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电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329&run=13

有线电报
建国初,境域始有电报业务,采用电话线话传电报。1958年12月,境内各公社建
立与富国和利津的报话混通电路。建区后,电报通过话务话传的方式经利津转发。1
985年7月,河口区邮电局成立报务班,从市邮电局调入上海BD055型机械式电传打字
机2部,开通河口至利津的电传电路。河口至各乡镇支局均采用话传电路,月交换量
5000份以上。1988年1月,河口至利津电传电路改发为河口至东营。1988年8月,从市
邮电局调入上海BD055型机械式电传打字机2部作为备用。1988年开办礼仪电报。198
9年5月启用全电子电传打字机两部,传递天气、水情、政务、公益、新闻、普通、公
务、汇款等8种业务,并有特急、加急、邮送、改发等特种业务。随着电话拥有量的
增加,电报业务量呈减少趋势。1995年,电报交换为38362份,为1985年的二分之一
。1997年进出口电报为6214份,1998年9月,报房撤并至营业室。通信手段的多样化及
电话普及率的提高,促使电报业务迅速下降。2000年,全区进出口电报共计1724份。
无线电报
使用无线电报通信是适应战备需要和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后有线通信阻断而进行联
络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1988年2月,河口至东营开通15W无线电台,另外,还拥有2
台泰安八一型电台与东营进行定时联络。1998年5月,配备现代化PHS卫星电话1部,作
为应急通信之用。
农村电话
1953年5月,境内开始架设区、乡电话线路,至1958年5月,境内乡镇实现乡乡通
电话。1968年6月,各公社驻地始设电话小型总机。1978年,境内各公社至县的电话
实现电路载波化。
建区后,加强电话线路建设。1989年,河口区邮电局拥有电话交换机7部,电话
交换机容量70门,载波电话终端6部,杆路长度59杆公里,其中水泥杆27杆公里。19
92年8月,六合乡成为全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乡镇。1993年10~12月,区邮电局至义
和、太平、新户、六合的112门模拟程控交换机开通,同时河口至义和、太平、新户
、六合3路载波开通。1993年11月开通河口至东方红120路数字微波。1995年7月开通
河口至东方红光缆。8月,义和、太平、新户、六合更新开通数字程控各128门。10月
,仙河镇开通光缆传输,同时128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开通。至1995年底,共有中继电
路159路,其中数字电路120路,明线路条总长度131对公里,电缆长度26皮长公里,
光缆长度56.5皮长公里,农话户数459户,其中直拨国际港澳有权用户15户。1996年
1月开通河口至义和镇通信光缆,10月开通河口至仙河镇光缆,并扩容仙河交换机15
00门,11月扩容东方红支局4000门程控交换机,建成河口区第一个模块局。是年,共
架设光缆20皮长公里,电缆84.26皮长公里,农话净增用户1477户。1997年4月、9月
先后开通四扣和东营港程控交换点,同年8月,架设开通义和镇至新户和仙河至东营
港的光缆,全区实现传输数字光缆化。为解决农村电话成本高,群众装电话难等问题
,同年9月引进无线接入技术,建设无线接入信道基站1座。1997年共架设光缆46皮长
公里,架设电缆107皮长公里,新立通信线杆达1250根,新装农村电话1540户,全区
机线不配套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98年7月,开通军马场2048门模块局。11月,河口
至东营段SDH工程投产,全年架设电缆168皮长公里,新增农村电话2655户,全区达到
6231户。1999年架设农村电缆216皮长公里,新增农村电话3741户。2000年,创建“
电话区”工程,主要在农村增加交换点和传输线路,实现村村通电话,全年架设电缆
152.9皮长公里,光缆33.8皮长公里,在新户乡南八顷、新华村,义和镇草场村、七
顷村,太平乡刘村、三合村,六合乡西崔村、老庙村,分别建设接入网点,共增交
换机5168门,全年共增农村电话5613户。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5.49部/百人。
长途电话
建区初,河口区有人工长途电话线路1条,1987年增至5条。1990年,河口至东营
长话电路有10条。1991年长话电路14条,其中河口至东营长话12条,河口至利津长话
电路各2条。是年2月,增设ZZD09眉山12路载波电话端机1部,10月,JT06型共电交换
机开通。1992年1月24日,1000门长途全自动纵横制交换机开通,用户可直拨国内、
国际电话。1994年11月25日,开办磁卡电话业务。至1995年,分组交换节点机端口数
24个,长话用户1018户,长途电话603.6万次,长途电信业务总量171.93万元。1998
全区长途用户达到13711户,长途电信业务量增至567.42万元。2000年底,长途用户
达到25731户,长途电信业务量达到615.14万元。
市内电话
建区初,河口区无市话线路,到1988年,始将200门交换机按农话机改为市话交
换机,当年拥有容量400门,全区用户电话机342部。1992年1月,1000门纵横自动电
话交换机开通,能直拨国内国际电话。1992年10月,河口至东营480路微波开通。19
93年3月建成80米高微波塔,河口至利津12路载波机开通。1993年10月,河口市话扩
容1000门数字程控,率先在东营市实现长、市、农自动电话联网,告别“摇把子”电
话时代。1994年7月,河口1000门程控电话开通投产。
1995年7月和11月,引进美国5ESS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开通投产,河口区邮电局
成为万门程控电话局。是年5月,开通河口至东营、河口至六合光缆电路1920路,是
年8月20日,全区市内电话号码由6位升7位,长途区号全市统一为“0546”。10月,
开办数据通信业务,使用容量为24端口分组交换PAD设备,是年底达到用户14户。至
12月市话普及率为14.86/百人,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4.09/百人。1995年,全区电话
业务总量达到236.13万元。1996年市话用户净增1704户,公用电话达到118部,全区
电话业务总量达到717.12万元。1998年新增市内电话1434户,数据用户达到40户,是
年,新开通的因特网用户达到118户。全年电信业务量完成413.05万元。1999年5月开
始,建设河口城区各主要街道的通信管道工程,涉及中心路、海宁路、海康路、河滨
路、海盛路、市场街、公园街等,全长82管孔公里。至2000年底该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河口主要街道架空电缆、光缆埋入地下,并在沿路沿街安装IC卡电话亭249部。19
99年12月,将海宁路交换点扩容为模块局。2000年11月开通河口开发区模块局,是年
,新增市话容量3000门,新增市话用户2497户,新增数据用户14户,因特网用户新增
2025户,年末实有电话机25731部。
移动通信
1993年开始办理无线寻呼业务,当年底寻呼用户69户。1994年5月,建成无线寻
呼基站一座,并于当年开通使用。1994年10月,开通18个信道模拟移动电话基站。1
994年底,寻呼用户增至272户,移动通信电话117户。至1995年底,拥有无线寻呼基
站2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基站1个,模拟蜂窝移动通信信道20个,无线寻呼用户791
户,移动通信电话364户。1996年8月、10月分别开通了仙河镇数字移动基站和孤岛模
拟基站,同时,河口移动基站完成扩容,是年,共计移动电话达到560部,无线寻呼
达到1307部。1997年,坚持数字和模拟并举的原则,在河口、孤岛、仙河镇完成模拟
基站扩容工程,新建海港数字、模拟基站各1座。至此,全区有数字基站4个,模拟基
站4个,信道达到102个,实现全区移动网络信号无缝隙覆盖。1998年4月太平乡数字
基站开通,军马场、义和、河口海宁路、四扣等六期GSM配套电源及铁塔工程全部竣
工投产,并新增高速寻呼发射机2台,共完成移动电话放号4447户。1999年7月,移动
通信业务与电信业务分离。2000年,境内有移动通信基站15个,数字载频80多个,可
容纳2万多人同时通电话,并在原有“全球通”、“神州行”等品牌基础上,开通中
文短消息、移动IP电话、WAP手机上网、信息点播等业务及主叫显示、呼叫限制、呼
叫等待、三方通话、语音信箱等10余种手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