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25&run=1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一年,更是“港区一体”统筹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统筹考虑与东营港的空间布局、产业协作、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等重大问题,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5.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2.14亿元, 增长23.7%; 第三产业增加值63.49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为6.18:55.55:38.2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年底提高1.0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9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78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 农业总产值6.76亿元, 增长0.8%;林业总产值0.50亿元,增长2.3%;牧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8.4%;渔业总产值8.09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4.4%。
粮食种植减少, 棉花面积和产量较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564亩,比上年减少1830亩;粮食总产量1.5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497亩,增长1.4%;夏粮总产量6429吨,增长2.2%;秋粮播种面积21067亩,下降9%;秋粮总产量8854吨,增长11.4%。全区棉花种植面积37.41万亩,增长30.1%,棉花总产量(皮棉)28430 吨,增长82.6%。
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完成造林面积30360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965亩,比上年增长185.6%。按林种分,防护林面积39580亩,占97.4%;经济林面积780亩,占2.6%。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区猪存栏16.81万头,牛存栏3.77万头,羊存栏19.02万只,家禽存栏182.7万只;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9.15万头、1.59万头、18.7万只和58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51万吨,增长13.6%。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加 0.58万吨,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74万吨,增长4.4%;淡水产品产量1.86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5579公顷。 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完成总产值5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1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9.27%,比年初提高7.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16.5%;重工业总产值470.0亿元,增长48.9%;轻重工业结构比例11.3:8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72亿元,增长49.0%;利润34.52亿元,增长56.9%;利税61.49亿元,增长47.1%。
建筑业稳步增长。 全区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本年签订合同额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完成总产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竣工产值15.5亿元,增长5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6平方米,增长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11亿元,增长2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3亿元,增长12.6%;第二产业投资101.81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51.0亿元,增长29.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9.1:60.6:30.3。
房地产投资增势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076万元,比上年下降10.0%;房屋施工面积36.22万平方米,下降52.2%;房屋销售面积19.27万平方米,下降59.1%;商品房销售额60953万元,下降45%。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亿元,增长17.3%。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28.01亿元,增长18.2%;乡村市场零售额2.69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546万元,增长25.6%;零售业零售额24.3亿元,增长17.2%;住宿业零售额2985万元,增长43.2%;餐饮业零售额5.48亿元,增长1 5.7%。
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886万美元,增长34.2%;其中出口7070万美元,增长71.1%;进口1816万美元,下降27.0%。实际利用外资1661.8万美元,同比增长4.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货运总量1076.5万吨,增长49.2%;货运周转量114850万吨公里,增长49.1%;道路客运量212.5万人次, 增长48.6%; 客运周转量13140万人公里,增长48%。农村公路投资8793万元,新建农村公路 10.7公里、改建农村公路7.7公里。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1858.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省道125.23公里,县道57.2 公里,乡道191.3 公里,专用公路426.87公里,村道1057.8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0.89公里,二级公路144.05公里,三级公路74.11公里,四级公路1619.35公里。
通信业平稳发展。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35.36万户,增长6.7%;固定电话用户数2.87万户,减少25.0%;互联网用户数3.54万户,增长0.1%。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4家;星级宾馆4家,星级餐馆8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新增1个;新增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个。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8万人次,增长16.6%;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增长17.3%。2011年,河口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区”称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268698万元,增长1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248万元,增长31.1%。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24422万元,增长25.3%,其中,教育支出20742万元,增长33.7%;农林水事务支出25262万元,增长24.8%;医疗卫生支出12251万元,增长15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5万元,增长6.1%;科技支出1529万元,增长0.9%。全区国地两税收入17.07亿元,下降13.3%。其中,国税9.92亿元,下降31.0%;地税7.15亿元,增长34.7%。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 年末, 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15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8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亿元。其中,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余54.10 亿元,较年初增加12.9 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74亿元,较年初增加1.74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1亿元,减少11.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8亿元,增长6.52%;人寿险保费收入2.83亿元,下降16.76%。全年赔付额0.90亿元,增长5.88%。 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46亿元,下降17.86%;人寿险赔付额0.44亿元,增长51.7%。
八、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全区现有幼儿园36所、小学9处、初中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2处、 职业学校1处、 普通高中1处;在园幼儿3229人、小学在校生8917人、初中在校生4707人、 高中在校生2890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73人。全区现有教职工1266人,其中专任教师987人。 全区有1所“省级规范化学校”,8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保持在100%和98%以上。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区考核验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项, 已争取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氮化防腐油管”、“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升液管的研制”等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创新基金计划。专利申请量330件,专利授权量193件。山东汇海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开发了“去甲氨噻肟酸乙酯”、“头孢吡肟”等近10项新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全区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87人。全区新增首批“黄河三角洲学者”人选1人、“东营市创业创新奖”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首席技师”2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技师”1人、市级“乡村之星”2名,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4名、东营市首批特级教师2名。 成立了“河口区优秀人才联谊会”,招募会员36人,主要包括享受省、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各界学者、企业家等优秀人才。
九、文化、广播、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协调发展。2011年末,全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民间艺术团体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家,在全区178个行政村放映电影2136场。举办了油地军港“闹元宵”大联欢、“魅力河口”元宵灯会展出大型花灯42组,受到了群众好评;组织2011广场文化艺术节,为广大群众奉献了21场精美的文化大餐;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红书伴你行”图书展销会、“红色电影展映周”等庆祝活动精彩纷呈。与孤岛镇联合举办黄河口槐花笔会,结集出版了赏槐花专刊;承办了“山东河口??湿地风情”全国摄影大展;山东快书《儿子,你真棒》被省文化厅列入山东省备战第十六届“群星奖”重点打造作品,获东营市社会文化创新优秀作品特别贡献奖;书法作品《雪堂印稿》被中国文联授予“第三届齐白石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四届泰山文艺奖”。
广播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达到为100%,有线电视用户(不含油田)1.6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0.12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山东省象棋团体锦标赛,组队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暨黄河水城龙舟比赛、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东营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共获得市级以上银牌2枚,东营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台球比赛第二名,“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暨黄河水城龙舟比赛第二名。组织了全省“百千万”体育竞赛河口区预赛,挂牌成立“河口区全民健身中心”,举办了全民健身月活动和“全民健身日、国民休闲会”趣味运动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6家,其中医院6家、卫生院3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家、卫生室12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家,个体诊所54家。卫生技术人员1381人,其中含医院877人、卫生院55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1人;其中含执业医师476人、执业助理医师56人、注册护士549人。卫生机构床位1044张,其中含医院868张、卫生院55张。全区乡镇卫生院3家,床位55张,卫生技术人员55人。全区乡村医生221人。
十、城市建设、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投资6.35亿元,实施重点工程和便民实事。2011年新增黄河路西延、花园路建设、河祥路西延道路长度5180米。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新增住宅面积3.09万平方米。面向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收购24套作为廉租住房保障房源。全区以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为主,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为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日趋完善。
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河口区经济适用住房报名181户,审核通过157户,现已公示完毕,准备分配到户。对55户发放首批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8.1万元;第二批受理报名85户,审核通过76户,正在公示;实物配租房正在进行房屋改造,共报名122户,审核通过112户,待改造完成后进行分配。公共租赁房已完成主体框架建设。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环境监测站1个。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个,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300万元。河口区已建成水、气自动监测点8个,目前河口污水处理厂已达到一级A标准, 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将中水全部调入环城水系作为景观用水,中水回用率达100%。
生产安全事故全面下降。201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91起、死亡20人、受伤93人、直接经济损失31.18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5.5%、4.8%、30.4%,受伤人数同比上升13.4%。杜绝了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类安全生产指标均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进度内。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 年末户籍人口215640人, 其中, 地方人口103738人, 油田人口111902人。全区年末暂住人口34 185人。全年出生人口1528人,人口出生率7.09‰,死亡率3.15‰, 自然增长率3.9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14.9:100。年末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9.0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0元,增长15.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530元,同比增长12.5%;人均经营净收入657元,同比增长160.8%;人均财产性收入1188元,同比下降13.8%;人均转移性收入4367元,同比增长23.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16.49元, 增长0.6%。 其中, 食品类支出1565.1元,增长10.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8%。城镇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1.4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9787元,增长20.0%;其中: 人均工资性收入2422.5元,同比增长40.3%;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6725.6元, 同比增长12.7%;人均财产性纯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20.7%;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07.5元,同比增长1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87元,增长20%,其中食品类支出1871.52元,增长14.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1.8%。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8.04平方米。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64:1,比上年缩小0.114倍,呈连续缩小态势。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86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2411人次;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9525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70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34342人, 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1677 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1314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33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012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分别上调到 1417.95元和600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 (GDP)、各产业总产值、
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从 2011 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提高到 2000万元。 4、从 2011 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 50 万元提高到500 万元, 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5、从 2011 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统计采用新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