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3&rec=169&run=13

(2004年3月25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以调整优化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为主线,以启动自身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
力为着眼点,以招商引资、培植亮点为突破口,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
现河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繁荣兴旺,全区人民安居乐业。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3039万元,比上年增长
2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64万元,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8087万元,
增长24.6%; 第三产业增加值96688万元,增长22.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
值为16088元,比上年增加330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027元,比上年
增加2917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1.8%、30.2%,分别拉动经
济增长1.8、13.9、6.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8.2∶30,与上年比较,第
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
点。
地方实现生产总值161498万元, 增长32.6%。 三次产业增加值为38264万元、
76087万元、 471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59.6%、25.9%。固定资产投资效果
系数为0.23。
私营个体经济稳步发展。 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562家,雇工人数6421人,注册资
本37428万元,分别增长39.8%、26.9%、25.4%;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235户,比上年下
降32.3%,从业人员12231人,下降17.4%,注册资金14730万元,增长21.9%。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2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77423.9万
元,比上年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400.95万美,增长201.5%,合同利用外资614.7
万美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2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1.66%;全区安置就业人员1443人,其中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759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982万元,比
上年增长11.19%。其中农业19482万元,增长0.03%;林业2183万元,增长49.83%;畜
牧业14240万元, 增长20.57%;渔业30842万元,增长9.45%;农林牧渔服务业7235万
元。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8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
续减少,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幅上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00公顷,减少45.8%,粮
食总产量27755吨,比上年减产9094吨。全年棉花播种面积6829公顷,增长77.3%;总
产量7037吨, 增长74.7%,创历史最高水平。水果产量11550吨,增长15.7%。冬枣种
植喜获丰收,总产量3652吨,比上年增加2752吨。
全区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出栏量、存栏量

┌─────┬──┬───┬────┐
│指标 │单位│绝对值│比上年 │
│ │ │ │增减±% │
├─────┼──┼───┼────┤
│粮食 │吨 │27755 │-24.7 │
├─────┼──┼───┼────┤
│棉花 │吨 │7037 │74.7 │
├─────┼──┼───┼────┤
│油料 │吨 │2191 │-28.8 │
├─────┼──┼───┼────┤
│水果 │吨 │11550 │15.7 │
├─────┼──┼───┼────┤
│猪年末存栏│头 │55745 │18.9 │
├─────┼──┼───┼────┤
│牛年末存栏│头 │31567 │7.7 │
├─────┼──┼───┼────┤
│羊年末存栏│只 │151213│25.2 │
├─────┼──┼───┼────┤
│肉蛋奶 │吨 │18274 │10.9 │
└─────┴──┴───┴────┘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 全区全年造林面积2187公顷,比上年增长26.9%;实现林业增加
值1195万元。林木覆盖率10.8%。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肉类总产量10742吨,比上年
增长4.4%;禽蛋产量5828吨,增长6.5%;奶类产量1704吨,增长137.7%。全年实现畜
牧业增加值6007万元,增长3.0%。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9200吨,比上年增长9.48%。其中海
水产品72538吨,淡水产品6662吨。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6464万元,增长6.0%。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农村用电量105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5%。
化肥施用量(折纯)3633吨,增长21.46%。农业机械化程序稳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
总动力达到15.36万千瓦, 增长7.6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5684公顷,有效灌溉面积
11880公顷。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区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5667万元,比上年增长75.7%;实
现工业增加值35343.5万元,比上年增长62.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7%;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2297万元,占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7%。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 │单位 │绝对值│比上年增减±│
├─────┼────┼───┼──────┤
│原油加工量│吨 │226723│44 │
├─────┼────┼───┼──────┤
│柴油 │吨 │14075 │-66 │
├─────┼────┼───┼──────┤
│润滑油 │吨 │985 │- │
├─────┼────┼───┼──────┤
│木制家具 │件 │1415.4│16 │
├─────┼────┼───┼──────┤
│白酒 │吨 │700 │1.2 │
├─────┼────┼───┼──────┤
│中成药 │吨 │433 │0.2 │
├─────┼────┼───┼──────┤
│小麦粉 │万吨 │46.0 │-12.8 │
├─────┼────┼───┼──────┤
│供电量 │万千瓦时│7548 │43.8 │
└─────┴────┴───┴──────┘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001万元,比上年增
长92%;实现利润9586万元,实现利税16738万元,分别增长97.1%和85.9%;经济效益
综合指数171.5%,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下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4244.3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63家,完成
产值23312.11万元;个体工业1097户,完成产值30932.25万元。
建筑业发展加快, 企业效益好转。 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0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
17.7%。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完工产值17420万元,增长41.4%;竣工产值16900万元,
增长60.2%;建筑业完成工程结算收入16937万元,增长57.7%;实现利润158万元,增
长3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2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
工面积15.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116万元,比上年增
长167.6%。规模以上(50万元以上)投资在建项目257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47个,
完成投资220501万元,增长182.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182496万元,增长182%;
农村规模以上投资38005万元;规模以下私营个体固定资产投资6615万元。
城镇投资中,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5204万元,增长155%;更新改造投资11156万
元,增长229%;其他投资完成15073万元,增长7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63万元,
增长176%。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77公里。其中省干线公路127.7
公里,一级汽车专用路41公里,县乡村公路568.3公里,油田专用公路900公里,济军
生产基地专用路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75.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79.4万
人次,增长5.7%;客运周转量5063万人公里,下降3.5%;货运量421.2万吨,增长1.1
%;货运周转量44755万吨公里,下降3.1%。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
邮政业务总量1005万元, 通信业务总量2097万元。通信交话机总量37312门,电话到
达户数33850户,营业网点10个。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住房、通信、交通等领域。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
快, 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全区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769万元,下降8.2%;个体私
营经济零售额68281万元,增长11.2%;其他类型零售额7070万元,增长9.2%。分行业
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是商品流通的主力军, 餐饮业次之。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54739万元,增长9.9%,市场份额72%;餐饮业零售额16219万元,增长51.5%;其他行
业零售额5162万元,下降30.3%。
对外经济增势强劲,出口大幅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866万美元,比上年增
长95%。其中出口总值1220万美元,增长97%;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
外资1006万美元,增长179%。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财政收入,
严格控制支出,稳妥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连续十九年实现财政
收支平衡。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地方财政收
入19543万元,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543万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出
24061万元, 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735万元,增长21.9%。国税、地税组织
税收收入27059万元,增长22%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2003年底我区金融机构各项
人民币存款余额60.95亿元,比年初增长34.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07亿元,增长
32.89%;金融贷款余额16.08亿元,增长73.09%。
保险业平稳发展。 各类险种实现保费收入14262万元,增长6.9%;已决赔款4105
万元,增长67.4%。
八、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全国科技先进区考核验收,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
划项目22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4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6项;筛
选储备最新科技成果67项,引进产学研结合项目13项,引进高层次人才45名。科技发
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442人。其中本科144
人, 专科223人,中专75人;普通中学7所,专任教师478人,在校学生7489人,其中
初中5713人, 高中1776人;小学16所,专任教师362人,在校学生7346人;适龄儿童
入学率100%;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2000人;区职教中心在校学生数134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以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主题,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多姿多
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第六届油地军“闹元宵”大联欢活动、第十二届群众
文艺汇演、第六届文化艺术节、2003年河口合唱节、庆祝建市20周年油地联欢晚会等。
组织表演队参加了全市民间文艺展演,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年组织文化下乡
活动60余场次。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泛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组织
举办了职工篮球对抗赛及武术展演活动、河口区万人长跑暨全民健身启动仪式、“公
路杯”河口区职工广播体操比赛、河口区职工家庭羽毛球比赛、“东方实业杯”乒乓
球比赛、“冬映红杯”职工篮球赛等。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喉
舌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全区经济建设和社
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新闻1条,在山东电视台播出
新闻105条,其中在省公共频道播出头条新闻10条,市电视台用稿565条。另外专题部
还在省电视台播出专题片6篇,中央七台播出1篇,市电视台播出14篇,为提高我区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医院5个,床位200
张,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其中医生114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
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共完成环境保护投资6220.7万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
建成1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92%;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继续保持在100%;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城市集中气化率保持在99%以上;工
业废水排放量为102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8.86吨,去除量为
286.24吨; 烟尘排放量为92.72吨,去除量为185.29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到100%, 无危险废物排放;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92.2%,治理燃煤、燃油锅炉和茶炉
及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依法取缔小型燃煤、燃油锅炉和茶炉26台,确保了烟尘控制
区内无冒黑烟现象,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在100%;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
率均达到100%;仙河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十一、人民、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得到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02140人,比年初
增长1.3%。 其中非农业人口122411人,农业人口79729人;当年出生人口1982人,出
生率9.87‰; 死亡人口846人,死亡率4.21‰;人口自然增长率5.66‰。全区暂住人
口(一个月以上)28914人。地方计划生育率99.0%,晚婚率66.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99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消费支出6972元,增长9.8%,恩格尔系数为30.6%。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347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消费支出2495元,增长17.4%,
恩格尔系数为39.86%,比上年降低4.21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员减少, 人均工资增长。 年末从业人员9712人,比上年增
133人; 年末在岗职工8271人,比上年减少959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181万元,比
上年下降8.5%;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946元,增长4%。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共收缴企业养老金610万元,为27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
老金218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征收养老基金700万元,为43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
金684万元;收缴农村养老金23.5万元。各项社会保险费发放率和准确率均保持10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39人,收缴医疗基金800万元,支出550万元。城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53人。其中城镇850人,农村1703人;临时救济人次数15790
人次,优抚人数85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按新口径计算,即将原第三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计
入第一产业中。
4.部分指标包含油田主产投资和多种经营企业数据。
5.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