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9&rec=137&run=13

【概况】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
建设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
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
学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
名为石油大学, 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
国石油大学。
学校校园总面积近300公顷, 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总量305万册
(含电子型图书)。学校建有13个教学学院(部)、研究生院,以及后备军官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
究生3000余人, 函授在籍生15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400人,其中教授、副
教授547人。 两院院士4人(含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526
人。 专任教师中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
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
奖。学校已建立起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
授和学术顾问组成的学术梯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
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
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
士后流动站, 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
士授权领域,5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
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各类教
育层次结构合理。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校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光荣传统,
团结一心,开拓奋进,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许多重大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为
整个“十一五”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人才培养】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教育部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长期以来形成
的本科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通过两年的评建工作,学校办学指导思
想进一步明确,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和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达到了以评促
建的目的,促进了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生源质量再创新高。2006年招收本科生5000名,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4%,70%的省
市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 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20368人。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
步扩大,共录取博士生、硕士生1108人,生源质量高于往年,录取工程硕士、高校
教师489人,各类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5500人,其中全日制学历研究生3312人。
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一是教学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改
革不断推进。2006年共建成3个省级品牌专业,7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
程。 全年立项教材共18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公开出版教材23部。建成
工程训练中心和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内外实习基地达到92个。8项省级
教改试点项目通过验收。两校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网络教务管理系
统,实现“大教务”“大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二是创新教育体系不断完
善,推进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在省级
和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竞赛中都
取得优异成绩;三是继续加强学生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各
种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更加完善,对大学生的奖、助、贷等资
助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年发放各类奖学金1027万元,勤工助学金293.4万元,
国家助学贷款2910万元;四是加强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创
新工程,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构筑学术交流平台,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大力实
施研究生“三助”工作,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
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达到10个。1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山东省
优秀学位论文, 5项教育研究批准列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立项项目”,
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 五是国防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
培养机制,国防生质量好,得到军队肯定;六是函授网络教育不断开拓发展,效益
显著。全年招生2万人,各类培训近4000人次,各类在籍学生已近5万人。与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建的“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开通运行,校外学习中心、函授
站达到60个,覆盖全国主要油田和大部分大型石化企业。学校荣获“山东省普通高
校函授夜大学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的
工作格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巩固和
拓宽就业渠道,在全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除个别专业外,大部分专业仍
实现95%的高就业率。 2006年学校共有各类毕业生5923人,总体就业率91.71%,其
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3.13%, 研究生就业率97.32%,高职生就业率为86.12%,有617
名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工作。

【“十五” 和“211工程”建设】 教育部批准学校实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
转化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给予专项重点支持,这一项目的长远目标是建成国
家实验室。 “211工程”二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形成十大标志性成果,学科
优势更加突出,学科结构更加优化,七大学科群和两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
成效,促进学校总体学科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学校专项投入、与国际一流
大学知名专家合作成立的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通过一年的建设初见成效。学科群大
型设备购置方案论证、建设全部完成,期间完成投资623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
2000万元, 山东省共建专项经费4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839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投资。编制完成学校“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报告,做好“211工程”三期
建设的立项准备工作。成功申报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1个学科成为省级强化建设重
点学科。

【科研工作】 2006年,学校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为依
托,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平台
与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和谐环境。加大与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
的科技合作力度,拓宽合作渠道和研究空间,加大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组织力度。
2006年共争取和落实上级重点、 重大科研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
级基金项目43项。在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突破,获得“863”专项11项、
参与承担“863” 重大、重点项目13项,参与承担“973”项目6项,新增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签订横向科研合同450项,其中超
百万元项目14项。全年科研经费到位超过1.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
申请职务专利39项,获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全年被SCIE、EI、ISTP
收录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做好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新申报和调整工作,6个重点实
验室获准立项建设, 2个重点实验室被列为强化建设实验室。文科科研、学术活动
日趋繁荣。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按照“拓展空间、多元运作、强化主导、回
报学校”的基本思路,加强油地校合作共建,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围绕“稳定、引进、培养、提高”四个关键环节,继续
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全年新增教师1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后6人、
博士61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187人,其中教授215人,副教授366人,教师紧缺的
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建立健全人才机制,
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外聘院士1人, 聘任兼职教授45人,1人当选国家
“863”海洋技术领域专家,实现学校在国家层面高级专家方面新的突破,1人当选
“中国石油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首席专家” ,1人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工程”,2人当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1人当选“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人当选“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加强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35名,硕士生指导教师95名,学校博士
生导师达到100名, 硕士生导师达到526名,4名教师当选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
导教师。 新增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2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
位, 还争取到国家引智计划(“111”计划)的支持。强化师资培养,全年共有31
位教师考取各类研究生。加大教师派出访学、考察力度,全年出访团组12个,出访
70人次,首期选派30名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英语培训。加强政策导向,创造良好的
学术氛围,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个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
油远程培训网”共建项目开展实施的基础上,2006年共建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山东
省人民政府投入共建资金300万元, 支持学校建设“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山东
省总到位资金达到700万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学校在青岛共建“重油加工技
术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
司共建项目的探索工作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召开中国石油大学第二届理事会第四
次理事长扩大会议,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和山东省均明确表示将对学校优势学科
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不断扩大,与10家石油石化企业新签
署全面合作协议,召开了学校董事会一届二次会议,10家单位成为新董事单位,与
22家西部企事业单位成功举办石油石化企业合作研讨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逐步
规范,学校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接受捐赠和募集到的资金明显增加,
募集资金近400万元,北京东嘉投资公司捐赠100万元设立“东嘉基金”。密切与海
内外校友的联系,新成立上海、南京、江汉油田及美国休斯敦校友会。组织开展海
峡两岸大学生黄河文化夏令营活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被评为“全省台办系统先进
集体”。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英国联合培养油藏管理硕士项目进展顺利,与阿塞拜疆
联合开展“2+2”模式石油工程本科培养项目。2006年共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和
外籍教师106人次, 与韩国亚洲大学、启明大学等国外友好学校或机构签订合作协
议或意向5个, 成功召开环太平洋国际水射流会议、生物工程国际研讨会、中英油
气田开发国际研讨会和中蒙俄发展中国家改革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加强留学生
教育与培养,2006年招收留学生规模突破100人。

【校办产业】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和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组建中石大控股
有限公司,完成校办产业清产核资工作,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一步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了企业经营与发展。校办产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突
破40亿元,实现利税近4亿元,国有资产增值1亿多元,新增企业用地近千亩,学校
企业作为教学实习、科研中试基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年接收实习学生4140
人, 完成教学实习任务37197人天,计33万多工时。石大科技集团、机电总厂、劳
动服务公司、出版社等规模效益持续增长。校办产业的良好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学校
办学。(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