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质演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rec=14&run=13

河口区境域位于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北部,由沾化凹陷、车镇凹陷,埕子口
凸起、义和庄凸起和孤岛凸起组成,广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境域的地质构造发
展经历5个阶段,即:褶皱运动阶段(前震旦纪)、振荡运动阶段(包括早古生代、海西
运动时期、印支运动时期及早、中侏罗世)、断陷阶段(包括晚侏罗世-白垩纪)、断坳
阶段(早第三纪)和坳陷阶段(晚第三纪)。
褶皱运动阶段
境域内前震旦纪地层仅见太古界泰山群,缺失元古界地层。寒武纪前,发生了泰
山运动、五台运动及吕梁运动三次大的褶皱运动,形成宽缓的倒转褶皱,并使泰山群
普遍遭受高、中程度的变质作用,形成本区的变质岩基底,并造成太古界与寒武系之
间的不整合面。
振荡运动阶段
古生代至中生代早、中侏罗世,地壳以振荡运动为主,造成本区从滨浅海-海陆
交替-陆地的演变,并造成地层大段的间断和缺失。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下沉,接受
滨、浅海沉积;中奥陶世末,加里东运动末期,地壳上升遭受剥蚀,缺失上奥陶统、
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地层;海西运动早期,构造运动振动频繁,多次发生海水
进退,中、晚石炭世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海西运动末期,地壳再次上升,二叠纪接
受陆相沉积。发生于中生代中、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全隆起遭受剥蚀,从而三叠系
缺失全部。早、中侏罗世接受河流沼泽相沉积。这段时期,沉积了中、晚石炭世、下
二叠世早期和早、中侏罗世的三套含煤层系。此阶段地层有大段的间断和缺失,未见
强烈的褶皱现象和大量岩浆侵入活动。
断陷阶段
晚侏罗世-白垩纪,即燕山运动晚期,进入断陷阶段。此阶段盆倾断裂发育,块
断运动强烈,形成断陷式充填沉积。沉积物为红色碎屑岩和火岩熔岩。
断坳阶段
喜山运动早期,早第三纪始新世开始的断拗阶段发生了两期断块运动:第一期为
济阳运动,产生于始新世末和渐新世;第二期为东营运动,产生于渐新世东营组末。
新的块断运动,结束了本区在燕山运动晚期所处的隆起状态,转入断坳阶段,形成沾
化凹陷和车东凹陷两个箕状断陷,接受了巨厚的下第三系沉积。这两期断块运动控制
了本区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构造的面貌。
坳陷阶段
东营运动末期,本区处于坳陷阶段。馆陶组为以河流相为主的粗碎屑岩沉积,不
整合于渐新统东营组之上。上新统明化镇组为河流相、洪积相夹海相沉积,假整合于
馆陶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