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河口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河口区监察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52&run=13

【综述】 2011 年,河口区纪委在市纪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做好“上级精神与河口区实际紧密结合、反腐倡廉向发展大局纵深切入”两篇文章,以深入开展“提高干部执行力、提升组织凝聚力、增强发展推动力”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严细深实,注重探索创新,反腐倡廉建设实现“重点有突破、整体上水平”的目标。河口区被确定为全省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党务公开、案件审理工作联系点,承担全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任务,政务公开和教育基地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示范点称号,在全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上作工作交流,全省 30 多家市县级纪委先后到河口区考察学习。

【机关效能提升行动】2011 年,牵头开展“机关效能提升行动”,重点采取八项措施:(一) “一把手” 轮流“上镜”公开承诺“执行力”,接受公众监督。在电视台开辟“执行力提升专题论谈” 栏目,有 27个部门单位“一把手”上镜郑重承诺。(二)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实行“三零”服务制。把各部门原来分散在多个股室的审批、收费、罚没事项归并到一个股室,统一设置服务窗口,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行“零距离休息日预约服务、零障碍马上办限时办结、零积压工作日延时服务”制度,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50% 以上。(三)交换角色体验“执行力”,领导干部“亲自”到其他部门为企业办手续。分批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以普通群众身份为企业代办需要在其他部门审批的事项。(四)在全国首创机关效能“110”监控平台,打造直查快办系统。 设立机关效能“110”指挥中心,6 个镇街和 39 个具有审批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 统一设立尾号为“110”的效能电话,指挥中心 24 小时在线监控接处情况,快速调处投诉问题,实现“多点”对接“中心”,“中心”监控“多点”的监控网络系统。 (五)建立机关效能监测点,形成直接显示效能的“晴雨器”。设立 30个机关效能监测点,区环境办和六个派驻纪检组定期到监测点走访调研,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六)明确刚性“宁静日”,企业每月 25 天无“打扰”。除上级部署或确需开展并经批准的外, 每月 1 至 25 日,任何执法部门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七)高频率暗访,大力度查处通报反面典型,效能监督的威慑力大增。先后进行明察暗访 30余次,通报部门单位、基层站所 21 个,42 名干部受到通报批评并作出处理。(八)创新采取多种服务措施,为企业办实事好事。严格执行涉企执法检查备案、涉企收费“两证一卡”,开展“百家企业走访”、“政企面对面恳谈”、“百家企业评部门”等活动,为企业解决一大批难题,发展环境优化。

【党务公开】 河口区作为全省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树立“联系点就是试验点、创新点,就是示范点、闪光点”的理念,确立“政务联动、机制配套、保真保全、形成互动、务求实效、力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务政务一体推进、组织运作整体谋划,注重发挥公开的综合效能、互动效应,形成“公开内容全方位、公开各方真互动、公开形式多样化” 的工作格局,全区 394 个基层党组织率先在全市全部实行党务公开,公开覆盖率达 100%。 (一)准确把握公开内容。区分区委、镇街、区直、村(居)、企业五个层面,将公开内容细化为24 类120项具体内容,突出重点项目、土地整理、选人用人等敏感问题的公开, 做到标准统一、 内容全面。(二)探索多元公开形式。重点打造“一网二询三线四平台”,“一网”即建立“给力河口”廉政网,设置“纪委书记,我有话说”、“听证台”、“回音壁”等互动栏目,突出互动、监督、举报功能。“二询”即每月 25 日为公开日,30 日为质询日,安排专人公开信息、解疑释惑。2011 年,共征求“点题”事项 2450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780 个。“三线”,即民生热线、纪委书记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四平台”,即固定公开平台、滚动显示平台、触摸查询平台和网络点击平台。各试点单位设立公开栏,多数单位同时设置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新建网站 11 个,公开信息1.5 万余条。(三)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建立目录管理、预公开、大集公开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实行归口负责制、“点题”公开制、监督考核制等机制制度,并把党务公开纳入全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考核。对重点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办公室每月下达《公开清单》,并盯上检查,确保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真公开、 全公开、及时公开。2011年,全区共发放“内容清单”70 份、“进度清单”34份、“责任清单”7份,查摆整改问题 60 余项。

【“两评一树”活动】2011年,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先后在村级和镇街、区直部门单位两个层面开展“两评一树” 活动。(1)村级活动。鉴于“两评一树”与村“两委”换届在时间安排上先交叉后同步,为保证两者既相融并促,又稳妥有效,重点采取四项措施:①每户印发“两封信”。一封信以镇街党委名义印发,说清“两评一树”的目的是“提高”,而不是搞运动、“大换班”,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另一封信以村“两委”名义印发,重点是通报本届班子的工作成绩及问题,表明接受评议监督的诚意,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积极参与。 ②“双层试点、三步推开”。第一步,在六合街道选择 6 个不同类型的村作为“点中点”先行、先试,每一个阶段都在“点”上召开全区观摩会。第二步,每个镇街选择 10 个村试点,集中评议时全镇(街)其他村现场观摩。第三步,全区各个村充分借鉴、全面铺开。③每一个阶段都开展一项可操作性强的主题实践活动。④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对新进班子的村干部进行补评补诺,保证“评树”活动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完善村级“双评双述”和“双向承诺”制度,纳入常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2)镇街、区直部门单位活动。先期在区卫生局、工商分局进行了区直机关试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①科学设计评议程序。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突出群众、企业的主体地位,实施“四步评议”,即由单位召开会议自己评、社会各界分类评议、区领导评议、征求有关单位意见评议,确保评议结果合理公正。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制发“两单一书”、开展自评讨论和“四比四看”等活动,有效提升活动成效。③强化评议结果综合运用。对群众满意率高、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表彰;对综合满意率较低的领导班子,由区委进行重点整顿,并对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进行通报;对各个类别评议排名后三位的领导干部,分别进行约谈,并要求认真查摆存在不足,限期整改。

【民生热线】 2011 年,纪检监察工作抓廉政、抓作风,为老百姓服务。开展“倾心护航”机关品牌创建活动,并创办直接服务于群众的“民生热线”。(一)全面受理任何诉求。 民生热线坚持“民呼我应、 民需我助、民愿我为、民忧我解”的原则,全天24小时值守,凡是群众需要的所有事项,均可拨打一条“热线”办理,构建起“一号对外、网络一体、立接立办、立结立复”的工作格局。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功能,在民生热线工作设立“妇女维权服务站” 、 “职工维权服务站”、“残疾人权益维权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维权服务。(二)建立运行机制。为确保民生热线“一拨真灵”、“常热常灵”,创新实行“首席代表”、“首接负责”、“首长直办”、“首办成例”、“六方联动”和油地联动办理民生诉求六大工作机制,构建起6 个镇街、91 个部门单位的承办工作网络,并与“机关效能110系统”并轨运行,确保办理效率与质量。 (三)社会反响强烈。自 2011 年 7 月 6日试运行后,已受理群众各类咨询、求助、举报和建议 17162件,平均每天150 件左右,为群众解决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区级信访量下降30% 以上,中央广播电台、省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风险防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突出河口特色,提出“规范运行、权力制衡、提速效能、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按照“要准、要精、要严、要管用”的标准,强力推进。 规范运行上, 2011 年各部门、单位梳理汇总职权目录 13类2033项,制定流程图932张, 内部机构职责明析,程序严谨,运行有章法;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 最大限度的压缩部门自由裁量空间,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1)权力制衡。凡过去为一个股室决定的事项, 一律实行另一股室把关,实现权力有效制约。(2)提速效能。 通过精简事项、压缩时限,弥补权力制衡所带来的效率问题。(3)公开透明。抓住敏感点、关键点,将处罚、收费、招投标评标评票等事宜全部进行“清单公开”。廉政风险点的查找和监管上,突出少而精、深而细、切实管用,廉政风险防控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廉政监督】 深化派驻机构改革试点成果,在规范运作、强化监督、壮树权威、服务发展等方面作文章、下功夫,确保派驻机构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具体工作中:(一)确定原则。即:“细察、勤督、严管、重处”。(二)充分授权。授予派驻机构监督权、公车购置等事项的预审权、投诉受理权、各项规定执行情况的明察暗访权,以及调查取证、参会把关、报告汇报、情况通报、专项检查等权力,并通过创新实行《委派授权书》制度,使上述职权合规化,增强权威性。(三)全面覆盖。块块单位分工监督,条条部门分工联系,实现监督范围的全覆盖、无死角。(四)定期巡查。每年对科级以上单位全面驻点巡查一遍,每个单位巡查 2 ~ 7 天,每次巡查同时调账审查并评议谈话,完成 3 批, 效果明显,特别是治理“小金库”、公款旅游等工作成绩显著。(五)常出题目。有节奏、不间断的给纪检组出题目、压担子。如联系企业、环境监测、干部廉政等级评定、重大事项集中督查,开展公车私驾、用公车接送子女上下学、过廉洁节日等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检查,保持并不断增强派驻机构的影响力。

【自办案件工作】推行信访举报人定址择人约谈工作制度,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开展无越级访县区创建活动,提高信访举报工作质量和效果。坚持“四线工作法”,加强执纪执法部门协调配合,案件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自办案件大幅增加。严格落实依纪依法和安全文明办案各项规定,严格办案程序,严肃办案纪律,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查办案件工作“零违纪、零事故”。开展以“乡案县审”、审理助辩、公开审理、申诉听证和规范审理文书为主要内容的“四推进一规范”工作,认真开展回访教育,规范办案程序,案件审理质量提高。2011 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信访举报43 件次, 立查党政纪案件18起,移送审结案件 21 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 人,其中开除党籍 4 人, 留党察看4 人,党内严重警告 3 人,党内警告 9 人,开除公职 1人,行政降级 1 人。

【廉政健康查体活动】 在全区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廉政健康体检”活动,“体检”以干部廉政等级评定为载体,通过“自我诊断、集中会诊、对症施策、跟踪问效、定期复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一岗双责”执行等情况进行政党政务113“健康体检” , 准确掌握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健康” 状况,对“廉”情“把脉”,及时发现“病情”,对“健康”的干部开“保健单”、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有苗头、有问题的干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及时整改并防控更大风险。 2011年,纪委负责人与领导干部进行各类廉政谈话 120 人次,开展检查、督导20多次。通过“廉政健康体检”增强干部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干部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实现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促进干部 “健康成长”。
【廉政教育】集中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征集和展播、优秀廉政党课评选等系列活动。开展“纪检工作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编印《黄河口廉报》3 期,《赢在执行》、《廉路心语》等“廉政镜鉴”系列丛书 2 册,发展环境及效能提升丛书 3 册,党务公开工具书和经验汇编各一册,在区看守所新建一处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聘请知名传媒公司专题制作《效能河口——提升的力量》和《党务公开——信任的力量》宣传片,累计投资近百万元。 纪检监察信息市级以上发稿 76 篇,新闻稿件市级以上发稿 130 余篇。实施廉政文化“六进” 示范点提升工程,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执法监察】(一)把握工作重点,加强对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规范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落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执行情况、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重点,加强对扩内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二)加强组织协调,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统筹谋划,精心部署,严督细查,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市工程治理领导小组两次集中全面检查的76个项目中存在的 340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整改率 100%。(三)注重依法行政,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服务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重要环节的跟进监督。创新实行纪检监察监督事项“一事两审”制度,即部门单位和镇街监督事项要先报送派驻机构或镇街纪委审查,再报送纪检监察机关审定。该制度的实行,加强对部门单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派驻机构和镇街纪委能全程了解监督事项基本情况,真正实现全程监督。 2011 年, 共参与工程招投标监督 69 项,中标合同金额共87200万元, 节约资金共6100 万元;参与政府采购监督 202 项,预算资金 32053.69万元,成交额 28220.2万元,节约资金3833.49万元。全程参与 3 次考录监督工作,督促组织人事部门严格工作规范,严把人员报名、试题保密、考试现场、资格审查、结果公示等主要关口,保证考录工作圆满顺利。

【纠风治乱】(一)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2009年、 2010 年专项检查基础上,深化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促进资金有效使用,坚决纠正和查处截留、积占、挪用、骗取资金等违规危机行为。严格征地程序,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和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减轻农民负担。(二)以保障群众利益为根本,切实解决教育、医疗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围绕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①巩固公路“三乱”治理成果。加强工作调度,组织召开全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会议,选聘 20 名社会监督员,加强对区域重点路段、涉路执法部门进行检查,向相关部门提出整改落实建议4 条。②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组织教育、物价等部门对教育收费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 2次专项检查,“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的成果进一步巩固。继续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③加强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医护人员“十不准”、卫生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实行社区常用药品零差价销售,常用药品价格下降 30%,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三)以促进行风建设为目标,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集中开展公务用车和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专项治理活动,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控制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对在政风行风评议中征求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和分类,并分别反馈给评议单位,要求被评议单位限期整改。

【重要会议】1.3 月 3日,召开全区机关效能提升暨党务政务公开、“两评一树”工作动员大会,简要回顾一年来“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开展情况,并对2011年“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全省党务公开联系点和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和“两评一树”活动进行集中安排部署。
2.3 月17日, 召开河口区纪委六届七次全体会议,回顾总结2010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安排部署 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侯永强代表区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区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聂建军作重要讲话。
3.3月 22日,召开全区党务政务公开试点暨机关效能提升行动调度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党务政务公开试点单位工作和机关效能提升行动进行集中调度。
4.3月 29日,召开全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和区纪委六届七次全会安排,对全区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5.7月 5日, 召开全区民生热线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对河口区民生热线工作进行
全面部署,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8月 5日, 召开全区“两评一树”活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市“两评一树”活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段村级“两评一树”活动情况,对镇、街和区直部门单位“两评一树” 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7.8 月 12日, 组织特邀新闻媒体“清风河口”采风活动和召开河口区民生热线新闻发布暨民生使者授牌仪式,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大力宣传纪检监察工作成果和纪检监察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面提升河口区纪检监察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宣传自民生热线开通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和民生热线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特邀新闻媒体,进一步提升民生热线影响力。

【重要文件提要】1. 印发东河纪发〔2011〕3号《关于在全区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政健康体检”的实施意见》,在全区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政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干部自律意识,促进廉洁勤政。
2. 印发东河纪发〔2011〕4 号《关于印发〈河口区2011 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纪委全会和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确保工程治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3.印发东河纪发〔2011〕9 号《关于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人为本、执政
为民”教育活动的意见》,着力解决在实际工作尤其是基层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为实施黄蓝两大战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4.印发东河纪发〔2011〕10号《关于印发〈河口区民生热线首席代表制实施办法〉等四项实施办法的通知》,增强承办单位承办人员及民生热线座席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效率意识,进一步促进民生热线规范管理,提高民生热线工作效能。
5. 印发东河纪发〔2011〕 22号《关于印发〈河口区民生热线、河口区民生检察服务热线、驻河口各油田单位联动办理胜利油田群众民生诉求事项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切实深化油地合作领域,拓宽油地合作范围,推动胜利油田群众民生诉求事项解决。
6.印发东河纪发〔2011〕28 号《关于印发〈河口区纪检监察监督事项“一事两审”制度〉的通知》, 规范监督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发挥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确保纪检监察机关对监察事项实施有效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特载】 ◆河口区从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化效能提升2011 年以来,河口区把“机关效能提升行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着力提升干部执行力、组织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河口区被省纪委确定为东营市唯一的全省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联系点。
一、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在提升执行力上下功夫
加大问事、 问效、问责力度,集中3个月时间,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内对外广泛宣传;举办执行力提升专题讲座,制作《提升的力量——河口区“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工作纪实》专题片,编印《赢在执行》一书;在区电视台开辟“执行力提升专题论谈”栏目,27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上镜郑重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执行力提升专题体验”活动,分批安排部分领导干部到有关部门为企业办理具体手续,交换角色体验“执行力”。二是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设立13个“发展环境调研联系点”和 30个机关效能监测点,定期走访联系;在50 家企业设立发展环境“投诉箱”,定点定时开箱;聘任16 名社会监督员,印发便民便企联系卡、重大项目建设监督卡,及时受理企业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走访”和“百家企业评部门”等活动,将征求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反馈给部门单位,并督促整改落实。开展“政企面对面恳谈”活动,当面答疑,现场承诺或办结。三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对全区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严厉查处庸懒散、吃拿卡要和政令不畅等问题;针对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效能建设十项制度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不准”规定等落实情况,组织暗访13次,通报批评部门单位(基层站所)15个,表彰部门单位 3个。
二、 建立健全机关效能“110”和“民生热线”联动机制,在直查快办上下功夫
在全国首创机关效能“110”快速调处系统,并与“民生热线”联动,形成“多点”对接“中心”、“中心”监控“多点”的监控网络系统。一是设立机构,全天运行。设立机关效能“110” 指挥中心和“民生热线” 工作办公室,对机关效能“110”电话和“民生热线”承办电话,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构建起覆盖 6 个镇街91 个单位的监控网络;积极探索建立油地军港联动机制,形成“网络一体、立接立办、立结立复”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章立制,直查快办。制定接处工作、责任追究等4项配套保障制度,对群众咨询的事,现场办结;对群众求助的事,及时督办;对涉及作风问题的一般投诉案件,直查快办;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和吃拿卡要报等复杂投诉案件,在 5个工作日内查结。三是建立台账,严格问责。对专人值守、咨询和投诉处理等情况逐部门建立登记台账,并严格督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全区通报,实施效能问责,严促整改。2011年“民生热线”工作办公室平均每天受理群众诉求 150件左右,切实解决群众大量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在提升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将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归口受理。在全区确定25个先行部门,实行“归口受理”;对现场勘验等不能直接在窗口办理的事项,授予牵头协调权、流程控制权和跟踪督办权,由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和送达。二是授权到位。督导部门单位对审批窗口和人员充分授权,内部集中受理,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培训班”和“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推行“三零”服务制度,努力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四是加快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制定建设方案,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加快建设进度,2011 年系统软件开发、系统运行环境搭建和数据整合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系统综合测试。
四、规范从政行为,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坚持多措并举,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创新党务公开机制。将全区公开内容细化为24类120 项,每月向部门下达《公开清单》,并督查落实。探索多种公开形式,重点打造“一网二询三线四平台”,公开信息2 万余条。建立健全“点题”公开、公开质量评定通报等制度,确保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真公开、全公开。 二是做细做深风险防控。坚持规范运行,梳理汇总各部门职权目录13 类2033项,制定流程图 932张,内部机构职责更加明析,程序更加严谨,运行更有章法。开展规范行政裁量权试点工作,逐项逐环节压缩部门行政裁量空间。实行权力制衡,凡过去一个股室决定事项,一律实行另一股室把关,实现权力有效制约。抓住敏感点、关键点,将处罚、收费、招投标评标评票等事宜全部进行“清单公开”,保证公开透明。三是规范审批和收费行为。 组织开展区级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工作,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04项。对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保留收费部门和单位29 个,保留收费项目99项,保留政府型基金项目12项,并编录成项目目录,免费发放,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和涉企收费“两证一卡”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涉企执法检查备案、“企业宁静日”等制度,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和扰企现象发生。开展“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周边治安防范体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深化公路“三乱”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故意刁难或拖延办理时间等不文明执法行为。
◆河口区建立民生热线探索群众工作新途径
河口区3612345民生热线开通以来, 秉承“民呼我应、民需我助、民愿我为、民忧我解”的服务理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倾力解决群众难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1年受理各类咨询、求助、投诉和建议17162件,办结16570件,区级信访量下降30% 以上。中央广播电台、省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一、高点定位,创新群众工作新平台。在定位方面,明确提出“四零”工作标准和“为民服务最优、群众评价最高、社会反响最好”的目标要求。一是受理范围“零盲点”。在受理事项上,实行无任何范围框架,无职能限制,不管事大事小、事急事缓,不管是企业办事、证照审批,还是邻里不和、纠纷调处,全部纳入民生热线受理范围。基于这样的服务定位, 大力喊出“需要服务与求助,请拨3612345”的服务口号;建立六方联动机制、油地联动办理群众诉求等工作机制,填补民生诉求的两个“空白点”;在接听电话时,坚持“三个不说”,即不说不归我管、不说请拨打某某单位电话、不说不知道,对所有诉求一律先受理再处理。 二是全天受理“零空档”。实行 24小时全天候在线,推动了一些“看不见”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比如夜间施工扰民、小企业违法排污等等。三是深入宣传“零缝隙”。民生热线开通之前,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确保了宣传零缝隙、全方位。宣传中,共出动宣传车 51 台次,印发《致全区广大群众的一封信》 3万余份,编发短信 20 余万条,制作广告牌 37 幅。因为宣传到位,日均话务量在 150件左右,在 5县区位列第一。四是高效办理“零延时”。群众的满意度往往是与办理效率挂钩的,有些问题拖了很久,即便办得再漂亮,群众也不满意。为此,对群众的每一件诉求,都始终保持一种“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工作状态,倾心响应、认真办理、及时回复,坚持做到立接立办、立结立复,确保了问题零积压。 二、 完善制度,建立热线运行新机制。与6个镇街91个部门实行快速联动,建立起
“一号受理、 分类处理、 限时办理、 定期梳理” 的运行机制。 “一号受理” ,即3612345 一个号码对外,集中受理群众的咨询、投诉、求助和建议;“分类处理”,即根据问题性质、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别采取直办、转办、批办、督办等方式处理;“限时办理” ,即实行限时办结制,一般性问题 2 个工作日内办结,问题复杂的5 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特殊的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 10 个工作日;“定期梳理”,即定期对受理事项进行统计、整理、归类、分析,找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呈报区领导及有关部门,为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如对涉法涉诉的民生诉求事项,形成专题通报报区委政法委;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类的民生诉求事项,形成专题通报送区妇联;对畅通冬枣绿色通道事项,形成建议函送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交警大队,等等。实行部门轮岗值守制度,在一些热点问题、敏感问题集中爆发期,比如秋季子女上学问题、集中供暖问题等,要求承办单位到民生热线受理大厅值班,现场答复和办理群众诉求。三、锤炼素质,展树干部队伍新形象。一是实行标准化管理,提升干部亲和力。
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工牌,统一使用普通话,统一使用文明用语,统一服务标准。倡导“微笑服务”,把“让老百姓听到你的微笑和真诚”作为服务理念,提供真诚服务。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升服务保障力。建立“晚分析、早点评、周测试、月例会”工作制度,每天晚上对受理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次日晨会对办理情况进行点评;实行“每周一考”,每周三组织一次专题业务测试;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内容主要是通报民生热线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阶段工作任务。开展情景模拟对呼训练,精心选取部分典型、疑难案例,安排人员不定时拨打,采用逼压式、障碍式、对抗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应对复杂局面、处置棘手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民生使者”评选,提升工作内动力。在民生热线工作人员和各承办单位承办人员中组织开展“民生使者”评选活动,在民生热线工作人员中,综合工作纪律、办件质量等, 评选 7 名民生使者;在各承办单位承办人员中,综合办件质量、社会影响等, 评选 22名民生使者。8 月 8号,邀请驻东营 9家媒体,隆重召开了河口区民生热线新闻发布暨民生使者授牌仪式,对被评选为民生使者的同志进行表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开辟《民生使者风采》、《民生热线视窗》专题栏目,在区电视台进行播放。
四、创新机制,打造为民服务新品牌。一是创新实行“四首”工作制度。首席代表制,即择优评选一名工作人员,赋予其纪律维护、运行监控、问题点评、公告发布、典案分析、知识库更新等职责,着力提高工作人员技能,规范受理大厅运行。首接负责制,即第一个收到群众来电的座席人员和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为首接负责人,第一个收到民生热线转办工单的承办单位为首接负责单位,首接负责单位和首接负责人负责回答、记录、审核、回复来电人反映问题。首办成例制,即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合情、合理、合法,但又存在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缺失的问题,明确首个办理的事项即为“成例”,之后相同问题,参照“首例”的程序进行办理。问题倒逼制度,逼出这个制度。首长直办制,即由区纪委机关、派驻纪检组科级以上干部担任值班首长,轮流到民生热线受理大厅值班,对重大疑难问题进行直办,全权负责、全程参与当日受理件的阅批、审核、协调、督办。二是创新实行“六方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民生热线工作办公室、纪委机关、派驻纪检组、 机关效能“110”、新闻媒体、各承办单位六方联动机制,对重大疑难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实行六方联动、协同解决。其中,与机关效能“110” 联动方面,明确要求各承办单位在联系、答复来电人时,必须使用机关效能“110” 投诉举报电话,由区效能办对承办单位联系、答复情况进行实时监听、动态监控,对答非所问、态度恶劣、推诿扯皮、谎报办理结果的,实行责任追究。与新闻媒体联动方面,在给力河口廉政网开设“我要举报”、“我要结果”等六个版块,在线受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和建议。三是创新实行油地联动办理民生诉求工作机制。民生热线开通以来,涉及油田群众的民生诉求件非常多,为克服这一难题,10月 20 日召开了油地联动办理民生诉求事项创新社会管理座谈会,在民生诉求事项的办理问题上,双方交流看法, 深入探讨,达成共识。目前,辐射油田9个二级单位的民生热线承办网络已初步建成。
五、拓宽领域,热线工作成效显著。拓展服务空间,探索向社会、生活、法律服务延伸,与区妇联、团区委、区残联、区工商分局联动,在民生热线设立基层妇女维权服务岗、职工维权服务站、残疾人权益维权站、消费者权益保护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维权服务。民生热线工作紧紧围绕“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在保障民生、助力发展、转变作风、维护稳定、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保障民生。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受理关于用水、用电、交通出行、 子女上学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7000 余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实际问题。二是助力发展。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加油助力。民生热线开通以来,在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下,解决了企业用工、道路施工影响运输、 企业用电等方面的问题 670 余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转变作风。民生热线将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直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各部门作风改进和依法行政。受理关于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批评和建议 100 余起,根据调处情况,对 2 人实施效能告诫, 6 人进行通报批评。四是维护稳定。首先,民生热线为群众提供一个“说理”平台,群众遇到难事、烦心事,有“说话的地方”,通过热线倾诉,群众的火气得到宣泄、问题得到解决,有效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拖成信访问题,充分发挥热线社会稳定“缓冲器”、“防火墙”的作用。其次,民生热线具有一定的信息资源优势,现在区内一旦出现苗头性、倾向性以及突发性问题,反映在民生热线,就是某类问题受话量的骤然增多。对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使他们能够事前介入、提前化解。五是辅助决策。定期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形成专报、呈阅件报区领导参阅;形成专题通报报相关部门,为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热线开通以来, 共编发专报 69 期,呈阅件 20期,通报30 期。
◆ 河口区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河口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是河口区廉政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河口区纪委监察局、河口公安分局策划构思,依托河口区看守所建设。该基地设有一区三厅,可供百余人集体接受教育。其中,惊醒厅涵盖了“把握人生路、慎用手中权、算好七笔账”三个部分,着力通过讲述腐败分子堕落的人生轨迹,提醒党员领导干部要算好政治、经济等七笔账。思悟厅主要通过在押犯人的现身说法,同时配以富有警示教育作用的长卷,体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寓意。感受区主要是通过视频观看在押犯人现场,使党员干部亲身体会到“押进看守所、行为受限制、生活不自由”的悔恨交加复杂心情。严究厅则主要通过廉政谈话、廉政提醒等方式,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真正做到慎独、慎权、慎微、慎交。基地的建成使用,不仅给人以临身感悟的真实、现身说法的警示、置身感受的警醒、省身匡正的启迪,发挥监所这种特殊警示教育资源可使领导干部亲身体验因“一念之差”而与自由“一墙之隔”巨大反差的积极作用;不仅使参观者自始至终都置身于浓厚的警示教育氛围之中,更在全市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中开启了在看守所建基地的新尝试和新探索。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自 2011年建立投入使用以来, 已组织安排各类参观 80 余批次, 教育干部群众8000余人。
◆让组织放心 让群众满意扎实开展“两评一树”活动
在市委部署的“两评一树”活动中,区纪委、区监察局始终坚持“讲普通话、唱河口戏”,切实做到市委要求不走样,河口实际结合紧,推动发展切入深,具体环节抓得实,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中央电台、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河口区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
一、兜心兜底,向群众汇报
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源于群众信任和参与。区纪委、区监察局把赢得群众信任、吸引群众参与作为基础任务来抓,贯穿各个阶段,配套设计载体,兜心兜底向群众汇报,与群众沟通。一是深入动员,主动汇报。在农村,向每户村民印发“两封信”,镇街党委印发一封,说清“两评一树”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让群众清楚如何行使民主权利;村“两委”印发一封,通报“两委”班子的工作成绩及问题,表明接受评议的诚意。在机关,按职能向管理服务对象印发“两单一书”,即工作业绩报告单、历年考核成绩单和接受评议承诺书,让群众掌握各个单位干了什么、干得怎样、是谁干的,点上充分了解, 横向有个比较, 纵向点拨进度。 全区共印发“两封信”7000 封、“两单一书”3000 余份。 二是自查自评,郑重承诺。开展“访千户、求真见、作承诺”活动,各级班子和干部“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带回问题”研究计策、公开承诺。同时, 通过网站、热线、电视平台,在线接受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32 个部门负责人轮流“上镜”公开承诺,设立“金点子奖”、“挑刺奖”,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各级共走访群众6000 余户,征求各类意见建议 1522条,作出承诺 971项。三是触及灵魂,深入讨论。每个班子、干部都围绕“职位设置为什么、公仆应该干什么、优劣标准是什么、威信高低凭什么、进退留转靠什么、为官一任留什么”开展了“六问”大讨论,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形成了述职述德述廉报告,并以不同形式面向社会公布。通过搭建一系列沟通平台,群众对各级班子、干部工作和作风总体上有了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理性的评价标准和导向,为有效行使评判权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实心实意,请群众评判
让群众评判是保障群众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环节。切实规范形式和内容增强评判的客观性,严密组织程序增强评判的影响力,强化结果运用增强评判的权威性,让干部真正明白群众手里掌握着监督权、评价权,并直接影响着干部的进退留转,从而督促干部为民办好事、发展干实事、干净别犯事。一是细化评议内容。广泛开展写实性问卷调查,根据民意充实细化评议内容。对村干部评议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关注点、兴趣点,以议事决策、村财使用、低保救助等为评议重点,以问话形式设计票样,如村里花钱知不知道,花的合理不合理,公开没公开等,使评议内容更加朴实易懂,贴近农村实际,让群众敢说真话、道实情、真评真议。对机关和干部评议以促进发展为导向,确定了“三大行动”、群众工作、决策落实以及是否具备与推进实施“黄蓝”战略相适应的思想境界、能力水平等 18 个方面的工作、作风评价内容,尤其加大了富民强村、重大项目、便民实事等内容的分值比例,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二是规范评议程序。评议前,对评议标准、参评人员等情况进行公示;评议中,严格审核评议人员名单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每个评议大会都有区、镇(街)工作组现场监督和指导,群众当场质询,干部当面答复、承诺,评议全程公开透明,保证群众意愿能真实反映出来;评议后,委托第三方独立汇票,对梳理汇总的群众意见、建议和评议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全区一万多名群众对6 个镇街、89 个部门单位和177个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了评议, 评议成绩全区进行排名和通报, 并向区换届办公室反馈,纳入区委、区政府2011 年度综合考核, 为组织上选人用人、配强班子,把握换届节奏、考察工作实绩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村级评议,在启动换届程序前全面完成,评议结果通报到每家每户,供换届投票时参考,有 82 人因群众满意率低在换届中被调整,评议结果与换届结果基本吻合,群众意见得到充分体现。
三、立说立行,让群众满意
活动集中开展,机制要长期管用,“让群众满意”才是最终的落脚点。为此,着力督促各级班子查摆问题、承诺践诺,并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狠抓整改落实。认真梳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实行台账管理,严格销号,限期整改。 各级为群众办实事 300 余件,解决群众难题2000多个。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比招商引资成效,看谁引进大项目多;比重点工作推进,看谁破解难题多;比为企业服务效果,看谁解决问题多;比宗旨意识牢不牢,看谁为群众办实事多,激发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确保整改实效。二是强化配套措施。将“两评一树”活动作为统领全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主线,狠抓各项任务落实。针对班子、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望闻问切”的办法,在全区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廉政健康体检”行动;交换角色体验“执行力”,分批安排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亲自”到其他部门为企业代办具体手续;对群众关注的行政收费、罚没事项,结合全省党务公开联系点工作,一律实行“清单式”公开,并定期邀请服务对象代表上门质询。三是开通民生热线。实行“一号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理”的运行模式,在全区广泛叫响了“民呼我应、民需我助、 民忧我解、民愿我为”和“需要任何服务与求助,请拨3612345”的口号,建立了“首席代表、首接负责、首长直办、首办成例、油地联动”五大机制。热线开通以来,日均受理 150件次,全区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20%,诸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农村分户等一大批多年来解决不了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着眼农村发展改革稳定,整合村民理财小组等各类议事机构,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全区农村建立了“村务票决、双向承诺、全程代办、村财区审、勤廉双述”等配套制度,有力地提升了村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水平;着眼于改善发展环境,在全国首创机关效能“110” 监控平台,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定期开展“百家企业评部门”、“政企面对面恳谈”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创新党务公开机制,增强组织凝聚力
河口区作为全省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树立了“联系点就是试验点、创新点,就是示范点、闪光点”的理念,确立了“政务联动、机制配套、保真保全、形成互动、务求实效、力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务政务一体推进、组织运作整体谋划,注重发挥公开的综合效能、互动效应,形成“公开内容全方位、公开各方真互动、公开形式多样化”的工作格局,全区394 个基层党组织率先在全市全部实行党务公开,公开覆盖率达100%,党务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准确把握公开内容。区分区委、镇街、区直、村(居) 、企业五个层面,将公开内容细化为24类120项具体内容,突出重点项目、土地整理、选人用人等敏感问题的公开,做到标准统一、内容全面。二是探索多元公开形式。 重点打造“一网二询三线四平台” ,“一网”即建立“给力河口”廉政网,设置“纪委书记,我有话说”、“听证台”、“回音壁”等互动栏目,突出互动、监督、举报功能。 “二询”即每月25日为公开日,30 日为质询日,安排专人公开信息、解疑释惑。2011 年,共征求“点题”事项 2450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80 个。“三线”,即民生热线、纪委书记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四平台”,即固定公开平台、滚动显示平台、触摸查询平台和网络点击平台。各试点单位设立公开栏,多数单位同时设置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新建网站11个,公开信息1.5 万余条。三是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建立目录管理、预公开、大集公开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实行归口负责制、“点题”公开制、监督考核制等机制制度,并把党务公开纳入全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考核。对重点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办公室每月下达《公开清单》,并盯上检查,确保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真公开、全公开、及时公开。2011年,全区共发放“内容清单”70份、“进度清单”34份、“责任清单”7份,查摆整改问题 60余项。
◆ 做细做深风险防控, 增强问题防控力
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突出河口特色,提出“规范运行、权力制衡、提速效能、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按照“要准、要精、要严、要管用”的标准,强力推进。规范运行方面, 2011年各部门、 单位梳理汇总职权目录 13 类 2033项, 制定流程图932张, 内部机构职责更明析,程序更严谨,运行更有章法;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一件事一件事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最大限度的压缩部门自由裁量空间,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权力制衡上,凡过去为一个股室决定的事项,一律实行另一股室把关,实现权力有效制约。提速效能上,通过精简事项、压缩时限,从而弥补权力制衡所带来的效率问题。公开透明上,抓住敏感点、关键点,将处罚、收费、招投标评标评票等事宜全部进行“清单公开”。廉政风险点的查找和监管上,突出少而精、深而细、切实管用,廉政风险防控作用得以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