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民间文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594&run=13

龙灯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都用竹杆和竹篾扎骨架,节数不等,外罩花布或
彩纸。舞时,龙灯由多人擎架,由一人持彩球戏逗,并有锣鼓奏着节拍,龙灯按节拍
上下翻滚,摇头摆尾,千姿百态。
秧歌、高跷
秧歌参加者十几人或几十人不等。舞者扮成各种角色,手持手帕、扇子、彩绸等
道具、且舞且唱,丑角逗乐。舞步主要是“凌角花”。多与高跷、旱船同时演出。1
942年后出现秧歌,群众称其为“翻身秧歌”,内容朴实健康,多为歌颂参军、减租
减息,“文化大革命”中被禁止。建区后,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各单位组织演
出。近年,秧歌渐成为中老年人喜爱的健身运动,经常在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自发组织
扭秧歌活动。
高跷是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表演
者有时扮演西游记中人物,有时扮演傻老婆儿、傻大妮儿等角色,逗人乐。表演的花
样有十字架、剪子股、穿花等。
旱船
俗称跑旱船,20世纪初传入境内,多与秧歌或高跷同时演出,模仿游船形式,用
竹木扎成,四周围以彩布,四角各竖木棍支撑船顶,木棍上端挂灯。2人表演,1人驾
船,1人划船。驾者多扮成俊俏少女,似坐船中,手扶船沿,划者多扮成老翁。表演
时,且舞且唱,以跑场为主,亦有锣鼓伴奏。场子有单一丝梅花、线桄子、剪子股、
串蒜瓣、驳花等;唱词有《白娘子》、《洞滨戏牡丹》、《撇彩》等。“文化大革命
”中,被列为“四旧”遭禁锢,道具被焚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旱船又活跃在
民间舞台上。表演内容以富民兴农居多。
剪纸
20世纪20年代,王集、义和庄集市上已有人设摊剪卖,多为花虫鸟鱼。解放后,
剪纸艺术遍布境内,六合乡盖淑芳除剪花鸟鱼虫外,还善创作戏曲人物,创作的《秦
香莲》、《四郎探母》人物逼真,栩栩如生。四扣乡蔡会花创作的《狮子滚绣球》,
80年代在东营市农民剪纸比赛中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