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2&rec=113&run=13

【社会救助及救灾救济】 制定出台《关于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社会救助联动平台建
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归口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纵向统
一、 横向协调” 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体制和“五统一”的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
(既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救助平台、统一信息网络、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资金专户),
成立东营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开通“4006-546999”社会求助热线,建设东营区
社会救助信息网络系统,构筑起以“情暖万家”为服务品牌、横连区直15个救助职
能部门、 纵贯10个镇街、263个村居的的社会救助联动平台,实现全区社会救助工
作高效运转、全面覆盖的目标。建立健全低保家庭收入科学评估体系,积极推行村
居月审、镇街季审、区民政部门半年审核的“三审”机制,全面落实分类施保制度,
对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以及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予以重点关照。全年发放
城乡低保资金1962.7万元,保障城乡困难群众5815户,12010人。投入资金200多万
元,对四个镇街敬老院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居住环境。11月,
8处镇、 街道敬老院全部通过全省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检查验收。下发救灾资金95万
元,救助受灾群众5500多人次。组织开展第一个“全国减灾防灾日”集中宣传和应
急演练活动。投资489万元,新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房屋163套。发放大病救助
金71.3万元, 取暖救助资金463.85万元,救助弃婴5名、流浪乞讨人员57人次。继
续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接收社会各界捐款97.1万元,认捐慈善基金达1100万
元。投入资金62.6万元,广泛开展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等救助活动,建成慈善义
工超市12处,慈善大众浴室2处,救助困难群众410人次。

【社区建设】 将打造城乡标准化社区列为全区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制定出台《东
营区农村社区建设意见》。大力加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800多万元,新
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7处, 城市标准化社区16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处,
农村标准化社区17个,开发建设东营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培育打造出“东城街道
阳光365” “中山社区乐百家”青华社区数字化爱心救助服务、东城街道“放心早
餐工程” 等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社区服务品牌,汇泉、胜华等5个社区跨入省级文
明社区行列。 开展“创新体制机制共建和谐社区”试点工作。4个试点社区全部实
行“居站分离”,并在中山、安宁社区创新推行“一站多居”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10月19日,东营区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中山社区
被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双拥共建】 投入资金97.3万元,对11个驻军驻警单位、165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
进行走访慰问。联合财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制定下发《东营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
医疗保障服务程序》,在辖区内定点医院安装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创新建立重点
优抚对象临时救助制度,最大限度的为优抚对象就医提供方便。提高一至四级残疾
军人护理费标准,为全区无工作单位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实施“百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房屋修缮”工程,投资60万元,为97户农村重点
优抚对象的住房进行修缮改造。强化对涉军人员中不稳定因素的稳控措施,确保在
各级“两会”、建国60周年国庆及全运会期间无发生进京到省、去市上访事件。投
资30多万元,对军休所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改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279对、 离婚登记1592对,收养登记57起,登记合格率均为100
%。集中开展殡葬市场整治活动。强化对新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新登记社团6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7个。 组织辖区内88家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 提高新社会组织的科学发展水平。妥善处理边界纠纷3起,维护边界地区的和
谐安定。

【老龄事业】 尊老敬老活动广泛深入,老龄工作实现新跨越。全年发放救助资金
422.1万元,救助70岁以上老年人12860人。大力实施以“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
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银龄安康”工程。全区参保老人达到16516人,参保率达55%
以上。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投资70多万元,建成社区托老
所3处, 创新探索出以“三暖色”为主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鼓励社会力
量和经济条件好的村(居) 建设社会养老机构,新建成城市老年公寓2处,新增社
会养老床位160多张。(张建兵)