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产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614&run=13

农业生产习俗
境内群众生产历来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当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广种薄
收,种粮自食,植棉自用,勤俭度日。各项农事紧扣农历节气,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靠天吃饭,以夏秋两季为最忙,有“抢秋夺麦”之习。多春种大豆、高粱,农历四月
,高粱“剜苗”,后再锄一至二遍。有的垦户来不及锄二遍,若遇淫雨绵绵,草苗疯
长,便用镰刀割草灭荒。家地(距家较近的地)一年施一次农家肥,洼地(距家较远的
地)不施肥,种在人,收在天。夏锄后,“挂锄把”歇伏。群众结合当地气候、土质
,摸索出大豆、高粱混种的经验,也有播红小豆混种高粱的,多数高粱地中带豆角,
高粱成熟前后,豆角绕秸而长,既不误高梁成长,又兼收豆角,还有的高粱地中带甜
瓜,芝麻地里套西瓜。瓜熟香溢之际,外人至此,只须依乡规小心庄稼,爱惜瓜蔓,
饱餐一顿,无人责问,这是河口境域特有的风俗。地净场光,秋收完毕,进入冬闲季
节,称为“猫冬”。勤快人家,男人拾掇犁耙农具或早起拾粪,“懒赶集,勤拾粪,
一家富裕不用问”成一时居家格言。有的用牛车、独轮车往益(都)寿(光)临(淄)广(
饶)一带贩运大豆,寿光垦户如义和、王集一带的男人则组织下洼割红荆条、苇子,
编筐、拧篓、编席。三义和、协胜一带的垦户组成猎队,下洼打野兔、打飞雁。女人
们在家纺线织布,做衣裤鞋袜。
建国后,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农业科学普及,生产力有很大发展。传统的男耕女
织生产模式被打破,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男女同工同酬
。农忙时,早出晚归,中午歇晌;工余或农闲时,参加娱乐活动。1980年,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自由安排生产,耕种、施肥、治虫等均运用现代化科技
管理。许多农户搞起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有的种花木、苜蓿,有的因地
制宜搞水产畜牧养殖,有的经商做买卖。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
户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有部分农户大面积承包土地
,实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生产大户,传统的生产习俗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渔业生产习俗
旧社会,渔民用小木帆船捕鱼,网具简陋(线网、晃钩),多在近海的海沟河汊捕
捞,去深水捕捞者极少。出海作业,仅凭经验观天气变化,把握大海潮汐,一般农历
“雨水”时节出海,“立冬”节气收船返港。渔民中封建迷信思想较重,多数船上供
奉“海龙王”、“海神娘娘”,凡出海均择吉日,烧纸钱以求平安。初一、十五与重
大节日,焚香烧纸鸣放鞭炮祈祷海龙王与诸神佑护,午时喝酒,必先敬奉龙王爷一杯

建国后,渔船逐步更换为机械动力船和新网具,渔民能及时收听气象台站的气象
预报,海上作业比较安全。1978年以后,渔民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有很
大提高。旧时的封建陋习,逐渐消除,唯老年渔民尚存迷信思想。
渔民的生活禁忌较多。“翻”字是渔民之大忌,如烙饼时不说“翻”过来,说“
调”或“划”过来;吃鱼时忌用刀切断,必须似断仍连,吃时也忌用筷子将鱼翻过来
;放置器皿,忌“扣”放,如盆、碗、帽子均口朝上放;晒鞋时不晒鞋底;饭筷不能
横在饭碗上。此俗至今仍存。
沿海群众有照螃蟹、赶海的习俗。春季开凌后,天气转暖,即到照螃蟹的时候。
入夜,人们将马灯挂在桶上照明,去海滩河汊处捉蟹,习称照螃蟹。照螃蟹的最佳时
机是刮南风、下毛毛雨的时候,螃蟹争相上岸喝甜水,最易捕捉。赶海,主要是在退
潮后钓蚬和颤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