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6&rec=10&run=13

【全区党组织、 党员发展情况】2004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523个,其中党
(工)委21个(街道党工委6个、区直机关党工委1个、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1个、
镇党委4个、区属企业党委7个、区直部门党委2个、村级党委1个),党总支15个,党
支部487个;党员11215名,其中正式党员10849名,预备党员366名;男性党员9676名,
女性党员1539名;少数民族党员6名。
入党时间: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入党的52名,占0.5%;1945年9月3日
~1949年9月入党的593名, 占53%; 1949年10月~1966年4月入党的1270名, 占
11.3%;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入党的2389名,占21.3%;1976年12月~1992年9月
入党的887名,占25.7%;1992年以后入党的4015名,占35.9%。
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2849名,占25.4%;36~45岁的2763名,占24.6%;46~
55岁的2531名, 占22.6%; 56~60岁的1311名,占11.7%;61岁以上的1761名,占
15.7%;
文化结构:大学本科以上1029名,占. 92%;大专1710名,占15.2%;中专1267
名,占11.3%;高中1675名,占14.9%;初中及以下5534名,占49.4%。
2004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265名,其中男性党员204名,占77%,女性党员61名,
占23%。 年龄结构:25岁以下的46名,占17.6%;26~35岁的154名,占58.1%;36
~50岁的65名,占24.3%。文化结构:大专以上120名,占45.3%;中专39名,占1.47
%;高中41名,占15.5%;初中65名,占24.5%。新党员中镇、街道农村党员104名,
占39.2%。

【2004年先进党组织及优秀党员】
(一)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龙居镇小麻湾村党支部
赵瑞明(黄河路街道东赵社区党委书记)
(二)东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1、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东营区
2、“五个好”乡镇党委
史口镇党委六户镇党委
辛店街道党工委黄河路街道党工委
牛庄镇党委
3、基层满意的县区涉农部门
东营市区国税局 东营区农业局 东营区民政局 东营区交通局 东营区农村信
用联社 东营区油区工作办公室
4、“五个好”村居党支部
史口镇刘三村党支部 六户镇田庄村党支部
5、先进基层党组织
东营市海科化工有限公司党委
6、优秀党务工作者
马学舜 王克杰 焦振龙 李光强
7、优秀共产党员
郭培亮 王青 张国辉 王明钦 高欣伟 孙明礼 杜观强
(三)东营区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先进基层组织
1、“五个好”镇、街道党(工)委(3个):
牛庄镇党委 龙居镇党委 胜利街道党工委
2、“五个好”先进村(居)党支部(40个):
六户镇神堂村党支部 六户镇李宅村党支部 史口镇东四村党支部 史口镇刘营
村党支部 史口镇马家村党支部 史口镇林家村党支部 史口镇小刘村党支部 史口
镇郑营村党支部 史口镇刘董村党支部 史口镇寨王村党支部 史口镇前王村党支部
史口镇南一村党支部 史口镇刘一村党支部 龙居镇北李村党支部 龙居镇朱闫村党
支部龙居镇林家村党支部 龙居镇庄子村党支部 龙居镇湾东刘村党支部 龙居镇麻
二村党支部 龙居镇龙西村党支部 龙居镇西史村党支部 龙居镇朱家村党支部牛庄
镇时家村党支部 牛庄镇谭家村党支部 牛庄镇陈庄村党支部 牛庄镇大杜村党支部
牛庄镇岳家村党支部 牛庄镇小宋村党支部 牛庄镇王武党支部 胜园街道温家村党
支部 胜园街道王连村党支部 文汇街道东营社区党支部 辛店街道成寨村党支部辛
店街道刘家社区党支部 辛店街道玛琅社区党支部 辛店街道唐家村党支部胜利街道
孙家村党支部 胜利街道兰赵村党支部 黄河路街道耿井村党支部 黄河路街道景屋
村党支部
3、基层满意的区直部门(20个):
纪委机关 区委组织部 区委宣传部 区委政法委 信访局 经贸局 统计局物
价局 司法局 审计局 林业局 计划局 团区委 区妇联 水利局 卫生局 河务
局 区供电公司 东营技术监督分局 东营环保分局
4、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18个):
文汇派出所 文汇街道会计核算中心 六户镇审计所 六户镇经济发展办公室
史口镇计生服务中心 史口镇法律服务中心 龙居派出所 龙居镇土地管理所 东城
街道计生服务中心 东城地税分局 黄河路街道土地管理所 黄河路街道党政办公室
胜利街道党政办公室 市区国税局胜利分局 牛庄派出所 牛庄地税分局 辛店街道
会计核算中心 市区国税局西城分局
5、党建示范社区(10个):
文汇街道政通社区
文汇街道颐心园社区
文汇街道嵩山路社区
东城街道清风社区
东城街道辽河社区
东城街道明月社区
黄河路街道燕山社区
黄河路街道丰泽社区
胜利街道新兴社区
辛店街道西苑社区
6、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6个):
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东营市海科化工有限公司党委
山东奥罗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东营市陆地科学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山东鑫宇建设集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东营市正兴中学党支部
二、先进个人
1、优秀共产党员:(50名)
王春生 李建全 成振华 张继河
苗其云 康树武 艾建全 张娟
张乃叶 王爱忠 李秀荣 万友江
隋新刚 任修月 商茂堂 隋新防
张秀营 张景涛 张墨东 王春军
张清波 关丽丽 张文泉 李建旺
杨华君 刘延华 司建云 姜文武
张建国 张广进 隋中元 杨吉华
黄翠兰 李峰 孙希诚 曲建仿
苏文柳 李延磊 王增菊 赵庆学
姜寿贵 张桂芝 李宏亮 杨春华
王星洲 崔玉英 张杰良 黄玉瑞
姜泽艳 马峰
2、优秀党务工作者:(25名)
种效博 赵庆华 董林见 苏庆亮
贺光勇 刘杰三 刘志杰 何关涛
卢春玲 刘长城 黄志勇 徐东永
苑耀东 徐竞科 韩光华 孙守利
张华江 安英 冯宗利 耿忠华
宋洪祥 王少云 刘传贤 耿 商清溪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2004年,全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
政治建设,开展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主要内容
的专题教育。大规模培训干部,举办村居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新提拔科级干部培训班、
科级干部轮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干部任用条例》学习辅导班等主体班次,建立
登记备案、档案管理、跟踪问效制度,全年培训干部1821人,占5年培训任务的325
%。在做好本级培训的同时,上派县级领导干部40人次、科级领导干部15人次参加省、
市委党校的培训; 选派县级干部3人次、科级干部28人次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专
业培训,全面完成上级的调训任务,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
省委组织部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
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改善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贯彻中央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5+1” 文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
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细
则》和《关于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完善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和全
委会票决工作。
认真组织《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编印学习资料和自测试题,举办全区组
工人事干部学《条例》电视知识竞赛,对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的学习情况进
行督导检查,形成良好的学习贯彻《条例》氛围。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工作
的有关制度及规定,制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涉及的
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分解,比较直观地反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既为干部选
拔任用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也为群众了解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方便。把经济
责任审计作为强化干部监督的有效措施,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离任、调整、
换届的干部全部委托审计局予以经济责任审计。大力加强干部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
干部管理制度, 对2002年7月《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区委调整科级干部的情况进
行汇总审核,完善文书档案76卷。整理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在全市率先安装使用人事
信息管理软件,干部信息工作通过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信息管理中心的检查验收,得
到充分肯定。

【基层组织工作】 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
“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在落实和深化上下功夫,全面提
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的总抓手, 按照“搞活动、 建载体、树典型、求实效、促发展”的思路,落实
“三级四联”创建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四带二”帮扶制度,开展“争星升级创五
好”“三培养”、设岗定责、创建“小康示范村”“党建示范社区”和新型经济社会
组织“党建示范点”活动,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顺利通过市委验收。抓好第二
批城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的调度和干部下派工作,指导他们围绕“强班子、理路子、
保稳定、促发展”,开展一系列“富民、为民、安民”活动,扩大工作队和下派干部
的影响,巩固村级组织,锻炼了干部。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全区建立农
村党员培训基地12处, 培训农村党员8160人次,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到98%。积
极探索村居“三位一体”经济发展模式,指导东赵、茶坡村成立村企合一的党组织,
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出台《关于实施小康村建设活动的意
见》 ,制定详细的目标体系、创建措施和考核标准。评出集体经济积累过100万元以
上的小康示范村居25个。七一前夕,东营区被市委表彰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
省委《山东通讯》、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思考》、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之友》
《基层组织建设简报》和市委办公室《工作情况交流》等介绍了东营区“三级联创”
活动经验与做法。积极稳妥组织开展村居“两委”换届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派驻督
导指导组、举办培训班、明确选人标准、严格工作程序等,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
案” ,促进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12月15日,全区201个村,村“两委”换届全
部完成的62个, 平均34职,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为9677%,“两委”成员
交叉任职比例为9616%。 在20个村转居社区中,居“两委”换届全部完成的11个,
平均4职;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为100%,“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为8636%。
社区党建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组织开展争创“党建示范社区”
活动,对社区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党建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推广“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工作模式。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
《关于在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将社区党建与驻社区单位的“结对共建”
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和社区在职党员的优势,在东城街道辽河社区进行“社
区共建” 试点工作,与9个市直部门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对社区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制
度,充分调动社区在职党员积极性。在部分社区试行楼幢建支部和党员挂牌户活动,
努力探索社区党建的新载体。加大组建力度,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
断拓展。
党员管理教育取得新成绩。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共建立终
端接收站点231个。 加强远程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对村级管理员进行经常性培训,成
立有35人组成的教学辅助队伍和技术保障队伍,不定期到各接收站点进行技术辅导。
加强远程教育制度建设,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设备使用规定》《工作
管理制度》,制作《现代远程教育流程简明操作手册》《课件播放收看登记薄》《设
备使用管理登记薄》《讨论和信息反馈登记薄》和《党员干部点名册》,保证远程教
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的准备工作,对全区党员
队伍思想、作风、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对各类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健全
档案资料。 在东城街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 派驻指导组,围绕
“对上要回答问题、对下要解决问题”的总要求,立足于党员受到教育、群众感到满
意,工作得到促进,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认真研究、大胆探索“自选动作”,
抓典型、求实效、创特色,得到省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圆满完成市委交给的试点任
务。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在农村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共确定示范村10个、中心
户130个,涌现出党员带头户600户。出台《东营区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推行“两推
三公示”、三年以上村不发展党员销号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
动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新形势下,为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国开展的项活动。活动的
主要内容是: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区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
镇(街道)争创“五好”镇(街道)党(工)委,村(居)争创“五好”村(居)党
支部,区直部门、镇(街道)站所争创基层满意的区直部门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
2003年4月25日, 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动员会议召开,对全区基层组
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要求、争创措施、主要工作任务作安排部署,动员全
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
组, 下设办公室,抽调4名同志负责日常性事务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领导小
组,设立专门办公室。
活动中,制定下发《东营区领导干部关于“三级联创”活动联系点制度》,落实
县级领导干部“联四带二”的帮扶机制,即要求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相对后进
村、一个先进村和两个区直部门,协调所联系的两个区直部门帮扶后进村实现升级转
化,帮助先进村争创小康示范村。全区25名县级干部协调50个区直部门,进驻50个村
居帮助开展工作。通过帮扶,使25个相对后进的村居实现升级转化,25个先进村跨入
“小康村”行列。2004年东营区被评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
在村居中,开展“争星升级创五好”活动,对村居实行星级化管理,将创建目标
调整为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和好村风五大项,细化成33项具体指标,通
过初步认星、限期增星、升级提档、评比表彰,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首批评
出五星级村居98个, 四星级村居76个,三星级村居39个,二星级村居8个。开展“三
培养”活动,利用3~5年的时间,把一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一批缺
乏致富手段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批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居干部,切实
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初步确定拟培养为致富能手的党员551名,
拟培养为党员的致富能手513名,拟培养为村居干部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373名,基本
建成村居“两委”班子的人才储备库。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活动,研究制定《关
于实施“小康示范村” 建设工程的意见》,在全区221个村居中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
和评选活动,计划每年建设成20~30个区级“小康示范村”,并发挥“小康示范村”
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在农村党员中实行设岗定责管理办法的
意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和个人特长,将其分配到干部示范岗、村务监督岗、经
济发展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文明新风岗、村事顾问岗等六个岗位上,让党员的牌子
在村居干部群众中凸显出来。全区4000余名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全部设定岗位落实职责,
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社区中,开展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根据社区特点,将争创标准进
行具体细化量化, 确定7个大项、25个小项,定期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命名,
调动社区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区直部门、基层站所开展创评“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活动。各区直部门、
基层站所根据“五个好”创建标准,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以创建“文明机关”
“规范化站所”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群众满意程度有很大提高。
在街道社区,开展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根据全区实际,把“三级联创”
活动向社区渗透。印发《东营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
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规范城市社区党建的工作程序,形成城市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
机制。在区直部门单位,开展“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创评活动,制定创评活动
的具体考核标准,区直部门和基层站所机关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以
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满意程度有很大提高。同时,也涌现出一大
批优秀领导干部。
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创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制定全区非公有
制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标准,确定12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培养典型。通过
典型示范带动,增强党组织在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辐射面和覆盖面,确保“哪里有
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加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
推进党的建设,按照中央及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2004年,东营区作为中央农村党
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区全面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级远程教育机构网络,建
立各类终端接收站点231个, 各接收点设备运转良好,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
效,9月和12月,分别通过中央、省验收组和市委考核组的验收。
东营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学习外地的经验,探索适合本区实际
的工作思路。首先是强化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印发《农
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关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开展远程教育工作
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积极对
外宣传全区在“建、管、学、用”等方面好的做法,提升全区的远程教育工作水平。
其次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接收站点建设任务,统一卫星天线安装地点和标准,对防风、
防盗、防尘、防潮、防雷、防非法信号攻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于设备安装场所
达不到安装条件和标准的,该修缮的修缮,该新建的新建。全区35个村居修缮房屋,
11个村居新建文化大院。三是强化管理员培训,加强管理。挑选政治素质高、有文化、
责任心强、接受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管理员,构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专兼职结
合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制定出台《东营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2004年
至2006年三年培训规划及2004年培训计划》 ,采取“1+1”分类培训的办法,对所有
管理员全面实行手把手培训。四是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制定管理员职责、设备管理
使用、 播放收看、 教学管理、信息反馈、教学辅导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出台
《东营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从组织机构及职责、站点
建设、站点管理、远程教育管理员、教育教学、考核评估等六个方面对远程教育工作
进行规范,使全区远程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各接收站点统一制作制
度展板, 悬挂上墙, 统一印制“三簿一册”,即《远程教育课件播放收看登记簿》
《设备使用管理登记簿》《信息反馈登记簿》和《党员点名册》。
为确保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发挥最大效能,区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立足实际,一是搞好远程教育的教学辅导。从农业、科技、党校、畜牧、司法等部门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远程教育辅助教学队伍,建立健全辅助教学制度。2004年,全
区教学辅导队伍共35人, 其中达到中高级职称的30人,举办各类辅导教学培训班100
余期,培训9137人次;二是在收看对象上实现四个延伸,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效
率。在组织好党员干部收看的同时,把收看对象向种植养殖大户、后备干部和入党积
极分子、育龄妇女及外出务工等四个方面的人员实行延伸;三是积极创建活动载体,
深化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规范提升月活动,把强化
培训、完善制度、组织群众收看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全区各级参与远程教育工作
的积极性。举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知识技能竞赛,引导各级管理员学技术、
用技术;五是做好课件开发工作,不断丰富远程教育资源。完成《说说俺们村》《小
康之路》《东营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知识技能竞赛录像》《为有源头活水来
——东营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纪实》等四个课件。《说说俺们村》和《东营区农村党
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知识技能竞赛录像》在省专用频道播出。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
作于2004年11月4日正式拉开序幕, 经过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
组织,在镇、街道的共同努力及广大选民的积极参与下,整体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全
区10个镇、 街道的201个村委会和201个村党支部的换届工作于2005年1月20日圆满结
束,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2.4%,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1.5%。
一、基本情况
全区201个村全部实行“一人一票” 直接提名初步候选人,共选举产生村民委员
会201个。
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201名, 妇女3名, 占15. %。初中及其以下学历68名,占
3.38%,较届前下降20%;高中及其以上学历133名(其中大专58名),占66.2%,较届
前提高13%。35岁以下24名,占11.9%;36~45岁121名,占601%.;46至60岁54名,
占26.8%; 60岁以上8名, 占3.9%。党员193名,占96%;原任村干部当选151名, 占
75.1%。书记、主任“一人兼”184名,占91.5%。
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415名,妇女28名,占. 67%。初中及其以下学历198名,占
47.7%; 高中及其以上学历217名(其中大专46名),占5.23%。35岁以下68名,占
16.3%; 36~45岁172名,占41.4%;46~60岁165名,占39.8%;60岁以上34名,占
8.1%; 党员346名,占83.4%;原任当选的303名,占73%。全区涉及此次换届的201
个村党支部,共选举产生村党支部188个,建立联合党支部12个,选举出村党支部书记
188名、村党支部委员281名。
选出的村党支部书记188名, 妇女4名, 占21. %。初中及其以下学历59名,占
31.3%,较届前下降12%;高中及其以上学历128名(其中大专58名),占6.81%,较届
前提高11.1%。35岁以下14名,占7%;36~45岁90名,占47.9%;46至60岁77名,占
40.9%;60岁以上7名,占3.7%。原任村支部书记当选174名,占92.5%。
选举产生的281名村党支部委员,妇女委员16名,占56.%;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
73名,占25.9%;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208名(其中大专57名) ,占74%;35岁以下40
名, 占14.2%;36至45岁136名,占48.3%;46至60岁99名,占35.2%;60岁以上的6
名,比届前减少30名;继任的230名,占81.8%。
二、基本做法
强化组织领导,稳步推进“两委”换届工作。一是抓机构设置,切实加强领导。
区委、区政府把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作为全区农村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召开区委常
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村级“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从有
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办公室;召开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对整体工
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区10个镇、街道均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
组及专门办公室,召开动员会议,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抓督促检查,及时
解决问题。区委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镇、街道工作制度,组建由22个副县级领导干部为
组长、正科级领导干部为成员的换届工作指导组,负责督导各镇、街道的村级组织换
届选举工作。镇和街道实行科级干部联系、股级干部包帮的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制
度。全区共抽调督导、指导工作人员600人,做到每个镇、街道有2名县级干部,每个
管理片有1名科级干部,每村不少于2名包村干部,为全区换届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
证。 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开调度会议,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
问题的措施与办法。负责指导选举的区、镇(街道)领导和包村干部,认真负责,强
化督导与指导,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三是抓教育培训,严格依法办事。为提高
选举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区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举办骨干
培训班, 对区督导组成员、各镇(街道)分管领导、组织委员、民政办主任等100余
人进行培训。各镇、街道采取专题讲座、讨论、问题解答、外出学习等形式对工作骨
干进行培训,全区各级共培训工作骨干1500余人。通过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感,掌握操作规程,形成一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明白
人”。
严格候选人标准条件,保证人选素质。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
原则,区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候选人的标准具体细化为五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高。
对党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能与上级党委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工作
能力强。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
致富;三是法制观念强。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四是民主意识
强。作风民主,善于倾听群众呼声,遇事主动同群众商量;五是群众威信高。为人正
派,处事公道,廉洁奉公,甘于奉献,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各镇、街道从实际出发,
将标准条件进一步细化,既明确应具备的标准条件,同时对不宜提名的标准作具体限
定。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讨论,通过后,
在各村张榜公示,以明白纸、公开信等形式,发放到每家每户,让党员群众真正明白
该选什么样的人,树立正确的选人导向。史口、辛店等镇、街道党委和村民选举委员
会按照标准条件,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严格把关,在选举前增加一道“过滤网”,
具体做到“四个不选”:即对不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与上级党委、政
府消极对抗的不选;作风霸道、拉帮结派、闹不团结的不选;违反村规民约,有明显
劣迹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不选; 个人虽有致富能力,但思想品质不好的不选。201
个村选出的“两委”成员中“双高双强”型的干部占到81%,其中妇女干部32人。
细化工作程序,抓好关键环节。一是严把调查摸底关。为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各
镇、街道督导组、指导组和包村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民
主评议等形式, 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活动, 做到“四清”:群众对书记、主任
“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认识程度清;每个村有哪些人想竞选村“两委”
成员的底数清;群众到底信任谁、想选谁的心理状态清;现任村“两委”成员的思想
动态清;每个村可能影响正常选举的不利因素清。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二
是严把依法办事关。区和各镇、街道坚持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办
事,做到该遵循的原则一个也不变通,该履行的法定程序一个也不少,该交给党员、
群众的民主权利一点也不保留。在村委换届选举中,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严把“五关”:
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关、选民登记关、候选人预选关、选票发放秘密填写关、公开投
票唱票计票关,做到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名单、候选人、选举日、投票时间、投票
地点、选举工作人员和选举结果“八公开”。在党支部选举中,采用“两推一选”,
先在党员中推荐,在村民中推荐,然后在党员中选举,从而保证整个换届选举工作的
依法有序进行。选举工作结束的村居,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后续工作上,建立健全
村委会配套组织,规范工作程序、议事规则,依法推选产生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
办理交接工作,制定任期目标岗位责任制、年度工作计划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三是严
把民主权利关。在选举工作中,各镇、街道都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民主推选村民选举
委员会,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为保证村民的选举权,各村居认真搞好选民名单登记造
册,在村显要位置上墙张榜公布,做到不错、不重、不漏;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村委
会成员候选人,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各村在选举日设立中心会场和分会场,设立
验证发票处、秘密写票处、代写选票处和投票处,组织好选举日的投票工作,保证了
村民的投票权;对村民提出的选举程序或选举结果异议,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
开、及时作出处理,保证村民的申诉权。
突出工作创新,努力探索村级“两委”换届工作新思路。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做
好宣传发动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保证村级“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
要环节。为加大宣传力度,区“换届办公室”在区有线电视台开播专题栏目,定期播
放换届选举政策、法律规定、工作程序步骤,报道全区换届选举工作动态、经验。组
织10辆宣传车,在各镇、街道中心村和重点村进行巡回宣传。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实
际,有针对性的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明白纸和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大
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动员。据统计,全区共开展电视宣传26次,印发各种材料8400份,
出黑板报240期,出宣传栏157期,张帖标语5530幅,召开各种会议8260人次,召开村
“两委” 会议2120人次,召开党员大会5920人次,召开群众大会13300人次,走访群
众28580人次, 群众受教育面和宣传面达928%,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了
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积极
性。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
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原则,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实行“一村一策”,改变
以往先支部换届后村委换届的方式,先村委会换届,再支部换届。从实践结果看,这
种方式切实可行,一方面改善过去“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的局面,有利于实现书记、
主任“一人兼”;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换届选举中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镇(街道)党
委、政府在换届工作中组织协调,提高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同时使选举产生的村干部
达到党委政府、党员、群众“三满意”。通过工作方式上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使村级
“两委”换届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三者之间找到新的
结合点。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区“换届办公室”编发换届选举工作简报,将换届选举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好的做法、发现的问题以及上级有关精神等及时上报和下发,共
编发18期,起到良好的宣传指导作用。另外,专门编印《换届选举工作指南》,制定
全区换届选举工作时间运行表,建立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和调度会制度。各镇、
街道每天报告一次工作进度,每阶段结束都写成书面总结,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
同时,各镇、街道在选举前密切注视村情动态,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各
种矛盾,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主要特点
这次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与上届相比,有着非常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概括
起来就是“一增强,一完善,两突破,一提高”:
“一增强”是指选民参与选举的意识明显增强。自第六届村委会选举以来,连续
三届采取“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村级自治组织,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感觉手中“票”的分量越来越重,许多村民都想选出自己愿望中的人选。同时,村干
部职位竞争非常激烈,村民的参政意识明显增强,想干事的愿望强烈。选民参选率一
年比一年高, 大多数村居选民参选率都在85%以上,有的村达100%。不少在外地工作
的村民也在选举之前纷纷返回村里参与竞争和选举。
“一完善”是指换届选举的程序和候选人条件更加完善。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
顺利进行,区、镇两级严格按照法律和上级文件规定,制定具体、详细、严谨的工作
程序,并要求包村干部决不能图省事、怕麻烦而违反程序,做到该走的程序一步不少、
一步不缺。同时为保证法定程序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区换届办公室还专门制作《换
届工作程序挂图》下发到镇(街道)、村(居),用于指导基层换届选举工作。为了
选出能够为党执政、为群众谋利的村级领导班子,本届换届选举工作中,根据党的干
部路线和农村实际,对候选人的标准制定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镇、街道结合实际
对区里的意见进行细化,具体到各个村居,又本着“一村一策、一村一案”的原则,
明确哪些人符合村干部任职条件,哪些人不符合干部条件,既体现了大的原则性,又
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两突破”是指换届选举率和省市提出的“两个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委”
班子成员的职数明显降低。工作中,区、镇两级结合实际,向选民宣传上级的文件精
神,宣传减少干部职数的现实意义,宣传推行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
交叉任职的好处,得到群众的普遍赞同和拥护,实现党委意图和群众意愿的统一。全
区201个村全部完成换届, 换届率达到100%,是历史上换届率最高的。特别是一些前
几届没有选出村委会的村,通过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选出了群众满意的“两委”班
子。 这次“两委”换届选出成员650名,平均32职,其中,只设一名支部书记的62
个村, 建立联合支部12个;实现书记、主任“一人兼”的村居184个,占915%,比
届前提高529%;“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435人,占924%,比届前提高58%。“两
委”成员总数由届前的943职减少到650职,减少311%。
“一提高”是指“两委”成员的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这次换届选举,农村干部年
龄趋向年轻化和知识化, 全区新当选的村居“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5岁,比上届
降低5个百分点; 新当选的650名“两委”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64名,占71
2%; 35岁以下103名,占158%。“双高双强”型村干部数量大幅度提高,有一
技之长、具备带动能力的占到95%以上。一部分在外经商、包工、建厂自身致富能力
强、懂经济、善管理、带领群众致富信心足的被推选到书记、主任岗位上,提高了村
居“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主要经验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搞好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保证。这次村级“两委”换
届选举涉及面大,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能够圆满地完成换届工作,最重要的是区
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区、镇和街道建立党政领导工作责任制,
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人大、纪检、组织、民
政等相关部门按照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为村级换届选举做了大量工作。
(二)充分发扬民主是搞好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前提。这次村委会、村党支
部的换届选举,村民和党员的参选率分别达到了95%和92%,呈现出选民参选热情高涨、
参选率高的特点,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事实上,只有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充分尊重
民意,民主问题用民主的方法和方式去解决,换届工作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严格依法办事是搞好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关键。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
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只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
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通过
法定的程序来实现村民的民主权利,才能体现人民的民主,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四)做好换届前村干部的调查摸底工作是确保村级换届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在换届选举准备阶段,各镇、街道首先深入各村调查村“两委”干部现状,特别注意
了解、掌握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本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工作实绩的评估,把握党员、干
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镇、街道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对村级“两
委”班子的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
(五)重视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促进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手
段。事实证明:通过深入细致地宣传工作,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积极引导群众,才
能保证党和政府的意图与群众的意志一致;也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民的民
主意识增强了,参与选举的热情高涨了,选举才有群众基础,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
目的才能最终实现。

【城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04年,第二批城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坚持以“三
级联创”为工作的总抓手和平台,紧紧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
驻村工作目标,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积极参与,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取得明显工作成效。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抓住班子建设的
关键,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大力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建设。各村居普遍建立党支部
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村居“两委”工
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配合街道党工委对村居“两委”班子进行换届,
一大批学历高、年轻有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进入村级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
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村级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驻村工作队紧
扣发展主题,采取示范带动、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形式,在村居“帮民富、促发展”
上下功夫,努力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驻
村工作队为所驻村居协调资金900余万元, 新上项目31个,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奶
牛、肉食鸭、生猪、南美白对虾等养殖,速生林、冬枣种植等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有
的村居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示范点。三是城区社会得
到长期稳定。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并协助村居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较强的政治敏锐
性和工作责任感及时排查和上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将大量矛盾和纠
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解决各类矛盾事端30余起,集中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7
件,及时控制和处置了一些苗头性问题。特别是涉及新区建设、胜利工业园建设、村
居改造等工程的村居工作队更是靠上做工作,为全区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营造良好的
外部环境。四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好事
评选竞赛”活动,把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利用
派出单位的职能和业务优势,先后走访慰问特困户416户,联系贫困户175户,救助困
难学生29名,为村居协调资金860余万元,修建柏油路16公里,开挖整修沟渠133公
里,铺设自来水管线145公里,解决近500户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干部下派工作】 2004年,全区驻龙居镇5个村的下派干部按照“建班子、找路
子、办实事、帮民富”总体要求,铺下身子,扎实苦干,建强村级班子,提高村民素
质,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找到了致富的路子。驻谢何工作组协调启动资金3
万元, 帮助村里建设养蚕温室大棚10栋,使5家贫困户脱贫致富。驻常家工作组为村
里购买价值万余元的科技书籍,使群众转变观念,实施科学致富,找到快速致富的路
子。 至年底,全区下派工作组上扶贫项目10个,累计投资200万元,使所包村人均收
入增长近千元。下派干部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情系基层,心系百姓,切实为人
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驻棒李村工作组协调资金20万元,建起设施齐全的文化大院,
改造村内电网, 开发、配套200亩盐碱地。驻谢何工作组开展“送温暖”活动,春节
期间集中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价值5000元的慰问金、面粉和食用油等,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
2003年10月,从区油区办、区建设局、区环保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技术监督局、
区地税局选派6名机关干部,到6家民营企业挂职担任总经理(厂长)助理或其他职务,
工作时间一年半,他们按照区委要求,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企业的发展,自身也得到锻炼。一是帮助企业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
育活动,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
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三是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
销售、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大量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学习
企业员工的好思想、好作风,切实增强宗旨观念,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从事经济
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直部门驻东营区下派工作】市直第12批驻东营区下派工作队由市直32个部门
单位选派的68名干部组成,分驻全区6个镇、街道办事处17个村及3家企业。全体下派
干部按照“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要求,确立“社会联动、全面
参与、整合资源、提高层次”的帮扶指导思想,明确实施社会联动帮扶的工作思路,
铺下身子,扎实苦干,在观念更新上,做到“四个转变”;在能力建设上,实现“四
个提高”;在工作抓手上,突出“三个重点”;在帮扶措施上,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区17个帮扶村共新发展党员1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30名,一类支部达到14个。二是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相继组织科技培训38次,召
开座谈会152次, 外出参观学习41次,参与干部群众5000余人次,培养带头人72名,
选树示范户158户, 创建示范园11个。三是共建小康的氛围初步形成。17个组点共结
对致富户、 贫困户316个,参与县处级领导干部74名、科室71个、干部84名;走访农
户2800余家, 慰问贫困户90户,提供致富信息190条,扶持牛羊存栏1500余只,捐助
微机10台、桌椅1570套以及大宗生活物品和生产资料,救助款57万元。四是发展能
力进一步增强。各组点围绕小康建设目标,优选项目,加大投入。帮扶村共建设沼气
池78个, 修建排水沟3360米,安装路灯104盏,栽植街道树2100余株。各村共确定计
划帮扶项目124个, 预计组织投入2081万元,完成项目32个,完成投资2871万元,
组织投入近400万元, 办实事90件。五是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把建立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当作“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组”认真对待,结合帮扶项目的实施,
积极构建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已着手和计划组建及改造的各类合作组织15个。六是文
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各组点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共建立完
善农民阅览室17个,捐赠各类图书3万余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 8月,东城街道被市委确定为全市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点。按照市委和区委的部署,在市督导组和区指导组
的具体指导下,东城街道按照学教活动与街道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原则,对试点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经过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教育
活动开展得扎实有序,较好地完成各阶段工作,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动员大会以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东城街
道实际,将学教活动分为“调查摸底、制定方案,思想发动、组织学习,党性分析、
民主评议和抓好整改, 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街道党工委下属的16个党支部,239名
党员参加学教活动。街道党工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
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抽调11人组成综合、宣传、督导3个办公室;各党支部派驻
分管领导和指导员,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制定考勤、工作人员
职责、学习及考核检查等相关制度,及时将制度执行情况予以书面通报;教育活动领
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督导、检查,实行两天一调度,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党支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明白纸、简报等形式在试点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文
汇社区的黑板报、金水社区的楼山大型宣传栏及辽河、明月等社区的宣传标语和宣传
牌,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在试点工作中,把学习培训作
为教育活动的首要环节来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周密安排,进一
步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析评议”阶段是整个学习教育活动的关键阶段,
各党支部从深化思想认识入手,认真把握政策,严格标准程序,共评出优秀党员46人,
占参加评议党员总数的19.2%;合格党员181人,占75.7%;基本合格党员6人,占2.5%;
评出不合格党员6人,占2.5%。各党支部坚持把整改贯穿教育始终,做到边学、边查、
边整、边改,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学教活动推向深入。同时,
各党支部始终把探索创新作为学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
新思路,采取新对策,创造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实现学教活动与中心工作“两
不误、两促进、两提高”,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