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政事专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404&run=13

“1129工程”
河口区自1990年4月起,规划并实施“1129工程”,即:奋战3年,强化农业基础
,实现工业产值翻番,振兴教育、科技2项事业,为群众办好9件实事。经过3年努力
,到1993年底,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总投资1.1062亿元。各项工程完成情况如下:
一、农业基础工作。投资6239.5万元,打通全长28.7公里的王庄二干引黄灌渠,
结束了河口区贫水历史;新建、维修水渠474条,蓄水工程60余座,新建扬水站33座
,各类桥、涵、闸345座,配套建成全区供排骨干水系,实现人均占有3亩水浇田;建
成蓄水200万立方米的马家水库和蓄水650万立方米的王集水库;开发荒碱地7.7万亩
,改良草场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开发苇田3万亩,新增稻田1.5万亩,新增经
济林1.5万亩。
二、工业生产。通过企业清产核资、企业整顿、企业改革以及技改和新增项目等
一系列过硬措施,企业活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大有提高。全区完成技改项目51项,
发展中外及台商合资项目4项。199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848万元,比1989年增长
286%,实现了翻番目标。
三、教育、科技事业。教育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投资506万元,全面完成校舍改造,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优良标准。投资295.3万元
,使乡镇中学建设达标,新建教室、办公室及其配套设施258间,新建、维修校舍61
1间,各中学的图书室、实验室、资料室全面建成。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进教
学方法,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1993年,全区考取的大中专学生比1989年增长
34.7%。科技部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完善科技网络体系,
建成区科技服务中心及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建立科技服务站,70%的村建立
科技服务组织,建成良种培育基地3处,其中六合乡小麦良种基地600亩,新户乡玉米
良种基地400亩,义和镇小麦、玉米良种基地800亩。全区推广实施科技项目37项,其
中有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综合丰产技术研究”经省
专家鉴定,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全面完成九件实事。1、投资43.2万元,为所有乡镇、办事处驻地和40%的村
接通自来水。投资26.7万元,修建蓄水池203个,修建屋顶接水设施7个。全区所有村
庄人畜用水有了保证。2、投资273.7万元,为32个无电村通电,彻底解决农村群众用
电难的问题。3、投资746.3万元,建成区医院门诊楼,区医院病房楼,区妇幼保健站
、防疫站业务楼,乡镇卫生院改造完善工作如期完成,80%的行政村的卫生室建设计
划全部落实,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4、投资95.2556万元,新建学生宿舍
2965平方米,维修学生宿舍2088.16平方米,解决乡镇中学生住宿难的问题。5、先后
投资382万元,改造西区锅炉房,新建中区锅炉房,全部解决区直机关供暖问题,新
建职工宿舍16853平方米,接通机关职工宿舍区专用天然气管线和专用水管线,缓解
了职工住房难和生活条件差的问题。6、建成邮电通讯综合大楼,实现区内直拨通话
。1993年9月份开通长途半自动和长途全自动对端设备。河口至东营480路数字微波工
程胜利竣工,河口区通电话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7、投资77万元,建成40吨液化
气供应站,解决了乡镇及区直职工烧柴难问题。8、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工程全面竣
工。定向无线广播建设全面完工,并正式开播,全区乡镇有线和村级调频电台通播覆
盖率达到100%;区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投产启用,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9
、1990~1993年,共修建区、乡、村柏油路114.12公里,75%的行政村通上柏油路,
并成立公交公司、开通河口至乡镇、东营的公共交通车。
“百万千”富民工程
1993年底河口区组织实施“百万千”富民工程,即: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区规
划建设100个专业村,10000个专业户,并使专业村、专业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
1000元。
1994~1995年,先后派出两批共170名干部,进驻80个村。通过举办党员培训班
,调整村委会班子,建立党员活动室,配备党员电教设备,培养发展新党员和后备干
部等活动,所包村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采取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提供各种信息等措施,帮助所
包村发展经济,加快脱贫步伐。共帮助群众引进资金239.15万元,提供价值30多万元
的各类农用物资,新上工副业项目70个,发展稻田、苇场、水产养殖、畜牧、林果、
蔬菜大棚等一大批“双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项目。1994年,所包的45个
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6元,比1993年增加525元,到1995年达到1491元,比19
94年增加445元,有35个村成为专业村或经济强村。
1996年,选派第三批“百万千”富民工作队,共72名干部进驻35个村,到1997年
,所包村的领导班子状况及水平普遍有较大改善和提高,35个村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达到2525元,有18个后进村升级为一类村或二类村。1999~2000年,先后选派120名
干部,包扶60个村,扶持发展各类专业户251户,使24个后进村升级为一类村或二类
村。
经济试验园区建设
河口区经济试验园区位于城区以南,总规划面积3900亩。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
工程规划面积600亩,以餐饮娱乐业为主,其他项目为辅。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300亩
,主要发展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规划有标准化厂房区、黄河创业区、化工工业
区、新型材料区、机械电子工业区及工业加工区等。
一期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1998年底竣工。建成12米宽的高标准道路
6条,共长2.4公里;设置供水管线12公里,水、电、讯全部联网配套。共完成基础设
施投资12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500万元。从一期工程完成到2000年,共吸纳入园业
户75家,业户基础设施投资92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固定资产1.
2亿元。在75家业户中,有55家已正常运转经营。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
,利润过百万元的企业6家。
二期工程从1999年开始配套建设,同时,继续开展招商工作,至2000年底,已有
6个外来投资项目通过联审小组的评审并进园开发建设。6个项目总投资5430万元。
改革开放试点工作
1999年4月,河口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四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区)。由
省委常委、省机关工委书记朱正昌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河口区进行帮扶工作。牵头部
门为省海洋与渔业厅;结对的大专院校有石油大学、省农科院;结对的经济强区有威
海市环翠区;结对的大企业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渤海钻井总公司。
1999~2000年,先后两次召开五方联席会议,确保工作正常健康运行。河口区委
、区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增强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
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扩大对外开放,1999~2000年共组织参与大型招商活动2
2次,外出招商7838人次,来河口考察的客商8534人次,累计在建、投资项目达750个
,总投资6.46亿元。二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全区151家
企业(国有、集体)完成改制任务,其中破产33家,建立股份制企业18家。同时,稳妥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整顿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改革财政支出方式,改革会
计人员管理体制,教育、卫生、住房、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均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加
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畜牧、水产、林果、芦苇四大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强
和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四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1999~2000年,先后与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7所大院大所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17项。重点培育了胜通科技开发中心、东营宏智
涂料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11
8项,完成技改投入3.05亿元。五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98~2000年,油地双
方联手开展“城建年”活动,探索出一条“政府运作,部门牵头,油地共建区共管”
的路子,共投资3.52亿元,改造城区道路18条,增加绿地面积133公顷,建成一批住
宅小区和农贸市场。在改革开放试点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各结对帮扶单位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要求,主动开展工作,在项目建设、信息传递、科技应用、人才帮扶、资金
援助以及工作指导等诸方面,给河口区以大力支持,两年内,重点扶持10个项目,资
金到位、项目落实、运转情况良好。同时,干部挂职交流也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