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5&rec=133&run=13

【概述】2003年,全区民政系统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城市经济的主导战略,统筹城
乡各项民政工作。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工作方针,继续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
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
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特别是在防控“非典”和“双创”工作中做出贡献。全年累
计下拨救灾救济专项资金85万元,救助贫困群众2000余人。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东
营区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老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残疾人保障事业踏
实有效,被省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之家”。

【社会行政管理】落实新《婚姻登记条例》,改革婚姻登记程序,体现人性化特点,
2003年办理婚姻登记5800对, 办理离婚登记602对。加强对婚姻登记管理,区婚姻登
记处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编制7人,并设立东城婚姻登记分处,方便群众,确保
婚姻登记顺利进行。加强殡葬市场管理,实现殡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经营
性公墓、殡仪服务场所和殡葬用品市场的检查力度,查办违法经营的摊点和门头23处,
全区丧葬服务市场日趋规范。宣传落实《收养法》,提高全区人民群众自觉办理收养
登记意识, 共办理收养登记45例,与东营“110”密切配合,共收容安置流浪乞讨人
员5名,弃婴2名。

【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实施发展城市经济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推进社区建设
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社区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以规范
“190” 服务热线为突破口,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
制,培育和吸纳社区服务加盟企业,构建覆盖全区的社区服务网络。全区社区服务加
盟企业达到103家,创办社区便民服务网点90多个,成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9处,逐步
向产业化、规模化格局迈进。石油大学和区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暑假家教服务、
辛店街道组织的“爱心在行动”等活动贴近居民需求,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创造良
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四百”活动深入人心。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
暖百家心”为主题,努力为居民办好事、解难题,进一步密切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系,
走访居民8850户,帮助居民解难594件,为14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广泛开展
争创“十佳文明信用社区”活动,将社区建设与社区实际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分类
创建,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卫生环保型社区、科技服务型和治安型社区,
为深入开展社区工作创出新路子。三是完善社区功能,社区的职能不断加强。各级各
部门按照“重心下移、面向社区”的原则,逐步理顺与社区的关系,把工作触角延伸
到社区、把工作平台搭建在社区,促进社区功能的发挥。在一些重点工作中,社区发
挥了应有的作用。开展“零案社区”创建活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构建起更加稳固
的治安防范网络,有力地维护中心城的稳定;社区卫生机制的建立,成为抗击“非典”
的第一道防线,为防控“非典”做出突出贡献;社区文化日益繁荣,推动群众文化事
业的发展,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跟踪
服务”的社区计生新机制,成为东营区创建全国计生服务百强县的独特优势。四是加
强宣传,社区意识明显增强。加大社区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广泛吸引
社会各界人士投身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推进社区建设创造良
好的环境。

【双拥与优抚安置工作】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
入,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在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上实现突破。
实施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程,坚持先急后缓、逐步解决的原则,投资22万元,帮助22
户危房户改造住房66间。加强优抚医疗保障机制建设,建立起与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
的医疗保障体系,“三老”(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优抚对象有了可靠
的医疗保障。建立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对象优抚标准,保证优抚对象的
优待抚恤标准与人民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问题。二是
在落实安置政策上实现突破。克服就业压力大、安置难等问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全面完成安置任务, 年内安置城镇退伍军人139人,安置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在
破产、倒闭企业退役士兵的再就业工作,帮助10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三是在营造双
拥社会氛围上实现突破。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政府机关驻地均设有永久性双拥宣
传标语牌和宣传栏,在车站、医院、商场等窗口服务单位均设置军人优先标志,城区
各停车场均实行军车免费,并设有明显标志。不断深化双拥共建成果,开展“千家企
业拥军”和“万户奔小康帮扶”活动,营造军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社会
氛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双拥宣传,使双拥工作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大大激发广大
军民爱国拥军的热情,为全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救灾救济】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管
理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构筑起城乡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有利地
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433万元,保障
对象5997人,全区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
每人每年200元钱、500斤粮,提高到每人每年500元钱、500斤粮,较大地改善了困难
群众的生活条件。在城市,推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保障低保金准确、及时、高效到
位,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急需。全区救灾救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建立起高效
有序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救灾资金专户储存、救灾物资应急储
备、救灾款物分配管理制度和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增强了抗灾救灾的综合协调和快
速反应能力。 全年下拨镇、街道救灾款85万元,分配救灾物资价值3.2万元,救济灾
民1600人次,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生产自救能力。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
活动, 走访困难群众1450人,发放面粉5吨,食用油1吨,发放慰问金5万元,有效解
决了部分群众的临时性困难。

【老龄事业】加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工作组织,开辟老龄工作
阵地,使老龄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各镇、街道健全“两室一场”(老龄委办公
室、老年活动室和门球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居建起老年活动室,把老年组织章程、
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成员名单做到“四上墙”,建立健全老年人个人及家庭成员健
康状况等档案资料。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各级各
部门组织开展“三个一”献爱心、爱心献夕阳、“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青年志愿
者“帮扶结对”共建等活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社会风尚;认真
执行老年人优待政策,老年人在乘车、公共场所娱乐、医疗等方面得到优惠;辛店街
道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30元的生活补助,黄河路街道东赵社区对社区
内老年人免费集中供养,为新时期养老工作探索了路子;扎实开展“老人节”庆祝活
动, 为五处敬老院和10名高龄老人,发放慰问金20000元,长寿补贴金2400元,东营
银座购物广场一次性为牛庄镇敬老院赠送价值20000元的食品,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老年幸福工程】2003年,市委、市政府把老年幸福工程作为为民办的十件事实之一,
东营区也把老年幸福工程列入八大重点工程。为推进老年幸福工程的顺利实施,区、
镇(街道)成立老年幸福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区民政局作为主管部门,成
立督导小组,加大对老年幸福工程的督导力度,确保全区老年幸福工程全面完成,实
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达到100%。一是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区敬老院实施改扩建
工程,新建敬老院3处,扩建2处,建设面积8000多平方米,其中牛庄镇敬老院新建房
屋20间,改建旧房54间,新建院墙278米,外刷墙漆3600平米,硬化路面400平米,更
换铝合金门窗210平米。六户镇敬老院新建房屋19间,维修旧房12间,修建院墙35米、
地沟100米。 龙居镇敬老院新建楼房一栋,建筑面积1700平米,维修旧房50间。史口
镇敬老院新建房屋78间,维修旧房40间。文汇街道新建敬老院一处,建筑面积2600平
米, 其中主体楼房2156平米,平房22间。二是“星光计划”示范点建设。投资120万
元,为12个社区统一配备高档次的室内、外健身活动器材,并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成
为全市实施“星光计划”的示范点。三是老年公寓建设。从应对老龄社会发展趋势,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坚持“合理配置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
下,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效能的发展要求,分别在辛店、黄河路、胜利三个街道
各建成一处高档次的老年公寓。辛店老年公寓规划建筑面积9100平米,投资1100万元;
胜利老年公寓、 黄河老年公寓各规划建筑面积5200平米,投资600万元,均已开工建
设。
(张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