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研究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2&rec=133&run=13

【概况】 地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地质院)位于东营市聊城路3号,为中国石化
重点研究院。始建于1964年7月27日,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设28个科级单位、8个
机关部室、5个直属单位和5个四级单位,拥有勘探、开发及测试三大分支研究机构。
截至2009年底,共有职工1284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1073人,党员929人;博士后9
人, 博士87人, 硕士418人;具有教授级职称的17人,高级职称332人,中级职称
453人;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专家6人,油田高级专家10人,院首席
专家8人,院专家21人。拥有勘探开发各类专用仪器设备906台(套),固定资产总
值5.10亿元,净值2.44亿元。

【科研成果】 2009年地质院共承担课题90项,其中国家级9项、中石化股份公司级
27项、油田分公司级41项。2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
率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成藏与勘探”、
“孤东油田七区西南Ng54-61层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 等7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
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21项成果获分公司科技进步奖。7项成果通过股份公司
验收鉴定, 其中5项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质院承担的5个国家重大专项和5个
“863” 重点项目攻关已全面展开,其中参加抽检的“高温高盐油田提高采收率技
术”、“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成熟区精细评价示范工程”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家
重大专项检查组高度评价。

【勘探开发部署】 2009年,勘探上取得了“一个突破、四个进展、八个扩大”的
可喜成绩:埕北凹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取得突破,埕岛地区周围、青东地区、东营南
坡红层、广饶潜山四个重点区带获得重大进展,盐家地区深层、五号桩洼陷带、东
营西部滩坝砂等八个地区含油气范围不断扩大,新发现第76个油田——桥东油田,
油气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新增探明储量1.04亿吨、控制储量1.04亿吨、预测
储量1.02亿吨, 连续7年三级储量超亿吨,连续27年探明储量过亿吨。其中,探明
储量500万吨以上的规模储量占67.9%, 较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控制储量千万吨
级的规模储量占79%,较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确保了储量稳定增长和资源有效接替。
全年共编制新区产能建设方案9项, 动用地质储量3521万吨,新建产能71万吨,新
区对产量、 可采储量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完成老区调整方案9项,增加可采储量
260万吨, 新增产能25万吨;大力推广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已累积增油1780万吨;
圆满完成红柳和陈家庄地区浅层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方案,年建产能7400万立方米;
编制完成金17块、沾4等6个新老区水平井整体开发方案。

【国家重大专项“高温高盐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 “高温高盐油田提高采收率
技术”项目隶属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以胜利油田高温高盐
油藏为研究对象,攻关研究高温高盐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以实现规模化
应用,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该项目由油田分公司负责,联合全国10家石油院校、
科研院所共同攻关,下设6个子课题。截至2009年底,该项目已建立了5种化学驱基
础研究新方法,认识了表面活性剂间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机制,合成了耐温抗盐
驱油剂及功能性处理剂,设计了耐温抗盐复合驱及聚驱后复合驱油体系,建立了曲
流河储层内部结构模式及其软件模块,丰富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认识,设计实
现了SLCHEM软件的快速求解, 初步研制了高效油水分离设备,优化设计了2个先导
试验方案并现场实施,取得了9项重要攻关成果,累计发表论文45篇、申报专利5项。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国际论坛】 2009年9月15日至16日,地质院以“中石化提高采
收率研究中心”名义主办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国际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
亚、 韩大匡等9位国内外专家应邀前来,探讨三采开发前沿技术,共谋油气能源发
展大计。此次论坛以“化学驱油——延长老油田寿命的有效途径”为会议主题,着
重就国内外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
加深了解、增进合作,加快该领域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的提档升级和推广应用,
促进中国石化及胜利油田油气开发水平的提高。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共有11位专
家进行了专题发言,涵盖基础研究、数值模拟、机理研究、现场操作等多个方面。
(刘显太 田 伟 陈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