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5&rec=13&run=13

【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按照省、市委组织部部署,2003年东营区在科级班
子、科级干部中开展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工作。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准备阶段。 2002年年底至2003年4月份。一是统一思想,传达省、市委组织部指
示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
会议、座谈讨论等形式,统一对试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认识。二是调查
摸底,对全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对实施任期制试点工作
的预期成效进行分析。三是外出学习,派人赴深圳、厦门、包头等地,学习借鉴先进
地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四是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具
体的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
加强工作领导。
制定政策阶段。 2003年5月至10月,集中精力起草、讨论试点工作的政策文件。
一是草拟试点工作的主体文件和配套文件。在参照外地经验、吃透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的基础上,起草试点工作的主体文件和配套文件。主体文件包括《东营区党政领导职
务任期制暂行规定》《〈东营区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实施细则》,配套文
件包括《东营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暂行办法》《东营区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
办法》《东营区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对文件进行修改。
将文件征求意见稿发到区五大班子、镇、街道及区直部门、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
见。同时,还分别向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作了汇报。在此基础上,对文件进行反
复讨论、 修改。三是讨论通过主体文件。5月28日,区委召开常委会议,对主体文件
进行讨论和修改,一致通过《东营区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及《〈东营区党
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改革实施阶段。11月至12月底。一是对符合任期制范围的干部进行调查摸底。根
据试点工作文件规定,对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科级领导职数情况进行摸底,
全面掌握科级干部的年龄及任职年限情况。二是对全区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进行全面
考察,采用“党政领导干部及班子实绩量化考核测评系统”,对全区各镇、街道和区
直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在职科级干部进行综合考察。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组织
一定范围内的干部群众进行测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全面掌
握全区科级班子现状和科级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表现情况。三是酝酿、制
定任期制干部调整方案。在全面摸底和考察考核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根据任期制文
件规定,按照区委提出的促进干部交流、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营造干事创
业良好氛围的原则,制定干部调整的初步方案。四是对任期制范围内和参照执行的干
部实施调整。区委在对组织部制定的方案进行反复酝酿、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
上,对干部调整方案进一步的完善,于2003年12月14日,召开区委常委会议,一致通
过任期制干部调整方案;12月15日,召开全区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工作会议,宣
布全区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调整方案。这次任期制调整,共调整交流科级干部198人,
安排内退离岗32人。对在任期制实施范围内达到任期时限的干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
调整交流,其中包括按照文件要求必须交流的2人(在同一职级工作满15年的2人与在
同一岗位工作满10年的2人相同) ;按照文件要求原则交流的38人(在同一岗位工作
满5年的38人) ,调整交流36人;按照文件要求可交流可不交流的23人(在同一岗位
工作5年以上但期间职位、 职级发生变化的23人),调整交流13人。另外,参照党政
领导职务任期制规定执行,达到任期时限的47人,调整交流21人。
总结完善阶段。一是妥善做好有关后续工作。干部调整后的第二天,召开区党政
领导班子成员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做好任期制试点的有关后续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
后,区委常委和党员副区长分头到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与新调整的班子进
行座谈,就干部到岗、加强团结、干事创业等问题提出了要求。二是对整个试点工作
进行认真总结。区委组织部对整个试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总结,及时整理有关
资料,起草总结报告,向市委组织部进行汇报。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
指导思想明确。试点工作确定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的指导思想:以结构调整
为主线,以优化班子为目标,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基础,以选好一把手、围绕一把手配
班子为主要内容,严格按照《条例》要求配备领导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党政领导职
务任期制试点工作,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促进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发展。按
照这一指导思想,制定试点工作文件和实施方案,在干部调整阶段明确班子调整、配
备干部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严格遵循条例的原则。干部调整中严格按照《干部
任用条例》的规定,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严格选拔任用的程序,切实做好民主推荐、
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二是严格遵循任期制文件精神的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任期制试点文件精神,在干部调整上把握“四条线”,即同一职级满15
年的,原则上调整到系统外;同一岗位满10年的,原则上调整到部门外;同一岗位满
5年的,原则上调整到岗位外;同一岗位任满5年以上但期间职位发生变化的,适当进
行调整。三是促进干事创业的原则。对这次调整,着眼于“四个加强”,加强镇、街
道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政法部门班子建设,加强专业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重点工
程、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建设一线领导班子建设。对工作专业性强的部门,考虑到班
子建设和专业需要,个别同志尽管达到或超过任期期限,但未对其进行调整。四是优
化班子结构的原则。 为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实行内退离岗制度。对到2004年6月30
日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7周岁的干部实行内退离岗,共涉及科级干部32人,一般干
部43人。为优化班子的性别结构,为每个镇、街道领导班子配备一名女党(工)委副
书记;为优化班子的知识专业结构,将一批学历层次较高、学有专长的干部充实到了
区直和镇、街道领导班子。
组织实施严密。在实施过程中,精心组织,采取严密细致的措施。试点工作开始
时,采取多种形式,向党员干部介绍开展任期制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调研小组
深入基层干部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干部队伍的
基本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力求对领导班子的结构和干部队伍现状全面掌握。在制定文
件规定的过程中,做到走出去学习经验,沉下去掌握情况,跑上去汇报工作,广泛征
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工作做得都比较到位,出台的文件符合全区的实际情况,可操作
性强。在干部调整过程中,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标准、条件与程序,认
真做好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新提拔的干部按规定
实行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制,镇、街道党政正职全部提交区委全委会议
进行表决。干部调整结束后,区委及时组织区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赴各镇、街道和区
直部门、单位,检查领导干部的到岗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团结方面的教育,指导班
子理清思路。整个试点工作环环相扣,周密紧凑,有条不紊。
注重整体推进。根据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要求制定文件,对适用范围和对象、
时限、干部任期管理及任期满后干部的安置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文件涵盖了任期制的
全部要素。在任期制的适用范围上,把区委管理的党政群机关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覆盖,
有选任制干部,也有委任制干部。考虑到全区党政群机关以外科级干部较多的实际,
为增强这项工作的普遍效能和便于干部合理流动,按参照执行的原则,把这些单位一
并纳入任期制范围。在任期时限上,规定选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与其届期相同,
可连选连任, 但最长不超过两届;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1个任期为5年,任职满1个
任期的,原则上要进行交流,也可以连任,但最长不超过两个任期。在最长任职年限
和最高任职年龄上,规定干部担任同一职级党政领导职务的最长任职年限累计不得超
过15年;超过15年的,必须转到任期制实施范围以外的岗位任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
在安置任期满后干部上,规定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提拔重用、交流、改任非领导职务、
辞职或降免职等。任期制工作涉及干部管理全过程,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所以在制
定试点主体文件的同时,制定了关于干部交流、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辞职等配
套文件,增强了改革措施的整体效果。
成效比较明显。这次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试点工作调动了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的积极性,增强了班子活力,社会影响大,反响好。一是促进了干部交流,优化了班
子结构。 在实施任期制过程中,对全区198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交流。与实施任期制前
相比,在职科级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下降1.42岁;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以上文化程
度的增加27人。其中,各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3.78岁,全部配齐
女党(工)委副书记。二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建立起正常的干部更新机制。
通过实施任期制,打破干部“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来”的思维定势。这次
干部调整, 有110名科级干部任期已满,按规定对他们重新进行考核任命;32名科级
干部因年龄原因内退离岗。三是进一步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实行任期制,
对干部规定了明确的任期目标,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促使干部把主要精
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四是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任期制干部
调整工作中,对一线的领导岗位、空缺的领导岗位,优先考虑使用年轻干部。共新提
拔5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平均年龄为33.3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6.1%,最
小的年龄仅23岁。五是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水平。结合实施党政领导职务
任期制试点工作,建立了“两个文明建设督查考核目标体系”,采用“党政领导实绩
量化考核测评系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进行量化,按事业定去留,以
实绩定升降,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压力感,使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了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基层组织工作】2003年全区基层组织工作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确定“抓
活动、建载体、树典型、求实效”的思路,完善“三级四联”工作机制,开展“四项
活动”,做到“五个结合”,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着眼于加强对“三级联创”工作的领导,完善“三级四联”工作机制。在“三级联创”
活动中,明确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的责任,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镇、街
道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区、
镇、街道、村(居)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按照争创标准,
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开会座谈、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顺抓逆考,分
级考核评比基层满意的区直部门、“五好”镇、街道党(工)委、“五好”村(居)
党支部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区委把抓“三级联创”活动的情况列入考核镇、街道
党(工)委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党(工)委书记离任,区委对其进行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工作“审计”。对村居党支部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也仿照区里的办法进行
审计。
着眼于创建“三级联创”载体,开展“四项活动”。开展“争星升级创五好”活
动,对村居争创活动实行星级化管理。制定《关于在全区村居开展“争星升级创五好”
活动的实施方案》,将村居创建目标细化成33项具体指标,通过初步认星、限期增星、
升级提档、评比表彰,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评定工作实行公示制度和动态管
理,每半年评一次,评定结果张榜公布。全区221个村居党支部评出五星级村居98个,
四星级村居76个, 三星级村居39个,二星级村居8个。开展“三培养”活动,解决了
村居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制定《关于在全区村居开展“三培养”活动的实施意见》,
建立起区、镇和村三级培养体系,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把一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
手培养成党员,把一批缺乏致富手段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批优秀党员致富能
手培养成村居干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初步确定拟培养为
致富能手的党员551名,拟培养为党员的致富能手513名,拟培养为村居干部的优秀党
员致富能手373名,建成了村居“两委”班子的人才储备库。开展设岗定责管理活动,
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制定《关于在农村党员中实行设岗定责管理办法的意见》,
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和个人特长,将其分配到干部示范岗、村务监督岗、经济发展岗、
社会治安维护岗、文明新风岗、村事顾问岗等六个岗位上,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全区4500多名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全部设定岗位,落实职责。开展三个层面
的党建活动,实行“三级联创”活动的延伸。立足中心城区的特点,在社区开展争创
“党建工作示范社区” 活动,根据社区工作性质,将争创标准细化量化为7个大项、
25个指标,印发《东营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每年
进行一次表彰。在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开展了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制定全区非公
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标准,确定12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培养典型。在
区直机关和基层站所开展“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创评活动,全区范围内所有
区直部门和镇、街道的基层站所根据“五个好”创建标准,围绕“机关效能”建设,
争创“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年内,表彰20个基层满意的区直部门、18个群众
满意的基层站所。
着眼于丰富“三级联创”的内容,实行“五个结合”。一是与农村党员科技培训
基地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建设蓝海绵野公司、东赵社区等先进示范基地,在每个镇、
街道建立1处“村校合一” 的培训基地。其中,六户镇畜牧养殖培训基地、史口镇温
家冬枣培训基地、龙居镇纸浆林、桑蚕培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与“小康
示范村”建设工程相结合,制定《关于实施小康村建设工程的意见》,在全区村居中
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和评选活动,通过初评,全区25个村居进入区级“小康示范村”
行列。 三是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搞好调查的基础上,制定
《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认识、机构、人员、资金“四到位”,并在东赵社
区建起高标准示范点,得到省、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四是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
结合,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评选
活动。五是与城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三级联创”活动部署后,城区基层组织建
设工作队办公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和考核工作队
的重要内容,高标准、严要求进行部署。城区村居的42个工作队以此为抓手,深入扎
实地开展活动,大部分成“三级联创”活动的示范点。通过上述活动,区直部门、单
位, 镇、 街道以及基层站所,村居(社区)的争创活动取得突出成效,为全区争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打下良好基础。

【党组织、党员状况及党员发展】2003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504个,其中党(工)
委20个(街道党工委5个、 区直机关党工委1个、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1个、镇党
委4个、区属企业党委6个、区直部门党委2个、村级党委1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
470个;党员10647名,其中正式党员10367名,预备党员280名;男党员9224人,女党
员1423人; 少数民族党员6名。入党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期入党的52
名,占0.48%;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入党的668名,占6.3%;1949年10月~1966年
4月入党的1276名,占12%;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入党的2422名,占22.7%;1976年
12月~1992年9月入党的3082名,占28.9%;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3147名,占29.6%。
年龄结构: 25岁以下的650名, 占6.1%;26~35岁的1953名,占18.3%;36~45岁的
2559名, 占24%;46~55岁的2552名,占23.9%;56~60岁的1265名,占11.9%;61岁
以上的1668名,占15.7%。文化结构:大学本科以上656名,占6.2%;大专1351名,占
12.7%;中专1328名,占12.5%;高中1524名,占14.3%;初中及以下5788名,占54.4%。
2003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237名, 其中男党员176名,占74.3%,女党员61名,占
25.7%。 年龄结构:25岁以下的21名,占8.9%;26~35岁的153名,占64.6%;36~50
岁的63名, 占26.6%。文化结构:大专以上76名,占32.1%;中专37名,占15.6%;高
中73名,占30.8%;初中51名,占21.5%。新党员中镇、街道农村党员132名,占55.7%。

【表彰情况】(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新形势下,为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国开展的一项活动,活动的主
要内容是: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区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
镇(街道)争创“五好”镇(街道)党(工)委,村居争创“五好”村(居)党支部,
区直部门、镇(街道)站所争创基层满意的区直部门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
2003年4月25日, 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动员会议召开,对全区基层组
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要求、争创措施主要工作任务作安排部署,动员全区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从成员单位抽调4名同志负责日常性事务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
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

活动中,制定《东营区领导干部关于“三级联创”活动联系点制度》,落实县级
领导干部“联四带二”的帮扶机制,要求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相对后进村、一
个先进村和两个区直部门,协调所联系的两个区直部门帮扶后进村实现升级转化,帮
助先进村争创小康示范村。全区25名县级干部协调50个区直部门,进驻50个村居帮助
开展工作,使25个相对后进的村居实现了升级转化,25个先进村跨入“小康村”行列。
在村居中,一是开展“争星升级创五好”活动,对村居实行星级化管理,将创建目标
调整为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和好村风五大项,细化为33项具体指标,通
过初步认星、限期增星、升级提档、评比表彰,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评出五
星级村居98个, 四星级村居76个,三星级村居39个,二星级村居8个。二是开展“三
培养”活动,利用3~5年的时间,把一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一批缺
乏致富手段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批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居干部,切实
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年内, 初步确定拟培养为致富能手的党员
551名, 拟培养为党员的致富能手513名,拟培养为村居干部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373
名,基本建成村居“两委”班子的人才储备库。三是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活动,
制定《关于实施“小康示范村” 建设工程的意见》,在全区221个村居中开展小康示
范村创建和评选活动, 计划每年建成20-30个区级“小康示范村”,并发挥“小康示
范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
速发展。四是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在农村党员中实行设岗定
责管理办法的意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和个人特长,将其分配到干部示范岗、村
务监督岗、经济发展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文明新风岗、村事顾问岗等六个岗位上,
让党员的牌子在村居干部群众中凸显出来。全区4000多名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全部设定
了岗位落实了职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史口镇刘集村通过建立党员经济发
展岗开展“党员联户闯市场”活动,2003年实现全村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在社区中,
开展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根据社区特点,将争创标准进行了具体细化量
化, 确定7个大项、25个小项,定期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命名,调动了社区党
支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区直部门、基层站
所开展创评“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活动。各区直部门、基层站所根据“五个
好”创建标准,围绕“机关效能”建设,以创建“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活动为
载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群众满意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街道社区,开展争
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印发《东营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
定期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规范城市社区党建的工作程序,形成城市特色的社
区党建工作机制。在区直部门单位,开展“文明机关”“规范化站所”创评活动。制
定创评活动的具体考核标准,区直部门和基层站所机关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活动中来,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满意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非
公有制企业,开展创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制定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社
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标准,确定12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培养典型。通过典型示范
带动,增强党组织在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辐射面和覆盖面,确保“哪里有党员,哪
里就有党的组织”。

【干部下派工作】 2003年,驻龙居镇5个村的下派干部按照“建班子,找路子,办实
事,帮民富”总体要求,铺下身子,扎实苦干,建强了村级班子,提高了村民素质,
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帮助群众找到了致富的路子。驻谢何工作组协调启动资金3万
元, 帮助村里建设养蚕温室大棚10栋,使5家贫困户脱贫致富。驻常家工作组为村里
购买价值万余元的科技书籍,使群众转变观念,实施科学致富,找到快速致富的路子。
至年底, 全区下派工作组上扶贫项目10个,累计投资200万元,使所包村人均收入增
长近千元。下派干部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情系基层,心系百姓,切实为人民群
众办好事、办实事。驻棒李村工作组协调资金20万元,建起设施齐全的文化大院,改
造村内电网, 开发、配套200亩盐碱地。驻谢何工作组开展“送温暖”活动,春节期
间集中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价值5000元的慰问金、面粉和食用
油等,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一年来,驻村工作组通过配套完善水利设施、
修路、架电、安装电话、自来水等,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年内,从区油区办、区建设局、区环保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技术监督局、区地税局
选派6名机关干部,到6家民营企业挂职担任总经理(厂长)助理或其他职务,工作时
间一年半。他们按照区委要求,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
企业的发展,自身也得到了锻炼。一是帮助企业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活动,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
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三是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
销售、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大量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学习企
业员工的好思想、好作风,切实增强宗旨观念,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从事经济
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直部门驻东营区下派工作】市直第12批驻东营区下派工作队由市直32个部门单位
选派的68名干部组成,分驻全区6个镇街道办事处17个村及3家企业。全体下派干部按
照“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要求,确立了“社会联动,全面参与,
整合资源,提高层次”的帮扶指导思想,明确了实施社会联动帮扶的工作思路,铺下
身子,扎实苦干,在观念更新上,做到“四个转变”;在能力建设上,实现“四个提
高”;在工作抓手上,突出“三个重点”;在帮扶措施上,建立“三个机制”。一是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区17个帮扶村共新发展党员1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
一类支部达到14个。二是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相继组织科技培训38次,召开座谈
会152个, 外出参观学习41次,参与干部群众5000余人次,共培养带头人72名,选树
示范户158个, 创建示范园11个。三是共建小康的氛围初步形成。17个组点共结对致
富户、 贫困户316个, 参与县处级领导干部74名、 科室71个、干部84名;走访农户
2800余家, 慰问贫困户90户,提供致富信息190条,捐助微机10台、桌椅1570套以及
大宗生活物品和生产资料, 救助款5.7万元。四是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组点围绕
小康建设目标,优选项目,加大投入,帮扶村共计建设沼气池78个,修建排水沟3360
米,安装路灯104盏,栽植街道树2100余株。确定计划帮扶项目124个,预计组织投入
2081万元,现已完成和在建项目32个,完成投资287.1万元,组织投入近400万元,办
实事90件。 五是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把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当作
“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组”认真对待,结合帮扶项目的实施,积极构建新的生产组织
制度,已着手和计划组建及改造的各类合作组织15个。六是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各
组点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共建立完善农民阅览室17个,捐
赠各类图书3万余册。

【城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02年12月,区委在区直、街道两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抽调205名干部(其中科级干部40名),进驻4个街道的41个村居,一年来取得明显工
作成效: 1、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队紧紧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保
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把加强村居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各村居普遍
建立了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规民约、村居财务、政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强
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和科技培训,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明显增强。 2、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驻村工作队采取示范带动、资金扶
持、科技服务等形式,在村居“找路子、促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据统计,驻村工
作队共为所驻村居新上致富项目31个,实现产值2700万元;以招商引资和群众入股的
形式外引内联盘活集体资产600万元; 引导村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定单农业,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 速生林种植、奶牛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已初具规模。3、精神文
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并协助村居两委解决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配合村居改造、新区建设、双创等工作,成功化解上
访事件17起,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集中解决一些久而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7起,
维护了城区社会稳定、 政治安定的大好局面。4、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
驻村工作队把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充分利
用派出单位的职能和业务优势, 先后为村居协调资金847万元,修建柏油路16公里,
开挖整修沟渠13.3千米, 铺设自来水管14.5公里,解决了470户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温暖了民心,拉近了干群关系。
(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