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与综合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65&run=13

【综述】区委政法委是区委管理全区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发挥政法各部门整体效能的重要机构,内设办公室、执法督查室、调研室。区综治办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常设机构,负责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下设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副科级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2011年共有在职干部职工11人。
(一)组织领导和综治网络建设。年初,召开全区政法暨维稳工作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并与全区各个镇、街道和区综治委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各镇街、各单位也层层签订责任书。各镇街、区综治委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实绩档案,严格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综治责任体系。各镇、街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程度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控、流动人员联管、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勤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六联”工作机制有效运行。严格按照“九统一”要求,狠抓软硬件建设,不断改善镇(街道)和村居(社区)三级综治组织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更好适应工作需要。在各镇、街道全部建立镇(街道)综治委,党(工)委书记任综治委主任,党委副书记任综治办主任,具体牵头负责综治工作。2011年,河口区对各镇(街道)的综治办副科级专职副主任进行全面调整,一批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合理、乡镇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年轻干部得到重用,强化骨干力量。农村“两委”换届后,通过考选对村级综治办进行调整、加强,全区177名村级综治办主任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6.2%,平均年龄42.5岁。抓好综治干部轮训教育工作,使其不断适应综治工作的新需求;全面推行村级综治办主任“七职六化”管理,将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目标考核和报酬发放有效结合。强化资金保障,区、镇(街道)综治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拿出30余万元用于村级综治办主任工资报酬。
(二) 社会稳定工作。(1)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11年,共立刑事案件509起,破获4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8人。审结刑事案件162件、民事案件852件、商事案件310件、 行政案件37件、 执结案件455件。共批捕51件154人,提起公诉159件267人,立查贪污贿赂案件13件13人,监督立案5件5人,监督撤案12件12人,追捕漏犯5人, 追诉漏犯10人。(2)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活动。确定社会治安秩序、信访秩序、油区秩序、建筑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秩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7项整治重点, 从多个领域开展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区综治委牵头组织好整治,对区域性问题由所在地负责牵头搞好整治,对行业性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搞好整治。活动开展后,先后组织多警联勤联动行动13次, 出动警力400余人(次),清查宾馆、公共服务娱乐场所发廊、网吧、出租房屋近万家(次)。立经济类案件31起,破获各类经济案件25起,捣毁各类制假窝点44处, 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3)加强防范,努力预防各类问题。在城区内各主要路口建设44个监控探头,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医院、银行、学校等重点单位、居民小区出入口建设260个监控探头。分别在各镇、街道驻地建设210个监控探头;在暂住流动人口聚集区、大型市场和重点油区建设53个监控探头;在部分大型宾馆、饭店、洗浴、娱乐等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公共复杂场所出入口建设60个监控探头。组织开展基层单位内保体系建设集中行动。制定出台《河口区基层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集中行动实施方案》 ,开展各类不定期巡查活动11次,检查单位307个次。继续推进校园安保工作,全区建校园警务室4个、治安岗亭(治安办)3个,通过保安公司为各类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44人,学校自聘保安31名,校园监控安装率100%。(4)加强管理,确保治安重点行业、领域治安秩序平稳。2011年,破获涉油刑事案件1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人;打掉涉油犯罪团伙1个,抓获团伙成员3人;抓获涉油网上逃犯8人;先后4次组织开展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对个别企业和沿街商户的非法盗用水电气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共清理私接乱拉油田水、电、气等行为9处,收缴各类电缆、气管线1万余米,确保油区治安秩序持续稳定。(5)开展建筑市场集中整治,建筑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治理。制定出台《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领域霸痞势力的意见》,在各建筑工地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设立一间治安办公室,派出所指派一名联系民警,施工企业确定一名治保员,在工地主出入口处张贴一张开展建设施工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悬挂一块警民联系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共调查摸排11处建筑工地、38家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搜集违法犯罪线索6条,依法行政拘留非法阻挠企业正常施工违法人员4人。(6)健全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全区按照城镇800:1、 农村500:1的比例配备协管员队伍,配备协管员185名。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点项目建设,投资30万元在仙河镇建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大厅,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就学、法制教育、维权救助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典型示范,加强工作引导。2011年,河口区通过实施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计划”,登记录入全区实有人口25万、 流动人口3.6万、高危人员934名以及出租房屋3687户16855间,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基本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7)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面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这一全新领域,河口区进行认真研究,探索推行“虚拟社会现实化社区管理”模式。20 11年,公安机关利用互联网技术侦控抓获各类逃犯7人。
(三) 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1)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健全基层党政组织、政法综治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化解矛盾联动联调机制,在各镇、街道全部建立“警民联调”机制,并将调解组织不断向企业、农贸市场和“两新”组织推广,将调解覆盖面扩大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健全完善排查调解制度,实行“周排查、月汇总”制度,重要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所有矛盾纠纷纳入视线,对重大矛盾实行区、镇(街)两级领导“双包”责任制。2011年,区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65起711人次,包案处理37起,结案率86.5%; 区领导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12起36人次,开展民生、民意和村“两委”换届选举等方面调研21次。 (2)深化“警民联调”机制。在前期基础上,探索调解力量下沉工作,尝试把调解办公室设在村一级,由包村干部、驻村民警、村“两委”进行联调,把基层调解工作再向农村延伸,为村民提供更好的调解服务。将调解成功案例作为鲜活教材向群众进行宣传,教群众学会计算矛盾成本,学会理性处理问题。2011年,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2件, 调解成功165件,成功率95.9%,防止民转刑案件11件35人,防止群体性上访9次。
(四)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1)完善油地军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共享共建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头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孤岛、仙河地区建立集联勤调度、视频监控、流动人口管理于一体的油地军综治联动指挥中心和油地军港社会治安联防联动警务室, 接入视频监控探头2500余个,实现东部地区的联防联治、共建共享。(2)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投资30万元在仙河镇建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大厅,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就学、法制教育、维权救助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该模式将在全区逐步推广。在孤岛镇,建立“流动党支部”服务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网格化服务。一个流动党支部就是一个流动人口工作站,建立在流动人口聚集区,由流动人口自我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综合性服务,体现就近服务、就近管理的特点。(3)在河口经济开发区开展综治服务企业活动。设立警企联系室,配备高清监控情报信息室,在较大企业建立企业综治工作室,配备“三员”(综治联络员、纠纷调解员、安全信息员),形成“管帮建评”四位一体的综治服务企业格局。“管”,警企联系室与企业综治工作室针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强的特点,探索实行“每日更新、每周清算、建档立册”实有人口工作法,已对7800人的变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划分4个企业巡区,通过监控联网,形成民警巡管、高清网管、企业综治工作室自管的互动联防管控机制。“帮”,帮重点项目建设解难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集体纠纷13件;建立警企联系室与企业综治工作室“双排查”机制,帮企业控制危险源,消除企业隐患;率先推行三级调解机制,由企业综治工作室、警企联系室、综治办根据纠纷复杂程度分级处理,帮企业解决纠纷。“建”,依托情报信息室,开通警企网联平台,印发全体民警QQ号、手机号的“警企网联卡” , 通过网络落地行动,为企业办理“小事件”71件。发展警企双向“三员”90余人,深入组织开展换位体验活动3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件,获取违法犯罪线索4条,直接破获案件2起。“评”,警企联系室聘请15名二线领导干部作特约监督员, 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好指导,同时畅言直抒对警企联系室工作的建议意见。(4)建立警企联系室回访制度。对2000名员工及2011年的110警情、600余名当事人进行集中电话录音回访,听取群众评价,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7%,助企便民的综治服务理念与执行力显著增强。河口区已完成全区政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横联区政法各部门、纵贯区镇(街道)政法综治部门”的政法综治网络。政法委机关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配备投影仪、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