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3&rec=12&run=13

【全区党组织、 党员基本情况】 2010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632个,其中党
(工) 委21个(街道党工委6个、区直机关党工委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1
个、社会组织党工委1个、镇党委4个、区属企业党委5个、村级党委2个、镇属企业
党委1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577个;党员14324名,其中正式党员13995名,预
备党员329名;男党员11578名,女党员2746名;少数民族27名。
入党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期入党的40名,占0.3%;1945年9月
3日~1949年9月入党的329名, 占2.3%;1949年10月~1966年4月入党的1013名,
占7.1%;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入党的2451名,占17.1%;1976年11月~2002年
10月入党的6090名,占42.5%;2002年11月以后入党的4401名,占30.7%。
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3824名,占26.7%;36~45岁的2964名,占20.7%;46~54
岁的2178名, 占15.2%; 55~59岁的1648名,占11.5%;60岁以上的3710名,占
25.9%;
文化结构:研究生以上159名,占1.1%;大学本科2458名,占17.2%;大学专
科2513名, 占17.5%;中专1372名,占9.6%;高中、中技2272名,占15.9%;初
中及以下5550名,占38.7%。
2010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262名,其中男党员194名,占74%,女党员68名,
占26%。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120名,占45.8%;36~59岁的142名,占54.2%。
文化结构:大学本科以上73名,占27.9%;大学专科59名,占22.5%;中专27名,
占10.3%; 高中、中技63名,占24%;初中及以下40名,占15.3%。新党员中镇、
街道农村党员82名,占31.3%。

【基层党建示范点】 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牛庄镇党委、龙居镇小麻湾村党支部、
文汇街道青华社区党支部、区人民检察院党总支、东营区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中心党
支部。
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胜利街道韩家村党支部、黄河路街道万泉村党支部、文
汇街道北王屋村党支部、胜园街道丁家村党支部、牛庄镇王营村党支部、牛庄镇湾
杨村党支部、牛庄镇陈桥村党支部、史口镇南一村党支部、史口镇小刘村党支部、
史口镇曲家村党支部、史口镇张营村党支部、史口镇范家村党支部、龙居镇崔家村
党支部、龙居镇龙西村党支部、龙居镇边家村党支部、龙居镇庄子村党支部、六户
镇邱家村党支部、六户镇李宅村党支部、辛店街道西营社区党支部、辛店街道刘家
社区党支部、辛店街道怡安社区党支部、黄河路街道锦城社区党支部、东城街道安
和社区党总支、东城街道府前社区党总支、东城街道安慧社区党总支、东城街道海
河社区党总支、文汇街道青华社区党支部、文汇街道商隆社区党支部、辛店街道国
土资源所党支部、胜利街道工业园区党支部、牛庄镇教育党支部、东营市博源石油
液化气责任有限公司党支部、东营市大展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东营市大洋劳
务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党支部、翰林职业学院党支
部、蓝海职业学校党支部。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实行“两公开四差额”选任党政正职和部分科级领
导干部, 共选拔干部37名,其中镇街党政正职8名,法检两科级领导干部29名;围
绕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精心
组织2010年度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和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提高考
核评价的科学化水平;探索实行“公推公选”方式选拔镇、街道党(工)委书记,
历经报名和资格审查、差额推荐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竞职演说、差额票决
等多个程序,最终产生牛庄镇党委书记和辛店街道党工委书记拟任人选;认真做好
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街道)机关中层正职和所属事业站所主要负责
人、县乡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中公开选拔部分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
作,1名街道中层正职被提拔为牛庄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被录
用为街道机关公务员;认真总结完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
点成果,制定《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办法》、
《干部选拔任用规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
干部办法》、《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十项保密纪律规定》
等多项配套制度,初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链;突出对工作实绩的
考察,把“凭实绩、重公认”作为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了一批实干能力强、业绩突
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共调整科级干部467名,其中提拔科级干部133名,因年
龄原因退出现职79人;圆满完成区人大、政协选举会议的组织筹备和服务工作,市、
区委提名的候选人全部全票或高票当选;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将四项监
督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培训班重点学习课程,并开设
专栏专题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确保领导干部100%熟知、组织人事干部100%精通、党
员干部100%知晓;通过开通“12380”专线举报电话和“12380”举报网站,初步建
成电话、网络、信访、邮箱“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有效推动干部监督四项制度
的执行;以《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为依据,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对科
级后备干部进行推荐调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
伍,为干部队伍的配备储备人才;全面实施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对新提拔任职
的130余名干部进行任前审核; 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建成涵盖干
部工作各项业务的干部管理平台, 利用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550余名科级干
部的“三龄一历”进行复审,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干部档案网上浏览和远程查借
阅,基本实现干部档案在授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数字化干部档案利用率进一步提
高。

【干部教育培训】 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干部成长,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
主渠道作用,创新形式,完善措施,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严肃培
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制定《东营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评估暂行办法》,实行凡
训必考,建立全程量化考核长效机制。依托区委党校,先后举办新提拔科级干部任
职培训班、年轻副科级干部进修班、科级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主体班次14期次,累计培训干部1443人次;整合培训资源,
协调指导区直部门单位及镇、街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组织80余名企业高管
分别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举办一期高端培训,与上海会计学院合作举办财政干
部培训班,另外结合实际举办基层妇女干部、政协委员、保密干部、宣传文化干部、
机关党务干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班次,累计受训干部达到6700余
人次。 协助上级组织部门选调155名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省司法厅、
市委组织部等34个市以上班次培训, 其中处级干部103人次,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
46人次, 企业高管6人次。配合省委党校、市委组织部做好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招生
工作, 推荐2名优秀年轻干部考取2010年度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另外,积极推行干
部在线学习,组织580名科级及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山东干部学习网学习试点。

【区直干部下派工作】 按照“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治乱村,党群部门帮弱
村”的工作思路,通过“部门包村、干部下派”的形式,从60个区直部门、单位选
拔120名包村干部集中帮扶30个村居, 通过整合部门帮扶资源,发挥下派干部工作
优势,围绕区委“三带六园”产业布局,瞄准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郊新型农业建设,
集中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包村部门高度重视,广大下派干部牢记使命,扎
根基层,埋头苦干,真正做到“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建立“队员打头阵,部门
做后盾” 的工作机制。共组织外出参观考察800人次,培训农民2100余人次,引进
资金1200余万元,新上帮扶项目70个,包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整修帮扶村道路16千米,改造自来水入户工
程3万多米, 改造农村电网12千米,建设农村安居工程住房62套。累计投入帮扶资
金、 物资折合800余万元,群众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
社会和谐。发挥部门优势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法律服务到农
户”,社会救助、扶贫帮困、送医送药等社会公益活动,走访慰问困难户300余户,
组织健康查体300余人次, 资助困难学生60余人,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广大下派
干部以扎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
赢得信赖和支持。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科技书
屋、农民夜校等阵地的宣讲和教育功能,不断加大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围绕发展
新型城郊农业,通过开办“农民大课堂”等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35场次,农民的
科技素质明显提升。全力推进村庄绿化工程建设。按照区委安排部署,落实责任,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累计动用土方8万余立方米,补植种植各类苗木6.5万余株,
包村村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直部门驻东营区下派工作】 市直第十五批驻东营区下派工作队由17个市直部
门、单位、企业选派的35名干部组成,分驻龙居镇、牛庄镇、史口镇的14个村开展
帮扶工作,其中4个村为驻村帮扶、10个村为联系帮扶。帮扶工作自2009年2月开始,
至2011年1月结束。 在近两年时间里,从干部群众最急盼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实
施“农水”工程、“四通”工程、“四化”工程和“三网”工程。共计硬化公路、
街道15.5公里, 整修生产道路7.3公里,修建街道排水沟18.6公里,整修灌溉沟渠
9.2公里,修建便民桥1座,解决城乡统一供水村2个,协调安装闭路电视村1个,建
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建设特困户安居房15间,为3个村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完成
村庄改造规划14个, 推广沼气用户92户,村庄绿化植树3.5万余棵,使帮扶村的生
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加快一个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紧围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
重点发展棉花种植、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扶持扩大经营
规模等多种方式开拓农产品市场。 共计扶持发展优质农作物田150亩,扶持发展经
济林300亩, 扶持各类加工企业6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处、培养农业科技示
范户25户、新挖水产养殖鱼塘1个,帮扶村普遍找到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子。
强化一个基础,推动“党建帮扶”工作深入展开。以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
位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三位一体”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建帮扶,深切关心帮
扶村老党员、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生产生活,累计捐赠慰问金、慰问品共计5.2万元,
使城乡党组织联系互动进一步增强,城乡党员干部交流进一步密切,基层干部队伍
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两年来,市直第十五批驻东营区下派工作队共为各帮扶
点办实事、 好事共计350余件、完成重点帮扶项目24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
资)1500余万元。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开展“四规范一争创”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
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服务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关于在
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五比五争”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
施意见》,举办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远程教育站点管
理员技能大比武活动,引导广大站点管理员学习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掀起比
学赶超的热潮。探索试行远程教育卡片式管理,即对设备维护实行“体检卡”管理,
保障设备运行;对教育培训实行“登记卡”管理,提高党员群众的参学率;对远程
教育领导机构、管理员、协管员、指导员实行“责任卡”管理制度,健全建、管、
学、用工作的责任体系;对站点运行实行“星级卡”管理,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工作
水平; 对成果转化实行“项目卡”管理,实现学用成果转化动态管理。对全区262
个终端接收站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全力抓好地网改造。接通宽带互联网232个,
安装“齐鲁先锋” 客户端223个,分别占站点总数的88.6%、85.2%;安装“齐鲁先
锋”客户端站点数占已通互联网站点数的96.2%,远程教育数据传输模式更加完善,
群众收看更加便捷。全力开展“五星级”站点争创活动。按照“强基拓能、善管重
用”的工作思路,加强软硬件建设,拓展站点服务功能,提升站点服务水平,全区
共建设完成“五星级”站点11处,转化“三星级”以下站点7处。

【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管党意识,坚持从严治党。
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
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与支持。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基
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领导的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确保了对基层党建工
作领导的常态化和连续性。各镇、街道和区直各部门单位也成立相应机构,在全区
构建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责任落实到位。区委书记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对
全区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 重点工作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深入开展
“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村”活动,区级领导建立各自的党建联系点,有效解决基
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实行区委常委和区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包靠
镇街、园区制度,对所包镇街、园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干部管理、基层党建
等工作负责到底。健全完善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将履职、述职、评议、问责有
机结合, 真正做到“书记抓、 抓书记”。督查考核到位。完善镇、街道组织工作
“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全区年度综合考核,并作为评价领导
班子及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四个一”制度,对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每月进行
一次调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汇报交流,每半年开展一次观摩,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保证对基层党建工作督导指导的经常化。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居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东营区村居组织规范化
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村务决策、党员学习、服务群众、
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真正做到按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推动村居组织的规范
化。探索实行村居组织“机关化”管理,对村居干部办公实行定人、定点、定时、
定责,提高村居干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证每
个村居每年办公经费不低于2万元; 将村居党组织书记的补贴报酬统一调整纳入区
镇财政统筹,对其他村干部全部落实有关补贴报酬;深入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和
活动阵地提升”活动,对排查出的24个后进村居和不规范、危旧狭小活动场所全部
进行整改; 区财政配套资金16万元,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省委组织部立项的2个村
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全部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以区委书记项目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初步构建起以街道党组织
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全面推行社区党总支建制,共组建社区党总支18个,各类党支部34个,实现党建工
作的动态延伸。扎实开展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社区与驻区单位共议定年度共建
项目63个,召开联席会议12次,议事协商会议26次,进一步密切社区和驻社区单位
的关系。试点开展区级党代表联系社区工作,组织党代表深入社区,面对面接受群
众咨询,认真履行宣传党政方针、加强党建指导、反映群众诉求的职责。积极探索
试行驻社区单位新提拔干部征求意见进社区试点工作,扩大对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
交圈的监督。健全社区党建服务新机制,以党员服务岗、党员活动日等为载体,及
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区涌现出东城街道“红星”356党员服务中心、
文汇街道青华社区“红柳”党员服务站、胜利街道中山社区党员会客厅、党员驿站
等一大批优秀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努力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的覆盖面。依托工商联和民政部门,分别成立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
织党工委,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
的原则,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全区新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77
个,党组织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2010年4月起,在全
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富民强区先锋”活动。立足“组织
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要求,
全区紧紧围绕“落实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
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个方面创先争优,突出抓好载体设计。在农村,组织
开展以“争创群众满意基层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党员,带头劳动致富、带领群众
共同致富、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内容的“两争三带”活动。在街道社区,组织
开展“部门职能进社区、单位党建进社区、党员奉献进社区”活动。在机关事业单
位,组织开展“比学习、比干劲、比团结、比奉献,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
的“四比一创”活动,针对窗口服务行业开展“争创群众满意单位、争当群众满意
窗口、 争做群众满意标兵” 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组织开展以
“抓覆盖、抓规范、抓作用发挥,创活力企业、实力企业、和谐企业”为主要内容
的“三抓一创”活动。活动中,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推动创先争优活
动持续开展,健全上评下议的创先争优动力机制。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
开展“创先争优我承诺,科学发展我争先”活动,按照定诺、审诺、示诺、践诺、
评诺五个步骤层层推进, 全区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全部做出公开承诺, 承诺事项
39126项。 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和领导分工,广泛开展领导点评活动,区级党员领
导干部对联系点和分管单位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对所属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点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所属党员进行点评,
以点评督促兑现公开承诺事项、解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困难,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
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