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草场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193&run=13

草场分布
全区有天然草场146万亩、人工围栏封育草场4万亩、人工种植草场1万亩。大体
可分为盐地碱蓬类,芦苇、獐茅类,柽柳、蒿类,杂草类和黄须菜、白刺类。百亩至
千亩不等的地块呈插花型,分布在各村落、耕地之间;上万亩地块多集中在北部沿海
一带。主要草场资源有:
盐地碱蓬类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分布区土壤含盐量在2%左右,群落外貌随土
壤盐分含量而异。盐分高处,植株低矮、分枝少、呈红色;盐分低处,植株相对较高
、分枝较多、呈绿色。
芦苇獐茅类是全区草场最基本的植被类型,分布范围广泛。是盐生草甸向真草甸
过渡的类型。期间多伴生杂草类,柽柳、蒿类,黄须菜、白刺类等。其中白茅草是群
众拓荒指示植物,一般呈3~5亩、8~10亩乃至上百亩不等的零星带状或斑块状分布。
芦苇境内芦苇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义和水库、丁王村、马新河以东地区,挑河
两岸和陈家屋子以北地区,草桥沟两岸和长青、刘坨、六扣、民生、南旺、新建等村
的周围,孤河水库、东崔、范家村周围。均采取承包管理方式,承包期5~8年、10~
30年不等。
草场改良
河口区天然草场面积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境内农牧区草场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农田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面积逐年缩小,农牧业呈现矛盾发展
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自1985年开始进行草场改良,主要采用人工引种、人工补播
、人工围栏封育等方法。1985年开始人工引种牧草。是年,义和镇西河村、六顷五村
、太平乡胜利村、太二村先后在黄河故道试种牧草,引种沙打旺5000亩。1986年,新
户乡中合村,太平乡双泉村、肥城村,义和镇薄家村、五二村分三片播种沙打旺500
0亩。1984年开始人工围栏封育改良草场。是年,四扣乡裕民村利用黄淮海农业开发
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项目,封育改良草场1万亩。草场外围采用围栏坝,防御海潮侵袭
等外部不良因素影响,内用淡水洗碱。实行乡建村办户承包、划片管理、承包到户、
落实到人的管理方法补播优质牧草。1990年,在孤北采用同样措施进行封育改良草场
1.2万亩。1992年又对新户乡六合村的1万亩草场进行封育改良。封育改良后的草场植
被覆盖率达到80%。恢复后的植被以芦草(芦苇)、獐茅(马绊草)、白茅为基本植被类
型。局部封育地区成为国家一类、二类、三类保护珍禽的栖息地。
管理机构
1986年开始草原管理工作。1989年1月成立河口区草原管理站,负责全区的草原
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及草场改良技术指导工作。1992年成立河口区草业开发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