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108&run=13

【概况】 河口区农业局内设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农业产业化股4个行政股室,下设芦苇开发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管理局2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植物保护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土壤肥料工作站、 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6个股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额61人,其中,机关编制10人,事业编制51人。2011年底,在职职工共计57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25人。201 1年,河口区农业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各项惠农政策,按照省、市、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发展,围绕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融合和港区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构建“一带两园四基地”现代生态农业新格局为核心,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农业增加值实现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44元,同比增长17%。全区棉花种植面积47.63万亩, 完成籽棉产量8.7万吨;全区芦苇面积保持在40万亩,完成总产量17万吨,实现产值8500万元。

【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区、镇(街道)充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和办事机构,做到机构、职责、人员、经费“四落实”,实现组织机构健全、专职队伍稳定。(2) 加强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一是治理农业生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乱收费,清理和取消农业用水、用电等生产性费用中的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规范农村用水和用电收费办法,逐步推广按照计量收费,纠正按人头分摊水费、电费的不规范行为,严禁向农民以经营服务的名义变相加重农民负担。二是治理农村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规范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收费办法,制止学校在“一费制”外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以及面向农民的乱集资、乱摊派行为。三是治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加大对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力度;四是治理征地农民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开展征占农民土地合理补偿的专项治理。认真组织专项检查,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五是全面落实农民负担监督卡和信访举报制度。全区统一使用和发放省减负办统一印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农民应承担的费用一律填写到农民负担监督卡上,有效遏止“三乱”现象的发生,在农民负担监督卡上公布各级监督举报电话。区减负办设立信访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接待农民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处,并及时上报,做到案案有结果,件件有回音。2011年,全区没有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 (3)落实“四项制度”。一是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把涉农收费政策向社会公示,增强涉农收费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价目表等形式,将村的所有收费及价格公示,并同时公示收费的文件依据、项目名称、征收标准、对象范围、举报电话等内容,防止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和搭车收费。二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一费制” 收费办法。实行收费卡制度,将国家规定的“一费制 ”收费范围和标准,全部登记在收费卡上。三是全面落实农村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河口区严格执行农村订阅报刊经费不超过800元的规定, 压缩村级订阅报刊的费用。没有发现订阅报刊经费超过800元的村;四是全面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河口区完善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区、镇、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并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有效机制。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村财乡管、联村会计、核算中心”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财务管理机制。 2011年, 河口区探索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1)突出抓资金代管率和代管质量。(2)重点抓对农村财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个别村的财务区站进行重点审计,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理。(3)财务公开。实行村级民主管理, 密切干部群众关系。河口区统一规定每月8日为财务公开日,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财务事项全部公开,公开内容要求统一、完整、清晰、准确,严禁变相、漏瞒收支事项。(4)定期指导。每月定期指导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对各村收支进行理财,坚持民主理财原则,每村选出3~5名群众威信高,有一定会计知识的村民代表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对不合规定或不合理开支予以退回,严禁入账。 (5)建立监督和反馈制度。对公开内容不合规定的村,按规定时间整改财务公开榜,并指导监督张贴到公开栏内。财务公开后的第五天为财务反馈日,村有关干部、理财小组负责人负责对村民的提问进行解释,村两委、理财小组对反馈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整改措施, 限期纠正。(6)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2011年重点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日常工作中用到的业务类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培训,提高全区农村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1年,河口区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山东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宣传力度,抓好各项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针对部分镇(街道)、村存在的承包问题,按照既依法办事,又切实可行的原则,对落实土地承包法政策不到位的村进行稳妥处理,并要求有关镇(街道)、村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农作物换茬时机,制定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二)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 建立健全信访接待、 查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2011年共办理土地承包信访案件3起,没有出现被省、市通报的案件,处结率100%。建立起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网络,各镇、街道普遍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三)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的有关规定,为农民自愿、依法流转承包地提供规范管理和有效服务。 借鉴滕州经验,在4个农业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大厅,在区站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制定《河口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实施方案》,与林权制度改革结合。(五)对各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4个农业镇171个村的汇总分类, 全区一类村75个, 占总村数的43.86%,二类村56个,占32.75%,三类村40个,占23.39%。一类村所占比例较大。(六)政策宣传。印发“河口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试点方案”,下发“关于换发、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户承包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逐项核实统计,张榜公布,做到“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依法逐户登记。

【农村能源建设】
(一)2009年沼气国债项目。截至2010年10月底,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户,并按照“一池两改”的标准,对厕所、厨房进行相应的改造,项目总投资640万元,涉及全区4个镇、街道的46个村2000个农户。其中,新户镇760个、义和镇584个、河口街道340个、六合街道316个。
(二)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项目。2011年,以国债项目村为依托,新建5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均达到“六个一”的建设要求,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5万元,项目已达到验收标准。
(三)市级农村沼气项目。2011年,全区在完成沼气国债项目的同时,认真做好市政府下达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 一是完成1000个沼气池建设任务,其中新户镇372户、 义和镇157户、河口街道220户、六合街道251户。项目共涉及15个村,获得市级项目补贴资金100万元。 二是完成秸秆沼气项目。全区共发展秸秆沼气1000户,其中新户镇1 62户、 义和镇298户、河口街道305户、六合街道235户。项目实施以村为单位,每个项目村不少于60户。 秸秆沼气项目是从2010年4月开始实施,到10月底完工。秸秆沼气项目受季节限制, 至10月底完成,主要利用的是玉米秸秆。每个农户准备好400公斤农作物秸秆,由各服务网点派出技术人员对秸秆进行粉碎、堆沤,堆沤好后,服务网点派人负责填料。 项目通过市级验收,拨付市级补助资金4.8万元;三是沼气合作社建设情况。 新建一处沼气合作社,应沼气池建设户的意愿,义和镇组织3个沼气池专业施工队伍, 组建义和镇胜通沼气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2010年3月成立,按照“五统一”管理原则开展工作, 共培训46次,培训人员1200余人,为584户社员统一购置牛粪,共沼气用户开展出沼渣320余次。拨付市级补助资金5万元;四是建设了一处秸秆生产食用菌示范基地。河口区新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玉米秸秆和棉花秸秆栽培食用菌,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2100多吨,推广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减少秸秆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该示范基地通过市级验收,拨付市级补助资金15万元。
(四) 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利用。在义和镇三合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台,每户给予500元补助,赢得建设户好评。
(五) 沼气安全生产和沼气技术培训。(1)沼气安全生产。与每个沼气项目镇、街道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镇、街道搞好沼气安全生产。沼气安全生产作为每次沼气培训必讲内容,通过宣传讲解,提高沼气户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011年,沼气培训办到镇、办到村,共开展沼气培训班10期,共培训486人次。 2011年,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争取《河口区2010年市级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河口区2010年村级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其中省级以上资金50万,市级资金214.8万,共254.8万元。

【“三网”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2011年下半年,全区“三网”绿化工程累计投资1999.9万元,共动用土石方126.42万方,新建林地面积1182.88亩,绿化面积751.37亩,植树27.03万株。其中,实施义新路、滨孤路、东滨路、顺河路、海昌路、海宁路等17条40.83公里路域绿化;在义新路、滨孤路等骨干道路节点新建景观工程8处,动用土石方10.64万方。实施草桥沟、生态河、郭河等3条5.27公里水系绿化,推进郭河1万亩、西崔1万亩等2个“三网”绿化示范区建设,动用土石方91.74万方,发展经济林535亩。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构建“一带两园四基地”高效生态农业新格局,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四大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闸蟹养殖发展到3万亩、 海参养殖发展到8.5万亩、建成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76个,总投资5亿元的澳亚集团万头奶牛牧场即将建成。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 二是培育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5家。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全区拥有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55个、 绿色食品2个、 有机食品4个。四是实施富民工程。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培植各方面典型,发挥模范引导作用,发展各类专业村69个,其中冬枣专业村30个、畜牧养殖村15个、渔业村9个、特色林果种植村15个。
备注: 2011年新增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2011年福香荷莲藕和新泰黑花生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三)农民致富能力增强。一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年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的活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4020人。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引进农业实用技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建设工程,重点做好农产品抽检工作,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滨孤路、义新路等骨干道路绿化提升,打造精品工程。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完成潮河疏浚治理、马新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神仙沟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六合街道西崔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三是加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7处,新建农村住房8952户,改造农村危房1948户。
(五)农村各项改革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建成区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6个,实施土地流转3.6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3万亩。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精细化管护模式,重点推广公司承包、大户承包、专业承包和个人承包四种模式, 现已签订林木承包合同999份,涉及土地5456亩。三是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上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
(六)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全区重点推进的农业项目共有17个,项目总投资34.6亿元, 其中,市级重点调度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15个,主要为食用菌、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类,完成投资1.45亿元。推进以食用菌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引进东营森源菌业公司年产1万吨食用菌项目、山东晨阳菌业有限公司年生产5万吨珍稀食用菌项目,把河口打造成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统筹城乡发展。(1)继续推广实施2009年沼气国债项目。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户,项目总投资640万元,涉及全区4个镇、街道的46个村2000个农户。以国债项目村为依托,新建5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完成投资35.5万元。(2)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全线贯通, 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即将开港运营。(3)高标准实施“三网”绿化示范区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八防”工作(防汛、 防凌、防雹、防火、动物防疫、防美国白蛾、防蝗虫、防雷)成效显著。(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年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治理骨干河道58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8公里, 全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乡村客车、通有线电视。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按照“抓市场、带龙头、建基地”的
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持澳亚、汇泰、和康源饲料加工等现有企业与加大招商引资“两条腿”走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 提高辐射带动能力。(2)发展农村服务业。继续推进“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农资”网络工程,扩大运营能力和覆盖面。(3) 实施品牌战略。依托“黄河口文蛤”、“黄河口冬枣”等品牌带动作用,发展一批高效生态农业新品牌, 初步形成集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4)实施富民工程。依托优势产业,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培植各方面典型,发挥模范引导作用。 (5)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四个特色基地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品牌农业,强化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规划建设军马场农博园、国家级中心渔港滨海休闲渔业、神仙岛休闲观光农业园等休闲观光园区。
(三)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河口区探索建立“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监管”的土地流转新模式,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规范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 (1)“一站式”服务大厅。以区、镇农经部门为依托,在区镇两级建成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大型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设有信息采集、验证审核、信息发布、咨询洽谈、合同监管等服务窗口。形成区镇村三级上下联通、资源共享、高效运转的服务网络, 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基本建立。(2)信息化建设。借助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区乡土地流转全部实现信息化,并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向农村延伸。 (3)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岗位目标责任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理程序》、《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对土地流转的前提、原则、方式、程序和政策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活力。与各涉农金融机构沟通协商,建立完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明确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的责任,提高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民的放贷额度,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减少农业损失。为解决一家一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实行“村大联保体”担保和“农村小企业联盟”担保等有效模式,增加贷款额度。

【东亚飞蝗查治】 河口区蝗区总面积为210.6万亩,划分为14个蝗区。总面积占全国蝗区面积的八分之一,占山东省蝗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占东营市蝗区面积的二分之一,是全国重点有蝗县区之一。河口区治蝗站按照“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方针,详细拉网普查,及时彻底防治,采取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相结合,飞机防治与地方防治相结合,专业队伍防治与群众统防统治相结合,确保东亚飞蝗不起飞、不成灾,为河口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011年河口区东亚飞蝗中等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101万亩,其中夏蝗发生面积51万亩,秋蝗发生面积50万亩。 防治面积101万亩,其中飞机防治20万亩,地面防治51万亩,生物控制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