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4&rec=4&run=13

2004年5月, 河口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
精神,开始部署创建文明城区工作(以下简称“创城”)。创城工作共涉及34个部门单
位,涵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绿化美化、卫生管理、市民行为习惯、文明素质、安
居工程、市政建设共25个方面问题,95项具体任务,27项硬件指标。其中,27项硬件
指标涉及6个单位,分别是建设局13项,区机关事务局5项,区执法局1项,区交通局2
项,区水利局1项,区环保分局9项,其中交叉项6项。2004年底,已完成20项,7项正
在建设中尚未达标。经过近两年的综合治理,河口城区、仙河及孤岛镇等乡镇和主干
道路域等影响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卫生水平普遍提高,专项治理违
章建筑、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活动成效显著,城乡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被山东省政
府授予东营市唯一的县区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全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区”,郭树壮、崔秀丽被市政府授予“全市环境综合治理先
进个人”称号。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创城”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宋守强、区政协副主
席马崇志为组长,油田有关单位领导为副组长,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组、督查组。
办公室实行集中统一办公,专门负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调度、协调和督
查。制定并印发《河口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河口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
和《关于春季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任务明确责任落实。2004
年5月至2004年12月,区委常委、副区长宋守强,区政协副主席马崇志等领导先后9次
主持召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调度会、油地军协调会等会议,专门安排部署环
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运行协调机制,坚持落实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与推进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硬件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
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油地军结合,不断加强油地军工作协调,强化“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和共创意识,形成“团结协作,油地军共建共管”的强
大合力;坚持督查与考核相结合。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全区政务督查的专项内容,
细化指标,落实责任,做到哪里有环境综合整治指标,哪里就有督查任务,形成广覆
盖、全方位的督查考核体系。采取现场督查、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对后
进单位的督查力度,切实提高了督查实效,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造声势
宣传教育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深入农村、企业、农贸市场等公共场
所进行宣传发动,共发放明白纸等宣传品近5万余份,悬挂横幅280余幅。在区电台、
电视台和河口社区电视台分别设立专栏及曝光台,实现油地电视节目联播;坚持正反
两方面宣传相结合,对工作积极主动、进展较快、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单位予以表扬,
对工作落后、 在检查考核中位列后3名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组织干部群众参与环境
综合整治活动。 油地军联手开展8次义务奉献日万人上街卫生突击活动,共发动群众
12万人次,清运垃圾1000余吨,清除乱贴乱画15000处,清理卫生死角109处。同时严
格落实单位常年包路段措施,进一步净化城乡环境。拓宽监督渠道。在新闻媒体上公
开举报电话, 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60次,每次均安排专人调查核实,落实整改,使
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划分职责、突出实效、建设长效机制
要突出长效必须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合理划分区、街、居三级职责,强化区、
街两级的办事权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居民
自治紧密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目标体系、任
务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奖惩体系,保证管理上无遗漏、无盲区、无交叉,真
正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区域和每一个部门、单位、个人。围绕路
面保洁、市政维护、绿化养护,建立政企分开、干管分离,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监
督到位、工效挂钩、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规划、建设、市政、公用、
房管与城管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合理划分职责分工,切实搞好综合执法,
进一步形成责权利相统一、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有效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4年8月,针对城市环境综治工作
中存在的“六乱”秩序、“五小”卫生、“四点”死角、“三业”小亭、“二无”车
辆和“临时”馒头房等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大力开展六个专项整治和一个建设活动,
先后共查出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问题326处。下发督办单289余份。并以此为重点,采
取强调度、硬督查、严考核等硬性措施,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促进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①市容市貌整治。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筑。对城区内主次干
道两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城郊村以及居民区内各类乱搭乱建的临
时简易房(棚)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物,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对逾期不拆除的
依法强制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物6800平方米、残垣断壁96处,清理洗车台、地沟66
处。 对户外广告实行严格的登记备案制度,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680家商店门头牌匾
进行整改,拆除各类不规范户外广告牌匾、灯箱广告、宣传横幅621个(幅) ,城乡内
的户外广告、 门头牌匾得到有效规范。清理城市“牛皮癣”。共粉刷墙壁12000余平
方米,清除乱涂乱画8600余处。加强违章经营摊点治理。彻底清除“游击”摊点,对
马路摊点坚决予以取缔。 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000余份,治理占道经营360余
处,取缔乱摆摊点560个。加强建筑工地进出车辆管理。检查工程项目350处,下达定
期清洗整改通知书89份,停工整改80处。②交通秩序整治。针对出租车乱停乱放现象,
规划建设5个停车场和1个港湾式停车场,初步解决出租车的停放问题。集中整治出租
车市场,对无牌、无证营运的出租车、机动三轮车进行专项治理,先后查处黑出租车
和机动三轮车600余辆。 集中整治车辆超载超限,在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点,对过往
车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查, 查处“双超”车辆165台次。集中整治交通违章,在主
干道路和重点路段设立检查站点,采取早查与夜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查处各类违章
车辆, 共查处交通违章车辆1228台次,暂扣各类违章车辆400台。城区交通秩序明显
好转。③市场秩序。从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加强食品卫生和治安管理入手,
开展市场卫生集中整治。对集贸市场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取缔无照经营,打击
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打架斗殴、缺斤短两等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严格划行归市,
摊位亮证经营,商品摆放整齐,严禁店外经营。规范市场内外车辆停放,清除乱搭乱
建、乱贴乱画。投资90余万元,为各市场配备垃圾运输工具及卫生清扫用具,为小吃、
熟食等直接入口食品经营业户配备防尘、防蝇设施,统一卫生衣帽,为肉类、疏莱、
果品等经营业户配备统一的盛放容器。改建部分排水管道,更换下水道盖板500余块,
硬化地面9000平方米,市场设施日趋完善;截止2004年底,共清运市场垃圾170余吨,
取缔店外经营648处,强制拆除非法广告牌匾、条幅37块(条),受理消费者申诉90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万余元,有效维护市场经营秩序。④大力加强城乡绿化。建
设城北生态防护林, 沿滨孤路, 东起挑河,西至草桥沟,全长10.6公里,造林面积
1.6万亩, 打造城市绿色保护屏障;实施路域绿化,绿化干线公路10公里;进行河滨
路城区东出入口景观改造,绿化面积25000平方米;推进绿化家园工程,绿化村庄112
个、 学校13个,栽植树木29万棵。截止年底,城区绿化面积40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
率37.4%, 人均占有绿地10.06平方米。推进拆墙透绿,新建透景式围墙2800米。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24项重点工程,涉及到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各个方
面, 总投资18.08亿元。其中,涉及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城区道路建设、城乡道
路改造、中心商业区改造续建、黄河广场与银河公园对接、环城水系建设、城郊生态
林建设、东水源配套、乡镇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东部小城镇建设等,预计
工程总投资8.6亿元。 ⑥集中整治大气污染。在城区依法设置大气污染检测点,达到
无缝隙检测。清理10吨以下违规违章燃煤、燃油小锅炉10台,大气质量达到II类指标。
在城区街道、广场、公园增设果皮箱320个,新购置人力三轮保洁车100辆,修补硬化
人行道2910平方米,维修花池67处,更换破损的下水道盖板1000余块;实施亮化工程,
提高沿街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夜景照明水平,路灯亮灯率达到98
%以上。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资料档案建设, 先后3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安排部署资
料建档工作,各责任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各项数据、资料和文
件,共建立环境综合整治档案63卷,10万余字。
2005年6月,河口区创城工作被省政府评为省文明城区。

(王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