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4&rec=14&run=13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2002年,全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为主线,积极创新干部管理、干部教育、干部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的方法途径,全区
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贯彻执行《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坚持重政绩、重公认的原则,共调整任免干部349人,
其中调整交流科级干部201人, 提拔62人,内退离岗86人,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
专业结构有较大改观。落实区委《关于在全区机关中层干部中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
镇、街道和区直党群部门实施中层岗位竞争上岗。根据省、市要求,推进县、乡机构
改革,完成镇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镇级换
届调整共涉及干部73人,其中:提拔11人(一般干部提拔副科8人,副科提拔正科3人),
交流干部39人,改任职务23人,内退离岗19人。坚持客观、全面、民主的原则,对各
镇、街道、区直部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2001年度工作考核。参加评议人员
3800余人,个别谈话1100余人次。改革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实行写实性民主评议,
对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全面考察,为全面、准确、公正
地了解干部探索了路子。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
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制定《领导署名推荐干部制
度》和《关于聘请干部监督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面
向社会聘请干部工作监督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加强了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推行
后备干部署名推荐、“三员”监督、科级干部任前公示、干部考察责任追究等制度,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在全区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基层组织工作】一是创新机制,理顺农村两委关系。制定《关于实行“三三制”
加强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支部是村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
核心,决定村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村居委会实行思想、政治和
组织领导,村居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旗帜鲜明地确定了党支部的地
位。制定《关于对不合格村委会干部进行届中劝告辞退的意见》,指导基层党委对不
称职的村委会干部进行“劝辞” ,共劝辞6名村委会主任和12名村委会委员,维护了
党支部的核心地位。 建立村居委会主任“三查一评”制度,每年召开1次党员和村民
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村居委会主任配合党支部工作、履行主任职责和
兑现公开承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二是强化管理,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制
定《关于对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公职化管理的意见》,将支部书记和
村居委会主任纳入区、镇两级党委管理的专职农村干部序列,选拔任用、教育培训、
考核奖惩、退休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制定《关于对村居干部和集体组织服务人
员实行编制管理的意见》,根据村居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村居干部职数
和其他享受集体补贴的人员数量,解决了村级吃补贴人数过多过滥的现象。在镇、街
道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村居的财务全部实行电算化集中管理,从源头上堵住农村财
务管理上的漏洞,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规范服务,
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制定《关于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若干规定》,对辖区的
党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四
是突破重点,全面加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打基础、抓规范、上台阶、
创思路的工作思路,狠抓组织建设。单独组建党支部33个,改制移交党支部10个,联
建党支部6个。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党员联系职工制度,规
定每名党员联系3~5名职工,为企业发展凝聚力量。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培养入
党积极分子58人,新发展党员8人。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台《2001~2005年东营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
出长远培训目标和近期培训计划,对科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者、专业
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以及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了具体安排。制定《2002年干部教
育培训计划》 ,为干部大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依托区委党校举办WTO专题理
论班等主体班次6期。 先后完成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考察、第19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
和全市正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的选调工作。组织第二期全市赴国内外学员的出国准备
工作。制定《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改进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管理,组织人
员对各单位后备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建立党政机关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
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人才。

【党组织、党员状况及党员发展】2002年末,全区共有党委18个,党总支15个,
党支部470个,党员10365人。其中正式党员10073名,预备党员292人;男党员9023人,
女党员1341人; 少数民族党员8名。入党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入党的
52名, 占0.5%;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入党的683名,占6.6%;1949年10月~1966
年4月入党的1301名, 占12.6%; 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入党的2419名,占23.3%;
197 6年12月~1992年9月入党的3089名, 占29.8%;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2821名,
占27.2%。 年龄结构:25岁以下的628名,占6.1%;26~35岁的2080名,占20.1%;36
~45岁的2478名, 占23.9%; 46~55岁的2385名,占23.0%;56~60岁的1156名,占
11.1%; 61岁以上的1638名,占15.8%。文化结构:大专以1857名,占17.9%;中
专123 7名,占11.9%;高中1446名,占14.0%;初中2921名,占28.2%;小学2659名,
占25.6%;文盲254名,占2.4%。
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61名,其中:男党员199名,占76.2%,女党员62名,占23.8
%。年龄结构:25岁以下的29名,占11.1%;26~35岁的159名,占60.9%;36~50岁的
73名,占30%。文化结构:大专以上112名,占42.9%;中专52名,占19.9%;高中45名
,占17.2%;初中52名,占19.2%。发展的新党员中,镇、街道农村党员96名,占36.
8%。

【“三个代表” 学教活动回访复查】3月中旬始,东营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学习教育回访复查,历时2个月。主要做法:(一)做好五个结合,增强活动实效。
(1) 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结合。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干部作风监督考核领导
小组,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政绩督查、廉政建设等全部纳入统一的指
挥调度,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监督管理措施到位、干部优劣评定科学的工作机
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每个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末位淘汰”的办
法, 年终根据监督考核的综合情况,对排在后5位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排
在后2位的部门、单位的正职予以免职。通过实施大管理、大监督,解决了作风漂浮、
不思进取、效率低下、执政水平不高、执法不严、为政不廉等问题。(2) 与解决职工
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针对街道机关干部反映的社区居委会四至不
明、职责不清、作用发挥不到位问题,区里对65个城区居委会进行设置规模的调整,
重新设置56个社区居委会,并制定《社区居委会组成工作人员选配规定》,面向社会
公开招考居委会干部128名。 为抓好村居财务管理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成立
区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对区直83个单位财务实行集中核算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关
于在街道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的意见》,对村居财务进行集中统一核算。从而实现了从
收支源头到每个支出环节的全程监督,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在街道设立专门审
计机构,对主要负责人定期进行任期经济审计和离任审计,变对村居干部的事后监督
为事前、事中监督,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密切了干群关系。(3) 与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结合。通过个别访谈、座谈的形式听取各方面对整改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共召
开座谈会312个、4000余人参加。群众提出的3868个整改问题,2250个得到基本落实;
需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285个问题, 已解决169个,有45个区直部门、单位重新制定
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有131个村居重新修订村规民约。(4)与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长效
机制结合。制定《关于对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公职化管理的意见》,明
确规定了村居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退休待遇等。区、镇财政
拿出200万元, 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对村居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实行补贴。制定
《关于对村居干部实行编制管理的意见》,根据村居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合
理确定村居干部职数和享受集体补贴的人员数量,减轻了群众负担。在村委干部中开
展“三查一评”活动,对优秀的进行表彰,对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给予劝辞处理。制
定《关于对农村卸任干部加强管理的意见》,对农村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
完善农村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管理、使用机制。(5) 与农村税费改革结合。在自
学自查阶段,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山东省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山东
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通告》、《致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向群众
讲清税改的目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税改。
(二)开展三大活动,丰富活动内容。(1)开展争创“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村居”
活动。村居党支部围绕“五个好”的要求,健全党支部议事制度、定期向党员大会报
告工作等15项制度;村居委员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健全向党支部报告、年度和任期
工作目标管理、村务决策、印章管理和使用等10项制度;围绕重大事项决策、推荐和
任免干部、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发展党员、财务开支等项内容,制定
“两委”工作程序规范。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做到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办事公开、
收费公开、服务公开、廉政公开,增强了民主管理水平。(2)推行“实事承诺制”。
各村居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突破口,受到群众的欢迎。
年内,221个村居共承诺为群众办实事703项。(3)广泛开展“找路子、上项目”致富
竞赛活动。驻村指导组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
争取派出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分析优势,谋划目标
,“找路子、上项目”,使村居在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方面有了突破。
(三)强化责任机制,保证活动进行。区委成立学习教育回访复查领导小组,制定
实施方案。区委常委和党员副区长每人联系督促一个镇、街道和区直单位。为保证回
访复查效果,区委成立督导组,由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纪检、组织、宣传等党委部
门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保证每个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都有回访复查联络员
。各镇、街道党委分别成立督导组,在对本单位各中层站所进行督导的同时,重点抓
好对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驻本乡镇的单位督导。各督导组深入村居、站所进行检查
了解,抽阅学习笔记2603本,抽查各类资料1935份(套),走访有关人员3221人(次)。

【城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01年初, 区委在区直、街道两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
位抽调210名干部(其中科级干部38名) ,进驻5个街道42村居。一年来主要成效:(一)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坚持把加强村居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运用“两推一
选”的方式,对村居支部班子进行了选举,共整顿和调整村党支部班子20个, 村委会
班子38个,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5人,减少两委职数32人,两委班子的整体凝聚力、战
斗力明显增强。(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驻村工作队采取示范带动、科技服务、信
息咨询、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群众理路子、上项目。据统计,全区工作队共为所驻村
引进帮扶资金1.5亿元,帮扶项目110余个,修建乡村道路90余公里。(三)推动了精
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驻村工作队帮助农村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加强法律
法规宣传, 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对建筑市场、暂住流动人口、各类霸头及其他防控对
象进行了摸底,共梳理出不稳定问题156个,查出防范对象200余名,掌握了社会治安
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防止了群体性和恶性事件发生。
同时,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统筹提留、宅基地纠纷、土地延包、
宗族矛盾、干部作风等问题,调解各类纠纷900余起,城区村居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驻村工作队开展“实事承诺制”等活动,踏踏实实为群众
办实事, 城区42个村居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分宅基难等普遍得到解
决,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年内共向群众承诺办实事106件,解
决村居群众吃水1500余户, 架设用电线路6700余米,新修进村路15000余米,向特困
户捐款8.7万元,救助贫困儿童152人,结成帮扶对子201对。(五) 培养锻炼了干部。
有18名队员在一线入了党,有8名队员得到提拔重用。(焦宗俊 邵士磊)

【市直部门驻东营区下派工作】市直驻东营区第十一批下派工作队71名下派干部,
包括4个市领导帮扶工作组, 11个包村组,7个联系点,1个支教组,分驻在全区4镇1
个街道21个村。全体下派干部认真落实市委“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总
体要求,铺下身子,扎实苦干,累计投入资金2123万元(无偿资金1169万、贷款514万、
招商440万),新上各类项目120个,办实事364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形成了“一变二带三联”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开展了“全员参与,一帮一树”和“瞄
准市场,观念扶贫”两项活动,共确定帮树对子286户,走访贫困户611人次,组织村
民外出参观学习92次1297人次,培训干部群众6708人次。帮扶工作带来明显变化:一
是村级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有7个村支部班子由二类或三类上升为一类;二
是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修建柏油路22公里,开挖沟渠2.8万米,建设
桥涵闸29座,开发荒碱地1260亩,架设农电线路4千余米,接通自来水管线1.2万米,
建设加工厂、 养殖区7处,幼儿园、卫生室6个,文化大院11个,为2个村接通了闭路
电视, 为2个村设立了集市;三是村民致富信心和致富愿望明显增强;四是农民收入
明显增加。 养殖波尔山羊3290只,肉食鸡23万只,肉牛240头,种植冬枣1918亩,蒙
阳红石榴321亩,速生杨554亩,改良棉种380亩。帮扶的21个村年人均纯收入2959元,
比上年提高638元, 增幅27.5%,其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千元。驻区工作队狠
抓自身建设, 编发工作简报、通报98期,市以上新闻媒体采用27l条次,其中有数篇
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在省、市报刊发表。下派期间,有6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其中2
名同志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曹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