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23&run=13

【气候评价】一、2011年气候概况和特点。2011年(1~12月)河口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13.1℃, 较常年偏低0.1℃,年极端最低气温-13.3℃,出现在1月16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5.8℃,出现在6月30日。终霜日出现在4月3日;初霜日出现在11月20日;无霜期230天, 较常年偏多5天。年总降水量576.8毫米,较常年偏少40.9毫米。全年大雨(日降水量≥25毫米) 日数7天,日最大降水量64.8毫米(5月9日)。2011年日照时数2466.8小时,较常年偏少334.0小时。
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低,降水量略少,光照时数偏少。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中期出现阶段性低温且低温持续时间长,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晴天日数较常年偏少,光照不足;春季气温略高但冷暖分布不均,降水量正常略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多;夏季气温正常,降水正常略少,受降水分布不均影响造成各时段旱涝不均,干旱、雨涝、雷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日照时数偏少;秋季气温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多,阴雨和雾霾天气较多,日照时数偏少;年末(12月)气温偏低,降水、日照偏少。
2011年大部时段气象条件基本正常,但个别时段出现的雨涝、冰雹、高温、干旱、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综合评价2011年度河口区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属于一般偏下年景。
二、四季气候特点及影响评价。
(一) 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平均气温 -1.8℃,较常年偏低0.9℃。2011年冬季各旬平均气温除1 2月、2月上旬外,其它各旬气温均比常年偏低,极端最低温度-13.3℃(2011年1月16日),比常年极端最低气温偏高2.0℃。季降水量17.4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10.2毫米。季日照时数583.0小时,较常年平均值偏少20.3小时。
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平均值偏少,特别是自11月份以来,降水持续偏少,从2010年12月1日到2011年2月20日, 全区仅有降水4.2毫米,造成大面积干旱严重;虽然最低气温未超过历史极值, 但从2010年12月中旬至2011年1月上旬,整个冬季气温持续偏低,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二) 春季:(3~5月)平均气温13.5℃,较常年偏高0.2℃。季降水量97.7mm,较常年偏少10.4mm。春季日照时数802.2小时,较常年偏多33.0小时。
春季气温偏高,4月下旬前无有效降水,造成旱情持续加剧,4月下旬以后,降水偏多, 特别是5月上旬,出现一次暴雨过程,5月中、下旬降水较常年偏少。3月份日照偏多,4、5月份日照偏少。综合评价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和棉花苗期生长不利。
(三)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1℃,与往年持平。季降水量335.1mm,较常年偏少15.2mm。 夏季日照时数617.6小时, 较常年偏少172.8小时。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5.8℃(6月30日)。
夏季降水前期(6、7月)偏少,8月份略偏多,降水较为集中,7月、8月各出现一次暴雨天气,造成了农作物受灾严重。
(四) 秋季:(9~11月) 平均气温14.8℃, 较常年偏高0.6℃。 秋季降水量115.5mm,较常年偏多31.1mm。秋季日照时数513.0小时,较常年偏少138.0小时。
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光照不足,对秋播墒情和棉花裂铃及摘拾较为不利。
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1年河口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雾、干旱、雷暴、暴雨、积雪、道路结冰和大风降温等,对人民生活与各行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大雾:全年出现大雾日数15天,较去年同期偏多67%,出现最小能见度为60米的大雾。 主要在10、12月份(各5天)、2月份(3天)。大雾天气造成交通堵塞,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给人们的出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在各次大雾天气来临前,河口区气象局及时发布大雾预警信号,并向公众提出防御指南,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
2.干旱:河口区自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下旬日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9成以上,致使全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造成全区受灾人口3.81万人;小麦受灾面积1276.7公顷,成灾面积725.4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409.14万元。由于河口区采取城乡集中供水,未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3.降雪:2011年2月27日全区普降暴雪,平均降雪量12.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为6厘米; 2011年12月8日全区范围出现降雪,平均降雪量7.3毫米,雪深2厘米。全年积雪日数8天, 对交通安全、户外活动造成严重影响。降雪开始前,河口区气象局及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并向公众提出防御指南,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
4. 霜冻:2011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终霜冻日期(地面最低温度≤0.0℃的终日)出现在4月3日, 比常年偏早;秋季初霜冻日期(地面最低温度≤0.0℃的初日)出现在11月20日,较去年偏晚23天,此期间内各类农作物无冻害现象发生。
5.雷暴:4月23日,河口区出现第一声春雷,较去年提前3天。全年雷暴日数共有24天, 其中春季4天,夏季20天。雷暴天气发生时常伴有大风、强降雨、雷电等现象,对安全生产造成巨大隐患。2011年,河口区气象局加强对社区、学校等建筑物和加油站等的防雷电安全检查,并在雷雨天气来临前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号,全区没有雷电灾害出现。
6.暴雨:2011年夏季日降水量≥50.0mm的暴雨日数有3天,比历年平均值偏多1.2天,分别出现在5、7、8月份。
7. 扬沙:2011年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4月15日,各镇街均出现扬沙天气,最小能见度降至3千米左右, 城区天空呈现土黄色,高、低空能见度大大降低,空气质量随之下降。
8. 冰雹:全年共出现冰雹天气6次,其中春季2次,夏季4次。由于区人影办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组织人工防御,全部化雹为雨,未见雹粒。防护区内未见冰雹灾害。
9. 高温:2011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共有5天,较上年偏少10天,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35.8℃,出现在6月30日。
10. 连阴雨:8月6~16日,全区出现较大范围连阴雨天气,持续阴雨天气造成同期内气温偏低,导致各类作物生长发育期较常年推迟,同时造成部分农田出现因含水饱和造成的渍涝现象,高湿寡照导致棉株之间通风透光不良,使棉花蕾铃脱落增多,部分镇街遭受不同程度雨涝灾害。据民政部门统计,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全区直接经济损失11141万元, 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0667万元。另受9月11~15日连阴雨天气影响,初秋部分时段气温持续偏低,光照时数偏少,部分农田出现渍涝,导致各类大秋作物成熟期延迟,棉花裂铃吐絮受到不利影响。
11. 大风:全年出现大风日数为2天,主要出现在春季。3月14日,全区出现大风天气,瞬时最大风速达19.5米/秒,大风造成义和镇4个村56个大棚不同程度的受损,受灾人口80人,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
四、2011年气候条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1、气候条件对小麦的影响。
播种至越冬: 2010年河口秋季降水较历年同期平均值严重偏少,对小麦的播种和出苗比较不利;冬季出现了阶段性低温寒冷天气,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但冬季降水量较常年严重偏少,造成秋冬连旱,不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
返青到孕穗: 进入2011年3月份以后,气温回升明显、日照偏多,但无有效降水,对麦苗生长发育不利,经过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共同努力,全区农田大部分进行水浇灌溉,使得小麦生长不受影响。
抽穗至成熟:小麦进入抽穗期后,气温转入正常,光照充足,对小麦生长较为有利。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对小麦孕穗生长较有利。进入5月份后,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多,无干热风危害,对小麦开花受粉及灌浆成熟比较有利。6月份气温正常,中下旬出现高温天气,但降水偏少,对晚熟品种基本未造成影响。
从2011年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来看,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充足,为河口区2011年小麦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2、气候条件对棉花的影响。
苗期: 4月中后期是棉花适宜播种期,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致使部分地区欠墒播种或推迟播种, 但进入5月后,随着气温回升,降水条件转好,棉花苗期生长情况较好。
蕾铃期: 6月中旬以后,棉花开始进入现蕾期,需水量加大。前期大部时段气象条件对棉花现蕾开花较为有利,给棉花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但受7~8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棉田旱涝不均现象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和雨涝,对棉花花铃期发育不利。
吐絮期:进入9月份以后,全区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发育不利。2011年初霜冻日期出现在1 1月20日, 比常年偏晚,有利于棉花裂铃吐絮。11月份,全区气温偏高,光照偏少,总体对棉花后期成熟采收有利。
综合分析评价2011年棉花全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对棉花的影响:苗期气候条件较好,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较为有利;在棉花生长期气温正常,暴雨洪涝等降水对棉花蕾铃期的生长较为不利;吐絮期前期气温、光照条件不好,后期气温较高、但光照偏少,总体有利于棉花的采摘。
五、气候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气候与交通。
受大雾和降雪天气影响,2011年有多个时段高速公路被迫封闭,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大部季节出现的大雾天气,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时最小能见度仅有60米,致使高速公路一度全线封闭,交通安全受到威胁;冬季出现的雨雪天气,使交通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道路积雪或结冰现象,出行车辆行驶困难,部分路段交通堵塞,事故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针对上述各类天气情况,在每次天气过程来临前,气象部门及时发布相应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通过广播、12121气象电话、电子显示屏、气象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向社会发布,同时向公众提出防御指南,最大程度的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
2.气候与生活。
受春季扬沙、浮尘、大雾等天气影响,城区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同期受天气转暖影响,肠道疾病、皮肤疾病就诊人数增加。
夏季出现高温天气频次较多,高温天气对市民外出活动和室外建筑生产造成影响,空调、制冷等用电负荷急剧增加,但同时也“热”了夏凉经济,西瓜、啤酒、冷饮等热销,凉席、风扇、空调等热卖,快餐生意火爆,游泳池人群也明显增多。
3.气候与旅游。
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大部时段天气晴好,适宜旅游观光。期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东营港等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假日消费市场也倍受青睐,餐饮、住宿、购物、健身、娱乐等相关行业的消费上升,家庭自助游、自驾车游数量也较平时有所增加。
(六)气候预评估及对策建议。
(一)2012年2月及春季气候预测。
预计2012年2月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少;平均气温0.0~1.0℃,大部地区正常略偏高。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70~90毫米,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多;季平均气温13.0~14.0℃,大部地区正常略偏高。
(二)对策建议。
1.冬季时有寒潮、大雾和降雪天气影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特别是春运期间的管理,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信息,确保生活安全。
2.入冬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海上养殖、石油生产和码头、堤坝建设等部门需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动态,确保海上生产安全;同时沿黄各县区也需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黄河凌汛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3.加强冬季麦田管理,可适时追施冬肥,增温保墒,防止冻害,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做好棚室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增光、保温、降湿等措施,并注意在强冷空气到来前覆盖防冻和大棚加固。
4.冬、春季节空气湿度小,火险等级高,要加强城市、森林防火工作,消除隐患,保证生产生活安全。

【河流水系】河口区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为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神仙沟、新卫东河等7条河流,控制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占到全区总面积的90.9%。其中,潮河为东营市与滨州市的界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等皆为入境河。
一、马新河
马新河发源于利津县坡庄村北, 经沾化县进入河口区, 在新户镇西入渤海,全长55.6公里,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辖区内河道长度22公里,该河同时兼有防洪、排涝、防潮之任务。七十年代原惠民地区按鲁北滨海区“64年”雨型排涝、鲁北滨海区“61年”雨型防洪对该河进行了治理。现状河道底宽为14~28米,河底高程1.9~-1.12米(1956黄海高程系,下同),排涝流量为18~6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30~105立方米/秒。
二、沾利河
沾利河发源于利津县大李村北,在河口区郭局村北入渤海,全长60.7公里,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 辖区内河道长度25公里,该河同时兼有防洪、排涝、防潮之任务。七十年代原惠民地区曾对该河进行了治理,治理标准排涝按鲁北滨海区“64年”雨型,防洪按鲁北滨海区“61年”雨型。现状区内河道底宽为8~24米,河底高程为2.48~-1.29米,排涝流量为6.0~7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12~130立方米/秒。
三、草桥沟
草桥沟发源于利津县北岭乡永阜村南黄河大堤下,在新合村北于东干流汇合,在劝学村北入渤海, 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472平方公里。辖区内河道长度24公里,该河为防洪、排涝河道。七十年代原惠民地区对该河进行了治理,其设计标准为,排涝按鲁北滨海区“64年”雨型,防洪按鲁北滨海区“61年”雨型。区内现状河道底宽为15~30米,河底高程1.85~-1.58米,排涝流量为10~80立方米/秒,防洪流量为20~150立方米/秒。
四、挑河
挑河发源于利津县付窝乡薄扣村,向北经渤海农场、河口区政府所在地,在刁口乡西北注入渤海, 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辖区内河道长度约24公里,该河排涝设计标准按徒骇河“64年” 雨型。现状河道底宽为38~40米,河底高程1.58~-0.48米,排涝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
五、神仙沟
神仙沟是六十年代末期,胜利油田利用原黄河故道进行开挖、疏浚而成,原河道全长38公里。胜利油田1996年于该河上游沿河筑堤,利用18公里河道建成了神仙沟水库,则原神仙沟支流红旗沟加上原神仙沟下游20公里剩余河道统称为神仙沟,全长50.3公里,流域面积243.5平方公里。 该河主要承担孤岛镇、仙河镇、济军生产基地及滨海区油田的防洪排涝任务。该河支流新卫东河河长24.7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是孤岛镇、仙河镇的唯一排水河道。河道底宽20~40米,河道排涝流量为15~60立方米/秒。
【海域】河口区濒临渤海,海岸线东起桩三,西至顺江沟,全长214.12公里,占东营市海岸线长度的51.9%, 主要由天然海岸线和目前形成的人工海岸线组成。区内海域面积广阔, 浅海海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沿海滩涂荒碱地567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县区之一。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初级生产力高,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 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 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类生产区。河口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是全国海上油气主要开发基地;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全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渔业、土地、油气、盐卤、港口等丰富的资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