增加626.4元。有高中1处,中学2处,小学4处,
在校学生共6043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每百人83部。小康
水平指数80%,有4个行政村达到市级小康文明村标准,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社会文化先进
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市“平安建设”先进单
位,市级文明信用乡镇。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05年,仙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为前提,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实
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镇社会和谐稳定,事业长足发展。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
(一)以“工业发展年”活动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工业经济稳步推进。
2005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全区工业发展年活动。仙河镇党委、
政府在全镇深入推开“工业发展年”活动,突出“大投入、快投入、大发展”这一主旋
律,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大好机遇,立足仙河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政
府推进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广引资金,多上项目,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产业。新华联集团
投资1亿在仙河镇实施5.1万亩盐田及盐业开发项目,一期工程2005年9月6日开工建设,
目前基础工程已全部结束; 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2.3万余亩的华龙盐业开发项目以及
投资3000余万元, 东港盐业开发项目占地1.6万多亩正在规划之中。全镇盐及盐化工产
业取得较大突破。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仙河镇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
全镇发展经济的重点工作来抓,在用地、税费收取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大力优化发
展环境,坚持以环境引商、服务感商、城信留商的理念,为投资客商提供完善的服务。
2005年仙河镇互通立交桥及滨海路拓宽改造等重点建设工程全面竣工,改善了全镇的投
资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为创造优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环境,
使仙河成为投资创业者发展的热土,不断健全招商运作机制,完善政策,改进办法,突
出专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实施油地军联合招商,继续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
以贸引外”,以招商引资推进全镇工业和个体私营业的发展。2005年,引进香港独资总
投资500万港币的东营健宏石油技术服务公司, 江苏客商投资1000万元的浅海工贸有限
责任公司橡胶精细化工项目, 河口贞信石油设备公司投资710万元,东方实业压力容器
制造公司投资1540万元等一大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同时,借助油田、济军基地的技术、
资金、 土地等优势,引导投资企业向油田三产工业园集中。2005年建设投资500万元的
桩西玻璃管复合厂和投资960万元的东营海阔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铝合金门窗加工项目。
仙河的工业经济在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带动下,通过招商引资有效载体形式,保持较
快增长势头,2005年,共引进招商项目50个,在谈项目3个,引进外来总投资11953万元。
工业总产值达9991万元,同比增长20%。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双增”为目标,以优化结构为关键,不断推动全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始
终把发展水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环节来抓,通过协调贴息贷款,
积极扶持,加强引导,重点培育海星、盛海两家龙头企业,对海星公司和盛海公司的渔
业企业化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将海星公司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全市水产养殖龙
头企业,把盛海公司建设成为以渔业服务型为主的全区龙头渔业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
略, 加快推进全镇渔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工厂化养殖项目建设,2005年投资800万
元建设10000平方米工厂养殖大棚, 使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
放养牙鲆8.6万尾,10000平方米用于海参育苗和河豚、漠斑牙鲆等稀有品种养殖,放养
河豚苗6万尾,宝石鲈1000尾,年产优质海珍品125吨,产值500万元,利税100万元;投
资950万元,增加海参养殖面积300亩,年产出150克以上商品参7500公斤,产刺参5万余
斤, 创产值600万元。围绕优势建基地,实施滩涂开发海水养殖基地建设,全镇养殖面
积12万余亩。 进一步推进海产品深加工, 投资500万元,扩大冷库规模300吨,总规模
500吨。配合区海洋与渔业局抓好省、市的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做好国家“863”项目
实施的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科研院所与全镇龙头企业的协调发展。2005年,各类水产
品产量达28000吨,创产值5800万元,农业增加值3836万元,增长10.6%。
2005年,镇党委、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
经济,扶持壮大特色产业。2005年全镇芦苇种植面积22万余亩;牲畜存栏1772头只。同
时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富足的优势,发展壮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健全输出网络,抓好劳动
力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务工农民的整体素质, 全年输出劳务
200人次以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发展为大企业和城市配套服务的小型加
工业、流通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三)以膨胀经济总量为目的,个体、私营、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调优经济结构,搞好技改投入,大力发展民营经
济,促使全镇工业经济走上新的台阶。继续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上下功夫,鼓励、支持
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增强全社会的投资意识,大力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使全镇现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但在量
上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在规模和产品的档次上明显提高。2005年,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
1217户,民营实现社会产值15432万元,增长20%。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东营健宏
有限责任公司,是香港独资企业,目前已投资项目建设,直接利用外资60万美元。全年
共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二、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城镇功能日渐完善
在城镇建设管理中,镇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而推动城乡建设
步伐的加快。(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结
合仙河镇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2005年完成消防规划、三团生活小区、三团商业区详
细规划。(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5年,建设幸福三小区及其配套设施、十
分场商业街一期工程,对汉江路、西湖路等路段进行改造拓宽。(三)遵循“全面建设小
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百镇千村”示范镇、综合改革试点
镇创建和迎接全国爱卫会调研督导、省考核组对仙河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城区,城郊、
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 坚持油地军齐抓共管,工农共建的原则,牢固树立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思想,将环保、中心、机遇、共建四种意识贯穿其中,做到
认识、责任、措施、工作四到位,形成政府组织、部门协调、油地共建、全民参与的城
市建设与管理网络。2005年,查处违章建筑5起,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五)
进一步搞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展现“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风貌。
为加快城镇建设,2005年实施三项重点工程:①滨海路及神州路绿化工程。滨海路及神
州路绿化工程全长4.4公里, 其中神州路2.1公里,滨海路段2.3公里,设计园林绿化景
点一处(滨海路与神州路交叉路口) ,修建涵桥3座,回填土方34.1万立方米,种植苗木9
万株。 通过油、地、军、企结合,整个工程共投资444万元,2005年10月份开始施工。
是年底,共动用土方24万方,完成工程总量的70.3%。工程竣工后,将为仙河创造良好
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树立城市对外开发的良好形象,促进仙河经济及各项事业健
康快速发展。 ②滨海路城区段改造工程。借助滨海路拓宽改造的有利时机,2005年3月
由油地双方投资1200多万元,改造滨海路城区段3800米, 降低滨海路城区段路基高程,
与神州路齐平;并对滨海路两侧进行路基硬化、景观绿化、街景规划、房屋立面改造和
通信架空线路改造;建设排水排污相关配套设施;同时,加大对该路段的垃圾清运管理,
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该路段垃圾乱扔乱倒现象,使该路段脏、乱、
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1月全线通车。③红旗渠改道治理
工程。 红旗渠改道治理工程全长6公里,设计底宽8米,该工程总投资560万元,其中土
方40万立方米,投资80万元,桥梁2座,投资200万元;迁占土地800亩,投资160万元;
河道绿化120万元。该工程的施工设计已全部完成,年底正在积极协调资金和土地问题。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一)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镇党委、政府不断增强防范、创安意识,大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①强化领导,
明确责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固树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层层抓落
实”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突出仙河地处油区腹地的实际,坚持“谁主管、谁负
责”的工作方针和“油地结合、联防联治”、“军民结合、群防群治”、油地军联席会
议等制度,加大力度把综治工作纳入镇、村、单位、部门和领导的任期目标,与各部门
单位、各行政村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把责任落到单位、个人。②开展油
区集中整治活动。 协调油田治安部门积极开展油区治安集中整治活动。全年共开展4次
集中整治活动,抓获各类涉油犯罪分子40余人,严历打击犯罪分子,有利的保证油田生
产秩序,维护油区治安。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活动
开展做出全面部署,采取“拉网式”、“会战式”的方法,对本镇存在的矛盾纠纷及可
能引发矛盾纠纷因素进行排查, 共查处各类纠纷6起,并把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萌芽状
态,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控制。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按照“高度重视不放松,公平处
理不迁就,分层接访不升格”的信访工作原则,将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措
施切实落在实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05年,未发生一起区级以上信
访事件。⑤不断深化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做好对法轮功练习者的监控和帮教工作,
特别是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的监控和帮教工作,确保监控人员无一人进京、到省、
去市聚集闹事。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
章制度,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2005年针对护林防
火、公共场所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道路交通、生产化工、易燃、易爆厂家和农村用电、
用气等方面进行6次大检查,查处存在安全隐患场所25起,整改24起,关闭1处,同时,
关闭私开加油站点12处。2005年,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
面实施普法教育。进一步规范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四五”全民普法教育,举
办法律知识培训讲座5期。深入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受教育群众100%。
(二)按照“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目标要求,落实各项救助制度,健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①积极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制度。 2005年底,全镇90%
的群众已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补偿住院及门诊费40321元。②完善农村五保老人救
助体系。对全镇10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按时、足额发放救济金。全镇农村60岁以上的
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使全镇老年人全部得到老有所养的保障。③落实好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 对5名特困残疾对象每月按时发放每人80元的生活补贴,并对全镇12户城
乡最低生活保障户实行动态管理。 2005年,共走访慰问贫困残疾户50余户,送去价值3
万余元的慰问金和生活物品。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统计报告和社会公示制度,切实做
到应保尽保,既不错报也不漏报。将社会救助情况“阳光化”,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⑤完善教育救助保障体系。按照贫困等级、致贫原因、家庭年收入等进行分类,建立健
全贫困生档案,实施“春蕾”计划,对6名贫困学生实施救助。
(三)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大力实施“科教
兴镇”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①拨付10万元的科技经费,专门用于科技工作,
为科技兴镇提供物质保障。②实施文蛤半人工采育苗、虱目鱼养殖、梭子蟹养殖、海鲫
鱼养殖、芦苇良种培养等科技试验项目,全镇水产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渔业产业化进
程进一步加快。③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借助千村万户科技培训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的有效载体,加强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专家、教授
进行科技培训,组织人员外出参加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生
产技能,全面提高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是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群众1200
余人次。
(四)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仙河镇党委、政府以富民
强村、优化农村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文明建设为重点,以各种创建活动
为载体,不断深化小康文明村建设活动。投资30万元,实施两个创建村的村庄硬化建设,
铺设花砖7000平方米; 投资25万元,新修振东村村级公路一条;投资5万元,实施振东
村的道路排水工程建设;投资13万元,实施振东村文化大院场地平整,两个创建村均建
起户外活动场地, 安装户外体育活动器械;投资3万元,实施两个创建村的绿化家园工
程建设; 投资6万元,建起两处小康电子书屋。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改变农村村庄
环境。以创建小康文明村、创建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建设平安仙河、信用仙河为契机,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闹“元宵”、庆“七一”、庆“国庆”等
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农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形成了倡导移风易俗,
文明向上的良好村风。通过创建小康文明村、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信用道德教育已贯
穿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项道德教育之中,真正使道德教育覆盖了全
镇,促进全镇“三个文明”建设。
(五)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①全民动员,共防
台风“麦莎”。8月份针对9号台风“麦莎”袭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防汛抗险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以科级干部任组长的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力量,深入一线,投入防
台抗灾斗争, 防台风工作扎实有效。在台风来临之前,及时将东港村和全镇其它4个村
30户危房户和独居老人迅速撤离,并进行妥善安置,全镇末发生一起危房倒塌伤人事故。
同时,组织人员对低地和容易积水的地方及时进行疏浚,使全镇农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限度。在整个抗击台风斗争中,全镇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台风的全面胜利。
②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仙河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成立以镇长指挥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和以科级干部任组长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
感应急小组;制定防控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零汇报等制度;搞好摸
底调查工作,进行全面防疫。同时,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广播喇叭、有线电视、发放禽
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手册、告全镇人民一封信等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增强广大群众的
防治能力和防疫意识,提高群众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认识,实行群防群控、有效防治禽
流感的发生。
(六)严格落实基本国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①搞好环境整治,加强生态建设。
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搞好流域污染防治,
保护生态环境,大搞植树造林。2005年共种植各类苗木10余万株,全镇人均绿地面积达
12.1平方米,加快全镇“生态仙河”,“绿色仙河”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②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继续实施资源共享、油地联合办学的路子,减免
学杂费等各种费用, 全镇幼儿入托、儿童入学率100%,儿童疫苗接种率100%。③狠抓
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常住人口的随访及育龄妇女的查
体,加大对育龄人群的教育管理力度,全镇计划生育率100%,晚婚晚育率100%。④结合
下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镇直各单位深入开展“创文明窗口” 、
“行风评议”等活动,在其行业中树立典范。
四、筑牢基础,干部队伍建设得以强化
(一)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从7月
份开始, 在全镇机关、镇直单位、部门9个党支部,82名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在学教活动中,坚持把整改提高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为群众做
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相结合、与切实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相结合,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各
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抓教育、做表率、创佳绩”,深入开展“情系群
众,为民解忧”、“结对帮扶”和“送法律、送科技、送医药、送文化、送信息、送资
金”的“六下乡”、等活动。①建立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费机制。政府出钱,社会
集资,确保农村孩子全部就学。②通过各项捐赠活动,募集各类款物,救助受困群众。
共募集各类款物折合人民币13万元,救助贫困家庭43户。③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党员帮
助联系资金投入,对缺乏技术的特困群众,选择有经验、懂技术的党员干部,通过结对
帮扶的方式, 达到困难群众增收的目的;共帮助困难群众联系资金100多万元,提供技
术20余项, 赠送科技和法律书籍2000多册, 发放资料3000多份,提供咨询和义诊服务
320多次,免费发放药品2.6万多元,进行实地技术指导7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体40多
人次, 举办文艺演出3场。④结对帮扶,各支部帮助联系村规范完善文化大院、文化活
动室、图书室等阵地,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各支部共捐献钱物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
⑤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下村调研,全镇15名低保户与镇机关党员
干部开展“结亲扶贫”活动,设立扶贫卡片,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制
度,定期汇总通报,确保群众脱贫。
(二)坚持“两不误、两促进”,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做
好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完善党组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周五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制
度,形成自觉学习理论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向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模范人物学
习活动,教育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抓班子、带队伍,凝心聚力促发展镇党委、政府以抓班子、带队伍为总抓手,
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做好班子队伍建
设。2005年共选派20余人次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牢固
树立一盘棋的大局原则,坚持每周一党政联系会、重大问题党委会等会议制度,对涉及
全镇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均由集体研究决定,民主决策。
(四)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科学执政能力抓好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
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核心工
程”和村干部“素质工程”建设,开展以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为重点内容的现代教育培
训,使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增长发展经济的本领。并建立健全各项村民自治机制和制度,
完善党组织议事、决策程序,不断加强共青团、妇女、民兵、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配套组
织建设。
(五)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得以提高。①认真抓好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于律己,以身作
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②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贯
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的各项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自身行
为。③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管理、规范拆迁管理和规范城镇建设执
法等行为,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④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腐败。以“为民、务实、清廉”,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强化
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等各项具体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
度。⑤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
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营造了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新
形象。

[村民委员会概况]
渔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于丰秋。渔村位于仙河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全村
有177户, 524人,耕地面积750亩。该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依托地处城郊、油区的优势,
依托油田,大兴运输、劳务、建安等第三产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小麦、大豆,
从事畜牧养殖。2005年村总产值7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村集体积累189万元。
2004年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
卫东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李占尧。卫东村位于仙河镇政府驻地东约2公里
处, 全村有70户、206人,耕地面积165亩。该村以农业为主,全村有稻田面积165亩。
畜牧主要饲养猪、牛、羊、长毛兔等。为加快农业发展,该村村民积极从事海水捕捞和
海产品养殖,同时发展商业饮食服务业、劳务工程、运输等行业。2005年开发滩涂,鼓
励村民从事渔业, 增加收入。全村总产值242万元,村集体积累达49万元,人均纯收入
6100元。2005年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
振东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张秀文。振东村位于仙河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
全村有75户、225口人,耕地面积405亩。该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
优势,鼓励农民发展高科技蔬菜大棚种植,振东村成为远近文明的蔬菜专业村,共发展
蔬菜大棚32个,每年仅大棚一项人均可增收1200元。该村有部分村民从事商业、屠宰、
运输、 劳务等第三产业, 有村办的劳务队。 2005年全村总产值256万元,人均纯收入
6083元。2005年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
海星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孙立文。全村共有46户,136人。该村位于仙河
镇东北角, 1998年3月28日成立,是河口区最年轻的村庄。又是村企合一的组织。全村
村民既是村民,同时也是东营市海星浅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该公司集浅海贝类
养殖、 捕捞、购销和餐饮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企业现有职工229人,管理人员24
人,技术人员36人,下设10个分支机构公司。主要从事浅海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收购、
暂养加工、 出口贸易、餐饮服务、劳务工程等。建设有工厂化养殖大棚20000平方米,
在全市首家试验养殖海参, 建设有海参养殖基地200亩。村建设有高标准的住宅别墅,
建有村文化广场,塑胶篮球场。2005年村集体积累6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人均纯
收入12000元。2004年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
东港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会成。东港村位于仙河镇政府驻地西北约15公
里处,全村有55户、167口人,耕地面积210亩。该村原属于新户乡东六合村,1995年因
遭受风暴潮灾,部分村民迁至仙河镇,同时归仙河镇管辖,该村以畜牧养殖、农作务种
植为主,是仙河镇的畜牧养殖专业村,主要是牛、羊、猪等的养殖。有部分村民从事商
业、饮食业以及芦苇加工业。2005年规划开发盐田项目,已完成设计。2005年全村总产
值119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