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5&rec=147&run=13

【组织机构与领导人】
党委书记 王克杰
副书记 王建军 尚玉冬(正科)卢春玲(女) 郭晓青 刘桂堂
委员 商广年 王智斌 郑金勇
人大主席 王克杰
副主席 王国平 高炳元
镇长 王建军
副镇长 张松豹 隋式友 尚杰 王建立(科技)
政协联络员 蒋秀义(正科)

【综述】龙居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政府20公里,南与博兴县交界,北与垦利县接
壤,西隔黄河与利津县相望,东与史口镇、牛庄镇为邻,面积107.14平方公里。2003
年末, 辖55个自然村,55个村民委员会;有9974户、3.53万人,其中女17441人,非
农业户口20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
1940年,为蒲台县第四区。1955年改称蒲台县龙居区。1956年,称博兴县龙居区。
同年撤区划乡, 改为博兴县龙居乡。 1958年10月改称龙居人民公社,划归广饶县。
1961年10月划归博兴县。1962年12月,改龙居区。1968年10月,改称博兴县龙居人民
公社。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改称龙居乡。1987年7月划归东营区。2001
年12月撤乡改镇,称龙居镇。
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地形几经变化,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土质西部南展区为
沙土,中部为壤土,东部为粘土。地面平均海拔9.5米左右,耕地5290.68公顷。有水
利干渠25条,麻湾引黄干渠、曹店引黄干渠的渠首均在境内。排灌沟渠总长84公里,
灌溉面积433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盛产柳杈、柳杆。羊
肉、丸子、月饼、双王刀等特产闻名省内外。
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达到9227万元、 16500万元和176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4%、38%和40%。工
业总产值1.126亿元,实现利税134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74万元;全年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2507公顷,总产1.3471万吨;瓜菜1267公顷,总产7.5851万吨;棉花2600
公顷, 总产3316吨,种植业产值9435万元。全年造林97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林
果总产500吨; 林业产值58万元。 年末大牲畜存栏9600头,猪存栏0.4万头,羊存栏
2.6万只, 家禽存栏4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228.5万元。水产品总量0.38吨,渔业总
产值1360万元。有水库5座,总蓄水能力29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651千瓦,
农村用电量430万千瓦时。 乡镇企业总产值2.60亿元,利税2807万元,其中个体私营
企业产值2.3721亿元、 利税2473万元。财政收入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7元,
比上年增加279元。有中学2处,小学5处,成人校1处,在校学生共3891人,适龄儿童
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6部。

【高效生态农业】桑蚕、速生林、无公害西瓜和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3年,全年新发展桑园3300亩,补植1200亩。全年共放养蚕种13500张,产鲜蚕108
万斤, 占全市鲜茧总产量的70%,成为全市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蚕农仅此一项收入
965万元。 全镇共发展高标准优质速生林15000亩,栽种优质速生杨165万株,成活率
在95%以上。

【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专业招商和全民招商相结合,抽调13名精干人员,组成招商小
分队, 配备3部招商专用车;加强龙居经济园区载体建设,制订外来投资优惠政策。
2003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9个,到位无偿资金及固定资产投资5517万元,完成区
政府下达任务的139%。 其中工业项目10个,商贸流通项目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
个。 在引进的项目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
华忠陶瓷、金信纺织、海辰伟业等大型工业项目落户该镇。

【十件利民实事】一是镇政府北迁工程。投资1500万,建设3600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幢、
6400平方米的宿舍楼四幢,宿舍楼全部为100型和120型楼房,整个工程占地面积55亩,
实现水、电、路、讯、暖、闭路、路灯、排污八配套,改变机关干部职工的办公、生
活条件,搭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新平台。二是龙头企业——东营阳光丝业有限公司建
设工程。投资3000万元,建设桑蚕龙头企业——阳光丝业有限公司。使龙头加基地的
桑蚕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是黄河展区堤顶公路的建设工程。投资1000万元,建设
高标准堤顶公路9.6公里, 结束展区13000名群众行路难的历史。四是曹店片20000亩
国家农田开发工程。 投资500万元,建设桥、涵、闸76座,沟、渠、路85条,改善展
区群众生产条件。 五是盐垛片6500亩土地治理工程。投资848万元,项目建成后,新
增土地4000亩,新增利润106.7万元。六是万亩速生林基地建设工程。投资800万元,
建设高标准速生林10000亩, 使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增加群众收入。
七是农民健康体系建设工程。投资120万元,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处,改建3处,
购置救护车一辆,群众参加合作医疗组织达100%,强化农村卫生网络服务功能,提高
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八是老年幸福工程。投资220万元,建设高标准老年幸福楼
一幢, 改善幸福院环境, 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九是学生吃住工程。投资
220万元, 建设高标准学生宿舍楼一幢, 解决了600名远距离学生的吃住问题。十是
5000亩节水和2000亩土地整平工程。 投资200万元,建设高标准U型节水渠6.5公里,
建设桥、涵、闸45座,优化农业生产条件。

【群众十户联保】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突如其来,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
极大威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定方案、拿措施,积极预防,结合龙居镇实际情
况,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实行“十户联保”制度,以村为单位,十户连结成一个小
组,从小组中选出一名负责人任组长,十户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全面启动计生
网络,深入排查、严格控制、切断输入源、传染源、消除隐患,坚决杜绝“非典”疫
情的发生,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这一工作方法在“非典”防治期
间在全市农村中得到广泛推广。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解决
“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积极组织实施“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战略,做到“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发展民营转化一批、招商引资吸纳一
批”,镇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见》,成立职业介绍中
心,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对外出人员的培训、职业介绍、用工服务,使农村富余劳动
力得到合理有序的流转。2003年,全镇外出务工经商594人,农民自发转移800余人,
镇内规模输出400余人,镇内企业安置就业520人,全镇从事非农生产人数达到2314人,
实现非农收入3000多万元, 比去年增长11.1%,非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
32%。 省、市电视台、《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专访,东营区电视
台制作专题片,典型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

【村级事务阳光操作】制定《龙居镇村级事务阳光操作制度》,严格村级事务办事程
序、权限,将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予权还给群众。对两委政务、财务工作按照“公
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农村政务、财务双公开,各村统一设置公开栏,实行
承诺公示制度,对涉农价格、农村财务、农民负担一并公示于众,对村级财务收支情
况,每月通过张贴壁报的方式进行公示,让村民对整个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解,
接受群众监督,农村财务管理严格审批程序,随时抽样对各村的财务进行审计,规范
农村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对不按时操作的村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异地组建流出人口计生协会】针对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 给社会治安、计
划生育等工作带来影响的问题,镇计生办根据流出人口流出地点分散,居住地变换频
繁,联系不方便等特点,积极探索解决的新办法,经过不断实践,在外出务工人员较
集中的济南、滨州、河口孤岛、东营等地相继建立流出人口计生协会和小组。流出人
员的计划生育管理由当地计生协会全面负责,无论妇查、孕查等服务工作,还是政策
宣传工作,以及与镇计生办的相互联系,相互通报等工作,都由新组建的流出人口计
生协会来完成。此工作方法在全区得到推广。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计生服务部门以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为工作的着重点,及时
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需求,制定详细的随访记录。在大面积征集育龄
群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把产后、术后随访,孕情跟踪等工作切实落到实处。由包管
区计生联络员监督对计生主任,由镇计生办派专人监督计生联络员,分别深入到育龄
群众家中,了解计生干部各自的随访情况和育龄群众的应知应会情况。根据反馈上来
的随访表,确定对随访人员的奖惩,此工作机制有效监督随访人员工作的落实情况,
让育龄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

【东营阳光丝业有限公司】 东营阳光丝业有限公司位于新镇政府东侧, 占地面积
31000平方米, 建有六条国内最先进机型——飞宇2000优选型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加
工桑鲜茧200万斤,生产白厂丝200吨。
综合质量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的龙居镇蚕茧,为缫丝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公司建有2万亩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以此为原料生产的白厂丝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以天然纤维——桑蚕丝研制开发的环保、保健、华贵、轻盈的高档丝绸服饰,具有广
阔的国际国内消费市场。
公司将以“发展桑蚕、 致富群众、回报社会、带动经济”为已任,力争在3年内
发展成为集原料茧生产、缫丝加工、丝绸制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加
大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届时可实现年工农业产值1.5亿元,利税近1000万元。建立
起“工厂+基地+农户”的科学产业发展模式,促使并带领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当地优势,形成拳头产品”,以此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
公司以“诚信经营、科技兴业”为宗旨,秉承“以人为本——熔炼团队精神;超
越自我——真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做大、做强阳光丝业,
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曲汉峰 牛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