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掠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0&rec=189&run=13

小财政擎起“大民生”

本报东营讯去年12月1日, 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东营市河口区特困农民李仙武一家搬进
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这是该区在上年建成664套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的基础上,去年新建140
套中最后搬入的一户。让困难群众不花钱住上安居房,是河口区用“小财政”擎起“大民生”
的一个缩影。
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工作的着力点。为此,该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保障标准,目前农村低保标准每年达300元、城镇低保标准
每月310元;通过财政专项列支补贴等措施,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农村群
众参合率达到98%;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每人每年生活费3200元;全区178个行
政村的村干部工资实现了区级统筹;整合11项社会救助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阳光190”
社会救助体系,累计投入各类救助资金2472万元。
在倾力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同时,解决好辖区内没有隶属关系的群众的“分外事”,是
河口区领导对“大民生”的解读与实践。
河口区境内分布着胜利油田的9个二级单位, 驻有东营港开发区和济南军区生产基地,
全区23万总人口中,三分之二是油田、济南军区生产基地的职工和家属。为改善油田职工住
房条件, 区里去年主动减免1.5亿多元规费,有力推动了油田安居工程,惠及4076户油田职
工。济南军区生产基地职工管理相对独立,但当区领导了解到他们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时,主
动将其职工的低保纳入区级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和谐聚力促发展。经过油、地、军、港的共同努力,投资上亿元的“三网绿化”走在了
全市前头; 投资5.3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油田和地方投资4300多万元建起的
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 油地双方投资4.3亿元建设集中供热项目,一下子打掉了15根高
烟囱; 去年初油地军港联席会议确定的总投资近20亿元的9件便民实事和12项重点工程进展
顺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原载2009年1月27日发表于《大众日报》头版头条)

作者魏东 李志海 孟维芳

河口区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

本报东营讯秋天的黄河口鱼跃蟹肥,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河口区迎来25周岁生日。在
河口北部的华能东营新能源48兆瓦风电项目施工工地,一架架风车临海耸立,蔚为壮观。该
项目一期投资5.7亿元, 将建32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截至目前,已完成25台风机桩基
施工, 浇筑11个风机承台。 今年以来, 该区经济增速达1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3.1亿元, 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9.6亿元,增长33.4%;全区新开工投资5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 总投资33.7亿元;引进外来项目154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7.88亿
元。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给河口区带来快速发展的历史
机遇。区委、区政府确定了高点定位、率先崛起,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的工作思
路。他们科学规划了“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的经济发展格局,具体就是做大山东河口经济开
发区,建设中海工业园、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等五个专业功能园区,依托环渤海高等级公
路形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隆起带,打造滨海长廊和神仙沟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依照这
个思路, 着力培植五大基地:以中海石化500万吨炼油及配套项目为带动的黄河口绿色生态
化工基地、依托省级开发区引导石油装备企业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的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
基地、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的盐及盐化工基地、以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为载体的黄河
口海洋渔业基地以及在“以港兴区”思想指导下为东营港产业配套及生活服务基地。
围绕高效生态,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布局发展产业,是河口区经济得以率先崛起的
基础和亮点。在区北部的近海区域,依托富集的盐卤资源,推动建设百万吨级海水制盐、提
钾、提溴等项目,形成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链和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引海水制盐,然后用先进工艺,把海水吃干榨净,做到了资源用尽还无污染。海洋贝类捕捞
和海洋贝类养护相得益彰,采取放流种苗等方式,丰富了海洋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了资
源可持续利用。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也打破传统束缚,按照“抓市场、带龙头、建基地”
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业,其中冬枣产业,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专业合作社运作,把冬枣送
进大型超市,增加了升值空间。

原载2009年10月3日《大众日报》头版

作者魏东 李志海 孟维芳

魅力奇葩

--河口区油地军港携手共建文化写真

文化,是在融合与碰撞中不断发展的。
文化,是在立足区域实际中持续创新的。
初夏时节,走进河口,阅读河口,不仅仅感受到了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华光掠影,更品
味到了,这片共和国最年轻土地上绽放着共建文化的“魅力奇葩”。

历史背景:滋生文化沃土
河口区位于我市北部,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东、北两面临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
与利津县接壤, 东南面与垦利县毗邻。河口区境域,清道光三十九年始有人居住。1972年7
月,胜利油田在河口境内设立河口指挥部、钻井指挥部、孤岛指挥部。目前,辖区内有济军
生产基地、东营港和10个油田二级单位,油地军港共处一地的情景随处可见。
河口区领导一致说:“四方关系协调好了,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潜力;协
调不好,会成为制约发展稳定的严重困难和障碍”。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组成中,河口
区要想经济繁荣发展,人民要想安居乐业,必须要寻找一个建立密切关系的突破口,共建文
化就是这个突破口。
河口区的共建文化早在历史形成中已经奠定基调,我国的母亲河--黄河不但带给这里肥
沃的土壤沉积物,同时也把黄河两岸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携之聚集,并在这里扎根发芽。如今,
在河口这片沃土上,油田文化、军队文化、乡村文化、本土文化、异地文化等各类文化实现
了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新型文化,这种由共建而来的文化,如今迸发出了无
穷活力,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为这座小城赋予了深刻内涵。

探索创新:实现文化交融
3月29日上午, 河口开发区工地上锣鼓震天,彩旗飘扬,这是黄河口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奠基
仪式的一个镜头。现场几百名观众对此情此景予以热烈掌声,23万河口人民更为这一便民工
程而欢呼雀跃。 据了解,整个项目由油地投资5600万元共同建设,占地面积239.5亩,中心
建成后可举行大型集会、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会展等活动,能充分满足全区广大群众运动
健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彻底解决河口油地文体活动场地小而散、不成规模的现状,同时将
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情实际,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区”
的战略目标,坚持油地军港和谐共建的方针,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推动了黄河三角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河口区共建文化工作的强势开展,得益于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油地军港从加强文化设施
建设入手,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竭尽所能筹措建设资金,先后融资2.2亿元建成了黄河广场、
南湖公园、银河公园、西湖公园等大型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实施了健身路径工程,先后安装
篮球架、乒乓球台、儿童滑梯等健身器械1000余件,极大改善了广大群众休闲健身的条件。
今年,又确定实施了概算投资2500万元的广电中心和文化体育艺术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为
构建区域“大文化、大宣传”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促进区域文化大格局形成中,油地军港携手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在城区,高
举“团结协作”大旗,联创联办各类文化活动,自建区以来,每年正月十四,河口区与驻区
的二级油田单位联合举办“河口油地军‘闹元宵’大联欢”活动,届时,秧歌、高跷、腰鼓、
舞龙、舞狮、跑旱船等各类精彩纷呈的节目登台亮相,每年演出队伍多达50余支、演员3000
余名, 观看群众多达5万余人,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以广场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大力组
织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合唱节、闹元宵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社区,广泛开展双文明建设
竞赛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住宅小区、花园式小区、文明街道和十佳市民。在乡镇,依
托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阵地,利用农闲时节,积极发展各类民间艺术,开展特色鲜
明的节庆活动和各种比赛。在基层,河口区多年来一直坚持派遣专业演员深入油田前线、海
港、空军第七营、河口消防支队等单位进行慰问演出活动。并整合油地军港各种宣传媒体阵
地,建立河口廉政教育基地,搭建起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廉政教育平台,形成了廉政教育
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态势,廉政教育实效明显增强。
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办实事的工作思路,激发了全区文化共建的积极性,培育起了
活力四射的文化产业。积极打造了文化产业园区,依托黄河入海口、冬枣种植基地、浅海贝
类养殖基地等资源优势,快速发展起生态旅游、苇草工艺品、粗布印染、黄河口湿地游、休
闲娱乐等新型文化产业,并将产业链延伸到餐饮、运输、酒店、商业、农业,使文化与经济
互相交融、相互促进。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去年以来,全区有大量具有时代精神、
文化内涵和把握社会脉搏、 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发表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
《诗刊》 、《散文》、《山东文学》、《黄河文学》等上级文艺报刊;有8件书画作品在今
年的书画创作和展览中进入国展,17件进入省展;馆办文学刊物《新淤地》深受广大读者青
睐。 成立于2007年7月1日的黄河口摄影家协会, 广泛吸纳河口及油田摄影工作者及爱好者
118人作为会员,相继举办大型影展2次,共展出作品1000余幅,为魅力河口留下了永久的美
好瞬间。
如今,共建文化已经在这里花满遍野,实现了交融共生。但河口人并不满足现状,为实
现共建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区制定出台了《河口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区、
乡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级推进,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
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文化共建:促动社会和谐
共建文化,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日前,家住河口区河康小区的赵大爷,突然比往常
更多地了解了当地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实施的重点工程。原来,他家的电视节目上突然增加
了几个当地的电视频道,这位从油田退下来的老职工甭提多高兴了! 长期以来,河口区油地
广播电视两套系统并存,油地群众虽然共处一地,但自办节目不能互通。去年,在油地双方
的共同努力下,投资150余万元建成的油地广电资源联网共享工程彻底结束了这一局面。
当我们看到全家老少悠闲漫步在黄河广场时;当我们看到数万群众围观精彩纷呈的文艺
演出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能随意进出油地图书馆阅览书籍时……我们真正体会到,油地军
港文化共建确实是当地办的一件大好事,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全区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
了这共建的丰硕果实,全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丰富起来了!
文化共建共享,拉开了油地军港团结协作的新篇章,促动了全区人民携手共建、互利共
赢局面的形成。
近年来,油地军港四方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积极探索结合方式,拓宽结合领域,提高
结合层次, 本着“讲感情求和谐, 讲责任谋共兴,讲规范谋长远”的原则,成功建立了以
“重大决策联商联议、基础设施联建联管、产业项目联上联引、重大活动联办联庆、社会治
安联防联治”为主要内容的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共同致力于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去年共实施共建项目14个,完成投资18.7亿元,形成了以和谐聚合力、以合
力谋共兴的良好局面。
“无论是领导层面,还是群众层面,油地军港关系都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河口人如
是说。团结协作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全区也就各方在共同关心、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协商,推动油地军港向更深层次融合。
该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共建”的原则,共同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四方联手成立了由各方领导参与的领导班子,联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同
投资220万元实施了市场“三街”改造工程,投资764万元实施了昌盛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联手实施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了海盛路景观大道改造、环城水系建设等一批重大
基础设施工程,城市整体功能大幅提升。整合区域内河口公安分局、河滨公安分局、海滨公
安分局资源,实现了河口城区、孤岛、仙河三个治安监控中心的联网对接,积极构建起全覆
盖的治安防控体系,共同维护了区域的舆论安全、形象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与此同时,该
区还进一步完善信息区域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刊发、座谈制度,创新信
息载体,及时通报各方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会议和部署、重大机构及人事调整、
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拓宽各方沟通交流渠道,达到增进了解、推进工作的目的。
目前,共建文化在河口区已是蓬勃发展,同时文化共建为河口区油地军港全面合作、共
同发展提供了借鉴,铺平了道路。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推进,河口区正激情满怀,谋发展、干事业的
热情空前高涨。
这种团结协作、携手共建的能源是不可限量的,它必将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强势推
动力。河口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区域和谐发展的目标,一直向前!
共建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生活,也滋养出了文明新风;
共建文化,像磁铁吸石,团结着各方力量,也凝聚出了强大能量;
共建文化,似明媚阳光,分享着每个元素,也照射出了社会和谐。

(原载2009年6月5日发表于《东营日报》三版)

作者 孟维芳 李辉

最是一年春好处

--写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

春意盎然,崭新的生机正在迸发。
黄河尾闾迎来又一春。在二千三百平方公里的河口大地上从来没有这样春潮激荡。
按照东营市委的部署,河口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展开,为这个不平凡的
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激发河口人的豪情,迸发干事创业激情。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谱写河口经济社会新跨越新崛起的新篇章的伟大实践,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上展开。

立足区情科学定位
河口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能不能牢牢把握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黄
河三角洲开发进程中实现率先突破,是对我们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工作大局。河口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谋划
新发展,正用新的目标激发干劲,用新的业绩铸造辉煌。去年以来,河口区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提境界,干精品,创一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绩面
前,河口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河口仍处于爬坡过坎、聚能蓄势的阶段,面对兄弟县
区的激烈竞争、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的态势,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才能探出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河口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赢得主动,
抢占先机,加快发展,率先突破。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学习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统一全区上下思
想、凝聚各方力量,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加快发展。”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掷
地有声的说。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河口区委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
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委的目标要求,紧密联系油地军港共处一地和地处黄三角开发建设前沿
阵地的区情实际,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全面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
艰巨任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团结共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学习实践
活动的主题,并把“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勇争排头,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
河口建设”作为实践载体。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为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区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了办公室,组成了四个指导检查
组,派驻各部门、单位督促指导工作。各部门、单位按照区委的部署,成立了相应机构,明
确专人具体负责。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学习调
研阶段,精心谋划了区委常委和党员副区长“九个一九带头”活动:即每周参加一次理论中
心组集体学习、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学习辅导、集中收看一次电教影片、参加一次学习心得交
流会、开展一次“带着问题搞调研、发现问题找办法”专题调研活动、参加一次“问计求智
于民”座谈会、每月参加一场专题报告会、参加一次外出观摩学习、为群众至少办一件实事。
在“九个一”活动中,区各大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九带头”,区委提出了14个重
点调研课题,每个课题均由一名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负责,组织和指导牵头单位、参与单
位开展调研活动,处处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各部门单位在学习中做到“八结合四共识”,
开展了“带着问题搞调研、发现问题找办法”大调研活动,全区党员干部大兴学习之风,大
兴调研之风。
春雨润物细无声。时下,在河口区机关、企业、工作一线……处处涌动学习、交流、讨
论的热潮。一场场报告会、辅导会座无虚席、反响强烈,心得交流会气氛热烈,大调研活动
全面展开,“科学发展论坛”网络学习交流活动如火如荼,一场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理论研讨班开班。目前,全区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50余场次,举办学习交流会62次,撰
写心得体会5700余篇, 确定调研题目550余个,开展调研650余次,召开座谈会570余场,发
放调查问卷1.3万余份。“心灵受到震撼之强烈,思想受到教育之深刻,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这是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名党员干部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肺腑之言。
放眼河口这块被黄河滋润的沃野,处处生机盎然,实践活动进入高潮阶段。

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春风扑面、春意盎然。河口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特色,重内容、重实效,不脱离实际
搞形式,不追求"花样"走过场,不纸上谈兵"空对空"。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根本在于解决问题。河口区委严格按照省委提
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六个抓住”,紧密联系实际,提出了“六个坚持”的
要求,实事求是地查找和解决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
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坚持更新理念,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取得新进步;坚
持促进发展,在应对挑战、力促增长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抢抓机遇,在推进河口开发建设上
取得新突破;坚持关注民生,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进展;坚持加强和改
进党的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推进作风建设上取得新变化;坚持健全保障,在建立促进科
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成果。
全区上下抓住活动的主题和载体,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
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区扎实开展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争创一流,树
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推动科学发展作表率,促进社会和谐当先锋”活动,以“积极作为,
创优争先,真抓实干,勇争排头”为主要内容的“争当干事创业排头兵、推动科学发展上水
平”活动,以“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为主要
内容的“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在企业开展以“聚人心、聚人才、聚人力,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聚三促”活动。
在学习调研阶段,按照既定要求抓好任务落实的同时,提出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演讲比赛”、“五破除、五强化”解放思想大讨论、“问计求智于民”征求党员群众
意见等活动。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市委、区委部署,规定动作一个不漏,自选动作做深做透,
真正把开展活动与自身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区委办公室开
展的“提升三服务水平,塑造四零品牌”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区政府办公室立足“一个基
本要求”,做到“五个着力”;区委组织部以“五结合五提升”活动为实践载体,突出“六
着力”;区经贸局围绕活动主题,提出了努力建设“企业之家”目标等等。
全区的党员干部走到百姓身边,走到工作一线,访民情、解民忧、办难事,议发展、谋
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目前,组织全区92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92个村结成
帮扶对子, 从区直机关选派了275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采取干部驻村蹲点、区直部门单位
联系等形式, 对其进行倾力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70余万元。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党
员干部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活动, 全区结成帮扶对子520余个。各部门单位都结合
各自职能, 确立了重点推进的工程和便民实事,全区累计确立重点工程100余项,便民实事
450余件。

注重实践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似春雷炸响,成为这个春天迸发出的最澎湃的激情,焕发勃勃生机。全区“抓项目
促发展”如火如荼,农业农村蓬勃发展,商业项目纷至沓来,民生项目落地生根……。遍访
河口这片希望的热土,一个个创新之举,印证着科学发展的铿锵脚步,一串串思想的火花,
燃烧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学习实践活动正成为推动河口区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最
强动力,全区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大好态势。
河口区突出实践,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足于解决影响
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有新突破,科学发展有新作为,重点在四个方面求实效、
上水平,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一是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在优化经济结构,快速提升综
合经济实力上求实效、上水平。二是大胆改革创新,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上求实效、
上水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上水平。四是坚持统筹兼顾,
在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求实效、上水平。
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这
一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了积极构建“一区五园一带两线三基地”产业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先
后从全区新上工业项目中集中筛选了10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进行重点调度,研究确定了10
项重点工程和10项便民实事。 为加快项目进展速度,3月份定为项目集中开工月和外出招商
黄金月。建立了《重点工作任务台账》、《便民实事台账》、《重点问题解决台账》,明确
重点工作和便民实事的计划、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确保任务落实,取得
实效。
惠风浩荡,极目天舒。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河口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各
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上级满意、群众满意的新篇章!
(原载2009年4月16日发表于《大众科技报》B3版二条)

作者 孟维芳 田现增

河口:工业强势渐起

3月5日, 驻河口各银行与辖区企业签订贷款协议项目20个,贷款金额达17.04亿元。此次签
约项目皆为河口工业主导产业膨胀之需,皆为拓展企业规模之需,必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
“血液”,提供强大动力。
资料显示,2008年,河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30.43亿元,
同比增长33.4%; 完成工业增加值57.12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55亿
元、利税22.9亿元、利润1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45.2%和44.6%……河口工业强势
崛起。

项目投入为工业经济“强筋”
2008年,河口区共实施新建工业项目76个,完成投资18.6亿元。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
的重点工业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实施投资8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2个,完成
投资8.5亿元, 并且投资的结构日趋优化,重点围绕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装
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实施项目55个。
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深入实施,特别是与中海油的战略合作,河口区审时度势提出
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筑‘一区五园一带两线三基地’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工作思路。
紧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扩大投入,通过加大投入,拉开大开发、大发展的
框架。目前,河口上下抓工业、上项目、促发展的热情高、干劲足,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
规划、论证了一批优势项目,其中今年新上工业项目27个,投资过亿元的13个。固定资产投
资将达到12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50亿元。

园区建设
为工业经济“壮骨”
目前,河口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河口经济开发区、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临港化
工园、海洋经济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一区五园”逐步配套完善,为吸纳外来项目投
资搭建了良好平台。
今年,河口区将进一步明确“一区五园”功能定位,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
配套功能,切实增强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促进了产
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搞好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基础配套,启动建设工
业污水处理、热电联产和工业用水等功能设施,统筹解决开发区排污、用电和供水问题。加
快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和临港化工园建设,按照功能定位,抓好载体招商,尽快落户一批
大项目,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引导相关
产业项目到5个功能园区集中布局。

骨干企业
锻造工业经济“脊梁”
河口区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2008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0.6亿元。与中海油合作取
得重大突破, 注册成立了中海石油东营石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亿元,实施500万吨炼油
及配套项目建设,整合提升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增势强劲,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利润四项指标增幅分别达到113.9%、131.6%、342.9%和1023.6%。企业规模不断膨胀,
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5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3家。
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口区将膨胀主导产业,拓展企业规模作为提振经济、
推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计划实施技改项目30个,
其中重点技改项目12个, 总投资7.2亿元;计划新上项目27个,总投资52亿元,并从中筛选
确定10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进行重点推进调度。截至目前,国华瑞丰(河口)风力发
电、东营鲁能风力发电48兆瓦风电等6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河口风
电场、 10万米/年等离子割缝筛管等2个项目近期开工建设; 中海石油东营石化有限公司的
240万吨/年催化裂化及相关配套项目和500万吨/年炼油质量提升项目正在进行项目论证……
重大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壮大企业规模,膨胀经济总量,撑起河口工业的“脊梁”。

节能减排
助推工业“转型”
2008年,河口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节能评估工作,并出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节能奖励、超
耗能加价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促进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大
对重点企业节能专项检查力度,在15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组织开展了能效对标、能源审计等活
动,企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对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不
断提升环境质量。
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节能减排,河口区抓住与中海
油合作机遇,积极推进重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促进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三大
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化工基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和关联项目
集中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搞好初级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推动
产业升级。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培植新型能源工业。
挑战中孕育机遇,困难中伴生机遇。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的话掷地有声:河口区将深入
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坚持“一保二扩三引进”的总体要求,大力
实施“5133”工程,加快建设“一区五园”,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强化企业扶持,深化产业
招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关说明:
“一保二扩三引进”,保,就是保现有企业不出问题;扩,就是加快现有企业扩张规模;
引进,就是狠抓招商引资。“5133”工程,培植壮大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纺
织服装、石油装备制造5大支柱产业,实施好50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等10大重点项目,培育30
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原载2009年3月18日发表于《东营日报》三版头条)

作者 孟维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