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户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2&rec=112&run=13

[现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委
书记郭存三
副书记孟凡吾缪金学陈新国
纪检书记缪金学
组织委员宋国富
宣统委员乔艳玲
党委委员高忠起

人大主席团
主席郭存三
副主席信连合

政府
乡长孟凡吾
副乡长刘学东张学亮李旭军刘延华(科技)

吴景柱(科技)

武装部
部长高忠起

[概况]
新户乡位于东营市最西北部,北邻渤海,面积4935平方公里,辖55个自然村、35个行政村,耕地37万亩,可供开发利用浅海滩涂面积50余万亩,芦苇3000公顷。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13739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01年,新户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亿元,财政收入1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2002年,新户乡实现国内总产值16亿元,财政收入168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0元。
2001年,新户乡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村情,紧紧抓住冬枣、水产两大特色产业,集中精力求发展,两大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出来。
林枣生产。完善农田林网10000亩,育苗350亩,建成高起点、高标准冬枣高科技示范园200亩,投资45万元,建设冬枣生产路2千米,新植枣园9500亩,全年实现冬枣总产量20万斤。2002年新建冬枣密植园8500亩,全乡冬枣实有面积达到28万亩,提前实现人均2亩冬枣园的奋斗目标,市、区冬枣生产现场会多次在新户召开。结合“村村通”工程,投资100万元,建设高标准枣园路42千米,实现了整个冬枣绿色食品基地的东西南北贯通。进一步完善冬枣科研基地,建成冬枣研究所、培训室、组培室,负责引进新品种和对枣农进行技术培训。在东营市绿色食品(冬枣)生产基地项目招标中,新户乡一举中标。依托金瀚公司,成立“冬映红”冬枣生产协会小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乡的冬枣销售网络。
渔业生产。2001年完成水产品总量225万吨,实现产值115亿元,对渔港路两侧5000亩丰年虫养殖池实施高标准改造,引进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日本车虾及美国优质丰年虫卵种,规划建设综合养殖示范区,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与市、区水产技术部门及青岛海洋大学联建了全市第一家民办公助技术服务企业——华春水产技术服务中心。2002年实现水产品总量25万吨,实现产值123亿元,建成50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和200亩海蜇养殖基地及两个千亩梭子蟹养殖示范园。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规模,通和水产有限公司建成一批高标准暂养池,一次性暂养文蛤400吨,占地180亩,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畜牧生产。在做好“防五”工作的同时,以培植畜牧典型为重点,加快专业村建设,大王、杏行等特色养殖小区初具规模,特色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一批特色养殖户脱颖而出。抓好冷配网点建设,加快本地畜品种改良,两年共计改良肉羊7000余只、当地牛4000余头。
农田水利建设。2001~2002年共计投入929万元,全面完成农村“小康型”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乡人畜吃水问题。2001年,投资30万元,高质量完成国家级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扩建工程。2002年,投资565万元,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万亩优质冬枣高产开发基地工程,在全市农业开发工作中位居第一名。
招商引资及民营经济。2001~2002年,新户乡共完成引资总额8538万元。2001年,与上海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石油大学合作,成立了东营润达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两大水产加工企业:一是华泰水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二是纳百川加工厂,投资50万元,年加工量可达150吨。2002年,全乡实现乡镇企业产值15742万元,上交税金539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投资280万元,对中心小学实施改造。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大义路两侧商贸楼工程,建设新户乡个体私营经济隆起带,2002年,投资180万元,改造府前街工农路,完成新办公区建设。在搞好详规的基础上,在新户干西侧建设商品房区,由本地大户筹资建设,政府投入12万元配套费。这是新户乡广拓筹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
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完善科技推广网络,重点抓好科技知识培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全乡教育形势良好。进一步核查全乡弱势群体,抓好优抚救灾工作,切实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层层建立社会治安目标责任制,加强治安队伍建设,抓好社会治安和稳定。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认真搞好计生协会换届,探索公职化管理,选好配强计生协会干部,为全乡计生工作打好基础。

(郑秀君)

[招商引资]新户乡在实行全民招商,注重数量指标的同时,突出专业招商和大项目的引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立足资源优势编制招商意向,认真组织好外出招商。二是盘活国有存量土地和基础设施,构筑招商引资有效载体。三是外引内联,搞好现有项目与外来投资项目对接。四是做好油地结合文章,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五是优化软环境建设,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02年,全乡共引进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85万元,其中,工业项目5个,水产养殖及销售项目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商业流通项目4个,项目规模和质量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浅海及滩涂开发]新户乡在渔业生产上,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向深层开发要效益。为加快滩涂开发,提高开发质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全乡掀起了新一轮“开发热”。短短2年的时间,吸引外资3000多万元,开发滩涂15万亩,2002年,全乡浅海精护养面积达402万亩,滩涂养殖面积达20万亩,沉睡多年的荒碱滩变成了“聚宝盆”。2002年实现水产品总量25万吨,创产值123亿元。

[冬枣开发]新户乡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2万亩绿色食品冬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02年全乡冬枣园面积发展到28600亩。新户冬枣注册为“鲁北”牌商标,乡直机关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入股,创办了东营市新绿洲枣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金瀚林果公司冬枣研究所落户新户乡;乡劳务公司与滨州客商联合投资580万元,兴建了悦鑫食品有限公司,围绕冬枣保鲜、加工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发挥金瀚林果公司冬枣研究所、东营新绿洲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悦鑫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2万亩绿色食品冬枣生产基地。

[小城镇建设]2002年,新户乡投资100万元拓宽改造府前街,修建新户市场东环路。通过招商引资聚集资金230万元在新户市场以南兴建20套商品房,在经济园区建小康楼20幢。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健全,乡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容量不断增长,吸引了大批民营经济业户和外资企业。2001~2002年有18家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其固定资产投资达4386万元。

[2万亩优质冬枣高产开发基地]新户2万亩优质冬枣高产开发基地系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位于新户乡南部的黄河故道,东至东风引水沟,西到十支渠,南至新六路,北到新东路,总面积2万亩,项目概算总投资56536万元。该项目于2002年9月份动工,11月底竣工。先后上阵大型施工机械50台,劳力2000多名,修整田间路15条,生产路156条,田间沟156条,修建扬水站一座,生产桥25座,整平土地3500亩,完成节水灌溉、衬砌渠道10000米,辐射灌溉面积8000亩,共计完成土石方150万立方米。项目区内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沟、渠、路、闸、涵、机、电、管等灌排设施配套,旱、涝、碱、沙综合治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达到灌溉节水化,作物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服务系列化,管理科学规范化,产出优质高效化。项目区内,投资52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组培中心,进行冬枣科技研究和推广,并负责全乡枣农的冬枣技术培训。项目区内立足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发展冬枣密植园,栽植冬枣树8000亩,完成林带绿化11500米,成为以冬枣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到2004年可产优质冬枣1968吨,经济收入达1968万元;到2011年达到丰产期,年经济收入达12300万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该项目在200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比中获总分第一名。

[行政村概况]
麻郭村党支部书记王洪琪(2002年10月离职),党支部副书记郭立平,村委会主任路来国。该村位于新户乡西南8千米,与太平乡西华村相邻,由郭家坝、小围子、麻湾井三个自然村组成。2002年全村有227户、601口人,耕地面积179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该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近几年,棉花、冬枣种植面积增加很快。
南王村党支部书记韩其锋,村委会主任王学庆。2002年全村有87户、233口人,耕地面积82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该村以种植业为主,棉花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重较大。
东华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峰,村委会主任张士福。2002年全村有124户、336口人,耕地面积133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传统种植业是其主导产业。
四顷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树新,村委会主任王甲峰。2002年全村有139户、428口人,耕地面积6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有部分人从事建筑劳务和渔业,占该村收入比例较大。
新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培祥。2002年全村有85户、290口人,耕地面积7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
友谊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民,村委会主任李寿鹏。2002年全村有75户、225口人,耕地面积625亩,以种植业为主,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
牟桥村党支部书记郭树勇,村委会主任赵会忠。2002年,全村有51户、154口人,耕地面积17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该村主导产业是芦苇、畜牧,尤其是畜牧业,2001年初得到快速发展,现有约10户畜牧养殖专业户。
永合村党支部书记陈升会,村委会主任王子龙。2002年,全村有81户、257口人,耕地面积6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该村为农业村,有卤水厂一处,有一定的集体收入。
北台子村党支部书记王长义、副书记张国锋,村委会主任郭希泉。2002年,全村有72户、215口人,耕地面积51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自2000年发展冬枣,现已初具规模。
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平安。2002年,全村有66户、206口人,耕地面积58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元。该村属典型种植村,因土地、水浇等方面的因素,收入较差。
小坨村村委会主任李增民。2002年,全村有29户、105口人,耕地面积18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该村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种植业较差,其集体和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畜牧业。
丁家村村委会主任季锋昌。2002年,全村有57户、177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10元。该村属典型渔业村,无耕地,以水产养殖和捕捞为主,同时,该村靠近油区,油田打井占地赔偿较多。
大王村村委会主任张义柱。2002年,全村有97户、317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该村是典型渔业村,无耕地,以水产养殖和捕捞为主。
九顷村党支部书记蔚庆忠,村委会主任刘洪才。2002年,全村有174户、511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冬枣、棉花。
三义村党支部书记梁新海,村委会主任崔承礼。2002年,全村有100户、328口人,耕地面积72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主导产业为粮棉生产。
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广文,村委会主任李建国。2002年,全村有124户、337口人,耕地面积64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主导产业为粮棉生产,部分村民从事海水养殖和水产品运销。
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岭,村委会主任郭连祥。2002年,全村有185户、610口人,耕地面积9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该村充分发挥靠近乡驻地的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商业餐饮服务业;2001年,在经营土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极大的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双合村党支部书记魏树海,村委会主任于现合。2002年,全村有116户、348口人,耕地面积770亩。该村以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86元。
盐山村村委会主任马士庄。2002年,全村有64户、187口人,耕地面积433亩。该村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杏行村党支部书记李顺喜,村委会主任王金柱。2002年,全村有90户、283口人,耕地面积937亩。该村率先在全乡建设了500亩冬枣园,现已成为新户乡冬枣典型村之一。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东鲍井村党支部书记王和国,村委会主任朱耀东。2002年,全村有108户、298口人,耕地面积610亩。该村是全市的一个冬枣生产典型村,610亩耕地全部种植了冬枣树,人均2亩,2002年全村产优质冬枣30万斤,占新户乡冬枣产量的1/4强,村西冬枣园产量高、枣质好,是全市参观冬枣生产最主要的枣园,河口区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新户乡冬枣示范基地)即紧邻该村。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
西鲍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鲁宝东。2002年,全村有30户、94口人,耕地面积44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585元。该村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
南六合村党支部书记苏金光,村委会主任王景武。2002年,全村有90户、270口人,耕地面积91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17元。该村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芦苇,油井占地增加了一部分村集体收入。
老鸦村党支部书记林元桂,村委会主任崔志福。2002年,全村有360户、1287口人,耕地面积5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多年来,该村一直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其主导产业,苹果价格下滑后,该村立刻改变种植思路,由发展苹果转而栽植枣树,尤其是近2000—2002年得到较快发展。2002年底,全村有冬枣园3600亩,其中结果面积1500亩,尤其是该村的庭院冬枣,一直是全市的典型。全年产冬枣40万斤,占全乡冬枣产量的1/3,是河口区冬枣生产重点村。
北李村党支部书记范乃福,村委会主任李凡忠。2002年,全村有171户、554口人,耕地面积181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近几年,冬枣种植也有较快发展。
东风村党支部书记王云岐,村委会主任薛垂歧。2002年,全村有214户、619口人,耕地面积249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另外,少部分人从事海产品运销,年收入较大。
海丰村党支部书记高胜泉,村委会主任张义香。2002年,全村有32户、95口人,耕地面积63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该村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导产业。
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国,村委会主任赵金雨。2002年,全村有58户、202口人,耕地面积30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该村耕地盐碱化程度较高,虽以种植业为主,但收入差,其村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渔业和畜牧业。
公司村党支部书记苏茂勇,村委会主任沈广如。2002年,全村有74户、219口人,耕地面积52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该村以种植、畜牧和海水捕捞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效益差,集体和人均收入都不高。
八顷村党支部书记刘学东,村委会主任王秀胜。2002年,全村有48户、136口人,耕地面积83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
兴合村党支部书记云玉胜,村委会主任张大珍。2002年,全村有360户、990口人,耕地面积235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54元。该村以种植业和芦苇业为主导产业,尤其是芦苇业,使一部分人率先富起来。
中和村党支部书记张玉义,村委会主任常爱柱。2002年,全村有218户、673口人,耕地面积41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该村以渔业、芦苇业和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尤其是芦苇业,占集体收入的80%以上。
奇古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民,村委会主任孔凡贞。2002年,全村有33户、93口人,耕地面积88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元。
郭局村村委会主任马良。2002年,全村有235户、714口人。该村有耕地600亩,但因受海水侵袭,已不能耕种,主要依靠海水养殖和捕捞获得收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
东六合村党支部书记张学亮,村委会主任王云龙。2002年,全村有90户、286口人,耕地面积67亩。该村以渔业及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是新户乡典型的渔业村,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